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毕格罗打造《拆弹部队》的漂亮女人

来源 :星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拆弹部队》的人一定都不会想到影片是出自一位女导演之手,而见过这位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的人也一定不会相信面前这个身高1.82m的漂亮女人将满59岁,她看起来可比56岁的前夫詹姆斯•卡梅隆年轻多了。
  
  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敢遥想一下N年后即将60岁的自己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吗?毕格罗选择执导了一部充满雄性荷尔蒙的战争电影《拆弹部队》,这部影片让她在美国获得了无数影评人大奖,包括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BFCA)。此外,毕格罗还在今年1月的尾声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DGA)最佳导演奖,她也是DGA史上第一位获得导演奖的女性。DGA同样是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重要风向标,在工会奖自1948年成立以来,仅有6次与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结果不一致。很多评论家表示很高兴看到毕格罗能凭借一部非典型的、女性通常不会被允许去执导的类型片得到如此的称赞。但对于这一点却有两个立场,电影评论家Caryn James最近就暗示说:“毕格罗得到的许多提名都是因为人们有女人不能有像男人一样的行为方式的旧思想在作祟,如此一来就使得投票者会更期待一个女人可以做到这点。”无论如何很多人都希望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奖可以第一次颁给一位女性。即便没有,我们也可以说毕格罗在59岁这年迎来了事业的巅峰,甩掉了加身多年的“某人前妻”的称谓。
  “这是我一生中最不可思议的时刻”,在获得第62届美国导演公会奖最佳导演奖时,凯瑟琳・毕格罗在后台兴奋地说。在获得提名的导演中,毕格罗是唯一一位作品和身材都受到称赞的导演。与她同获提名的也都是些极强的竞争者:执导《阿凡达》的詹姆斯・卡梅隆、《无耻混蛋》的昆汀・塔伦蒂诺、《在云端》的贾森・雷特曼以及《真爱》的李・丹尼尔斯。
  有意思的是,几位落败的导演都豪不吝惜对毕格罗的赞美之辞,塔伦蒂诺称赞她为“导演界的女王”,因为在好莱坞的颁奖季,提名导演一直都在一起到处赶场,而毕格罗毫无悬念被奉为其中的女王。李・丹尼尔斯则用三个词来强调毕格罗是一个勇敢的导演。33岁的雷特曼也说,他是看着毕格罗的电影长大的。“你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了,你是大师之一,”他说,“我很崇拜你。”卡梅隆则称她是“真正杰出又有才气的电影人”。还记得卡梅隆在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奖时那一脸惊诧的表情,他上台时说:“我以为这个奖会是毕格罗的。”如果毕格罗能有幸站在奥斯卡奖的领奖台上,不知她会不会说:“吉姆(卡梅隆昵称),这次你想对了。”
  
  揭示战争与男人的深层隐秘
  
  7月的一个黎明,凯瑟琳・毕格罗正在约旦的沙漠里搭建《拆弹部队》中的一个场景,影片请来了爆炸物处理控制中心的炸弹技师,他也是负责在伊拉克沿途拆除由起义者设置炸弹的上百位士兵中的一个。在这个场景中,这位技师和他的两个助手将会在沙漠中间引爆一个炸弹,毕格罗想要从一个很高的沙丘上拍摄这组画面,这就意味着整个剧组要顶着夏日令人难耐的酷热、带着所有的装备到达山顶。片场有很多壮汉、英国空军特别部队的士兵,更不用提那些年轻的、身强体壮的演员了,但所有这些家伙都被毕格罗落在了路边。编剧及联合制片人马克・鲍尔事后回忆说:“我可不会走着到那个山上去,绝对没门。”他开车路过一个正趴在路边呕吐的工作人员,路过那些就要被累死的还在赶往山头的工作人员,最后到达了山顶,毕格罗已经在那儿了,她打败了剧组里的每一个大块头。用什么?是用她即将60岁的体力?也许鲍尔的描述夸张了点,但我知道他是想表达毕格罗的坚韧。
  《拆弹部队》在2008年就已经拍摄完成,08年在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上映,09年才在美国发行,这个讲述战时伊拉克战争中在爆炸物处理控制中心的美国军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向我们还原了存在于战争世界的冲突,在影片中,这种冲突没有得出结论,同样的事情依然接连上演,这也是带给观众更多纪实感的原因。而能深刻理解马克・鲍尔原著故事的,就是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当马克・鲍尔从伊拉克回来对我讲了拆弹部队一天的生活,我便对这个特殊的工作非常感兴趣。有人会穿上80-120磅重的防爆服,在135华氏度的高温下挽救别人的生命,而这又极有可能是在牺牲自己的前提下,他们都是些无名英雄。”
  影片虽然讲述的是伊拉克战争,因为没有在与伊拉克接壤的科威特取得美国军事基地的拍摄许可,摄制组只好在约旦的首都安曼进行拍摄。毕格罗说:“我们确实已经很接近伊拉克了,有时离边境只有5000米。对于被战争撕裂的巴格达来说,约旦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点。”在约旦首都安曼有100万的伊拉克难民,这是毕格罗没有预料到的,“他们中的一些人曾是演员。片中所有的临时演员都是伊拉克演员,他们中的两个人告诉我他们在伊拉克曾是美国人的战俘,现在它们在影片中扮演的就是战俘,这是超现实的,而且有点不舒服,但是他们笑着说他们很高兴可以为这部影片工作。”
  因为需要在中东地区实地拍摄,影片在选角和安排主要幕后工作人员上遇到了很大困难。拍摄的过程中的确也出现了很紧张的一幕。当摄制组在约旦的巴基斯坦难民营拍摄一个场景时,“我们一开始拍摄,就有一群年轻人聚集了过来。他们向我们扔了一些石块,我们之间起了些小冲突。不久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是反复在拍一个场景,在每一个镜头过后,他们开始给我们鼓掌”。凯瑟琳每天面对的不单是拍摄进度的问题,还有工作人员的安全,约旦军队一直在为影片的拍摄提供24小时的保护。
  《拆弹部队》选择了3位籍籍无名的演员主演,凯瑟琳说这是为了加强影片的悬念,这样观众就不知道谁最后会活着。“如果是看一位明星的电影就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反应,你就会预计到他一定会有一个特别的结局,也就不会担心这个人物。而在《拆弹部队》里,在第一个场景过后,你就会意识到所有的推测都是不准的。”
  《拆弹部队》带给人的震撼还源于影片那逼真的纪实感,一些像炸弹技师在巴格达街头巡逻的场景也很有纪录片的感觉。“我要让这部影片有一种真实感,”毕格罗说,“我们一直强烈地想要避免使用所有常见的能释放那种不安的隐喻。即便是音乐,它也是被反复使用,这样会令人觉得安慰。一旦把音乐去掉只剩下一些片场的声音,你就不会知道将会发生什么。”
  “我花了很长时间在思考我的才能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去探索和推动一种媒介,”毕格罗说,“但也不是指打破性别角色或是传统类型片”。在《拆弹部队》里,杰瑞米・雷纳饰演的詹姆斯中士代表了美国男性的标志性形象:在他那极重的防爆服里,他看起来像是行走在月球的宇航员。同时他的身上还有点牛仔气质,他不仅仅是一名士兵,他还是违背规定以自己的方式行事的背教者。他不仅像剥开棒棒糖的包装纸一样去拆炸弹,他还比同班战友更会喝酒、更会打架,也更会射击。但是观众看到的并不是对这一普通男性形象的注解,更多的是对现代英雄的一种探察。詹姆斯在工作上非常杰出,但在非战争地带,他几乎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他已经着迷于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事实上,伊拉克战争是由自愿军参与作战的,这是这种吸引力存在的原因之一,毕格罗相信这也是让《拆弹部队》显得与其它战争电影不同的一个重要元素。“战争的一个肮脏的小秘密就是有些男人爱它,”她说,“我在努力揭开原因,去展示在21世纪战争背景下成为一个英雄意味着什么”。
  
  专注于制作更加有力的电影
  
  毕格罗出生在旧金山的郊区农村,是图书管理员和涂料厂经理唯一的孩子。她父亲的愿望是成为一位漫画家,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但却将毕格罗引上了艺术的道路。她曾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绘画,然后得到了奖学金,从惠特尼搬到了纽约。开始时,毕格罗沉浸在市中心的艺术舞台上,与概念小组“艺术和语言”一起做些表演修补的工作,但她很快就开始尝试制作电影了。一位来自哥伦比亚电影评论界的大师让她对外国导演产生了浓厚兴趣,像帕索里尼和法斯宾德。后来,一天晚上她看了场连场电影《穷街陋巷》和《日落黄沙》,从而顿悟:“我意识到我发现了一个非常鼓舞人的更加有力的制作电影的方法。”
  她第一次将这种方法带入了一部讲述美国西部吸血鬼氏族的电影《血尸夜》中。包括她后来的影片,这种纯视觉、以动作为主导讲故事的形式都让她的影片有一种独特的力量。《拆弹部队》之前,毕格罗最有名的作品是1991年的抢夺片《惊爆点》或1995年的未来动作片《末世纪暴潮》。在毕格罗的职业生涯中,她很厌烦一种观念,即作为一个女人会影响她的工作方式。评论家似乎也无法克服一种想法,即女性导演专注于拍摄一部令人的肾上腺素激增的电影都要归功于雷德利・斯科特而不是诺拉・伊弗龙(美国知名女导演)。他们以学院派式的散文狂热地谈论着在《蓝天使》中枪炮作为生殖器的象征意义;或是谈论《惊爆点》里的同性恋主义;或是混合西部片和僵尸片《血尸夜》里雌雄同体的女性角色。同时,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毕格罗的全部作品类型都描述了非常典型的男性角色,在主题上也都意义深远,而她作品中的这种惯有风格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毕格罗曾在上世纪1989——1991年,于短短时间内经历了失败的婚姻。然而前夫卡梅隆最长的那段婚姻并不是发生在毕格罗身上,当18岁的他还是一个卡车司机的时候就遇见了女招待莎朗•威廉姆,二人12年的婚姻在拍摄《终结者》期间最终分道扬镳。毕竟,能符合卡梅隆“过分要求”的女人实在少之又少,而后,他又在与盖尔・安妮・赫德的婚姻触礁后,结识并爱上了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那时,他为了找演员而造访了毕格罗的片场,两人一见如故。就这样,他们在1989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这段惹人艳羡的“一见钟情”之恋依然没能在卡梅隆身上发生奇迹,只在1991年,此婚姻就宣布告终。谁也不会想到,在此其间,卡梅隆还曾与《终结者2》的女主角琳达・汉密尔顿传出过绯闻。或许内心不安分的男人都是有资本的,八卦地讲,如此的“强悍之女”让“疯狂掌控”的卡梅隆又怎能承受呢?这或许也是当今对于“爷们儿”的另一种魅力诠释,当然,这不仅仅是指外表,更重要的在于内涵。
  59岁的毕格罗有一种优雅之美,她可能更擅长处理银幕上的紧张情节,但是对自己的生活却在寻求一种平静。她家的客厅几乎没有任何装修,空旷的房间常常能听到自己说话的回声,她也会为家里的“混乱”向来访的客人道歉,像电话铃声、她新领养的小狗需要喂食,冰箱修理工等着拿修理费……如果这些对毕格罗来说是混乱的话,很难理解为什么她会选择高风险的电影业作为事业。而当她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时,她的状态又全然不同,那时她最想做的也许是跑到沙漠中心搞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爆破。
其他文献
周星驰从一个“死跑龙套”的一路走来,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婆,在亚洲文艺圈内声名鹊起,甚至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坐标,被尊称为星爷。从周星星到星爷,这一路的磨折、坎坷、悲欢离合,外人是永远不能领会的。站在五岳之巅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无论是站在山顶看山脚,还是站在山脚看山顶,彼此都是渺小的。    关于星爷的传闻坊间流传了太多个版本,从骑自行车四处买楼到与扬子兵戎相见。我总是一笑而过。这种信息的散布就是明星生存
期刊
英雄不问出处,一朝成名天下知。赵薇那样的好运气不是人人都有的,只能说演艺圈有限的机会被她过早遇上了,于是才有了“一夜成名”的神话。新人在娱乐圈扬名立万固然有些许机遇和运气的成分在,但归根结蒂还是实力的比拼。整日空谈理想等着天上掉馅饼,倒不如抓紧这一段 “潜伏期”,安心修炼入门内功,争取突围而出的机会。      第一招 修炼德行  涉世未深的新人必须了解一点,身处娱乐圈这个流言纷飞八卦横行的污浊之
期刊
李罡,男,1958年生于吉林。1990年获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唱法三等奖,从此投身现代流行音乐教育,1992年调入中国中央电视台。1996年,创办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任院长。1998年,创办北京市现代音乐学校。      记者: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艺考大军相信你也有所关注,现在的艺考之路极为艰辛,同时很多专业如导演系又因为就业压力面临着停招,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何评价?  李
期刊
古人饮酒作诗,赏花观月皆有文章对联流于后世。如今,我们吃火锅也吃出一道题目——纵横四海。    陈思成。零四年,我认识了陈四成……陈思成,源于《民工》那部戏,初次见面,我就在心里叹服:“一样的年纪,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四轮汽车……”那部戏只有我们四个小青年,男女各半,我和思成自然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他喜欢听我讲部队的生活,当然,也乐于享受我部队生活的成果——比如,我习惯收拾房间,他也跟着沾光。拍
期刊
雷锋是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士兵,雷锋精神更是民族美德的体现,不应被炒作或者戏说,尤其是带有明显商业目的的炒作。  ——70位雷锋生前战友“抵制田亮”的公开信  如果影视作品无故虚构孔子‘三角恋’的故事情节,以古论之就是离经叛道、以今论之当属颠覆历史……这样做非但是孔子的罪人,还是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的不敬,一并伤害孔氏宗亲的感情,亵渎儒教(孔教)信徒的信仰,实在难以令人接受。  ——中国儒教网联同海内外孔
期刊
本期采访演员:  党淏瀚(原名:党浩)  最近作品:《追影》  郭家铭  最近作品:《花木兰》、《滴泪痣》   张铎  最近作品:《铁人》  崔林  最近作品:《大城市小浪漫》  吕行  最近作品:《神枪手》    演员是个需要忍受寂寞与痛苦的职业,在成名之前以及成名之后也许都是如此。每位演员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道路,本期我们采访了近期有作品即将登陆荧屏或大银幕的几位新锐男演员,他们对表演的理解各不
期刊
如果你关注影视圈的新晋演员,就会发现圈里有两个张铎。这期介绍的不是和陈松伶传绯闻的那位,而是在电影《铁人》中饰演刘文瑞的张铎。作为中国人艺的演员,张铎现在正忙着演儿童剧《皮皮鲁和鲁西西》中的反派。他笑说这是他第一个反派角色。其实张铎的影视作品不多,幸运的是他参演的每一部剧却都很火,像《继父》、《暗宅之谜》,以及在央视播出的《台湾1895》,就连拍的公益广告,也天天在北京地铁10号线上放,他在里面演
期刊
热情、野心和才华,这些特点始终贯穿在导演陆川的电影里。做他的采访很放松,因为他会很主动地为你讲述自己的电影,你只需要为他提供一条线索。在讲述电影的时候,他偶尔会爆出句粗口,但那显然是为了增加自己讲述的力度。即使有些观点你无法认同他,但他的那种热情会让你很好地融入到他营造的气氛里。      今年是陆川步入40岁前的最后一年,生于文艺世家的陆川,父亲是著名作家陆天明,姑姑是著名作家陆星儿。读完北京电
期刊
在《大城市小浪漫》的录音棚里,崔林正在认真地做着配音,他会因为有时吞音和跟不上节奏频繁向录音师说抱歉,这样一个懂得考虑他人感受的人,能轻易博得他人的好感。看着坐在录音棚里的他,时光仿佛又回到了8年前……    非科班出身的崔林,因为8年前的《十七岁的单车》进入了影视圈。因为是跳拍,而且导演王小帅根本不给他们看剧本,完全是现场讲戏,台词更让他们现编,那个骑单车送快递的男孩在不知道什么叫表演、更不知道
期刊
采访郭家铭,是在《滴泪痣》的录音棚,听到了他为这部电视剧自编自弹自唱的主题曲小样。清亮的嗓音让人以为除了有钢琴十级证书,他还学过唱歌。其实,郭家铭并不喜欢别人总提起十级证书的事,他说这是很业余的说法,“你要是练你也能考十级。”    郭家铭说为了让他学琴,妈妈差点倾家荡产,他11岁就开始赚钱贴补家用了,但这并没有让他最终走上音乐这条路。当年,中戏和北影同时录取了郭家铭,他选择了中戏是因为他考了个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