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许多中职学校将普通话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学分和考级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然而笔者认为,语言学习需要连续性的学习,特别是云南少数民族中职生,要将普通话学习作为连续性的学习任务,才能彻底改变地方及民族特色普通话面貌,才能保证普通话运用的标准,发挥普通话在人际中沟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职生 普通话学习;连续性;坚持;创设氛围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18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交际共同语越来越重要,使得普通话普及的紧迫性日益突出,推广普通话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普通话水平测试正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民学习普通话的有力手段,也是促进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提高的基本措施之一。它通过对应试者普通话的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水平的检测,评定应试者口语表达中语言、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多年教育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表明,普通话水平等级的高低与学生自身教育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应该大力加强普通话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推广,以实现全民应用交际共同语和用字的规范。但是中小学教学以学业学科学习为重,以升学为目标,将普通话教学渗透语文教学中,除了职业学校外,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专门开设普通话课,因此在普通话推广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将普通话的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中职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普通话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中职生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方面,对于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说流畅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都将处于优势地位。
然而目前中职生普通话能力参差不齐,虽然普通话已成为校园通用语,但是还是受到地方方言习惯的影响,普通话的运用随心所欲、不合规范的情况比较常见,而且学生往往有考级或学分的任务考前能积极系统的学习普通话,当考级任务一过,就停止了普通话的学习,不再关注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准性和标準化了。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学习期间有些方言和民族音得到了纠正,考试结束后,地方音和民族音又回来了。多数学生只把学习当做阶段性的任务,缺乏连续性的学习。网络语言使用随意性大、传播快,比如常见的“斑竹、恐龙、美眉、东东”等,这一类语言的出现也影响了普通话的规范使用。
多年来,云南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各级各类学校基本上把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在师范类、职业类开展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但从多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情况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情况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声韵调发音失误较多;音变现象中轻声、儿化、变调掌握较差;词汇、语法受民族语言影响在语序上也存在失误,等等问题屡见不鲜,因此测试成绩不够理想。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较少,三级甲等还占相当的比例,还有少数学生为三级乙等,甚至个别为等外级,拿不到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究其原因如下:
1、教学语言多语并存。我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虽然绝大多数中小学能按要求用普通话授课,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时经常把民族语或方言和普通话混合使用。这对学龄儿童的语言面貌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2、学校语言环境不佳。就学校语言环境来说,绝大部分学校只能做到在课堂和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课余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少数民族语和当地汉语方言,这些日常语言主导了学生了思维和开口习惯。
3、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教师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标准是: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理科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通话比较标准,可以达到二级甲等或以上水平的较少,有一部分教师(包括语文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只能达到三级甲等,词汇、语法的运用也不够熟练,常有不规范的情况出现。
4、受本民族母语和当地方言的交互影响。大部分少数民族是云南的土著民族,他们接触的汉语已经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这些汉语方言反过来也受到了少数民族语的影响。长期的语言习惯,使得少数民族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外,在其他学习和生活中主要使用少数民族语和方言。
5、部分学生汉语拼音基础较差,不能读懂最基本的声母和韵母,甚至不能给汉字标准注音。
以上种种来自原因造成了云南中职生普通话水平低,语言运用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加强中职生普通话学习的连续性和抓紧日常训练十分重要,摒弃把学习当作为学分、为证书而学习的功利行为。从观念上改变、心理上重视、行动中训练。语言面貌的养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有目标地学习和纠正日常普通话运用中的不良发音和不规范的用语。学习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忘声母韵母、平翘舌、鼻音和声调的正确应用方法,掌握发音部位。由于我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地域分布广,方言种类也就相对较多了。各地几乎都是以方言和民族话作为交流语言,如,云南丽江人要学好普通话,就需要特别分清声韵母、平翘舌和声调,对于自己方言和民族音的个别音要多加纠正,反复练习,直到完全到位,而且在充分了解自己语言面貌的前提下,有意识强调并纠正不规范发音。
2、多读带有拼音的文字刊物,或者下载有声读物,天天听时时练,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也可以多看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跟着播音员一字一句的模仿,对读不准的音可以暗暗朗诵其标准音,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讲究并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做到“心到耳到口到”,取得学习的良好效果。
3、多查字典。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辅助工具,每一个学习语言的人都应结交一位这样的“老师”,遇到不认识、或认识却吃不准的字,一定要虚心请教,直到完全准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不要出现“好像是”的情况。网络化的时代,一部手机可以代替很多学习工具,下载字典APP,遇到不确定的发音或不懂的字词,及时查证,不留学习尾巴。 4、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坚持开口说,摒弃校园普通话不良发音习惯。语言是一种反复磨练的技巧,只有多说,才会熟能生巧。同样,说普通话也需要语境,最好能多和说普通话的人交流,要从自己做起,规范标准应用普通
话,不被旁人带偏。条件允许的时候,多和普通话好的人交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5、持续输入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让普通话学习成为連续性的任务,坚持的力量会让我们彻底告别地方音和民族音,有意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参加学校各种问题活动,克服胆怯和不自信,学会有逻辑性、切合主题的表达和讲话,这就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有目标的训练。
6、有意识创设语言环境,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即使地方音浓重,通过大量的练习也可以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校园里同学之间、师生间、舍友间,积极开口使用普通话交谈,主动进行有效沟通。
7、校园里的普通话学习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找老师请教,面谈或线上沟通,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老师及时适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实现高效训练。
普通话学习其实不难,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学对普通话有畏惧的心理,其实真正的困难在于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改善。云南中职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时,害怕自己声音别扭的发音出丑闹笑话,不敢当众开口,对长时间训练产生厌烦、畏惧心理,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者进步缓慢。因此云南中职生更应该克服畏惧心理,积极开口、坚持学习,逐渐获得成就感。
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有主题、有逻辑、有水平的表达是当代中职生的必修课,也是未来职业竞争的有力武器。云南少数民族中职生更应该将普通话学习作为连续性的学习任务来抓,考试是阶段性的,但是表达能力和口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我们每一位云南少数民族的中职生,既不忘记自己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又能够用标准和流利的普通话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李军.《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校应发挥主阵地作用》
[2]于洪敏.《认真做好小学普通话教学工作》
[3]洪平.《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普通话的训练》
[4]路英.朗诵语言技巧与实践 .湖南师范中职学校出版社.2002
[5]邓天杰.普通话教程.清华中职学校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职生 普通话学习;连续性;坚持;创设氛围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18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交际共同语越来越重要,使得普通话普及的紧迫性日益突出,推广普通话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普通话水平测试正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民学习普通话的有力手段,也是促进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提高的基本措施之一。它通过对应试者普通话的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水平的检测,评定应试者口语表达中语言、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多年教育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表明,普通话水平等级的高低与学生自身教育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应该大力加强普通话在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推广,以实现全民应用交际共同语和用字的规范。但是中小学教学以学业学科学习为重,以升学为目标,将普通话教学渗透语文教学中,除了职业学校外,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专门开设普通话课,因此在普通话推广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将普通话的推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中职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普通话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中职生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方面,对于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说流畅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都将处于优势地位。
然而目前中职生普通话能力参差不齐,虽然普通话已成为校园通用语,但是还是受到地方方言习惯的影响,普通话的运用随心所欲、不合规范的情况比较常见,而且学生往往有考级或学分的任务考前能积极系统的学习普通话,当考级任务一过,就停止了普通话的学习,不再关注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准性和标準化了。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学习期间有些方言和民族音得到了纠正,考试结束后,地方音和民族音又回来了。多数学生只把学习当做阶段性的任务,缺乏连续性的学习。网络语言使用随意性大、传播快,比如常见的“斑竹、恐龙、美眉、东东”等,这一类语言的出现也影响了普通话的规范使用。
多年来,云南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各级各类学校基本上把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在师范类、职业类开展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但从多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情况看,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情况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声韵调发音失误较多;音变现象中轻声、儿化、变调掌握较差;词汇、语法受民族语言影响在语序上也存在失误,等等问题屡见不鲜,因此测试成绩不够理想。二级甲等及以上等级较少,三级甲等还占相当的比例,还有少数学生为三级乙等,甚至个别为等外级,拿不到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究其原因如下:
1、教学语言多语并存。我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虽然绝大多数中小学能按要求用普通话授课,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时经常把民族语或方言和普通话混合使用。这对学龄儿童的语言面貌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2、学校语言环境不佳。就学校语言环境来说,绝大部分学校只能做到在课堂和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课余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少数民族语和当地汉语方言,这些日常语言主导了学生了思维和开口习惯。
3、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教师应达到的普通话等级标准是: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理科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中小学教师中普通话比较标准,可以达到二级甲等或以上水平的较少,有一部分教师(包括语文教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只能达到三级甲等,词汇、语法的运用也不够熟练,常有不规范的情况出现。
4、受本民族母语和当地方言的交互影响。大部分少数民族是云南的土著民族,他们接触的汉语已经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这些汉语方言反过来也受到了少数民族语的影响。长期的语言习惯,使得少数民族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外,在其他学习和生活中主要使用少数民族语和方言。
5、部分学生汉语拼音基础较差,不能读懂最基本的声母和韵母,甚至不能给汉字标准注音。
以上种种来自原因造成了云南中职生普通话水平低,语言运用不规范的问题。因此加强中职生普通话学习的连续性和抓紧日常训练十分重要,摒弃把学习当作为学分、为证书而学习的功利行为。从观念上改变、心理上重视、行动中训练。语言面貌的养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有目标地学习和纠正日常普通话运用中的不良发音和不规范的用语。学习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忘声母韵母、平翘舌、鼻音和声调的正确应用方法,掌握发音部位。由于我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地域分布广,方言种类也就相对较多了。各地几乎都是以方言和民族话作为交流语言,如,云南丽江人要学好普通话,就需要特别分清声韵母、平翘舌和声调,对于自己方言和民族音的个别音要多加纠正,反复练习,直到完全到位,而且在充分了解自己语言面貌的前提下,有意识强调并纠正不规范发音。
2、多读带有拼音的文字刊物,或者下载有声读物,天天听时时练,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也可以多看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跟着播音员一字一句的模仿,对读不准的音可以暗暗朗诵其标准音,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讲究并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做到“心到耳到口到”,取得学习的良好效果。
3、多查字典。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辅助工具,每一个学习语言的人都应结交一位这样的“老师”,遇到不认识、或认识却吃不准的字,一定要虚心请教,直到完全准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不要出现“好像是”的情况。网络化的时代,一部手机可以代替很多学习工具,下载字典APP,遇到不确定的发音或不懂的字词,及时查证,不留学习尾巴。 4、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坚持开口说,摒弃校园普通话不良发音习惯。语言是一种反复磨练的技巧,只有多说,才会熟能生巧。同样,说普通话也需要语境,最好能多和说普通话的人交流,要从自己做起,规范标准应用普通
话,不被旁人带偏。条件允许的时候,多和普通话好的人交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5、持续输入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让普通话学习成为連续性的任务,坚持的力量会让我们彻底告别地方音和民族音,有意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参加学校各种问题活动,克服胆怯和不自信,学会有逻辑性、切合主题的表达和讲话,这就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有目标的训练。
6、有意识创设语言环境,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即使地方音浓重,通过大量的练习也可以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校园里同学之间、师生间、舍友间,积极开口使用普通话交谈,主动进行有效沟通。
7、校园里的普通话学习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找老师请教,面谈或线上沟通,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老师及时适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实现高效训练。
普通话学习其实不难,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学对普通话有畏惧的心理,其实真正的困难在于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改善。云南中职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时,害怕自己声音别扭的发音出丑闹笑话,不敢当众开口,对长时间训练产生厌烦、畏惧心理,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者进步缓慢。因此云南中职生更应该克服畏惧心理,积极开口、坚持学习,逐渐获得成就感。
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有主题、有逻辑、有水平的表达是当代中职生的必修课,也是未来职业竞争的有力武器。云南少数民族中职生更应该将普通话学习作为连续性的学习任务来抓,考试是阶段性的,但是表达能力和口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我们每一位云南少数民族的中职生,既不忘记自己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又能够用标准和流利的普通话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李军.《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校应发挥主阵地作用》
[2]于洪敏.《认真做好小学普通话教学工作》
[3]洪平.《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普通话的训练》
[4]路英.朗诵语言技巧与实践 .湖南师范中职学校出版社.2002
[5]邓天杰.普通话教程.清华中职学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