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视角”研究的核心观点及其理论特点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日语的“视角”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将其与前人的视角研究进行比较,旨在把握日语各主要视角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已有研究相比的理论特点以及该理论特点形成的原因.结果 发现,日语的视角研究主要从“移情理论”“识解理论”“叙事基准”“认知结构”这4个角度展开;与前人的视角研究相比,日语视角研究的理论特点主要体现在研究角度的多样性、理论构建的完整性、解释对象的丰富性等方面;日语的强主观性特征是促成日语视角理论特点的原因.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语言学视角研究的3点启示.
其他文献
高校出版社是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安徽省四家高校出版社为例,阐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校出版社面临着产品同质化、其他类型出版社和民营资本的冲击等一系列问题,并就高校出版社的未来发展提出策略和建议.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也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中医药的老字号品牌在年轻人中认可程度如何?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在品牌年轻化方面迄今为止做了哪些努力?在未来,更多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如何寻求年轻化突破?笔者从以上问题出发,对中医药老字号品牌现状进行观察,结合社会现状对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年轻化从品牌宣传的角度上做出一些商业可行性思考,从传播学视角谈谈中医药老字号品牌年轻化,希望能给予医药老字号品牌一些参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在教育.而阅读,与乡村教育息息相关,“全民阅读”连续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三秦都市报社全媒体“520本好书”公益项目为例,通过研究其内容、形式、传播、融合等方面的创新,探索都市报助力乡村振兴模式的创新路径.
本文在分析高等艺术教育数字化课程建设的背景与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了数字化课程范式的构建特点及数字化课程建设的影响因素,并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数字化课程的范式设计,分析传播策略,提出高等艺术教育数字化课程未来新的发展前景.并通过构建艺术教育数字化课程的新范式,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才.
作为抖音网红景点,洪崖洞主要有洪崖洞夜景、洪崖洞表演者、《千与千寻》以及赛博洪崖洞四类旅游吸引物,它们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来自其符号意义.本文通过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抖音场域下洪崖洞符号意义的建构主体、建构动力、建构效果等问题展开探索,有助于拓展旅游吸引物理论,并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张柏然中国特色翻译思想对彰显典籍翻译研究的诗性特质和民族风格具有指导意义.借鉴中国传统诗学的“志情”“象境”“形神”“隐秀”等核心要素,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译论与中国古代文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志情交织,境生象外,尚形重神,隐秀相生,这4个方面是考察典籍翻译活动以及进行翻译批评的诗学依据,折射出典籍翻译研究的诗性思维、感悟哲学、人文情怀和思想深度.
阅读中的词汇附带习得是学习者扩大词汇量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已有不少实证和综述类研究,但实证研究结果各异,综述类也以定性研究为主,结论亦不够客观.鉴于此,本文以“投入量假设”为理论框架,对输出任务和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关系的国内研究进行了元分析.整体效应分析显示,相较于输入任务,输出任务的即时习得效应量达到大量级(d=1.3),而延时保持的效应量临近中量级(d=0.79);亚组分析显示,目标词率为异质性的主要来源.投入量高的任务所产生的词汇习得和保持效果不一定更好,“投入量假设”只被部分证实,任务用时和文本
研究设计的质量是方法论严谨性的有力体现,但是其评估需要精细化.本文以二语词汇习得任务有效性研究为例,遴选2001-2019年间在中外应用语言学重要期刊上发表的28个准实验,从比较组、目标词、统计控制和结果测量4个质量维度评价准实验设计的质量.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中准实验设计在比较组质量和结果测量质量方面好于SSCI期刊论文,但是在目标词质量和统计控制质量方面不及SSCI期刊论文.在两类期刊论文中,目标词质量和被试特征变量统计控制质量都有待提高.
因果复句是概念化主体对有因果关系复杂事件感知、体验和表征的象征结构.本文以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CCL和BNC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从入场视角对汉英因果复句认知工作机制做探究.研究认为,言者或作者通过外显/隐含有定因果从属连词入场元素,将处于不同注意窗中的射体和陆标连接起来,并凸显在注意台上,从关系类中“标明”一个具体因果关系实例,而将自身“置于”注意台下或“隐现”在注意台上,客观描述或主观推测由射体和陆标组构的因果关系复杂言语事件;听者或读者借助外显/隐含有定因果从属连词入场元素,在言语行为域内与言者或
针对当下译学研究相对割裂和学科边界模糊的问题,本文采用历史化的阐释路径,参照中西译学传统和趋势,重释翻译理论家和词典编纂家张柏然的语言观,阐发其翻译美学思想.张柏然的语言观呈现出语言的工具性和“人化”性、语言和文化历史的辩证圆览特征.基于这一辩证圆览的语言观,其翻译美学思想具有两大特点:一1是翻译学科思想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二是其翻译观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特征,将翻译活动的参与者、文本和世界等多维要素在跨文化对话中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