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的乡愁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y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6年6月10日,一个年轻人在日记中写道:“从昨天起,我不要我那名字,起一名字,就叫做废名。”
  这一天之前,这个年轻人叫冯文炳,这之后,叫废名。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曾为语丝社成员,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竹林的故事》。
  上世纪20年代开启的年代,一如这个世界变幻莫测,对废名来说,却是无数小事不断地冲击他敏感的内心。
  这些事情主要与乡愁有关。甚至他所热爱的文学创作,也是乡愁的结晶。
  废名是多病之身。6岁时,他几乎一病不起;读了五年中学,三年半是病,最后的夏秋两季,完全住在家。
  废名15岁离开老家黄梅,到国立湖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他留在武昌一所小学任教,大胆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当时的文坛大佬周作人。1922年,他考入北京大学英文预科班,开始发表诗歌和小说。
  在武昌时,离家近,乡思不觉,好比是溜出童年的地盘、到隔壁少年的房间里好奇地窥视一番;到了北京,乡愁仿如菱荡里的深水,唧唧地响个不停。
  “我当然不能谈年纪,但过着这么一个放荡的生活。东西南北,颇有点儿行脚僧的风流,而时怀一个求安息之念。因此,很不觉得自己还应算是一个少年了。”(《枣》)
  废名在北方的干地与长夜,想念家乡明媚的风景和美好的女子,连续写出《柚子》《半年》《阿妹》,这些文章中频频露面的女性,都是废名儿时生活中最温馨的亮点。
  湖北黄梅与禅宗有着重要渊源,因而,废名的乡愁里,渲染着浓浓的禅意。1930年前后,废名开始钻研佛学。
  1946年他在县中学教书,校址一度就在五祖寺山脚,他每每沉醉于“四围山色中,一围残照里”的美景中。
  对于禅,废名止于听闻和研究,他不是信徒,也不会成为信徒。禅宗的豁达与勤勉、性格的激烈和率性,竟能和谐统一在废名的身上。
  有一回,废名和哥哥吵架,哥哥生气道:“我看你文章非常温和,而性情这么急躁!”废名和熊十力是老乡、好朋友,但两人却经常龃龉争吵。
  熊十力在北大任教期间,常与废名探讨佛经理论,两人经常意见不合,争得唾沫星子乱飞火花四溅。
  一次,两人吵成一团,废名说:“哥代表佛,你娃反对哥就是反对佛!”熊十力几乎动用海豚音:“放屁,哥才代表佛,你娃才是反对佛!你全家都反对佛!”
  过了一会儿,外人听到里面没声音了,赶紧跑去看,发现菩萨变成了怒目金刚!俩老小孩扭成一团,正互卡脖子。
  众人将他二人拉开,正劝时,十力扑上前去,对废名施以老拳,结果废名回击的火力更猛,熊十力抵挡不住,拔腿落荒而逃。
  从1927年冬天开始,废名卜居京郊西山的正黄旗村,写出了代表作《莫须有先生传》;抗战期间,他因母去世返乡,索性携家人住到城外,奔波流徙近十年。
  废名其实很少参加文学活动,他倾向于隐。他除了在北大授课外,仅有的一些文学活动,是和周作人、冯至一起办理《骆驼草》杂志,也仅仅维持了半年。
  但废名不全然出世,他总有入世的思想。他把北京西山的居所命名为“常出屋斋”。在黄梅乡下时,时有日军进村骚扰,废名多次挺身而出,力救百姓。
  废名狂放在隐逸里,隐逸在狂放里,正如他的热烈,常躲在冷傲的后面,冷傲只是热烈的一道屏风。
  在百年前废名所在的那个时代,很多人其实不懂废名,也许至今,他的名字沉沦于时空的尘埃之中。唯独乡愁一以贯之,即便是今天的时代。
  废名的句子
  “搓衣的石头捱着岸放,恰好一半在水。”(出自《洲》)
  “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出自《桃园》)
  “草是那么吞着阳光绿,疑心它在那里慢慢的闪跳,或者数也数不清的唧咕。”(出自《芭茅》)
  “他走在和尚前,和尚的道袍好比一阵云,遮得放马场一步一步的小,渐渐整个的摆在后面。”(出自《碑》)
  “聋子走到石家大门,站住了,抬了头望院子里的石榴,仿佛这样望得出人来。”(出自《菱荡》)
  “人类的灾难/止不住鸡鸣/村子里非常之静/大家惟恐大祸来临/不久是逃亡/不久是死亡/鸡鸣狗吠是理想的世界了。”(出自《鸡鸣》)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并计划用3年时间,试点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在创建过程中,农业部将培育一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3月2日,在“如何规划、投资、建设美丽乡村”座谈会上,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卫星透露,今年年底或将完善“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体系。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我们保护和改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
期刊
“嘉兴府去城三十里外有个村镇,唤做王江泾。”王江泾镇是个古老集镇。宋代以前,已形成集镇,因有一闻氏尚书在此居住,故名闻川市。元代,有王、江两大户相继兴起,遂称王江泾。宋至明,丝绸纺织业不断发展,渐成江浙两省交界处一个丝绸贸易集镇。据《秀水县志》记载,“其民多织缯为业,日出千匹,衣被数州郡”。唐佩金的《闻川缀旧诗》又曰,“闻湖俗名王江泾,土产绸绫,机声灯影近连,比户鹄纹柿蒂,广售四方……”。  如今
期刊
近日,辽宁喀左县团委、关工委、妇联在县人民会堂二楼联合开展了“感恩教育春季爱心助学活动”,为县内1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一次性给予每人500元的困难补助和各种学习用具。  捐赠仪式上,该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高向忱鼓励在座的学生和家长勇于面对生活困难,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团县委、县关工委、县妇联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将助学金发放到每名贫困学生的手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奋发图强。最后,学生代表上台致感谢
期刊
2013年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红遍大江南北,春节期间《爸爸去哪儿》电影大卖,在观众的期待中,节目制作组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准备工作,引起人们热议的除了第二季的候选人物,还有每一期节目的拍摄地点。  第一季《爸爸去哪儿》选择了北京灵水村、宁夏沙坡头、云南普者黑、山东鸡鸣岛、湖南福寿山、黑龙江雪乡作为拍摄地,在节目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爸爸与孩子之间发生种种趣事,同时也领略了这6个村
期刊
为丰富春节期间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河湟民俗文化,青海湟源县东峡乡于2014年 1月21日举办了东峡乡“两节”文艺汇演暨农民运动会。  全乡共选送了舞蹈《中国美》、小调演唱《党的政策 引路的灯》、武术表演等20个节目进行文艺表演,同时组织了5个篮球队、8个拔河队,进行了激烈的体育比赛。参演、参赛人员达300多人,现场观众达500余人。活动充分展示了该乡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全乡各族人民昂扬
期刊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引领和县广大团员青年踊跃投身全县“美好乡村”建设主战场,日前,团和县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启动“青春建功美好乡村”行动。  此次“青春建功美好乡村行动”以开展一次主题教育、举办一次青年就业创业培训、组织一次青年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实施一次青春关爱行动、树立一批青年先进典型、筹建一批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夯实一批农村青年组织等“七个一”为主要内容,旨在动员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先
期刊
安徽省萧县圣泉乡青年陈征,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拓荒牛”。他带领周边村民脱贫致富,为改善家乡父老乡亲的生活水平默默奉献着。  初次见到陈征,是去年8月,在萧县圣泉乡金马山的山头上,火辣辣的太阳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刻在人的皮肤上,强烈的紫外线使眼睛备受煎熬。此时的陈征,根本不像笔者想象中的“老板”,30多岁的年纪,皮肤黝黑,穿着一件被汗水打湿的背心,胳膊上有几块明显暴晒后的脱皮印记,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承包
期刊
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地处北极地区,号称“世界最后一片净土”。为发展经济,格陵兰岛准备发掘蕴藏于此的丰富资源,当地人却纠结万分:开采,怕破坏环境和传统生活方式;不开采,怕就业难、人口流失……  绿色的土地  格陵兰意为“绿色的土地”。这块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陆地为何享有这般春意盎然的芳名呢?据记载,公元982年,一个叫埃里克的挪威人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大岛,并将其命名为“绿色的土地”。埃里克企图以这个“
期刊
2005年全国首批农家书屋在甘肃定西、天水等地正式挂牌启动,截至2012年5月,全省共建成16860个农家书屋,提前3年实现覆盖所有行政村的目标。之后,从2013年起,甘肃又在嘉峪关、金昌等地先行试点农家书屋向自然村延伸建设工作,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建好还要管好,管好还得用好,怎样让农家书屋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化生活中发挥真正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一直是甘肃在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中着力研究和解决的
期刊
三十年前,你若有幸到过山西崞县(原平旧称),随便推开一户像样些的人家屋门,或是夏天撩起一幅竹帘儿,来自异乡的你定会被那半壁锦绣惊呆的——乌旧的天棚、黝黑的灶台、一领暗黄的苇席铺满土炕,土炕上方白壁底部三尺的高度,却是一溜儿云纹山水,花鸟秀朵。  拙朴的乡村亦可暗藏繁华。在山西,那叫墙围,也就是炕围画。  土炕精灵  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土炕》中写到:“北人以土为床,而空其以发火,谓之‘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