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兽性 魔性 佛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zhi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人性、兽性、魔性、佛性角度分析《西游记》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指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四性”有机结合,在一定情理、环境中展示各自的对立性、复杂性、流动性,使人物形象更真实,贴进生活。
  关键词: 《西游记》 人物形象 结合角度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多是亦妖、亦仙、亦人、亦兽。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将人性、兽性、魔性、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独特,迥然有别其他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之同类神魔小说如《封神榜》,尽管也体现将神魔人性化,但没有像《西游记》所刻画人物形象细腻逼真、出神入化,塑造一群小说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
  一
  吴承恩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总是自觉将神魔人物放在人、兽、魔、神、佛中综合考察,凸显人物性格特征,人物性格特征总是有意识地带有人、兽、魔、神、佛的特点。
  孙悟空是只猴子,却有七十二般变化(神性)。被唐僧救出五指山后,“赤条条拐步而行”,带有猴性行走特征。保唐僧取经路上,第一件事是谋取虎皮遮羞,又穿上唐僧的衣服,这种行为潜意识里流露出人性知羞耻特点。在他言行举止不时地表现了猴性机敏好动和人性诙谐幽默结合特点。如在观音院里撞钟,或紧或慢,撞了许久,直撞得寺庙大小和尚都出来围观。而且戏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猪八戒是银河天蓬元帅出身,被贬下界,投错胎,为妖为魔,也吃人,具有魔性。他外形似猪,个性中有猪的懒、馋特点,也有老实憨厚的一面,而他身上又最集中了“好色”、“贪财”、“重利”、“畏事”等人性中的弱点。
  小说中主要人物唯一是人,便是唐僧,身上固然体现人性许多特点,可他是如来佛祖二徒弟金蝉子转世,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历经多劫,从小就做和尚,并且是一位十分虔诚的佛教徒,一心秉善,劝善止恶,不被名利、美色引诱,一心一意取经。他的一切言行举止无不受佛家教义支配,待人温良、宽厚,对自己徒弟也是如此。在取经路上,悟空、八戒时时拿师傅“开涮”一番,不满唐僧,便直接溢于言行,徒有师徒之义,而无师徒之礼。例如第37回鬼王夜谒唐僧情节里,唐僧被鬼魂惊醒,忙唤徒弟,惊扰了八戒美梦,八戒醒来就说:“甚么‘土地、土地’,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快活,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做和尚,如今又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做甚?”夹枪带棒说落一通。唐僧也无言回应,小说中唐僧除了不会神通,以及带点凡人的弱点,我看唐僧其实与佛无二,是具有佛心人性的高僧。
  二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并不是简单将人性、魔性、佛性等简单组合,而是体现内在的逻辑性、合理性,在矛盾对立中,展现人物特有审美效应,因此品味人物不能简单地标签,而需细细推敲。
  唐僧因为是人,人性中弱点也在他身上得到体现,今天人们一说起唐僧便有胆小、迂腐之感,甚至成为令人头疼的“上司”的代名词,像一些上司自己无能,又总处处牵制别人。在小说中,他时时落泪,一路撒泪到西天,为口渴肚饥而落泪,为路途艰险而落泪,为身陷魔掌而落泪,为何时报王恩而落泪,确实算不上坚强的人,但他最终未停止取经的步伐,笃志不移,西行取经。若真是胆小之徒,恐怕早已逃之夭夭,寻得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了。
  说他迂腐,确实,每每不听悟空之言,落入魔掌之手。若不是悟空等竭尽全力营救,早已命丧妖怪腹中了。他两次驱逐悟空,被人们指责是“迂”到极点。金圣叹老先生在第一次驱逐悟空时说他“糊涂”,第二次则干脆骂他“甚是腐气,可厌,可厌”。实际上师徒矛盾最根本在于唐僧一向秉诚的教义是“千百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而悟空“有恶必除,除恶必尽”。所以对悟空乱诛草寇,乱伤生灵行为自然极为不满。最后为驱逐惩罚悟空不得不念起“咒”来,他并不是动不动对悟空念咒,取经路上十四载,历经多劫,念“咒”也是廖廖几次,第一次是“试”,看这咒灵不灵,第二三次才是为管束悟空而念“咒”,其他两次是为了辨妖驱魔,不得不念。而在驱逐的过程中,唐僧表现得相当忍耐克制,而不是草率过程。例如因看不透尸魔使诈法,又是“一而再,再而三”,加上八戒挑唆,相信八戒之言,才决心逐悟空。而在第二次逐悟空时,悟空又忘了“前科”,不听劝阻,乱诛草寇,唐僧掩尸祷告,悟空气不过唐僧最后一句话:“冤有头,债有主,寻仇找悟空。”马上跳起来,也祷告起来,言语尖酸、刻薄、愤懑,气得唐僧也只是“念嗔”上马,直到悟空骗杀曾经盛情款待他们的贼父之子,又故意将人头送与唐僧,此时唐僧才下了决心驱逐悟空。秉公而论,这次悟空的做法确实目无尊师,行为太过偏激,唐僧在义愤中逐悟空在情理之中,而且佛家时时告诫人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悟空的“有恶必除”的行为自然与这佛理相悖。唐僧对悟空相当宽容、忍耐,只是他有个度,这个度便是“事不过三”,如果没这度,那便是放纵,而不是宽容了。
  如果说唐僧真的“迂”,倒是有点冤枉了。因此在唐僧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物中性格的对立性,胆小而坚强,似迂非迂。这种对立性又是在一定情理中展开的,没有在一定的情理中,就可能是怪诞和滑稽。唐僧从一个普通僧人变为取经者、探险者,经历的是完全陌生的空间,接触的尽是妖魔恶兽,他时常表现怯弱自然在情理之中,而他偏又是虔诚的佛教徒,西天取经,笃志不移,又表现人物性格坚强一面,这也在情在理。唐僧的“迂”固然因为他是肉眼凡胎的人,识不得真面目,但他偏屡受骗屡不吸取教训,这确实有点迂。可是这一切又与佛理又密切相关,所以深山野林中有呼救之声,他总施于救助,不管他是否妖魔。如来佛祖对惨死在悟空棒下的六耳猕猴心存悲悯之心,对“恶大滔天”的悟空也只是将他压在五指山下,并未取其性命。如果说唐僧迂,我看如来佛祖也是“迂”人。
  因此作者不是简单地将魔性、人性、佛性、兽性简单揉杂在一起,而是尽量地在一定情理中展示各自的对立性、复杂性,使人物形象更真实,贴进生活。例如魔性,既有共同,又有差异,如有痴魔(黄风怪)、有呆魔(猪八戒)、有智魔(尸魔、鹏怪等)、有情魔(兔怪、鼠精等),就如猪八戒具有憨实、呆笨的一面,又有聪明、机灵的一面。
  三
  在人性、佛性、魔性、兽性之中,人性最复杂多变,也最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形成鲜明的特色,因此作者在刻画不同人物,尽量展示人物复杂多变一面,这种复杂性又随着不同环境、经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丰富具体,并且向立体、多面发展变化,即性格流动性。
  猪八戒、沙僧在取经前后性格虽无较大变化,但是他们身上人性却得到具体地展现。
  取经路上八戒不断暴露身上固有的人性弱点:好色、贪吃、贪利等,他并未在取经路上真的做到“八戒”,实际上他是“不敢不戒”,如来佛祖就说他“顽心不改”,封他个净坛使者,不枉他取经路上辛苦保唐僧修来的这个“正果”。
  而沙僧虽也是上界神仙被贬,取经路上却凡事守规守纪,是师徒四人的调和剂,人性较单一呆板,其实生活中像他这样的人也是挺多的。
  倒是唐僧的个性在取经路上得到一定历炼变化,比如取经初始,总是一惊一乍,十分窝囊相,最典型是见坐骑不见了,便挥泪如雨,又要马骑,却不许悟空寻马,令悟空左右为难,气得呱呱大叫起来。但后来一旦落入魔掌,能和悟空配合默契,共同对魔,而且心思缜密,变得机警些,能时时提醒悟空担心妖怪,而且有时假戏真做,连悟空也会误以为真,怕师父乱了真性,赶忙现原形(在琵琶精章节),唐僧身上的人性弱点倒在取经路上历炼中磨灭一些。
  作者最精心塑造的是他在取经路上性格也得到不断发展、丰富,人性更是得到彰显。取经前,他无拘无束、无所畏惧、逍遥自在,凡事率性而发,不理天上清规戒律,不采凡间俗务,与各种群魔、各类神仙都相处溶洽,偷蟠桃前可称得上逍遥妖仙。这种无拘无束、无所畏惧、率真任性主导性格另一面就是不容他人轻视、蔑视,或是耍弄自己,受不得半点气。当玉帝的招贤不过是封他个弼马温,是不入品的小品官,他便反下天庭;当醒悟到玉帝封个“齐天大圣”,不过是虚名,并未真的将他当神仙看待,便索性大闹蟠桃宴,让王母娘娘开不成蟠桃宴;当被玉帝捉伏企图用炉子烧死他,他索性大闹天宫,让你皇帝宝座坐不得。即使对观音、如来佛祖,他也是敬而不畏,但若观音、如来有半点侮辱轻慢之意,悟空照样造他们的反。这种人性在取经路样照样得到张扬。唐僧见观音伏地便拜,悟空却不拜,说道:“老孙自小当好汉,不晓得拜人。”而且观音、如来也成了他调侃对象,说观世音一世无夫,如来是妖怪的外甥,天底下神魔妖怪就孙悟空一人敢如此对观音、佛祖这样“开涮”,所以对唐僧,若他有半点不是,也是直言指责,甚至言语尖酸刻薄;对妖魔,更是无所畏惧,勇猛机智,所以被封个“斗战胜佛”,确也名副其实。在主体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的同时,悟空身上魔性也伴有发作,如两次狂诛草寇,以及血洗花果山,更是杀人无数,这似乎暗示要铲除身上魔性是何其难也。而魔性与佛性区别正如观世音一信道破:“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这“一念”就是魔性与佛性的区别,简单说是否向善、向恶;为妖、为佛,就在于这一念之差。纵观书中的许多妖魔大半都是上界仙眷、星宿下凡,他们为妖为魔恐怕就是这么“一念”之差的缘故。悟空取经路上除了主体个性、魔性得到表现外,我们看到孙悟空身上的人性更显得丰富多彩,是更人性化的猴子,人性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人情世故在悟空身上得到进一步表现。最突出来是孙悟空的“哭”。取经前,孙悟空有一哭:“忽然堕下泪来”,这落泪是怕死后有阎王管束,不能久生天人之内,为不能长生而哭,于是便有寻仙访道,拜师学艺之举。而他大闹天宫被困在炉中生死未卜,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却都未见其哭。取经路上,孙悟空却总是为唐僧而哭泣。第一次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而哭,“噙泪叩头辞长老”,见到东海,“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良久方去”,这一哭固有因唐僧救他脱天灾而大恩未报而哭,同时在与凡人打交道过程中,日久生情,钢铁做的汉子也会不忍别离而哭。第二次“哭”也是为唐僧驱除他而哭。悟空跑到南海见观世音,“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哭的原因是“唐僧负了我心”,为负心而哭,自然此感恩义伤别离的哭进了一层,哭得更伤心。揣摸悟空心理:取经路上,历经多劫,一心一意保唐僧你取经,流血流汗且不提,想不到为了诛草寇之事,再次被逐,这真是辜负了我一片真心。这就是人性中一种真实情感的流露。此时悟空就凡人无异。第三次“哭”是误以为唐僧已死。这时哭,则是痛失亲人而哭。“心如刀枪,泪似水流”放声大哭,叫道:“师父啊!”这时悟空不再是猴子、神仙,而是一个彻彻底底与常人无异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了。取经路上我们看到悟空的人性味道更浓,更丰富了;其魔性、猴性退而其次了。而且悟空身上也不断被凡间“社会化”了,再也不是个逍遥神仙,变成了好管人间不平事,倒有点侠士风范,如朱紫国、比丘国等章节。也懂起人情世故,如在与神仙打交道,不似先前硬闯硬打,如风仙郡求雨章节。与玉帝打交道也懂得知进知退。在第92回降伏犀牛怪,在捕获犀牛角时,你看悟空如处置:四只犀牛角进贡玉帝,以报玉帝助降妖魔,一只留守府库作为镇宝之物,一只去献灵山佛祖,这样处置,天上、人间、西天佛祖都高兴,真是一个人情世故历炼到一定程度的高人了。取经前,悟空算得是一个妖仙,取经后变成了一个和尚,耳边常有唐僧唠叨,又加上观世音时常点化,加之本来就心性通慧,自然很快悟性明理了。身上也具有佛性特点,比如唐僧取经路上难免多愁善感,神思不宁,这时悟空总以佛理劝戒唐僧。徒弟三人中能和唐僧谈禅讲佛的就只有悟空一人。总之,取经路上除了体现孙悟空身上具有猴性、魔性、佛性特点外,我们看到的是更具有人情味,弥漫着人性气息的孙行者形象了。
  不仅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以及众妖魔神也是如此。难怪鲁迅会说:“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细细品味整本书,以人性、兽性、魔性、佛性综合角度剖析形象,我们才能较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同时也看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匠心独具,精心打造了一群在小说史上熠熠生辉永不磨灭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04.
  [2]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M].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10-1.
  [3]谭邦和.明清小说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2-1.
  [4]陈大康.明代小说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4-1.
其他文献
2012年以来,在“新韩流”战略的实施背景下,韩国动画呈现出以海外市场为重要目标、以婴幼儿为主要受众、以电视和网络为主要媒介、以形象授权为主要盈利手段的产业特征。根据韩国《2019年动画产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韩国动画产业“销售额与附加值分别达到了6293亿韩元(约36.8亿人民币)和2230亿韩元(约13亿人民币)……近五年同比增长率为5.4%”[1],其中动画输出额与进口额的贸易顺差为1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认真分析大学生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价值观多元化 大学生党员 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重要保障。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党员是未来党和国家
摘 要: 《不—不仔》是美籍日裔作家约翰·冈田出版的唯一一部小说,主要描述了第二代日裔美国人Ichiro在二战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探寻自己文化身份的过程。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代表着日本文化身份,而在美国出生长大的Ichiro倾向于选择美国文化身份,因此两者爆发了巨大的冲突。这个过程实际正是对拉康提出的“镜像阶段”的映射。在这场自我与他者的斗争中,母亲最后选择了自杀,他者覆灭;Ichiro最终选择了忠实于
摘要:本文从“谁为为之,孰令听之”,论述了司马迁写“史记”是历史的必然;从“天人之际,古今之变”概速《史记》的主要内容;从“史无前例,传唱不衰”阐述《史记》的重大意义。最后总结:司马迁的一支如椽大笔不仅把历史的恢宏一一尽出,而且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文人操守。  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 价值    历史本是一段灰飞烟灭的过往,假如我们缺乏任何可资追溯的凭借。历
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学的超越功利的角度,来解读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奇妙的比喻,建构让自己灵魂小憩的精神乐园。  关键词:朱自清 《荷塘月色》 妙语 精神乐园    文学的世界应是超越功利的纯美的精神世界。“文学完全是个人的。立足于个人内心的种种体验感受,通过文人的创造性的象征思维,去作超越现实的艺术追求”。时值大革命失败之际。朱自清先生深恶现实黑暗,“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
摘 要: “家事消亡首罪宁”,贾府的败亡,贾珍要担负重大责任。他的荒淫无耻由焦大揭露出来,由于情之所至,他的言行难以掩饰自己和秦氏之间的罪恶勾当,他毁掉了大观园第一美人,糟蹋了曹雪芹心目中的“兼美”形象,必然地被钉在耻辱之柱上。  关键词: 《红楼梦》 贾珍 秦可卿 孽情    秦可卿是《红楼梦》里第一美女,而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她只能叨陪于末座;她是养生堂里的弃婴,可作者往往以皇室取譬;她是
【作者简介】方敏,女,辽宁北宁人,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语写作方面研究。  【基金项目】电影《阿甘正传》海报 美国影片《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中的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生来智商就低于一般孩子,脊椎还弯曲。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真实,更具有非凡的毅力与能力。幼年的阿甘腿有
摘 要: 本文作者从一则教学事例谈起,就新课程明确提出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理念转变的要求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进行阐述,并就这一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及困境存在原因进行分析,旨在针对存在的困境初步探讨教学实践中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过程 结果 新课程    一毕业学生回校探访我,言语间问到哪次课印象最深,没想竟是花了两节多课时间讨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那次,学生的话触动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世界第一次大声疾呼女性权利,由此拉开了女性主义的序幕,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女性主义的理论思潮,其发展由关注女性的政治权利到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利中心主义,这场运动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其层面之广、程度之深、理论之丰富,成为世纪之交历史舞台上的一道奇观。在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女性主义电影也迅速发展起来。  在20世纪90年代的电影中,很少有描述女性内心真实世界、以女性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拍摄的10集医疗纪录片《人间世》,近期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引起不小轰动。“人间世”这个标题源于《庄子》,可以理解为人间之事的世世变异,也可以理解为人间社会的各有所宜。[1]该纪录片通过观察医院这个社会矛盾集聚的场所,展现了当代社会“医门多疾”的纷争纠结,反映社会变革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艰难前行。短短10集的篇幅中,内容涉及医院重症抢救、120急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