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心育三部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阶段,是他们性格、魅力的成型阶段,是他们生理、心理的成熟阶段。他们的人格、气质、才学、追求和生存全都要在中学校园里定格。努力锻炼生命的质量,造就一个具有当代社会属性的自我,他们要学会理性,要学会成熟,要树立远大目标,他们更需要的是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初中语文 心理教育 学生 成长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在交往、学业、情感、亲子、生理和择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认识不够又无法排解,常衍生出偏激,伪情与言之无物等语文表达方面的问题,这给语文教学也带来了很大困难。面对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运用形象化手段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教育,在培养他们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心理素质。如何运用形象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教育?首先是通过心理问题的情境化再现,当学生面对这些鲜活的生活图景时,再引导学生进入内部,进行理性化的体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想象中对生活与意境进行理想化的描绘,达到思想和心理的升华,使学生产生正常情感和理智,获得控制,调节和疏导消极心理的能力。这个过程可概括为:情境化再现—理性化体悟—理想化升华。
  一、情境化再现,让学生置身现实的情景
  针对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情境,在活动中获得初步的体悟和体验,为思想沉淀做准备。例如:情境表演。通过情境表演,为学生提供一种发现与思考的情景,学生面对虚拟的生活情景,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共鸣,引发对心理问题的思考。此外,我们也可采用个人讲述,师生对话,课本剧表演等情境化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但要注意每个活动都要依靠生活的细节和完整的情景来感染学生。在把语文活动情境化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心灵,理性地去认识生活矛盾与心理问题,感悟生活的内涵,在学会疏导心理的同时,积淀思想,为更好的思想表达打基础,也解决作文偏激、空洞等问题。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平等的待人,给人以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帮助与友谊。这种活动是通过体悟的方式,要求学生内化,达到认识主体生活,认识自我心理的目的,当然这种感情是以形象化情境的细节为基础,以达到调节心理和沉淀思想的目的。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马斯洛语),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理想化升化,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进入想象世界,将抽象的认知形象化,在想象中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心灵里构造一个理想的美丽世界,真正清除或舒缓自己的心理问题。理想化升华有两点要求:一是思想和心理上的升华,二是描绘出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这也是进一步酿造思想的过程,是写作中的基本环节。这种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达到生活与情境的描绘中升华思想和提升心理境界的目的,心结得到真正的放松与缓解,同时提升语文表达的水平。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是为了个性发展服务的,是为了将知识教学与个性成长结合起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在课堂上,就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个性教育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它不是不要教,而是把教立足于向学到转化上,教学过程就是教不断向学转化的过程,学不断摆脱对教的依赖,不断走向自主,独立,走向创新。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个性。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真正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要强化学习参与。为此,要了解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共性和个性,与学生心理上沟通,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设计课堂发言的内容时要具有由浅入深的梯度,创造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话可说,要让课堂活动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课堂真正地充满生机,焕发活力。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自主,独立活动的时间,让每个学生的天资,兴趣,爱好,专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多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
  总之,语文形象化心育过程根据不同问题和具体需要,可以在课内或课外活动中有计划的完成。每个心育过程都可以由上述三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是按照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有不同要求和阶段性的目的。三个环节中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感情,从而逐步获得能够适应个性需要和社会发展,理智地观查社会和应对生活的健康情感,培养控制、调节和疏导消极心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生感悟,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写作中内容贫乏或不真实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
学位
摘要:语文探究性教学注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探究与个性化的关系,要高度关注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体验,让小学生在探究求知中实现学习能力的个性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究性 教学  一、个性兴趣的发现与培养  首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小学生课外爱做些什么活动,爱看些什么书,爱与哪些人交往等都是教师应当了解的,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小学
高中地理知识在所有的文科学科科目中学习难度大,学生畏惧心理重,为各位高中地理教师及学生和家长所共识。要想更好地帮助高中生学习好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科学、辨证地分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及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我们高中地理的教学必须开展“有效教学”。  一、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的表达及塞
处罚是企业或组织管理中的常用手段,但如果运用不当甚至滥用处罚,必然事与愿违。要正确运用处罚手段,就要正确地认识处罚的作用。  首先,处罚滥用起不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存在着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情况。特别是安全管理方面,罚得太多、令人心寒,不仅挫伤员工积极性,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  其次,处罚本身应兼具思想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人为对象,解
摘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通过历史教学,要实现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人类历史 教育活动 社会心理  我国著名的合作学习研究专家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中学语文教学既有传授语文知识的要求又有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它既有智育方面的要求,又有德育和美育等方面的要求。从教材的内容看,它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到天文、地理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改变家长传统的教育思维是与孩子沟通的根本;信任是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亲子教育是与孩子沟通的重要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环节;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是成功教育的标志之一;赞美是与孩子沟通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沟通 改变 信任 欣赏  父母是孩子依靠,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关键,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
心理学家和多数外语语言学家都認为,在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中,应坚持听、说为先的原则,坚持在情景中理解和掌握口语的基本技巧,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并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可以说,听、说能力的好坏决定于多种能力的提高与否。  一、当前中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困境  1.我国英语教学的听、说现状  重读写、轻听说的英语教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也违背了英语的目的性。因此,英语听说教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