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相融写故事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曾说:“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好的作品,往往就是好的故事。我和学生一起读他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讲《讲故事的人》,读时欲罢不能,读后感动不已。
  如何写好故事?经过感性的阅读和理性的讨论,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便是“双线相融”。何谓双线相融?即写事时,形、事穿插;说理时,情、理融合。这两条线索(写事与说理),四个要点(形、事、情、理),融会贯通。仅仅就事写事,往往枯燥单调。故事总有跌宕,还需描绘形象;情感总会起落,予人启迪思考。
  故事中的形象,是故事发生的主体,也是写好故事的第一要素,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塑“形”?诉诸形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追求生动与形象的表达效果。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一个个形象鲜明,让人过目不忘。
  最吸引人的,当然是故事情节。如何叙“事”?诉诸情节,如经其事,如历其程,追求情节与节奏的变化。鸿篇巨制,情节纷繁,让人叹为观止;即便小小的一个短篇,也会给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喜,让人卷入其中,跟着书中“形象”一起经历冷暖变迁,感受曲折过程……
  最扣人心弦、启人深思的,是故事中的情与理。情,要能发自内心,更能引发共鸣;理,要有个性发现,更能片言点旨。但是,情与理在故事中往往是隐性的,太显性往往认为不是好的故事,这需要先讲故事,最后水到渠成地抒情和说理,或者在讲故事中巧妙渗透,所谓“草蛇灰线,伏笔千里”。
  在写作中,往往形、事穿插,而“形”大多以描写为主,“事”大多以叙述为主,描写、叙述的穿插,也让故事张弛有度,摇曳多姿起来。在表达中,往往情理融合,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亦如人之双手,不论你是偏好左手还是右手,两手随时都须配合,只是使用多少的差别而已。
  谭欣,是我的语文课代表,属于课代表中比较沉默的,但是她喜欢思考。“刘老,你说的双线相融,方法是好的,但是在运用中仍然比较模糊,你能不能举例说明。”好家伙,将我一军。
  我眉头紧锁,片刻之后,缓缓说道:“你看,耳熟能详的诗歌《红豆》,你能背诵吧?”这当然难不倒她。我接着说:“你想过没有?《红豆》一诗,就是很好的故事,也巧妙地体现了双线相融的特点。你看,‘红豆生南国’是事,‘春来发几枝’是事、形穿插,‘愿君多采撷’是情,而‘此物最相思’是情、理融合。短短的一首诗,紧扣‘红豆’,一个相思之人,一场相思之恋便跃然纸上了。全诗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却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想一想,如果直白地说我想你啦,我要送你红豆,这将会是多么的无聊,多么的苍白啊!”她听得入神,频频点头。
  旋即,我又拿出刚刚学过的小思的文章《蝉》,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勾画,并形成如下批注: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事)。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情)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事),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形)。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情)
  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事)。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形)。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事)
  十七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情、理)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情、理)
  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事),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情、理)
  大家看,绘形往往与叙事穿插,抒情往往与说理融合。分析这篇短文,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沒有故事的起伏与悬念,没有形象的生动与独特,后面的抒情和议论根本没有依托,只是空乏的说理而已。还原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发现:正因作者讲得抑扬顿挫,讲得风生水起,才让我们对蝉的印象,从烦人、病弱提升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也才使短短的一篇文章充满了无限的趣味。
  “老师,谢谢您!我今天太有收获啦!”她开心地离开,一周之后,便交来了下面这篇文章《毎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沉默的“好家伙”!行动往往比语言更有力量。
  多情的凉风弹奏美妙的竖琴,伴随缀挂枝头的最后一点余温的消失,悄然落幕。
  小巷,角落。
  路灯昏黄如豆,模糊了擦鞋匠的脸庞。
  他呆呆地看着面前的20块钱,惊讶,沉默。也难怪,这确实比刚刚讲好的10块多了一倍,而父亲也不知怎的,竟然说不用找了。时间仿佛被冻结了一般,泛不起半点波澜。我的脑海中却显现出一幅奇异的画面:深蓝的天空下,一头大熊呆呆地凝望着面前的蜂蜜,迟迟不动。
  萧瑟的秋风吹皱了时间的波纹。
  那一双手终于颤巍巍地接过父亲手上的纸币。嘴唇翕动,分明是一声“谢谢”。可声音却随风消失在空气中。
  沉默无声,却又有声。
  他又拿起了那双已经擦好的皮鞋,又挤了些鞋油,又埋头擦拭起来。
  他反反复复地擦了一遍又一遍,我看到锃亮的皮靴映照他的手。大大小小的伤疤如丑陋的蜈蚣爬满他的双手,左手手腕处更是呈现90度弯曲的诡异姿势。
  此刻,我定神细看。
  他,一身老式大衣,褪了色,松垮垮的。一条牛仔裤,泛着白。一双运动鞋,是冒牌“勾勾”。眼睛深凹,嘴唇干裂。在灯光的刻意烘托下,仿佛被扩大了数倍。
  他细细地擦拭着,像操作笨拙的工匠在细细雕琢一块绝世好玉,刚才木讷呆板的躯体里好似换了另一个灵魂。“不够的。”他在喃喃自语。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擦这双皮鞋,我却明白,他在以这样的方式,默默地回馈给我们。如果说第一次是为了生存;那么,第二次,绝对不是……
  忽然,路灯如炽,在这双锃亮的皮鞋上,暖光氤氲,我看到了尊严在闪动。
  喉咙里哽哽的,现实的画面在细雨中慢慢朦胧……记忆中的那个霍金,即使病痛在无情地折磨他残疾的肉体,他依然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世人的尊重。今天的他,一个小小的擦鞋匠,不也是这样吗?
  或许,“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只是有的深,有的浅罢了”。上帝只是恰好,咬他咬得更重一些,而“咬得深的,是上帝最喜爱的,也是幸运的”。苹果核——那位擦鞋匠的灵魂深处,不正闪烁着生命的尊严吗?
  谭欣在分享创作时说道:“有一次,一位擦鞋匠在擦父亲的皮鞋。擦完后,父亲给了擦鞋匠20块钱,说不用找了,那位擦鞋匠没说什么,又拿起本已擦好的鞋子擦了第二次,擦了很久,才给我们。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居然是个残疾人。我很有感触:因为他的自力更生,更因为他的人格尊严。我很想写这个故事,但迟迟未动笔,刘老师讲了如何写故事后,我又找刘老师指导,才有了今天这篇作文。要写好故事,正应了刘老师的那句话‘双线相融写故事,四点贯通书传奇’。谢谢刘老师!”
  我和同学们一起梳理,清晰地从文章中提炼出了写好故事的“事、形、情、理”四要素。最难能可贵的是父亲不多给钱,亦可;给钱后,擦鞋匠不多擦,亦可。这样,故事中有曲折,细节中见深意。平凡人物的灰色人生,亦有闪光之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尊严地活着,活出自己的生命意义。
  我在总结时指出,本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在写作中还增加了一个要素“典”,即用典。标题及文末,让我们想到了乔布斯的经典创意,想到了霍金的价值追求。什么是典?常念为“经”,常说为“典”,人们耳熟能详,可以反复使用,能够以少胜多、有理论意义的就是典!
  许荣哲在《小说课》中谈道:“每一个故事都会‘折磨’人。”此中的“折磨”有真意,大家好好琢磨琢磨吧!
其他文献
毛姆,全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刀锋》等。  我是在剧场看戏时见到她的。她向我招了招手,我趁幕间休息的时候走了过去,在她旁边坐下。我最后一次见到她还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果不是有人提过她的名字,我想我这次就认不出来她了。她满面春风地和我拉扯起来:  “哦,好多年没见了,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也都老了。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况吗?你邀请我去吃了一次中饭。” 
期刊
什么是苦?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人就会痛苦。在《苦命天子》这本书所描绘的19世纪的清朝,自然不缺少痛苦挣扎的升斗小民,但是那万人之上的堂堂天子咸丰皇帝,居然也在哀叹命运的残酷和人生的痛苦!却是为何?  皇帝的痛苦?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可理喻:权力至高无上,财富堆积如山,住豪宅,骑宝马,还有后宫的三千佳丽、六宫粉黛,当然是全国最成功的男人,怎么会苦?岂不是无病呻吟?其实这样说也很不厚道。在专制社会,皇帝
期刊
★【城市名片】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长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之一。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据《广博物志》《述异志》《山海经》等记载,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唐长安城是中
期刊
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年之中所有节日里,春节是最大的,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亲情的古老传统。春节是辞旧岁迎新年的日子,在那些传统的仪式和规矩中充满了敬畏与守望的意味。过年,是国人共同分享的记忆,从传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作家对于春节有着怎样的体验和观察。对照如今,那些过去时光的过年风俗又是如何呢?你可曾见到它们斑驳的身影?讓我们借助名家的笔端,走入那些风俗画中,看看有趣的事儿,品
期刊
现在流行没事就出来晒晒:晒美食、晒萌娃、晒自拍……今天我就要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话说每个班都有一种人,成绩好到没话说,坐在最后一排还不戴眼镜,样子还貌美如花,而且体育还超级好,大长腿洒脱地一摆,就能把正在喘着粗气与时间赛跑的你落掉一大圈。对于这一类人,我常常鄙夷而又无比嫉妒,而我们班上就有这一个传说中的“牛人”,那就是——贾童舒同学。  风一般的人物  上体育课时,我们通常都会被老师“奖励
期刊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  因为时间即生命。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  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  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
期刊
“童年”大抵是文学家笔下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生活在哪个地方,童年的经历都会成为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记忆。一个人飞得再高,心灵的“线头”依旧在童年!  从前我们学英文的时候,中国自己还没有教科书,用的是一册英国人编了预备给印度人读的同纳氏文法是一路的读本。这读本里,有一篇说中国人读书的故事。插画中画着一位年老背曲拿烟管戴眼镜拖辫子的老先生坐在那里听学生背书,立在这先生前面背书的,也是
期刊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和根据小说拍摄的影视剧,在小编们的童年时代里,留下了深刻的不可替代的印象。不知道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有没有读过呢?武侠世界里的侠骨柔情,铁血丹心,确如一个江湖,本期就为读者们展示小编和作者心中的武侠江湖。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
期刊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梁启超先生说,二十四史都是帝王将相家史。每一个朝代,历史都是国家非常注意记载的方面,既要写本朝的实录,也要修前朝的历史。司馬光修了一部《资治通鉴》,就是要给皇帝一个历朝历代的参考,引用钱穆先生的一部书名,就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求对当时的政治有所殷鉴与启发。然而历史都是可信的吗?历史又真的只是表面上看的那样吗?影响王朝更迭的,
期刊
★前言:  在壶口瀑布边上细细观察脚下的石头。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角,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息,这柔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