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阴山岩画母题语言与现代插画创意表现的融合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x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母题能够反映出超越个性而具有共性认知的人生经验、生活知识、民族认同。阴山岩画表现的是人类群体的原始生活环境,画面记录了人类的生活经验和意识祈愿,其母题意象是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在艺术创作中,需要经过对阴山岩画进行归纳、判断、分析、打散等一系列的工作,最终完整地對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传达,形成独具视觉特征的阴山插画风格。
  【关键词】 母题语言;母题意象;阴山岩画;阴山插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1-0074-02
  基金项目:河套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阴山岩画在现代插画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编号:HYZX201960。
  黑格尔曾指出,人类所有的感官中只有视觉和听觉是认知感官,其余的感官则处于低级的状态。在原始社会的阴山岩画表现中,并未出现系统的语言,视觉感知是人类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基本途径。透过阴山岩画图形,归纳其创作的心理变化,从而传承人类坚韧不拔的精神。对于阴山岩画图形的品类繁多,按照其表现的基础内容进行“发散式创新”,总结出阴山岩画与现代插画设计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的导向,探索原始视觉语言在现代电脑绘画中的众多作用,以典型的阴山岩画符号作为切入点,运用现代人文思想创新阴山岩画的视觉语言,传承与保护人类最为质朴的图形符号。
  一、阴山岩画的母题语言分析
  “母题”一词最早源于音乐术语,在学科交叉研究过程中引入艺术领域,狭义的概念是指原始性的主题,广义上讲是指在文化母体中出现的习俗、行为、图形以及意象的复合体。母题能够反映出超越个性而具有共性认知的人生经验、生活知识、民族认同。阴山岩画表现的是人类群体的原始生活环境,画面记录了人类的生活经验和意识祈愿,其母题意象是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作为具有形象化艺术的阴山岩画,母题意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思想意识的原始性
  阴山岩画的绘制个人意识处于放松状态,最原始的无意识心理处于主导地位,其表现的内容最为古老本真,是原始性思想意识的表现。弗罗伊德在意识和无意识理论中曾指出,无意识的举动虽然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人表达意图的源泉。由此可见,无意识最为本真,阴山岩画的作者将人类最为原始的意向和思想留在了岩壁上。人类的文明从源头上去追溯具有相似性,其中包括生存环境、生存体验和生存愿望。在长期的进化和发展中,由于产生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世界文明多元化的发展。从阴山岩画的母题意向来看,是一种真正原始的自我认知,是生命共同价值发展早期的雏形。
  (二)造型语言的真实性
  原始人类在岩画的绘制过程中思维是受限的,绘画表现形式上较为简单、粗糙、笨拙,但可以看出人类对生活及生命的真实感受,图形语言中渗透着人类对智慧的探索。透过这些造型语言,可以真实的反映出祖先当时的生存状况,如: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狩猎的搏斗场面,祭拜神灵的场景,自由奔放的舞蹈。阴山岩画记载着祖先的思维和心理,是早期绘画思维方式的逻辑原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初的理解。这些岩画串联在一起,反映出人类整个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是人性最为真实的表达。
  (三)意识形态的大众性
  岩画的绘画者往往不是个人行为,表达的是群体意识。在绘画内容上反映的是大众思想意识形态。绘画者按照全人类的思想意识与大自然进行对话,记录当下生活,祈求内心愿望,是共同意识的精神凝聚。意识形态的大众性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凝聚力的体现,具有世界性。由于原始社会的生存环境简陋,生存方式、生活体验、生活预期与现代社会有许多不同,早期人类灵魂性的意识便是服从性,是大众心理的一种积淀。在社会文明的进步中,由于大众意识的凝聚,才会在生产活动中不断的发展进步,从而为人类自身个性特征的差异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阴山岩画的母题语言分类
  阴山岩画的历史时间延续长,分布空间范围广,在不同的生活时期所创作的风格也有着较大差别。阴山岩画的整体视觉语言和其它岩画相比较有着独特的风格面貌。通过阴山岩画的母题语言归类分析,可以窥见其独特的造型特征和内涵意境。以现代插画创意设计的视角来看,阴山岩画的母题语言更能够反映出人类共性的问题,使插画实践创作与人文融合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阴山岩画的母题共性语言进行整合提炼,并对其视觉特征和内在含义进行归纳分析,探讨民族文化艺术与现代插画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一)母题的团结语言
  原始人类从夸大神性到主观的改造自然,人性在社会中表现更为强烈,共性意志在生产生活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原始社会时期,当畜牧业进入成熟时期,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便展现出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配合,人对牲畜的控驭能力变得更加得心应手。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人与动物建立了饲养的关系,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自信心也大有提高。在众多阴山岩画中,狩猎和放牧的图像中可以看出人类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与想法达成共识,这种原始性的团队合作是人类的本性,无论是远古还是现代,它都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体验。从阴山岩画中可以看出人在面对众多猎物或者敌人时所表现出的不是畏惧和逃避,而是有意识的去共同战斗,展现出了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者,是人性茁壮的伟大。
  (二)母题的圆满语言
  阴山岩画中的太阳符号从视觉上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太阳崇拜在原始社会时期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祈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符号。太阳符号具有旺盛之意,并且是圆的造型,先人对圆的理解一直延续至今,这也使得现代人对圆的理解依旧具有崇敬之心。阴山岩画对于圆的表现略微稚拙,但鲜明的特征展现出了人对自然的敬畏,是人类对美好生活感情的理解和向往。先人对圆的表达从简单的认知到审美,以直白线条和隐性思想的绘画方式进行传达,需要思维的认知并在大脑中经过对物象的再加工,完善了绘画的表现力,显现出了阴山岩画的构图秩序和造型规律。通过阴山岩画中众多圆造型图形的分析,表达形式从具象到抽象,最终到想象,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感觉上,都会给人一种生活再现的体验。   (三)母题的和谐语言
  原始人类在自然环境生活中是很被动的,既没有强大的力量,更缺乏对世界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尊重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便是掌握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便出现了众多动物岩画以及被夸大的野性动物。在动物面前,人反而故意被描绘的很小,这些被放大的动物正是人类所敬畏的强者,是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当人类具有打猎行为之时,获取了猎物和奖赏,这个过程便好像有了神的庇佑,甚至会认为自身有了超能力。因此,人类总是把力量强大的事和物视为崇拜及敬畏的对象,是本体意识的作用,更能够反映出自身处境与自然的一种融合与矛盾关系,也是和谐共处发展思想的写照。
  三、阴山岩画母题语言与现代插画创意表现的融合
  现代插画中的形具有极强的视觉张力,色彩变化丰富,形的创意便会想到“格式塔(Gestalt) ”概念,其表现意义在于形式、整体或完形。分析阴山岩画视觉表现的内在法则和规律,其绘画形式和符号特征具有极强的辨识度,从形式上是认知世界和表现精神的必要联系。心理学家荆其诚在其所著的《人类的视觉》一书中认为,在视觉的认知过程中,眼睛对形的认知不断地发生运动变化,以保证对事物的清晰知觉,形成更为复杂的图形和空间知觉。阴山岩画的图形具有提炼性,图像较为形象,对人物、牛、羊、马的特征描绘很直接。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证明,鲜明的图形能为视觉所感知,知觉对阴山岩画的形状感觉形成了一定组织的结构体,运用到现代插画设计中,能够积极的构建出阴山母题的涵义。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远古的视觉符号若经得起现代知识与经验的考量,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意义。在艺术创作中,需要经过对阴山岩画进行归纳、判断、分析、打散等一系列的工作,最终完整的对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传达表现,形成独具视觉特征的阴山插画风格。
  四、结语
  阴山岩画的母题语言是超越人性的,是民族经验的积淀,是人类记忆的延续。图像中不仅有生活,还有人情和回忆,以及民族精神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意蕴。阴山岩画运用到现代插画设计中,可以让人们更直观的去观察、理解、审视和探索人类精神所存在的真正意义,对人类的文化进步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阴山岩画的表现力具有外在显性的艺术美感,同样承载着内在的母题意象,与现代插画融合具有审美意义,更以符号的形式构建了新的文化价值观,是艺术创作领域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辛艺华.图形语言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64.
  [2]班澜,冯军胜.阴山岩画文化艺术论[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0:149.
  [3]烏力吉.阴山岩画:草原文明的神奇画卷[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6,5:56.
  [4]叶莉,李聪慧,刘瑶.剑川木雕装饰纹样的图式语言分析[J].包装工程,2020,41(10):331-336.
  [5]荆其诚.人类的视觉[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56.
  [6]赵毅衡.论意义顺序:对象先于符号,还是符号先于对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6(03):145-150.
  [7]李朝东,师庭雄.纯粹现象学的意识行为理论探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8(03):130-137.
  作者简介:
  张磊,男,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工作单位:河套学院。
  王艺煊,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农耕文化。工作单位: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摘要】 砖雕是我国传统古建筑构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花戏楼砖雕的研究,结合古建筑保护中的实际问题,思考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关键词】 花戏楼;砖雕;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J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1-0072-02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文化旅游强市背景下亳文化元素创新设计实践研究——以花戏楼砖雕装饰纹样为例;课题编
期刊
【摘要】 基于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会的研究内容,本文对《伊势物语》现存古、今版本展开梳理。在选取嵯峨本、参考小学馆《古典文学全集》的基础上,探讨使用搭建现代汉语译本平行语料库的可行性。  【关键词】 嵯峨本;译本;平行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1-0092-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20
期刊
【摘要】 关于诗的可译性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然而,其中既有可译性成分,又需译者进行创造性转换,才能使诗歌在异语世界重现诗意。本文以诗人史耐德英译中国寒山诗为例,借寒山诗在美国经典化的表现,着重分析寒山诗英译中史耐德的诗学处理方式、采取特定翻译策略的原因以及译文所呈现的效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英译提供借鉴意义,促进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在异语世界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 史耐德选译;诗学的重构;文本表
期刊
【摘要】 石涛山水画作为清朝改革派的代表作品,后人对其研究很多。倪瓒作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画及其款识独树一帜。本文为“探析石涛与倪瓒山水画款识异同”,深入分析石涛山水画的款识与倪瓒的独特性。  【关键词】 石涛;倪瓒;山水画;款识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1-0070-02  据记载,早期的中国画的款识更多是一种解释说明
期刊
【摘要】 三角垂帐纹在佛教艺术中大量存在且历史悠久,其形式演变存在一定规律。本文首先考察了三角垂帐纹的起源、形式演变及实物参照,接着对其在壁画中出现的位置及其象征含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又讨论了莫高窟藻井的象征含义,认为其结合了中国世俗建筑的藻井、印度佛教的伞盖以及中国的伞盖之象征含义,体现着人们的崇敬和供养,暗示着佛教石窟神圣的空间。  【关键词】 三角垂帐纹;藻井;伞盖;莫高窟 
期刊
【摘要】 随着中国逐渐走向国际,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地翻译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向世界呈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核成了一个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看,生态翻译学在翻译传统文化元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充分研究中华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对其重要内容进行翻译,抓住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核心部分,并向世界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传统文化元素翻译
期刊
【摘要】 《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传统哪吒故事进行了现代性创新改变,浓墨重彩描绘了反抗偏见、抗争命运、亲情友情等主题,但“魔童”形象仍然体现了不少儿童教育的缺点。影片消解了“反抗父权”却合理化“父权”,构筑了不良的家庭代际关系;影片“我命由我不由天”虚假的理想化诉求给儿童以心灵鸡汤,却缺乏真正的引导与鼓励力量;种种被认为是“狂欢叙事”的笑料有低俗与歧视之嫌,对于儿童有错误示范作用。  【关键词】 《哪
期刊
【摘要】 “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督促着我们本身音乐专业的学习,本文就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了一定的论述,希望能对相关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 问题意识;音乐学习;演唱;音乐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1-0066-02  一、“问题
期刊
【摘要】 教师的人格魅力一直深潜于教育教学之中,是教书育人事业中不可或缺的,本文从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系列故事之一《最后一课》为出发点阐述了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人工智能时代已来,但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机器人所无法取代的。教师只有主动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发挥自身优秀的人格魅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师;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本文以乡土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为研究背景,以地坑式窑洞建筑的分析解读与实地调研为设计基础,以生态博物馆理念为依据,进行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实践。设计方案提取地坑窑符号元素,针对博物馆所具有的公众开放性、文化传承性和展示互动性等原则,结合本土非遗文化和地域特色进行融合设计,力图将文化与生态、历史与现代进行有机的交融,将场地打造成为一个集非遗展示、文化宣传、教育教学、休闲娱乐、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