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被父母“坑”过吗?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哥你要酷一点啊:
  我和老妈一起吃西瓜,有一块瓜掉在了地上,我还没反应过来,我妈就赶紧捡起西瓜往我嘴里塞。我惊呆了,赶紧制止了这种行为,我妈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似的,笑著说道:我忘了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你长大了啊!
  @橙子味的高高高冷欧尼:
  小时候,我妈背着我在小溪边上走,然后我掉水里了,我妈没发现,继续走……走着走着,她发现我不见了,然后吓得跳进水里各种捞。最后,满脸泥巴的我被捞上来了。现在我妈还总是自责,说我这么笨就是因为我小时候脑子进水了。
  @陈鹿:
  我听奶奶说,我才三个月大的时候,我妈边打麻将边摇摇篮,结果把摇篮摇翻了,我摔倒在地上“哇哇”地哭。
  @幽冥大大的诸神黄昏:
  没错,就是上个月!我爸妈带我回老家,到服务站的时候,我爸停车去上厕所,我跟我妈说我下去扔个垃圾。等我回来的时候,我看见我爸上车后直接把车开走了!我下意识地追着汽车狂奔了一段路,嘴里还嗥着“爸!”,整个服务站的人都看见了。
  @hello_keaiwen:
  我妈说在我小的时候,她经常把我打哭然后给我照相,因为我哭起来特别“萌”。
  @并没有喜欢你:
  有一次,我爸骑车载我,我坐在后座,他抬腿上车,一个螺旋腿就把我从车上踢下来了。
其他文献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任何环境对人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才能起作用。如果你的“自我”不清晰,那么你就会随波逐流;如果你的“自我”非常清晰,那你就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風”。  身处重点中学(班)的孩子“随波逐流”可能就够了,因为周围的人都是以学习为重的。若处于普通中学(班),你周围的人都不爱学习的话,那你就需要有强大的“自我”,方能笑傲江湖。  且先来看第一步,即寻找属于你的“
期刊
Korea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主题:韩国高考 体裁:说明文 难度系数:★★★  The terrible college entrance exam is not only a big challenge for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but also a very important exam in the liv
期刊
对于只给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的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准确审题、确定立意呢?  关键词句法  在拿到一则材料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抓关键的词与句,这样就能整体把握住材料的主题与走向。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诗、文摘类的材料。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的《仰望星空》就是一首小短诗,抓住诗句“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中的“感到”“惊恐”,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人在大自然和宇宙面前必须要有敬畏之心。当然,同学们可以有
期刊
高二结束前的那个期末班会,班主任站在讲台上一脸严肃地进行着高考动员,我们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无论自己的成绩处于什么名次,我们都觉得那张签字纸上的成绩很刺眼。  可所有的记忆都汇成一个点,那就是高三时的那个春天。  北方的春天不同于南方,这里阴雨绵绵,温度忽高忽低,天气忽晴忽雨,仿佛一个新生的孩子,任性而不懂事。  在高考的重压下,同桌小猪和远在加拿大的笔友从过去每天的短信联系变成了邮件往来。我
期刊
寻找奋斗目标和人生方向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的建议你也许不陌生,但确实都是我自己用过、觉得好的办法,分享给所有年轻人——不管你是否正处于迷茫之中。  1. 读书,读书,再读书  与其去想,不如去读。智慧和idea不是凭空蹦出来的,而是通过阅读攒出来的。在移动社交工具肆意侵占人类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真的太容易分心了,很多人不知不觉就会在朋友圈和直播app上花掉一小时。放下手机,重拾书本,静心读几页书、几
期刊
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太原有个叫郭林宗的人,因家里的庭院里有一棵树,便总是疑神疑鬼,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就觉得跟这棵树有关。后来,他决定砍掉它,而他的朋友徐孺子听说后,问他说:“这么好的树,为什么要砍掉呢?”他说:“建造住宅的庭院,就像正方的‘口’字,‘口’中有‘木’,成了‘困’字,是不祥之兆。”徐孺子说:“照你这样讲,院中有人,不就是‘囚’字吗?‘囚’字更不祥啊。”他听后,
期刊
“西有罗马,东有长安”,西北政法大學(以下简称“西北政法”)坐落在历史悠久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平日里站在长安校区的田径场上,同学们便能够望见高大雄伟的终南山。  西北政法的前身是创办于1937年的陕北公学,在光荣革命传统的指导下,学校已经实现了从专业政法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成功转型。除了着力培养各学科的专才,学校还积极培养博学广能的通才。可以说,同学们在大学里被培养成一个个既懂法律又懂哲学,外加身材有
期刊
在2014年底召开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小语种人才缺乏”这个问题再次被提出,并出台了《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意见》:“目前和我国建交的175个国家中,通用的语种约95种,而我国仅开设了54种语言课程。在2017年,这个空缺要被完全填补。”  近几年,“小语种热”慢慢兴起,在就业前景的吸引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报考这类专业的学生的人数逐年上升,但表面的热潮掩盖不了现实的困境。  第一个问题是开设的小
期刊
许多大学的小语种专业三四年才招生一次,几十年的毕业生总人数不过百人,蒙古语专业就是其中之一。“会觉得挺孤独的,没有学长学姐,没有学弟学妹。但一方面又想,我们是学校里唯一在学蒙古语这门专业的人啊,所以觉得也没那么坏。”蒙古语专业大四学生张源说。张源毕业后,他们学校的蒙古语专业迎来了2016级的“小鲜肉”,而2013—2015级则是一片空白。  从大学之前认识基本为零,懵懵懂懂被录进一个陌生的专业,到
期刊
小语种的正式名称是“非通用语种”,即除联合国的通用工作语言英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这6种语言之外的语种(现在高校招生时把非英语外语笼统地称为小语种,下文所言小语种均指非通用语种)。我国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中发揮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但与此不相匹配的是,这些国际机构中的中国雇员非常少。供不应求的市场、课程遇冷的现状,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吊诡的矛盾。  虽然小语种课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