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品德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教师主要面对的是教材和儿童,教师应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在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最终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用美好生活目标去引导和提升儿童的生活,是使儿童的生活更加有意义的过程。
  一、以情景诱情,潜入无声的感召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让学生思想在情境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在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需要,合理地运用课件、幻灯、挂图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并加以适当、生动地描述,很容易动员起学生各方面的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同时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如在教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人教版,下同)这课,我针对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爷奶奶、父母百般宠爱,对于爱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付出。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放映了动画片《宝莲灯》中陈香历经千辛万险救母的片段,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也很熟悉,但在课堂上我营造了一个特定的氛围,让学生边看动画,老师边作适当的讲述。使学生很快被带进了陈香救母的情境。等看完后有的同学甚至流出了眼泪。接着我有让他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得到家人的爱,你又是怎样爱家人的”,同学们纷纷说出肺腑之言……碰撞的火花使学生从生活的表象领悟到了蕴涵其中的道德的价值,这不正是教材渴望引起学生们的那种道德的情感吗?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景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潜入心灵深处无声道德的感召,使他们懂得爱,学会爱,这样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二、以学生为主体,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人们习惯把传统的师生关系比喻为“一桶水和一杯水”,而我更欣赏“灯芯和煤油”的比喻。从某种程度上教师更依赖于学生。新教学理念要求“教学相长”学生也是教师。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转变为引导者、欣赏者、主持者、学习者……去为学生服务。我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立的积极性,课堂上力求创新、开放。把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教师扮演着欣赏者的角色,充当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如在教学《家人的爱》时,我以引导者、欣赏者、主持人的角色参加,学生受到情景诱引后,畅所欲言。把家人对自己的爱与自己爱家人行为作一比较,并相互进行讨论和评析。学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哪怕在心灵上只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只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只有那么一点体验。然而这些都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获取的。学生在和谐的、自主的课堂气氛中自我触动、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使他们懂得爱是相互的,不能一味索取,从小养成学会爱别人的优良品质,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真正要“表现”的是学生。只有学生异彩纷呈,那样课堂教学才会美不胜收。
  三、直根于生活实践,滋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品德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初步构建起“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根本,以实效为目标”的德育课程新模式,使德育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把品德课程教学中学生认知获得偏重于“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转变为“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学习了《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各行各业》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人物采访了解生活中不同职业对社会的作用。学生在采访中却惊异地发现,如蹬三轮车的、修鞋的等有些职业看似不起眼,想不到生活还真的很需要呢。同时他们发现在学校附近一条400米左右长的街道上,竟开设了30几家书店。“这么多书店都是买些什么类型的书呢?为什么都选择在这条街道上开店?竞争如此激烈,他们的生意是不是很好?……”一个个问题,就像是一团团火苗,将学生探究、解决新问题的渴望燃得旺旺的。我灵机一动,这不是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最好的选择吗?没料到,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丝毫没有觉得这是教材以外的“附加题”,其间更有许多的体验和收获。
  当然,引导、组织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问题时,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学生在调查时,不少的被采访者拒绝或敷衍学生的访问,使部分学生的调查受挫。但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强调的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及时的鼓励学生不管结果如何,都必须尝试。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对邻居的采访,了解到哪几家书店是新开张的;哪几家书店的规模较大;有的甚至采访到了书店的年销售量;也有的学生为了采访书店老板,特意去买书,从中感悟到:要想获得采访者真实的想法,必须主动与其沟通。可见,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与失败,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了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
  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品德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真实教学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那么,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理想效果必会得到体现。
  (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层组织,班主任通过组织和领导班集体实施对全班学生的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则是班主任这项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形成具有崇高的统一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正确的集体舆论、自觉的纪律和优秀的传统的集体,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若能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事件、信息等管理要素,加强
期刊
在我上学的时候,学生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所以那个时候的一些学生就不怎么重视语文,直至现在还有些学生不爱学语文,认为语文难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科目上。多年来的教学经历使我逐渐明白,学生不爱学语文,不是语文难学或其它什么原因,而是不得法。什么事情只要掌握了合适的方法,就愿意去做了。下面我浅谈语文学习中的几种方法。  (一)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他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赏识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赏识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遗憾的是,在中专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把学困生当成“包袱”,非但没有给予学困生足够的赏识和鼓励,相反他们经常是批评对象。久而久之,他们便对学好英语不抱希望,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期刊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 心智活动过程。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结合,于无形之中让学生
期刊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初中英语教学应该与情感教育相结合。这样,必然会形成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英语教学。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运用情感教学实施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实施情感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教师要深入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演员看剧本的过
期刊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根据本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首先要求教师了解
期刊
当代高中生是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喜欢以灵活多样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新事物,希望社会变革和进步,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他们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中寻找一条适用于当代高中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政治课如何开展创新教学进行探讨。  一、观念上,实现由“单纯的思想教育”到“大教育”
期刊
2009年3月27日全县众多老师在文化艺术中心聆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教授的精彩演讲,李教授的亲身经历、教育机智让我们受益匪浅。其中贯穿始末的一个主题就是爱心教育。对啊,要是没有爱心谈何教育呢?可能很多老师都有这种感叹,当老师累,当班主任更累,当普通班的班主任更是累上加累。是啊,当班主任,抓好考勤、追缴作业、调节纠纷,甚至“破案”……真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也经常有老师问我:李老师,看你整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文知识,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些现象都极大地阻碍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开发。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浅谈。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交流性: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意识,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
期刊
定义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能灵活运用定义解题,往往事半功倍,本文举例说明椭圆定义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 解方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