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突破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摒弃单纯重视“教”,把视点转向“学”,真正使学生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文、自己领悟,使学生能够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型的创新: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型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质疑问难式、启发讨论式、自读自悟式、自教式等都是在传统讲授式课型基础上的创新。这些课型的共同优势在于真正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落实学生的创新行为。如自教式课型分为“自学—自教—自评—师评”四个环节。其中“自教”环节鼓励部分同学当小老师,小老师们怎么学就怎么教,按照自己的思路完全独立地教。实践证明,小老师们极具创新能力,不仅完成了自教任务,而且讲究了怎样教得更好,让大家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其中有不少的闪光点,甚至值得教师们学习。(2)、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 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所谓“切入点”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语文教学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创造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或集中或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较死板。而学生的学习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讨论式较好地满足了这种需要。一般的讨论分为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我们也曾作过尝试。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个句子的意思时,由课文本身的内容找准切入点,引出辩题“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实现?”围绕一个问题,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如《镜泊湖奇观》一课,由题眼“奇观”引出“湖奇、瀑奇、林奇”,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组,按提纲重点分别学习湖、瀑、林的奇观。这两堂课的组织形式都允许学生下位、走动,但课堂活而不乱,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学得有法、学有所得。(4)、教学手段的创新: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5)、板书设计的创新: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其中,作为教案内容之浓缩的板书设计十分关键。欲使板书新颖别致,首先要善于挖掘课文潜在的构思线索,化隐为显,以图析文,从而庖丁解牛似地将课文的内在结构外化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形式。其次,板书形式追求形象生动的“微型化”,以精粹的字、词或成语并配以动态、立体又具有美感的简笔几何图等为上,从而收到凝精聚华,发乎探微之功效,将主要教学内容创新地定格在黑板上。板书设计的创新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参与设计,甚至独立完成板书设计。总之,新鲜生动,灵活多变的板书形式,是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创新目标之一。
  三、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
   思维活动要占领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生活阅历和较宽的知识面,这些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新的基础。学生必须把握好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知识涵盖仅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就谈不上创新。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其基本途径有如下三种:(1)课内外结合。(2)与大量的课外阅读相结合。(3)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如我校开辟的语文活动课——自主活动八分钟,各班学生举行有关语文的游戏、知识竞赛、辩论会、演讲会等,学生自办手抄报、自编自演课本剧、自办校园广播电视节目,建立阅读课教室,向学生开放图书室、组织学生就近参观工厂农村等,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速度和质量,从而提高其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课,学生参与度很高,气氛非常活跃,而在另一些课上,常常有学生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即使是教师进行分组活动,也往往是活跃的学生占了主动权,另一些学生成为被动的“陪衬”。我们学校在反复的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精心设计课堂任务,优化教学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笔者经过反复的对比实践,将
期刊
教师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开发者。那么,这一课程资源对语文教师有哪些激励机制呢?  一、刺激教师的求知需要  要适应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本质、特点、开设意义、学习目标、内容确定、实施原则、实施形式、评价方案、管理办法等等。这无疑会刺激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尤其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需要。  二、增强教师
期刊
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看,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却很低,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必须认识到,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写作的新理念,深深地激励着我们、启迪着我们的思绪。然而,新课程的设置大多是以城市为样本的,对广大农村学生现状来说有些是超前的,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的生活内容与活动空间单调而狭窄,他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只是家庭、学校和一些简单的变化不多的农村社会现状。虽然大多数家庭已经普及了广播、电视等现代化的信息接受渠道,但在闭塞的寄宿学校环境中,在相对繁重的学业面前,他们又没有太多的
期刊
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标的基本特征。而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客观地接受,远离了学生的社会生活,致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一、表演——再现生活  语文教学素材来源于生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在语文教学中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使语文教
期刊
【摘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出现,一般由2-6人组成,而且组合方式常分为同质小组(成绩接近的)、异质小组(成绩上中下搭配的),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真正体现新课改所提倡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合作学习;学
期刊
【摘要】 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 人文知识;传输;培养;塑造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阅读能量是否得到有效的发掘。在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今天,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手段应是广泛而有效的阅读,而不是做题训练。因此,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下面我对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谈几点基本认知,以就教于广大语文同仁:  一、阅读的课堂样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
期刊
打造“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就要格外重视课外阅读。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才能健步如飞。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会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对于课外阅读,学生要么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工作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由于语文教材的审美性、艺术性,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应通过对教材的处理,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内容。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