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为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其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行为导向
行为导向教学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设备型。模拟设备教学是专业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若能巧妙地借助这种模拟设备,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乘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听说能力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航空实训设备的真实情境,组织学生模拟空中乘务员的讲解以及客舱服务的日常听说交流。在实训过程中,传授相关知识并指导其用于工作实践。
2.情境型。根据行为导向教学的提示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出不同特色的模拟教学情境,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比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聘书、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有关的实用文体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场人才招聘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相关文体的操作规范。招聘会中模拟的各种元素或场景如招聘会场、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等都与现实社会中所看到的相同。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针对某个特殊问题或情境的分析研究过程中形成关键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非专业性的。
1.专业型。中职语文教师应保持对不同专业的高度敏感,并善于从中积累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相关语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比如,同样是讲授合同文书,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收集一些旅游行业中的典型案例;针对航空运输专业的学生,则可以收集一些民航运输业中常见的案例。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又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辅助作用。
2.非专业型。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尝试着从教材或社会生活中寻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例,指导学生判断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高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典型事迹或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式讨论、辩论或作文,加强学生对诚信、责任、良知、奉献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认识和感知,促进其良好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的基本方式是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和集体主义观念的生成,养成在竞争中合作的良好品德。项目教学的实施可以是同一专业内的单一合作,也可以是不同专业之间的多元合作。
1.单一型。同一专业的项目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合作者知根知底,容易协调。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在同一专业的平行班中采取分班竞赛的方法,以小组形式各出一份习作刊物。教师指导学生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发挥各自所长。由善于交际的学生担任主编,由阅读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编辑,由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撰稿,由擅长美术且懂平面设计的学生担任美编等。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多元型。在许多情况下,项目的实施都或多或少地牵涉到了专业之外的其他许多部门或领域。比如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某一行业进行市场调查,并合作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熟悉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做好项目计划,并在总体协调的基础上,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交予不同专业的学生去完成。由于参加多元型项目教学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或工种,人员背景复杂,学会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对象,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蓝本。学生在“角色”的认知、模仿、承担和变通等过程中得到了能力锻炼,培养了职业素质、品质和气质。角色扮演主要有课本剧型和虚拟情景型两种。
1.课本剧型。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过时间筛选的、有着较强故事性的名篇佳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将部分篇目改编成可供表演的剧本,并辅以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不仅需要正确地把握个体角色的情感定位,还需要对剧本的整体结构、人物关系、情节安排、故事背景以及社会场景等有比较完备的认识。
2.虚拟情景型。通过模拟某个特殊情境中的人物或角色来学习相关课本知识,形成关键能力。比如模拟法庭,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现实法庭上的人物,如审判长、审判员、律师等,并指导他们运用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各自陈述意见并展开辩论。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学会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锻炼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行为导向
行为导向教学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其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设备型。模拟设备教学是专业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若能巧妙地借助这种模拟设备,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乘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听说能力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航空实训设备的真实情境,组织学生模拟空中乘务员的讲解以及客舱服务的日常听说交流。在实训过程中,传授相关知识并指导其用于工作实践。
2.情境型。根据行为导向教学的提示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出不同特色的模拟教学情境,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比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聘书、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有关的实用文体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场人才招聘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相关文体的操作规范。招聘会中模拟的各种元素或场景如招聘会场、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等都与现实社会中所看到的相同。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针对某个特殊问题或情境的分析研究过程中形成关键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是专业性的,也可以是非专业性的。
1.专业型。中职语文教师应保持对不同专业的高度敏感,并善于从中积累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相关语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与研究。比如,同样是讲授合同文书,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收集一些旅游行业中的典型案例;针对航空运输专业的学生,则可以收集一些民航运输业中常见的案例。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既有较强的专业性,又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辅助作用。
2.非专业型。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尝试着从教材或社会生活中寻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例,指导学生判断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高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典型事迹或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为例,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式讨论、辩论或作文,加强学生对诚信、责任、良知、奉献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认识和感知,促进其良好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的基本方式是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分组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和集体主义观念的生成,养成在竞争中合作的良好品德。项目教学的实施可以是同一专业内的单一合作,也可以是不同专业之间的多元合作。
1.单一型。同一专业的项目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合作者知根知底,容易协调。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在同一专业的平行班中采取分班竞赛的方法,以小组形式各出一份习作刊物。教师指导学生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发挥各自所长。由善于交际的学生担任主编,由阅读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编辑,由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撰稿,由擅长美术且懂平面设计的学生担任美编等。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多元型。在许多情况下,项目的实施都或多或少地牵涉到了专业之外的其他许多部门或领域。比如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某一行业进行市场调查,并合作完成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熟悉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做好项目计划,并在总体协调的基础上,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交予不同专业的学生去完成。由于参加多元型项目教学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或工种,人员背景复杂,学会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对象,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蓝本。学生在“角色”的认知、模仿、承担和变通等过程中得到了能力锻炼,培养了职业素质、品质和气质。角色扮演主要有课本剧型和虚拟情景型两种。
1.课本剧型。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过时间筛选的、有着较强故事性的名篇佳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指导学生将部分篇目改编成可供表演的剧本,并辅以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不仅需要正确地把握个体角色的情感定位,还需要对剧本的整体结构、人物关系、情节安排、故事背景以及社会场景等有比较完备的认识。
2.虚拟情景型。通过模拟某个特殊情境中的人物或角色来学习相关课本知识,形成关键能力。比如模拟法庭,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现实法庭上的人物,如审判长、审判员、律师等,并指导他们运用书本上的相关知识,各自陈述意见并展开辩论。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学会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锻炼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