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本文在总结目前社会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县级中专;“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6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高品质就业的重要保障。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职业教育才有可能在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体现职业院校特色。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
“双师型”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这一概念最早出现是在1990年12月5日,由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电系主任王义澄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上的文章中提出,出现在国家政策层面中,是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中第一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通知》指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概念,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但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分类有多重标准,如“双能力”、“双证书”、“双素质”、“双来源”等。“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现在普遍的理解是:职业教育有“教学”和“社会服务”双重职能,这就要求职校教师既能够从事“教学”,又能够承担“社会服务”。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概括为:“双师型”教师是以教育素质和行业素质为基本内涵,集教育素质、行业素质为一身的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即教师素质),又具有从事行业工作的实践技能(行业素质)的教师。
二、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无庸置疑,那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1.师资来源单一,技能水平较低。
调查显示,县级中专学校教师来源单一,90%以上的教师从普通高校或高职院校毕业,他们毕业后就直接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很少有从企业生产一线出来的专任教师,他们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没有行业工作经历,实践能力普遍较低,虽然部分教师获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但并不代表他们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总体而言,教师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实践教学、现场指导等方面都处于弱势,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要求差距明显。目前县级中专学校受客观和政策条件的限制,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渠道不算畅通,而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大多是业务骨干,很难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比例偏低。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各中职学校师资普遍不足,特别是县级中专学校师资紧缺问题更加突出,甚至出现了招聘不到教师的尴尬局面。正因为师资严重短缺,导致师资结构也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现有培养模式下,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实践的锻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知识传授的方式组织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二是稳定性较差,缺乏学科带头人和其他优秀教师资源;三是“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较困难,阻碍了县级中专学校的发展与改革。经过三年的申报,目前我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7.6%,这在县级中专学校已经算是较高的比例。笔者调查了5所区内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为30%左右,究其原因,是因为条件不符合,申报“双师型”教师不成功。
3.校企合作未能深度融合,缺乏培养“双师”实践场所。
校企合作培养“雙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县级中专学校的校企合作未能深度融合,大多停留在送学生到企业工作,或让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开展几次讲座的层面。教学和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在大多数县级中专学校中尚未展开,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顶岗生产实践,使得教师参加实践的场所难以保证。另外,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得专任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较长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
4.兼职教师作用没发挥,对技术人才没有吸引力。
兼职教师给学校带来了新技术、新知识,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从目前来讲,兼职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并且大多兼职教师不具有教师任职资格,虽然他们具备了本专业较高的技能水平,但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缺少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对教育教学规律不太了解。因此,兼职教师的作用没能很好发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和城市学校相比,县级中专学校教学科研条件较差,兼职教师聘用制度不完善,待遇不高,各种福利政策难以实施,对企业技术人才没有吸引力,导致很多县级中专学校招聘不到兼职教师。除此之外,县级中专学校在兼职教师聘任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如兼职教师的工资待遇加重学校的开支,缺少工作的责任感,缺乏相对稳定性等等。 5.“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尚需完善。
近十年来,各省区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加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力度,2008年12月,吉林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此后,部分省(直辖市)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制定了本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启动了省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
2017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了《关于全面开展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桂教师范[2017]27号),全面启动了“双师型”教师认证工作。“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程序如下:先是教师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初审并公示;然后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汇总学校上报的材料,上报省教育厅认定;最终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认定,对符合标准的教师,认定其省级“双师型”教师资格,予以公布并颁发证书。
笔者发现,在认证制度推行的过程中,各省市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虽然大同小异,但还是有差别。对于认定条件的合理性、真实性及促进性,有部分教师是不认可的,甚至对标准提出了疑义。因此,“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尚需完善。
三、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双师型”教师建设是县级中专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保障,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这就要求县级中专学校改变观念,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建立健全制度,打造“双师”队伍。
县级中专学校要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坚持“目标明确、加速培养、专兼结合、激励合理”的办法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二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三是鼓励教师定期到对口企业锻炼,强化专业技能。四是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双师型”教师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五是鼓励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工作,逐步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双师”发展。
学校和社会要搭建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平台。第一,从环境文化上,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富有职业氛围的实践场所,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鼓励教师掌握专业技能。第二,在活动文化上,面向岗位要求,培养职业素养。校园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当凸显职业学校特色,使技能训练和职业规划紧密结合,体现学做结合、以知促行。第三,在实践文化上,要为教师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平台,促进教师发展。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让教师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及本专业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同时,让教师切实感受企业的组织管理和敬业精神。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双师”数量。
各级各类培训是“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它能有效地对教师的知识技能进行补充、更新、拓展,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1)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计划。按照学校总体发展计划,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计划,拟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学校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规模、办学方向和质量要求。
(2)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目前县级中专学校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县级中专学校应根据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对于专业教师,要安排他们每两年到企业工作两个月,了解行、企业信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更新专业教师的观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
(3)做好教师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在职教师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
4.聘请兼职教师,优化“双师”结构。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但要充分发掘学校内部的人才潜力,而且要充分利用社会的人才资源。县级中专学校要加大兼职教师建设力度,根据专业需求,从企业、行业聘请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加大实践教学教师的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并通过教研活动等形式加强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5.校企共同培养,提升“双师”素质。
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要途径。如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县级中专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承担着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指导实践操作的职责。“双师型”教师应深入企业一线参加技能实践,学习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了解行业企业标准和发展趋势,及时将在企业一线学到的东西带回学校,充实课堂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更好地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才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多角度、多途径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其创设空间和机会,从而推动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月.县级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6).
[2]李娜.县级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魏海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刘丽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8(9).
【关键词】县级中专;“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26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高品质就业的重要保障。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职业教育才有可能在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体现职业院校特色。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界定
“双师型”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这一概念最早出现是在1990年12月5日,由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电系主任王义澄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上的文章中提出,出现在国家政策层面中,是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中第一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通知》指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概念,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但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分类有多重标准,如“双能力”、“双证书”、“双素质”、“双来源”等。“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现在普遍的理解是:职业教育有“教学”和“社会服务”双重职能,这就要求职校教师既能够从事“教学”,又能够承担“社会服务”。从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概括为:“双师型”教师是以教育素质和行业素质为基本内涵,集教育素质、行业素质为一身的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即教师素质),又具有从事行业工作的实践技能(行业素质)的教师。
二、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无庸置疑,那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如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1.师资来源单一,技能水平较低。
调查显示,县级中专学校教师来源单一,90%以上的教师从普通高校或高职院校毕业,他们毕业后就直接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很少有从企业生产一线出来的专任教师,他们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没有行业工作经历,实践能力普遍较低,虽然部分教师获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但并不代表他们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总体而言,教师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实践教学、现场指导等方面都处于弱势,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要求差距明显。目前县级中专学校受客观和政策条件的限制,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渠道不算畅通,而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大多是业务骨干,很难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比例偏低。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各中职学校师资普遍不足,特别是县级中专学校师资紧缺问题更加突出,甚至出现了招聘不到教师的尴尬局面。正因为师资严重短缺,导致师资结构也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现有培养模式下,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专业实践的锻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知识传授的方式组织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二是稳定性较差,缺乏学科带头人和其他优秀教师资源;三是“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较困难,阻碍了县级中专学校的发展与改革。经过三年的申报,目前我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7.6%,这在县级中专学校已经算是较高的比例。笔者调查了5所区内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为30%左右,究其原因,是因为条件不符合,申报“双师型”教师不成功。
3.校企合作未能深度融合,缺乏培养“双师”实践场所。
校企合作培养“雙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县级中专学校的校企合作未能深度融合,大多停留在送学生到企业工作,或让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开展几次讲座的层面。教学和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在大多数县级中专学校中尚未展开,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顶岗生产实践,使得教师参加实践的场所难以保证。另外,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得专任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较长时间到生产第一线锻炼和提高。
4.兼职教师作用没发挥,对技术人才没有吸引力。
兼职教师给学校带来了新技术、新知识,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从目前来讲,兼职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并且大多兼职教师不具有教师任职资格,虽然他们具备了本专业较高的技能水平,但由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培训,缺少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对教育教学规律不太了解。因此,兼职教师的作用没能很好发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和城市学校相比,县级中专学校教学科研条件较差,兼职教师聘用制度不完善,待遇不高,各种福利政策难以实施,对企业技术人才没有吸引力,导致很多县级中专学校招聘不到兼职教师。除此之外,县级中专学校在兼职教师聘任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如兼职教师的工资待遇加重学校的开支,缺少工作的责任感,缺乏相对稳定性等等。 5.“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尚需完善。
近十年来,各省区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科研机构加大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力度,2008年12月,吉林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此后,部分省(直辖市)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制定了本省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启动了省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
2017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了《关于全面开展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桂教师范[2017]27号),全面启动了“双师型”教师认证工作。“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程序如下:先是教师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学校初审并公示;然后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并汇总学校上报的材料,上报省教育厅认定;最终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认定,对符合标准的教师,认定其省级“双师型”教师资格,予以公布并颁发证书。
笔者发现,在认证制度推行的过程中,各省市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虽然大同小异,但还是有差别。对于认定条件的合理性、真实性及促进性,有部分教师是不认可的,甚至对标准提出了疑义。因此,“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尚需完善。
三、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双师型”教师建设是县级中专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保障,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内容。这就要求县级中专学校改变观念,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建立健全制度,打造“双师”队伍。
县级中专学校要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坚持“目标明确、加速培养、专兼结合、激励合理”的办法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二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三是鼓励教师定期到对口企业锻炼,强化专业技能。四是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双师型”教师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五是鼓励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工作,逐步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双师”发展。
学校和社会要搭建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平台。第一,从环境文化上,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富有职业氛围的实践场所,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鼓励教师掌握专业技能。第二,在活动文化上,面向岗位要求,培养职业素养。校园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当凸显职业学校特色,使技能训练和职业规划紧密结合,体现学做结合、以知促行。第三,在实践文化上,要为教师提供职业技能训练平台,促进教师发展。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让教师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及本专业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同时,让教师切实感受企业的组织管理和敬业精神。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双师”数量。
各级各类培训是“双师型”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它能有效地对教师的知识技能进行补充、更新、拓展,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1)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计划。按照学校总体发展计划,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计划,拟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学校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规模、办学方向和质量要求。
(2)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目前县级中专学校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县级中专学校应根据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对于专业教师,要安排他们每两年到企业工作两个月,了解行、企业信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更新专业教师的观念、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
(3)做好教师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在职教师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
4.聘请兼职教师,优化“双师”结构。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但要充分发掘学校内部的人才潜力,而且要充分利用社会的人才资源。县级中专学校要加大兼职教师建设力度,根据专业需求,从企业、行业聘请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加大实践教学教师的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并通过教研活动等形式加强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效果。
5.校企共同培养,提升“双师”素质。
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要途径。如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县级中专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承担着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指导实践操作的职责。“双师型”教师应深入企业一线参加技能实践,学习企业的生产管理经验,了解行业企业标准和发展趋势,及时将在企业一线学到的东西带回学校,充实课堂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更好地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才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多角度、多途径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其创设空间和机会,从而推动县级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月.县级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6).
[2]李娜.县级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魏海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刘丽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