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历来都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而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最重要的教学过程之一。“新课改”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这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深入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借助“新课改”的契机,改革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多措并举,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授课效率,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所以对语文阅读的爱好兴趣以及阅读的方法往往是这时候形成的。而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成功的阅读经验介绍给学生,并彻底改变以前程序化的布置预习内容、甚至还留下问题让学生去查回来交预习报告或者上课提问的传统模式,确立为学生创设阅读与自学的良好情境的崭新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关注学生对文章的初次阅读后的印象。针对学生看法的差异,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如,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让学生课下读这篇文章,写出感想,然后教师看读后的感想如何。可能一部分理解力稍差,只能体会到这是一篇描述秋天景色的文章,对于这些学生,就应该引导他们学习文章喻景于情的手法,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习;而还有一些学生感触更深,能感受到作者用景色来抒发心情,对于这些学生,则可深入地再讲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对于不同的理解层次,教师要分别引导,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探究的能力。
   二、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授课效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面对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读;教师布置,学生服从”这样的阅读方式,已经明显不符合新时代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让辩论、讨论、演讲等形式陆续走进“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这也是充分响应了“新课改”以展示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宗旨,让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渗透进学生的脑海。可以让班里的学生分组,定期地将自己组里阅读的心得整理并展示给大家,让组与组之间互相打分,看哪组的收获最大。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提供一次非常适合于锻炼组织、协调、口才与展示其他才华的机会。如,学习《胡同文化》一文,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整理儿时关于胡同的记忆,那些难以忘却的纯真年代,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此文的理解,使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用灿烂的文化激励学生热爱语文阅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载有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篇章,比比皆是。如,古代的诸子百家,近现代的老舍、朱自清、鲁迅,等等。这些伟大的作家和他们经典的作品传递给后辈的,除了恰到好处的修辞、表达与意境之外,还提供了丰富的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精神素材。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这些跃然纸上、观点鲜明的古代文化与思想遗产,第次展开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方面的教育。如,学习《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终南山》等文章时,教师可以穿插能展现祖国大好山河的图片,展示多姿多彩的人文地理,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灿烂的历史人文精神,熏陶每个学生的思想,荡涤每个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去阅读文章,感悟与体味文字流淌的美。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能辅以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个性化教学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前提,个性化的解读使语文个性化教学成为必然。每个教师知识积累、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各不相同,教师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会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与原作的内容之间建立起种种对应关系,进行发散性思维,不同的人就会选择不同的阅读角度,得出不同的体会。这种对文本的阅读,是教师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决定了语文教学个性化的特点。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多是千篇一律的教参拷贝,毫无个性,讲课内容和手段一味地照搬现成的教学程式。这种毫无个性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连传统语文教学最为重视的“授业”任务,也不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另外,由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语文教学承载着更多培养学生个性的任务,所以语文教学对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学生的个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期待用毫无个性的教学培养出独具个性的学生,或用毫无创造的教育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许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敢异想天开,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不敢嬉笑怒骂,有的只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唯模式是从。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即使有个性的学生恐怕也会“层林尽染”,最后只能是“万马齐喑”了。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的发展其实就是人个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对学生的未来有无法言说的重要。因此,教师在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要强调实施个性化教学,这既是改变现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可取途径,也会真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
   “阅读”是学生认识知识、体悟知识、提炼语文学科价值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新课改”的契机,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更好的环境。充分关注学生个人对文章的感悟,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再辅以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手段,就一定能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其他文献
教师的教法不一,教学风格也多样,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大气灵动,有的温婉质朴。但都是从指导学生研究文本出发,自主学习,也处处体现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成效大家有目共睹。   一、导入时创设情境,语言优美,切入点简洁、自然、巧妙   比如,教学《赤壁赋》时,大多数教师的导入语都非常精彩,有的是结合苏轼的生平经历,有的是结合别人对苏轼的评价,有的是从苦难挫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让生活走进教学,让教学贴近生活,让教学与生活和谐地衔接。彻底解决过去教学中重知识灌输轻引导探究、重智力培养轻全面发展、重经验模式轻创新实践等教学低效现象,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等待、设疑和反思,这样,才能调整好教师的角色,才能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理念。   一、教师要学会等待   在学校平时的听课活动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情景一:一位教师教学
期刊
近几年来,在写作教学中总有这样一种感觉:许多学生的作文言之无文,视角狭窄,素材单一雷同,很少能够关注社会民生,很少能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很少能写出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曾有人归纳了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   面对这种现状,写作教学该何去何从?“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把作文放到生
期刊
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
期刊
文章不是无情物,就全国统编的中学语文教材而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堪称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佳作,也有被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既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的名篇,也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代表《红楼梦》。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情调四处洋溢,是非常合适的美育教材。可是,为什么
期刊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深邃,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整个中国词坛上,李煜是个不容忽略的存在。其词哀婉深切,震撼人心,远远超越文字本身。如泣如诉的“亡国之音”在他的小词中倾泻,仿佛一幅泼墨写意将人生之悲渲染得酣畅淋漓。“深哀浅貌,短流长情”,他的仇恨在长短不齐的词句间奔突流走,词,在此时成为他抒发感情的最佳方式。悲哀是词的底色,凄凉是他词的基调。词,已渗入到他的血液,幻化成他的生命,悲
期刊
高考作文的写作,看似八九百字,但往往给人一种“心中波澜千丈,下笔实无一言”的感觉。把作文写好其实不易,它需要作者心中有丰富的情感与生命体验,更需要高妙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两周或四周一次的作文训练,就达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应该化整为零,优化程序,步步攻坚,完成整合。   一、激活体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如果能在学生时代写上几本日记,作文水平
期刊
自己亲自到田里体会过劳动的艰辛的人,会真正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其实大家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然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和“听”出来的。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他们才能真正的悟出:语文内容无比丰富,它负载着人类文化、民族精神,涉及到政治、军事、艺术、美学乃至自然界的每一个领域。当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时,语文课就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
期刊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灵活多样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思维的发散性与逆向性,都体现了思维的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于这些方面的培养。   一、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从小养成能独立、批判性地看问题的习惯。譬如说,这里有一个
期刊
小说以方鸿渐始,以方鸿渐终,对主人公方鸿渐的叙述有始有终。茫茫大海里驶来一艘航船,客轮载来了小说的主人公,其始也;这位主人公消融在茫茫的幽冥之中,其终也。“所有乘客的票都是终点的,但每站都必须有一些乘客要下去,给新上来的乘客腾出地方。”下去的乘客也许一去不复还,但也或许会在此站盘桓些时日,再上来去另一个站——这就是真实的人生旅程:并在多为歧出,生离可判死别。   人在婚姻、职业、乃至人生中,万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