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认知”的教学价值及运用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图式认知心理,引导学生的心理同化、顺应。图式认知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单一走向丰富、从抽象走向直观。作为教师,要唤醒、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图式,建构新的认知图式,并且要促进学生新旧认知图式的不断整合。只有借助于认知心理图式的建构、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图式认知” 教学价值 实践探寻
  “图式”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指“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在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看来,一个人长期存储于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就是图式。图式对人的心理加工信息具有先导性的引导、解释等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图式认知心理,引导学生的心理同化、顺应,促进学生认知心理从不平衡走向平衡。
  一、“图式认知”的教学价值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思维、行为模式。图式不仅仅指心理层面的一种结构,同时也带有一种经验化的特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图式能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构建学生的认知坡度,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思维的有效发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能的不断提升。
  1.变模糊为清晰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模糊的,而图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的认知由模糊变为清晰。比如在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有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这两个数学概念的不同,让学生识记抽象化的数学公式,即“πr+2r”“πr”。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尽管记住了抽象的符号化表达,但对符号背后的意义却不甚理解,由此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出错。为了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认知心理图式,不断地让学生画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或者用动作比划半圆的周长和圆周长的一半。只有通过图形、动作等外在的可视化图式表征,才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图式认知符合数学的基本特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研究并应用。
  2.变单一为丰富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数学认知是一种符号化、抽象化的认知。为了丰富学生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图式,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的认知从单一走向丰富。图式是有层次性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图式的整体一定大于图式各部分之和。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数学认知提供丰富的材料,进而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材料进行探究,形成学生的图式认知。比如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包括物体、图形、计量单位等。在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可展开自主性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有学生会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有学生会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还有学生会将一个单位长度平均分成若干份。在此基础上,学生建构分数的意义,形成了对分数的图式认知,即分数的分母表征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征具体的份数,而分数线就相当于平均分的操作。通过丰富的素材,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形成了多重认知。
  3.变抽象为直观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力不强,往往需要具体直观的支撑。借助于外在的图形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内在的心理图式,促进他们认知的发展。比如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这一部分内容,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操作,探究圆锥和圆柱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始终保持相等。学生发现,等积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应当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因实验过程中的底面积的关系不容易看出来但能看出圆锥的底面积大得多)。如此,圆锥和圆柱的关系就以一种动作表征的方式存在于学生的内心,既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等底等高,也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等积等底,还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等积等高。这样一种基于丰富学生认知心理图式的教学,能变学生的抽象性数学学习为直观性数学学习。
  二、“图式认知”的实践探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于图式,能不断开掘学生的认知心理,让学生模糊、隐性的数学认知走向清晰、显性。以图式认知心理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图式、建构图式、完善图式。通过图式教学,促进学生数学认知不断深化,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动态生成。
  1.理解图式,唤醒学生认知经验
  学生的认知图式包括表象图式、结构图式和符号图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式。理解图式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是能积极地认识一个新的图式,其二是能应用已有的认知图式。因此,促进学生理解图式,关键是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等,让学生用已有认知图式去同化、顺应数学新知。比如教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有學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表征。为了助推学生理解图式,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动态展示梯形的上底逐渐减小至0的动态过程,向学生动态展示梯形的上底逐渐增加到上下底相等的动态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展示,让学生认识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都是梯形面积公式的一种特殊情况。图式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手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激活学生的图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新知。同时,学生的感性图式能提升为理性图式,进而为学生后续图式的构建做好准备。
  2.建构图式,促进学生认知互动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认知结构的互动过程。新旧认知结构互动,能有效地整合、改造学生的原有认知图式,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认知图式的建构、建立。这个过程离不开认知同化、认知顺应、认知心理平衡。通过认知图式的重组、重构、重塑,让学生认知图式不断走向丰盈、走向本质,让学生的感性图式逐步内化、提升为理性图式。比如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整数”,学生建构了“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的计算方法;教学“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将“分数乘整数”等法则融入其中,促进学生比较、辨析它们的计算法则。通过比较,促成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学生深刻认识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合、适用于分数乘整数以及整数乘分数等。因为,整数可以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数。如此,将学生的新旧知识进行整合,促进学生认知图式的丰富与完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已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助推学生建构认知心理图式时,教师要解读学生认知心理图式中蕴含的相关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促进学生认知图式的迁移、应用等。   3.内化图式,引导学生认知平衡
  所谓“图式内化”,是指“学生身心协同参与的一种认知加工,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认知结构一部分的过程”。当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能够适应数学新知时,就会发生认知同化心理现象;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能适应数学新知时,就会发生认知顺应心理现象。借助于同化与顺应,学生的数学认知不断进阶。通常来说,学生的认知会呈现出两种样态:其一是认知的不平衡,其二是认知的平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图式内化,能促进学生的认知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丰富、发展、完善学生的认知心理图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形成认知失衡的心理状态。比如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部分内容时,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引导学生在数轴上用一个数来确定点的位置,进而过渡到在一个平面内如何来确定位置,引导学生建构“列”“行”的概念,从而催生学生用数对来确定点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认知不平衡走向认知平衡的过程,旧知(在数轴上确定点的位置)逐渐融入新知(在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在空间中如何确定点的位置?从而让学生的认知平衡成为新的认知不平衡。这样的教学,将学生的已知、新知和未知等联通起来,促进了内在图式的形成。
  借助于图式,能够让学生的不可视的数学学习可视化,能将学生的内隐思维、认知等敞亮出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图式进行深度研究,对学生的认知图式心理进行积极的揣摩,从而让学生的图式认知更清晰、更完善、更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永远是将新知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的。换言之,数学学习是新旧认知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数学新知不断纳入学生原有认知心理结构的过程。运用图式,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符合数学的基本特质。
  研究表明,学生的图式内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心理以具体形象性、直观性为主。图式认知,一般情况下要以直观、形象的手段,促进学生的认知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发端于直观的动作,成长于同化图式心理过程的建立,终于直观动作、知觉思维等的抽象、提炼、概括。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寻学生认知心理图式,充分认识学生认知图式可能存在的问题、疏漏、缺陷和迟滞等,充分应用图式理论,指引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有针對性地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干预,促进学生认知图式不断走向完善。只有引导学生内化图式,把握图式的意义,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从“量”到“质”的转变,实现学生从“知”到“智”的嬗变。只有借助于认知心理图式的建构、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梁培斌.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探索[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10):40-42
  [3] 黄伟星.培养几何直观能力的教学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06):21-23.
  [4] 徐宏银.数学小实验的策略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1(06):53-55.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摘 要 群文读写是群文阅读的必然发展形态。在课程价值的重构上,群文读写旨在通过“写”的高位导引,弥补群文阅读的实践缺憾,以言语表达的视角修正群文阅读的教学偏差;在教学路径的优化上,群文读写重点从文本选组、教学策略和价值导向等方面提出三大实施主张:通过关联与重构凸显言语意义,通过架构与实施,整合关键路径,通过提炼与导引,提升读写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群文读写 课程价值 教学路径  自群文阅读发
摘 要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劳动教育的落地需要学校课程系统的有力推进,小学阶段要创设真实情境,开展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劳动教育,确保校本化、稳定化和常态化实施。为此,江苏省常州市安家小学结合学校传统活动课程,打造“小小创业家”项目,通过“创业、挣钱、做公益”实现劳动教育的课程化,培养学生新型劳动能力,发展并形成新型劳动素养, 内化对新时代劳动价值的体认,学生劳有所获、劳有所乐。  关键词 真
基于地区高铁通勤时间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面板门槛模型(PTR)实证检验时空压缩下研发要素流动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后,研发要素流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且研发人员流动的直接效应更显著;时空压缩下研发要素流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因创新资源集聚程度和能力水平较高,更易从中获益,而西部地区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阶段,其研发要素流动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偏弱;研发人员流动、财政科技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化水平4种调节因素均表现出
摘 要 在小学阶段,“量感”主要是指学生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因而,关注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形成和习题编制有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编制习题是可以从简单图形入手,借助估测活动,渗透思想方法,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了解学生的量感学习水平和存在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以便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量感
摘 要 “立学”课堂是深度的、有灵魂的。小学数学教学既要在“学”字上下功夫,又要在“立”字上做文章。优化问题策略能有效地建设“立学”课堂。以“问”激“学”、以“问”导“学”、以“问”启“学”,能打造有灵魂、有深度、有品质的“立学”课堂。通过“立”,改变学生“学”的生态、样态,促进学生“学”的真正发生、深度发生。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立学”课堂 “问学”策略  “立学”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
摘 要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八条第六点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这就必然涉及班主任制定班规来实施教育惩戒的问题。在制定班规时,应注意制定班规的必要性,以及班规中的多种困境,制定班规时应遵循教育性原则、多层级原则、公开性原则,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正确实施教育惩戒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英国学校体育与活动行动计划进行分析,论述了英国学校体育活动行动的愿景、内容框架和主要措施,期望通过分析对我国学校体育活动政策研究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英国体育 体育活动政策 体育活动  英国作为体育强国,目前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等方面都蒸蒸日上。为防止青少年静态时间过长、解决孤独和社会孤立问题,确保体育活动成为学校日常活动和课后活动的一个组成
摘 要 小学英语教材中会话类语篇较多,会话类语篇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别语篇的特征。教师抓住会话类语篇的特征进行文本解读,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该模态语篇的特征,也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文本结构的基础上阅读其内容、探究其主题意义。选取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两个会话类语篇,分别进行文本特征的分析和文本解读的阐述。  关键词 会话类语篇 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摘 要 单元整体教学要体现整体性,图画是构成整体的重要脉络。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图画包括单元导语图、课文插图、习作配图、园地情境图等,这些图画元素体现了思维的特点,其整体性、感悟性、关联性、象征性、创造性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设计路径,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以图为脉,就是对图画元素进行教学化分析,并以图画为突破口,贯穿起整个单元的教学,具体包括三大环节:前置学习,打造活动式前知识学习;按图索骥,
以2013—2017年中国高端制造业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为对象,展开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和目标企业绝对知识规模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和上市时长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会弱化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建议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可以通过技术并购开展创新活动;在并购中,并购企业要根据自身技术吸收能力选择绝对知识规模合适的目标企业;继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