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入学适应困难;辅导;反思
一、背景描述
(一)人口学资料
小涵(化名),女,六岁半,汉族,北京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独生子女,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遗传精神病史。
(二)个人成长与现状
1.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母亲是公务员,父亲是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家境优越。
2.家庭成员关系:与爷爷奶奶同住,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比较多。父母之间的感情不是很好,因为孩子的原因,父母协议不离婚。父亲经常会跟孩子讲妈妈的坏话。父母的脾气比较急,着急了会打骂孩子,孩子与父亲的关系更亲密,对母亲比较抵触。家里的亲戚比较多,常来往的亲戚有二十多位,姑姑们经常来家里。姑姑们对待小涵的方式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3.学习情况:成绩中等偏下,比其他同学学得慢。觉得老师对自己有偏见,觉得老师不靠谱,不公平。怕被老师说,不愿意上学,不敢进教室。来辅导之前,上学需要父亲陪读。
4.社交情况:与同学之间没有明显的矛盾,但是小涵不喜欢老师和同学。
(三)学生主要情况描述
1.家长的描述:小涵在刚上一年级一周左右时,就不愿意上学,更不愿意进教室,不喜欢老师和同学们。听到上学就会大喊大叫,说自己害怕,听不懂学习内容,怕老师责备。上学后经常会表现出肚子疼、发烧的症状;在学校里遇到小事就会大声嚷,发脾气,遇事没耐心;爱顶嘴,不听话。敏感多疑,总是怀疑别人对她不好,背后议论她。不让别人包括父母评价自己,无论好话或者坏话。
2.辅导教师的观察:孩子衣着整洁,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口齿伶俐,情绪略低落,但同时又容易急躁。安静时看着特别乖巧,谈到上学问题就容易发作情绪。渴望被表扬,被别人喜欢,但同时很矛盾,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会显得比较不自信。
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
(一)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女孩,年纪较小。
2.社会原因
(1)父母关系不融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整体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整体教育理念不协调,不一致。
(2)来往的亲戚较多,对待孩子的方式不一致,孩子年纪太小,不能很好地适应,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感。
(3)缺乏良好的支持系统,家人不能即时关注孩子的内心,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
3.心理原因
(1)性格上:敏感多疑导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多种负面情绪。
(2)行为上: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知上:存在不合理的认知,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讲自己坏话。
(二)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能与同学和老师友好相处;改变不合理认知;能够自己一个人上学,不用父亲陪读。
长期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教会她处理问题的方式,促进其自己解决问题。帮助父母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创建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
(三)辅导过程
本案例的辅导工作共进行了两次,包含了三个过程:问题澄清过程;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探讨过程;家校协同推进过程。
1.问题澄清过程
在本阶段,主要是为了了解小涵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主要从与父母的交流、与孩子的对话、让孩子进行沙盘游戏三方面入手。
(1)与父母对话,了解家庭环境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主要从父母感情状况,对孩子的养育方式,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角色,家庭其他成员在孩子教育上的角色,亲戚们对待孩子的方式等方面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本过程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父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笔者再根据父母回答的内容进行追问,以了解详情。本过程主要采用了提问和倾听的技术。通过与父母的对话,发现如下问题:孩子与爷爷奶奶联系紧密,与父母的关系联结相对较弱,母女关系较差。父母对孩子缺乏有效的陪伴,不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亲戚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差异较大,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2)与孩子对话,了解行为成因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主要从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的感受出发,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了解孩子不愿意上学的直接原因,了解孩子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本过程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孩子针对问题进行回答,笔者再结合回答的内容进行引导。本过程主要采用了提问和倾听的技术。通过与孩子的对话,发现如下问题:孩子内心敏感,不自信,想要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师生关系较差是孩子不想上学的直接原因,与父母关系不亲密,内心没有安全感是孩子不想上学的间接和更深层次的原因。
(3)进行沙盘游戏,了解孩子内心
为了进一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自主进行沙盘创作。在孩子的沙盘作品中,都是美好的元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和性格温和的小动物等,这反映出孩子内心世界是美好的。
2.家庭教育方式探讨
在本阶段,主要是帮助孩子父母调整、改进现阶段的教养方式,掌握更适合孩子发展的教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建三人小家庭,脱离大家庭
孩子现在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可能与大家庭有关,与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各种亲戚经常串门有关系,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脱离原先的大家庭,组建三人小家庭,独自生活。
(2)加强高效、有质量的陪伴,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目前,亲子之间的交流较少,陪伴的质量不高,需要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并关注孩子的内在心理需要,了解孩子。每天父母需要陪伴孩子玩游戏,聊天;父亲不能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坏话。父母要在孩子面前维持良好的关系。
(3)降低陪读频率,提升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找到合适的机会,逐渐减少陪读频率,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是自己的事”的观念,提升孩子的独立性。
3.家校协同推进
在本阶段,主要是为了结合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孩子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家校联结,加强沟通
让家长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双方定期、及时反馈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的情况,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2)转变沟通方式,促进师生、生生关系
与教师协商,在学习中多鼓励孩子,对孩子不要强求,先将目标定位在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上,再逐渐对孩子提出学习要求。多采用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缓和。引导班级其他孩子对小涵提供帮助,帮助小涵适应学校生活。
(四)辅导效果
第一次辅导以后,孩子父亲陪伴孩子上学一周,从一开始的整天陪伴,到后来的半天陪伴。第二次辅导后,孩子母亲表示,孩子已经不用陪读了,性格也逐渐变得乐观。
三、经验和反思
在本案例中,家庭与学校都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具有影响。对于学生来讲,家庭和学校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对于本案例,笔者进行了如下三方面的反思。
(一)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反射镜
最近常听到一句话,“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尽管这句话的科学性有待检验,但它反映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很多情况下,孩子的问题是由家庭问题引起的。笔者认为,通常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的家庭关系有两大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下面分别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
1.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夫妻关系至少包含夫妻之间的沟通方式、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夫妻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等方面。在家庭中,如果夫妻之间的沟通方式是粗暴的,那么孩子可能会习得粗暴的沟通方式,并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从而导致一些行为问题。在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方面,如果夫妻之间的感情在逐渐消失,彼此相处的方式非常冷漠,孩子会察觉这样的变化,导致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从而会引起一些行为变化。另一方面,如果夫妻之间感情冷漠,会导致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对孩子过度关心。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夫妻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影响。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通常情况下,妻子扮演母亲角色,丈夫扮演父亲角色。如果任意一个角色有缺失,那么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除了夫妻关系外,亲子关系也是家庭中的一个重要关系。在我校接待的心理辅导案例中,关于亲子关系的心理辅导占比最多,由此可见亲子关系在孩子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上。笔者曾经调查过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其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权威型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而独裁型和心理控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与亲社会关系呈负相关。这一研究结果揭示出了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当前,还会出现很多家庭因为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情况。因此,以家庭为单位,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十分必要。
(二)家校协同,共谱学生成长篇章
对于学生来讲,家庭和学校是其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对三种关系的应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通常情况下,亲子关系是在家庭环境中产生的,家庭是亲子关系的主要媒介;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产生的,学校是这两种关系的最主要的媒介,因此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的成长都十分重要。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促进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情况的了解和对孩子内心世界的理解,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家庭的作用,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来自于各个方面,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因此,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上,家庭和学校必须携手共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共谱学生成长篇章。
(三)沙盘游戏在处理低龄儿童问题上的优越性
在本辅导案例中,采用了沙盘游戏辅导技术。由于低龄儿童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还没有发展健全,其表达能力比较欠缺,如果只是通过谈话的方式去处理这类低龄儿童的问题,效果往往是不好的。因此,需要找到一种与儿童有效沟通的方式。沙盘作为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载体,在处理低龄儿童问题上具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沙盘在各学校的普及率非常高,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沙盘和对应的沙具。所以老师们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可以充分利用沙盘,对孩子进行辅导。
2.低龄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只通过谈话的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辅导效果。但是,孩子在沙盘游戏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太多的语言,会比较轻松,会认为自己在玩游戏,降低了防御心理,也减少了因为语言问题导致的沟通不便,真正做到通过游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100026)
编辑/刘 芳 终校/高 杰
一、背景描述
(一)人口学资料
小涵(化名),女,六岁半,汉族,北京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独生子女,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遗传精神病史。
(二)个人成长与现状
1.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母亲是公务员,父亲是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家境优越。
2.家庭成员关系:与爷爷奶奶同住,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比较多。父母之间的感情不是很好,因为孩子的原因,父母协议不离婚。父亲经常会跟孩子讲妈妈的坏话。父母的脾气比较急,着急了会打骂孩子,孩子与父亲的关系更亲密,对母亲比较抵触。家里的亲戚比较多,常来往的亲戚有二十多位,姑姑们经常来家里。姑姑们对待小涵的方式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3.学习情况:成绩中等偏下,比其他同学学得慢。觉得老师对自己有偏见,觉得老师不靠谱,不公平。怕被老师说,不愿意上学,不敢进教室。来辅导之前,上学需要父亲陪读。
4.社交情况:与同学之间没有明显的矛盾,但是小涵不喜欢老师和同学。
(三)学生主要情况描述
1.家长的描述:小涵在刚上一年级一周左右时,就不愿意上学,更不愿意进教室,不喜欢老师和同学们。听到上学就会大喊大叫,说自己害怕,听不懂学习内容,怕老师责备。上学后经常会表现出肚子疼、发烧的症状;在学校里遇到小事就会大声嚷,发脾气,遇事没耐心;爱顶嘴,不听话。敏感多疑,总是怀疑别人对她不好,背后议论她。不让别人包括父母评价自己,无论好话或者坏话。
2.辅导教师的观察:孩子衣着整洁,身体和智力发育正常,口齿伶俐,情绪略低落,但同时又容易急躁。安静时看着特别乖巧,谈到上学问题就容易发作情绪。渴望被表扬,被别人喜欢,但同时很矛盾,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会显得比较不自信。
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
(一)原因分析
1.生理原因:女孩,年纪较小。
2.社会原因
(1)父母关系不融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整体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整体教育理念不协调,不一致。
(2)来往的亲戚较多,对待孩子的方式不一致,孩子年纪太小,不能很好地适应,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感。
(3)缺乏良好的支持系统,家人不能即时关注孩子的内心,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
3.心理原因
(1)性格上:敏感多疑导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多种负面情绪。
(2)行为上: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知上:存在不合理的认知,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讲自己坏话。
(二)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能与同学和老师友好相处;改变不合理认知;能够自己一个人上学,不用父亲陪读。
长期目标:完善孩子的个性,教会她处理问题的方式,促进其自己解决问题。帮助父母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创建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
(三)辅导过程
本案例的辅导工作共进行了两次,包含了三个过程:问题澄清过程;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探讨过程;家校协同推进过程。
1.问题澄清过程
在本阶段,主要是为了了解小涵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主要从与父母的交流、与孩子的对话、让孩子进行沙盘游戏三方面入手。
(1)与父母对话,了解家庭环境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主要从父母感情状况,对孩子的养育方式,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角色,家庭其他成员在孩子教育上的角色,亲戚们对待孩子的方式等方面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本过程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父母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笔者再根据父母回答的内容进行追问,以了解详情。本过程主要采用了提问和倾听的技术。通过与父母的对话,发现如下问题:孩子与爷爷奶奶联系紧密,与父母的关系联结相对较弱,母女关系较差。父母对孩子缺乏有效的陪伴,不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亲戚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差异较大,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
(2)与孩子对话,了解行为成因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主要从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的感受出发,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了解孩子不愿意上学的直接原因,了解孩子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本过程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孩子针对问题进行回答,笔者再结合回答的内容进行引导。本过程主要采用了提问和倾听的技术。通过与孩子的对话,发现如下问题:孩子内心敏感,不自信,想要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师生关系较差是孩子不想上学的直接原因,与父母关系不亲密,内心没有安全感是孩子不想上学的间接和更深层次的原因。
(3)进行沙盘游戏,了解孩子内心
为了进一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自主进行沙盘创作。在孩子的沙盘作品中,都是美好的元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和性格温和的小动物等,这反映出孩子内心世界是美好的。
2.家庭教育方式探讨
在本阶段,主要是帮助孩子父母调整、改进现阶段的教养方式,掌握更适合孩子发展的教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组建三人小家庭,脱离大家庭
孩子现在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可能与大家庭有关,与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各种亲戚经常串门有关系,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脱离原先的大家庭,组建三人小家庭,独自生活。
(2)加强高效、有质量的陪伴,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目前,亲子之间的交流较少,陪伴的质量不高,需要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并关注孩子的内在心理需要,了解孩子。每天父母需要陪伴孩子玩游戏,聊天;父亲不能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坏话。父母要在孩子面前维持良好的关系。
(3)降低陪读频率,提升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找到合适的机会,逐渐减少陪读频率,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是自己的事”的观念,提升孩子的独立性。
3.家校协同推进
在本阶段,主要是为了结合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孩子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家校联结,加强沟通
让家长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双方定期、及时反馈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的情况,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2)转变沟通方式,促进师生、生生关系
与教师协商,在学习中多鼓励孩子,对孩子不要强求,先将目标定位在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上,再逐渐对孩子提出学习要求。多采用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进行真诚的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缓和。引导班级其他孩子对小涵提供帮助,帮助小涵适应学校生活。
(四)辅导效果
第一次辅导以后,孩子父亲陪伴孩子上学一周,从一开始的整天陪伴,到后来的半天陪伴。第二次辅导后,孩子母亲表示,孩子已经不用陪读了,性格也逐渐变得乐观。
三、经验和反思
在本案例中,家庭与学校都对孩子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具有影响。对于学生来讲,家庭和学校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对于本案例,笔者进行了如下三方面的反思。
(一)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的反射镜
最近常听到一句话,“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尽管这句话的科学性有待检验,但它反映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很多情况下,孩子的问题是由家庭问题引起的。笔者认为,通常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的家庭关系有两大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下面分别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两方面进行阐述。
1.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夫妻关系至少包含夫妻之间的沟通方式、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和夫妻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等方面。在家庭中,如果夫妻之间的沟通方式是粗暴的,那么孩子可能会习得粗暴的沟通方式,并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从而导致一些行为问题。在夫妻之间的情感联系方面,如果夫妻之间的感情在逐渐消失,彼此相处的方式非常冷漠,孩子会察觉这样的变化,导致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从而会引起一些行为变化。另一方面,如果夫妻之间感情冷漠,会导致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对孩子漠不关心或者对孩子过度关心。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夫妻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影响。家庭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通常情况下,妻子扮演母亲角色,丈夫扮演父亲角色。如果任意一个角色有缺失,那么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除了夫妻关系外,亲子关系也是家庭中的一个重要关系。在我校接待的心理辅导案例中,关于亲子关系的心理辅导占比最多,由此可见亲子关系在孩子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上。笔者曾经调查过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其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权威型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而独裁型和心理控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与亲社会关系呈负相关。这一研究结果揭示出了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当前,还会出现很多家庭因为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情况。因此,以家庭为单位,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十分必要。
(二)家校协同,共谱学生成长篇章
对于学生来讲,家庭和学校是其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对三种关系的应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通常情况下,亲子关系是在家庭环境中产生的,家庭是亲子关系的主要媒介;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产生的,学校是这两种关系的最主要的媒介,因此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的成长都十分重要。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可以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促进学校和家庭对孩子情况的了解和对孩子内心世界的理解,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家庭的作用,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来自于各个方面,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因此,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上,家庭和学校必须携手共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共谱学生成长篇章。
(三)沙盘游戏在处理低龄儿童问题上的优越性
在本辅导案例中,采用了沙盘游戏辅导技术。由于低龄儿童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还没有发展健全,其表达能力比较欠缺,如果只是通过谈话的方式去处理这类低龄儿童的问题,效果往往是不好的。因此,需要找到一种与儿童有效沟通的方式。沙盘作为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载体,在处理低龄儿童问题上具有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沙盘在各学校的普及率非常高,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沙盘和对应的沙具。所以老师们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可以充分利用沙盘,对孩子进行辅导。
2.低龄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只通过谈话的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辅导效果。但是,孩子在沙盘游戏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太多的语言,会比较轻松,会认为自己在玩游戏,降低了防御心理,也减少了因为语言问题导致的沟通不便,真正做到通过游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北京,100026)
编辑/刘 芳 终校/高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