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务活动”中培育乡土情怀

来源 :科教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任务活动。在各种任务活动中帮助学生体会乡土情怀,培育对乡土的热爱。
  关键词:语文课程;任务活动;乡土情怀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挖掘、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
  下面,笔者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活动探究任务为例,来引导学生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在任务型学习探究中渗透和培育乡土情怀。
  一、在自主欣赏中亲近土地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历来受作家、读者的喜爱。诗歌不仅画面优美,节奏感强,能给人以美妙的精神享受;而且能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唤起读者共鸣。九上第一单元有《沁园春 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这五首诗歌,这五首诗歌,从标题上也能看出,写土地、写故乡、写风景,写春夏秋冬……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从而欣赏诗歌内在的思想感情。
  具体操作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品读一首诗歌。那么,学生怎样能将诗歌的感情基调朗读出来吗?我们建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朗读,然后推举一人班级交流。
  当然,自主欣赏也需要引领学生懂得相应的诗歌知识。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事物。《沁园春雪》意象有长城、大河、山川,描绘了一幅壮丽恢宏的画面。那是毛泽东同志在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时内心里的热爱和颂扬。我们可以结合其他几首诗歌,也引导学生一一去体悟。《我爱这土地》的意象是鸟、土地、河流、风;特点是深沉、激愤的,营造了一种深重、沉郁的气氛。这些诗歌的作者都在诗歌的短短诗行中寄寓了对故乡、家园、祖国的无比热爱;《我爱这土地》表达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在引导学生自主欣赏的过程中,跟随作者亲近土地,亲近家园,亲近故乡。
  二、在自由朗诵中进入情境
  朗诵是打开文本精神之门的钥匙,是赏读文本的关键之所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涵咏品味,在读中感悟文字之巧妙,在读中品悟画面之优美,在读中感受情感之炙热,我们通过开展一次“自由朗读”活动,带领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品读诗歌之美。这些主要通过学生活动来完成:1.指名学生朗读并自评2.组内交流3.教师点评。
  课前请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诗歌,课上请学生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诗歌的的节奏和轻重音的变化,但是在停连、语气、语速、语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学生可能会提出,要想读出诗歌应该有的味道,我们应该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如《沁园春 雪》,上下阕分别紧扣“望”和“惜”字,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转而衬托对历来英雄人物文治武功不足的惋惜,进而烘托当代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所以,在朗诵“望”的部分时,应该饱含对祖国山川河流的热爱之情;而在“惜”的部分,则要怀有批判中带有惋惜之意。这样,就仿佛如诗人一样,进入情境,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依据课堂所学,我们要引领学生小试身手。让每位学生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反复朗诵,有所感悟。然后制作朗诵小视频,发布在校园网上,同学之间互相留言评价。设计方法如:1.多查阅所选诗歌的背景以及专家解读,整体感受诗歌情感,也可以搜索名家朗诵的音视频聆听学习。2.录视频时,注意仪表仪态,面部自然,声音响亮,可附带一些动作神情,增强朗诵的感染力。
  这样,充分体现九上第一单元的任务型学习,并在任务型活动中深度参与,让学生体会对乡土情怀的热爱,并有自己的情感投入。
  三、在尝试创作中唤起情感
  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是诗人灵魂的剖白,呈现着诗人的全部心灵感受、内心独白。诗歌篇幅短小,字数有限,情感丰富。乡土情怀就是指一个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块土地上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情的人、事、景、物的深厚情感。具体表现为对自己生长地的认知、理解、感恩、悦纳、亲近、牵挂、期待与回馈等复杂行为和情感。简而言之,就是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尝试创作乡土诗歌,了解诗歌特点,学会保留颗诗心,对乡土现实生活、乡村自然景色以及乡间万物保持一种欣赏审美的心态。创作乡土诗歌的时候,还要注意凝练语言,言简意赅。比如余光中的《乡愁》,结尾句“我在这头/大在那头”,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出丰富的意蕴空间,有无限的眷恋,有无法排解的家园愁绪,有渴望,有无奈…令人难忘。
  让情感积聚,建立意象,是写作诗歌的第一步。写诗,最好是写自己真实的心境和感触,尽量避免宽泛地叙事。我们所要做的,是选择合适的词语,以简洁的形式表达出心情。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意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一意象,通過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结尾则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苦难中的祖国强烈而深沉的爱。初学写诗时要注意学这种写法,努力为自己的情感寻找一些具体的意象,借助于对这些意象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任务活动。在各种任务型学习中帮助学生体会乡土情怀,培育对乡土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林凤华. 乡土情怀严重缺失语文教育任重道远——本土传统文化调查分析报告(以湖南新宁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7(11):16-18.
  [2]李锦泉. 略谈语文教育中学生乡土情怀的培养[J]. 语文天地, 2017, 000(005):84-86.
  [3]楼炯亮. 借助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乡土情怀——以”家乡的杨梅”一课为例[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4(4):29-31.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乡土情怀培育的路径研究》的论文,其项目编号为:QN202004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创新,许多教学方面的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在新课标教育标准的影响下,学校、社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幼儿阶段的教育就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学前的教育。而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就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游戏教学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提升幼儿们的思维活跃度。所以说要想做好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首先需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重视发挥出德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效果和价值,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对于德育知识有一个切实的认识,规范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保证学生个人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助力学生的个人成长。  关键词:初中;德育;实践活动;对策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中间阶段,教师应重视做好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发工作,解决当前德育实践活动中
期刊
摘要:幼儿园在开展游戏化活动中,不能单纯地教幼儿知识,而是要懂得让幼儿从游戏中、生活中感受到资源的相互关系,从而体会到资源本身的趣味性和重要性”。那么,在实施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浪潮中,幼儿园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充分挖掘游戏元素,加强游戏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在课程中渗透游戏精神,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  在实施课程游戏化改革浪潮中,游戏化课程资源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已经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听力作为英语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考试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很多英语教师忽略了初中英语听力练习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英语思维,在学习英语听力时存在一些困难。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教学计划,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展开初中英语听力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便利。帮助学生克服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素养较弱,很难为幼儿提供音乐方面的指导。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当更加精心设计自己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明确问题的目标以及有效性;提出一些问题能够鼓励幼儿将艺术作品与自己生活产生联系,从而实现完整的艺术教育;通过音乐专业培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从而为幼儿提供音乐指导。让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够真正地促进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实施的水平。  关键词:提问教学
期刊
摘要:微型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新课标体制改革之后逐渐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微型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为简洁、集中,教学也富有针对性的特色,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进行微练笔的学习。在我国新课标教学体制改革的趋势下,教师首先应该重点着手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小学微课堂的形式为学生上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各方面学习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拨动这根心弦,老师要具有责任心,宽容心,爱心,公平心,用心用情去搭建心灵的桥梁,走进学生的世界,加强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提高班級的管理效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赞扬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对于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无异于小树苗成长过程中的
期刊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 “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维一体的综合体现。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前不久本人参加了《湖北省实验创新说课比赛》,武昌区初中化学教研员董舒老师为我们参加比赛的老师制定了磨课方案,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教研活动,优化教师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初中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提问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上提问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提问误区。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在课堂中提问的误区,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进一步丰富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把握好提问时间和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学生写话目标与内容明确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要想达成“写”这一能力,需要会听,会说,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能力,帮助其完成语言的建构。本文依托口语交际,将口语交际作为写话的载体,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的写话贴近生活,从而实现口语交际与写话的巧妙融合。  一、口语交际与写话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