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贝加莫组曲》中的怀古情思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加莫组曲》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好位于德彪西创作风格转变的分界线上.人们常将此作品作为德彪西早期的代表作探索其中蕴含的印象主义端倪.当今人们对于《贝加莫组曲》的研究常常聚焦在它的演奏方式以及所蕴含的印象主义早期多元化倾向等.旨在研究《贝加莫组曲》与其之前音乐的关联性,探讨德彪西在这部钢琴组曲中如何“仿古”,通过分析德彪西在《贝加莫组曲》中的音乐观念以及音乐创作技法上的复古情结,来说明这部作品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在新的历史征程和新的发展阶段,高校文科学报要立足现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遵循期刊发展规律,守正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从而打造高品质期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和历史重任.
西方文学理论界对“文学”的界定众说纷纭,以至于这一概念被使用时出现了含混模糊.事实上,从有“文学”之实但无“文学”之名,到有“文学”之名且包含有多重内涵,“文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8世纪以前,“文学”泛指知识;18世纪,狭义的“文学”开始从广义的“文学”中分化出来;19世纪,“文学”的现代意义正式出现;20世纪以来,诸多理论的兴起使“文学”难以形成固定的定义,“文学”随着理论的发展而变化.从这一发展小史可以看出,“文学”的范畴在变革过程中大致呈现出由宽泛到狭窄再到宽泛的趋势.
范建益先生出生在江南,他喜山乐水,在这个孕育了许多圣贤的神圣之地,他也被熏陶濡染,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他不满足于这一地的山水,为此足迹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沟壑幽谷.在太行南北、巴山蜀地、贵州瑶寨、广西桂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也曾登黄山观云海日出,临三清绘青松古寺,还曾游江南千年古镇,观农家新旧房舍.正是由于多观察、勤练笔、善思考,他才会在自己的心中对这些所描之物有了一定的轮廓,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通过不断挥毫写生,创作出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
期刊
李日北突然走进袁玉方的办公室,低声说:“喂,你知道吗,站里要提副站长了.”rn袁玉方看了看李日北,笑了笑,没说话.rn李日北凑到袁玉方耳边说:“你有农专的文凭,又年轻,好好把握机会,可别像去年小麦示范那样.”rn去年播种小麦时,副镇长要求各片区建立五十亩连片小麦高产示范区,镇上一百亩,目标是亩产四百五十斤.
期刊
卢相鹏是对书画艺术怀有极高热情又肯揣摩下苦功夫的一位青年画家.或许是受家族的大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他对绘画有着很深的感悟.rn卢相鹏的山水画空灵洗练、取意单纯,有如他的为人一般醇厚明爽,他亦能把自己的性情较为准确地糅入自己山水语境的创意空间里.因此,卢相鹏在山水画创作中,主体性情与笔墨表现都突破了一种难度极高的画面表现,即刚柔相济、情景交融.
期刊
“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当我看到朱秀利的书法作品时,突然就想到了这句话.rn“返朴归真”通“返璞归真”,语出《战国策·齐策四》:“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意思是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其成为老子学说——道家思想的社会理论基础,也成为他的一种美学思想,他主张“大巧若拙”“含德之厚”“处其实,不居其华”“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天地万物“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是完全出于无意作为,完全的自然而然.书法也是道,乃书道.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
期刊
煤油吊灯下,珍藏着太多的故事.rn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乡农村没有通电、通水、通水泥路(主要是泥巴路).rn村里的自来水至今都没有安装到户.在地下水质下降的情况下,吃着井水,还是有点遗憾的.2016年底,水泥路已完全通到村口.照明电的接通尽管比较晚,但欣慰的是比水、路来得爽快.基本设施的滞后,是我们的村太偏僻?是经济太落后、投入不足?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期刊
古雅温润,赢取“静慧琴心”美誉rn身为中年书法家,曲彦忠学书、治学志向坚毅,初习“颜柳”,以楷书为基,运笔极尽平正儒雅;而后深入魏晋,得“钟王”厚重朴茂之势,行草最爱“二王”,从《圣教序》《兰亭序》中寻晋人散淡韵味,融入苏米意趣;再学北碑与汉隶,深得《张迁碑》风骨,猎其朴拙雄浑之气.曲彦忠的书法讲究布局,流畅俊秀,清新典雅,竟成天趣,毫无雕琢之感.
期刊
期刊
昨天,余金华爷爷过八十五岁的生日,儿孙们还请了镇花鼓剧团的名角,在门口搭台唱大戏,为他祝寿.rn余金华爷爷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走起路来精神抖擞.他虽然白发苍苍,但没有留胡须,看上去像只有八十岁.隔壁的黄德权看他比自己身子骨还硬朗,深有感慨地说:“现在这个时代是越变越好,生活条件又好,我们都能活一百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