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祭祀歌舞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丰都县位于重庆市中东部,为古代周朝时巴国的领地。“戏牛舞”,是一种流传于“神曲之乡”——丰都的民间祭祀歌舞,在2014年推荐入选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综合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戏牛舞”的活动内容、音乐特征、文化特征等进行初步探究,逐步揭开其背后的秘密。
  关键词:“神曲之乡”;“戏牛舞”;祭祀歌舞;田野调查
  “鬼城”丰都地处重庆市中东部,东依石柱县,南接武隆县丶彭水县,西靠涪陵区,北邻忠县、垫江县。它历史悠久,早在距今10万年甚至更早一些时间就生活着早期的原始人类(考古:桂花村遗址,井水湾遗址,烟墩堡遗址等)。据《华阳国志》及《水经注》等记载,周朝时期属于巴国领地,曾在此建立“巴子别都”。我们所探究的戏牛舞就属于此地的祭祀歌舞。
  一、龙孔戏牛舞的起源一个悠久的传说
  对于“戏牛舞”的来源有这样一个传说传:“在清朝年间,这些山的西北角出现了一只大公牛,这只公牛喜欢到处走动,有时候会走得很远,公牛走到哪个地方,哪里就会出贵人。公牛路过龙嵌子,那里的张万一就中了举人;公牛路过王家林,王家的后人就当了石柱城的大官…。人们都称这只公牛是神牛。丰都与石柱交界的牛凼,就是公牛滚水的地方。清朝初年,倒也国泰民安,可是到了清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外敌入侵,加上长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有人在夜间见到神牛痛苦地仰天长嘶,渐渐声音微弱至无。人们不约而同叹息:神牛不行了,中国要出大事了。神牛死后,人们为了祭祀它,也为了祈求吉祥平安,便用竹篾和棕草编了犀牛,在野地里跳起舞蹈。戏牛舞便在当地一直流传下来。”。
  除了传说之外,“戏牛舞”形成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牛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我们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而且在南方地区主要是种植稻谷为主,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种植稻谷时期,牛作为农耕生产的主要工具便体现其重要的位置。二是受到崇拜图腾,信奉鬼神思想的影响。在周朝时期丰都便是巴国的别都,在这里的巴族人信奉巫术、崇拜图腾,其思想一直延续至今。而且通过漫长的历史丰都在明朝时期就形成了集道、佛、儒为一体的圣地,并且形成信奉鬼神的思想,在明朝时达到巅峰。
  二、戏牛舞表演形式、音乐特征和文化内涵
  “戏牛舞”是集说唱、舞蹈、器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祭祀歌舞。最初是为了祭祀神牛,祈求吉祥平安,其主要是在红白喜事、逢年过节、庙会祭祀等场面进行演出,演出时长大约在15分钟左右,视情况而定。
  (一)表演形式
  1.表演道具。神牛:他分为牛头、牛身与牛尾三个部分组成,牛身的形制大小为,长2.5米、宽2.2米为最佳。其制作以棉毯为底、以竹篾为架、以棕草为皮缝制,牛尾则以棕草编出。其中最难的是牛头的制作,首先用竹篾编成牛头的框架,再用报纸糊面,其次再用白纸糊上一两层,最后等晾干后再用颜料描摹出牛头。整个神牛的制作耗费的时间长达三天之久。
  背篼:主要是用竹条、竹篾编制而成的大花篮背篼,主要用于背猪草、牛草,祭祀上用的形制大小为小型,高80厘米左右,半径为20厘米。
  草:祭祀歌舞上用的草为两种,一种是青草,一种是枯草。青草是在春夏季节时所使用的道具,枯草(稻谷收成完后的根叶)主要是在没有青草的情况下使用。
  草帽:牛倌头戴的一种帽子,主要是由水草或竹篾编制而成的帽子。
  2.表演程序。每场戏牛舞的表演主要有前述、“醒牛”、“训牛”、“归牛”、结尾五个部分组成。表演人员为9-12人,1人领唱,5人分别伴奏,1-2人扮演牛倌,4人身披棕毛缝制的神牛。
  前述——道目的。首先由伴奏出场并进行演奏,目的在于提醒过往的人、神、鬼,仪式即将开始,在不同的场合进行不同的提醒,在逢年过节是提醒行人;在白事时是提醒鬼魂;在祭祀时则是告诉神。前奏停止后由主唱进场进行说唱,5人进行伴唱,其歌词内容是讲述来此地的目的,当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目的,随后放牛倌牵着神牛进场。
  “醒牛”。在祭祀人员全部进场时,伴奏在次响起,在后就由主唱进行说唱,说唱内容大致是提示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春机盎然,牛倌牵牛走出牛栏。说唱完毕后舞蹈开始,由牛倌开始叫醒沉睡的神牛,并且表现出人与牛的拉锯战,在此牛倌的主要步伐有“花步”、“十字步”、“s步”等舞蹈步伐,主要表现出神牛不愿苏醒,牛倌费力牵牛的场景。
  “驯牛”。在醒牛结束后,依次按伴奏,说唱,舞蹈交替进行,此时主唱的唱词内容为春耕时期,乡间一片热火朝天,牛儿在绿油油的土地上耕地,一片繁忙的景象。本段是整个歌舞的高潮,其中包括“驯牛”、“牛发狂”、“牛打滚”、“斗牛”、“牛喘息”等场面,在本段神牛的“翻”、“滚”、“腾”、“挪”等舞蹈技巧充分的与当地的民间武术融为一体,刚柔并济、,动作稳健,粗犷大方,把神牛的动作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归牛”。同上,形式依然是交替进行,但其中也有穿插伴奏和主唱一同的情况。本段的唱词内容表现的是太阳下山,夕阳西下,牛倌牵牛回家的宁静画面,舞蹈主要表现出牛儿在归家时的疲惫之感,其主要的动作有“哞叫”、“喂草”、“吃草”,“牛尾赶蝇”等。
  结尾。最后主唱伴随着伴奏进行谢幕仪式,其唱词主要是一些吉祥祝福语。
  (二)音樂特征
  “戏牛舞”的伴奏音乐主要是由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孔吹打进行伴奏,其乐器有唢呐、号、二胡、笛子、小锣、包锣、鼓、七星锣等。该吹打乐相传是由一位姓李的宫廷乐师还乡时带回了家乡,它融合了宫廷礼乐风和民间乡土风。在祭祀歌舞中伴奏音乐的曲牌有“引子”、“调”、“放朝”、“大小开门”四个部分,音乐多采用五声调式,宫调、商调、羽调为主。
  1.伴奏
  “引子”。作为祭祀歌舞的前奏,由唢呐和打击乐演奏,以中板的速度进行,该曲调演奏具有气势,体现出仪式的祥和隆重的气氛。多用于祭祀前介绍事件来由目的,交待环境,烘托歌舞气氛,干净利落进行收场。   “调”。作为醒牛的伴奏,由大小唢呐加打击乐演奏。在本部分逐渐穿插民间乡土风味的曲调。例如在醒牛交待背景时用的《太阳出来啰》,这使庄重的仪式转换为轻快,质朴的民间调式。
  “放朝”。为驯牛部分的伴奏,由唢呐、笛子、号(莽号,当地特有的一种乐器)与打击乐进行表演,这是整个仪式的高潮部分,结构也较为复杂,演奏起伏变化较大,每次以莽号为提示,再由唢呐吹奏。
  “大小开门”。是归牛的伴奏,由笛子与吹打乐演奏,风格具有轻松,优雅之感,体现出夕阳西下,牛儿归家的温馨场面。
  2.唱词与语言
  “戏牛舞”说唱唱词的内容一般都是即兴发挥,多是一些常见的吉祥语与一些诙谐类的小笑话,其中吉祥语用于前述与结尾部分,很少有固定的唱词。而说唱的语言是地道的地方方言(川谱),例如在交待醒牛背景的唱词:“太阳出来唛 啰呢,照山崖哦呢 二啷咯,桃花红来唛 啰且,哐且 李花白哟 二啷咯,趁眼前唛 啰呢,春光好哦 二啷咯,快把牛儿唛 啷啰,赶出来哦 二郎咯......。”需要用地道的方言唱出其味道。
  (三)文化内涵
  本文的祭祀歌舞是在“幽都”特殊环境下的产物,它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了原生性、宗教性、社会性等特性。
  原生性。“戏牛舞”是当地先民在各种生活实践中,对自身和周围事物相处关系的一种总结;是当地民间习俗和传统音乐、舞蹈、文学等原生文化的载体;其素材来源于大众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最原始的,没有被特殊雕琢的,表现的内容也是对生活方式朴实的真实写照并且还散发着乡土气息的生活状态。其中牛、背篓、草帽等道具都是劳动大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它们的运用具有鮮明的原生性。舞蹈动作中的“牛尾敢蝇”、“喂草”、“吃草”等看是不经意的表演,体现对原生性素材的运用。祭祀歌舞通过对牛作为情感抒发的依托,并通过对牛倌与牛之间最原始场景的描写,突出了当地人民对牛的敬仰,以及牛与人和谐相处的关系。
  宗教性。根据邓阿宁的研究,丰都人迷信鬼神由来已久,丰都是古代“鬼文化”发展的活动区域,古代巴族将将平都(今丰都)作为宗教中心的重要地位,并且设为陪都;东汉末年时期将丰都设为早期道教的重要道场,在唐朝末期是设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使其成为道教的一个重要的聚集点和传播中心;唐朝时期佛教兴起,其中的“地狱”、“生死轮回”等思想观念传入丰都并很快进行传播;在明末清初时期,丰都的宗教信仰文化逐渐集道教、佛教、儒家等宗教思想为一体的鬼神文化。宗教信仰的“敬鬼神”、“祭祀祈福”等观念使人们自然的产生对鬼神的敬畏和崇拜,以其祭祀为载体得以延续传承。“戏牛舞”便是以其观念应运而生。
  社会性。“戏牛舞”原本是一种原始的祭祀礼仪,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普民化的歌舞,每逢逢年过节或是产生需要的各种集会等地演出。其激昂的打击性乐曲,欢乐的舞姿,诙谐的段子为大家带来了原始的艺术感受,客观而直接的表现了当地民众的劳动以及生活场景,是了解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的历史依据,而且在群众中担任着娱乐功能和交际功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基础意义。
  三、传承与保护
  “戏牛舞”的传承具有深刻的意义,有利于保护鬼城当地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了解当地宗教思想的历史演化具有深刻的意义。
  生活环境的改变。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发展,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导致文化生态失衡,流失严重。其中民间文化赖以生存的农耕文明逐渐削弱,典型的就是耕地已经由牛耕逐渐转为机械化;三峡大坝的修建,大批农田被淹,人口安置分散,以及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使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减弱。
  民俗活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人们的欣赏水平提高,逐渐向西化发展。举办民俗,祭祀活动减少,甚至停止,仪式歌舞失去了展演表现的场合。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改变,红白喜事几乎西化,婚礼也西化,导致戏牛舞演出的主要场合消失。
  传承危机,无人愿学。“戏牛舞”靠的是口传身授,因人而存,人在艺在,人亡艺亡,随着老艺人的逐年仙逝,几乎已经后继无人,而残存的部分,也因艺人难以得到完整传续。现代人们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出现偏差,民间音乐不能创造高效的经济价值,受人们摒弃,无人愿学。
  “戏牛舞”的传承保护迫在眉睫,虽然在丰都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对其进行了保护和传播,但影响效果不是很大。在此笔者对此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戏牛舞”进行通彻的整理、记录、保存以保证其历史性和相对完整性;多进行民俗文化的宣传与展演,让人们意识到民间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与爱好,最好是能让民俗文化走进校园,让新生一代血液了解便于传承与发展;重视传承人与继承人,为其提供适当的经济补贴,提高活动演出的资费,提高心理接受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并创新,适当增加现代文明相适应的影响因子,提高新颖性,使其顺应时代潮流延续,避免其传承出现断层。
  “戏牛舞”是特殊生存环境下的产物,记录了长江两岸的民众在农耕时期的生产生活习俗,而且向后人们展示了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是延续和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整个祭祀歌舞集音乐、舞蹈、文学、习俗为一体,对了解当地民众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生活习性以及文化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丰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丰都县志[M].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0.
  [2]丰都县档案局,丰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丰都县志光绪版[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05.
  [3]四川省丰都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丰都县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
  [4](清)王廷献纂修.(康熙)丰都县志[M].朱象鼎,清康熙49.
  [5]张书源.山水共舞-传统舞蹈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
  [6]何韵婷,陶菲菲.龙孔镇戏牛舞-跨越四百年舞动生活[N/OL].丰都日报,2016-04-05.
  [7]http://www.gcfd.cn/Article/201604/123386.html
  [8]李莲.龙孔戏牛舞-时光里的农耕文明[N/OL].丰都日报,2017-04-26.
  [9]http://www.gcfd.cn/Article/201704/134944.html
  [10]刘翼,萧燕.走进川剧[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08.
  [11]张宇慈,吴春礼整理.京剧曲牌简编[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0.02.
  [12]杜芝明.丰都鬼神文化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1).
  [13]谭小华.丰都鬼神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功能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6期).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胡榮倩, 出生年月2000年3月,性别:女,汉族,籍贯:山东省莒南县
期刊
摘要: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居住空间也是如此。色彩是室内设计的灵魂,色彩构成也是室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色彩通过色相、明度、纯度、混合空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使室内空间产生不同的变换风格,色彩的调和也能影响居住者的心里情绪,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构成能够直观的体现设计者的审美、居室的品质以及居住者的生活品味,也会对室内的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氛围产生影响。我们要对色彩的构
期刊
摘要: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对于生活的服务。生活的变化中,艺术需紧跟生活的脚步来不断实现自身在价值内核驱动下的创新和发展,才能成就艺术新的生命力。本文就鼻烟壶的历史及其题材进行了阐述,并尝试从现代玻璃艺术的视角,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创提供新的思路。文化多元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背景下,鼻烟壶也应顺应艺术发展的潮流在题材、内容、功能等层面大胆的创新,从而赋予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鼻烟壶
期刊
摘要: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它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然而,当前小学课程内容多以教材为主,教师们实施教材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掉孩子生活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从而缺失了对学生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机会
期刊
《城市》(35x40cm 2019)  设计说明:  《号海洋环保君》  设计说明:关于世界海洋保护有一定的自我想法,通过一部卡通片《开心超人》的人物形象改造了一个可以下海的环保机器,利用夹子与吸尘器的造型,为吸走白色污染,回收有用垃圾,给海洋环境一个更好的提升。  《号海洋环保君》(35x50cm 2019年)  设计说明:  《智慧城市》  設计说明:灵感来源于当今社会的科技时代,利用了分割的
期刊
摘要: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生力军。总体而言,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比较强的,但也存在责任缺失的情况,主要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负责任程度不够、家庭责任意识欠缺、社会责任意识不足,其原因在于大学生自我认知模糊、责任意识教育缺失、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只有大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发力,才能形成大学生具备高度责任意识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新时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特别是要对土地污染加强监管,全面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当下,农村的发展重点将不再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而是要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关于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创新方法还比较少,多数是参考国外的经验。因此,本文将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结合现有的研究理论成果,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探讨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
期刊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e the buildings including the old and new buildings, more and more architects try to employ the prefabricated external wall because of its unique feature, struc
期刊
摘要: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七哥的形象一直饱受争议,从一个遭人唾弃的拾荒娃逆袭成万人敬仰的团省委干部,从厌倦生活的“丧”少年,转变为渴望权势的男人。是什么促使他放弃原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什么造成他的转变?本文试图厘清七哥命运不同的阶段,从而找出答案。  关键词:《风景》;七哥;人生观;命运转折  《风景》是方方创作的中篇小说,被评论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纵观方方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已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在这种发展情况下,很多教学理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就小学数学数感培养而言,数感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中的数感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种培养数感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  引言  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英语有“语感”,同样数学有“数感”。从事物的本质来讲,数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