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自己承担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教育儿童的最佳方式?我的一位学者朋友推荐这样的哲学:“任何一个行动都会产生一个后果,选择这个行动,那么必将承担其后果。”
  他认为,各种年龄的儿童都想知道,父母对他们有什么期望,如果不服从,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什么。所以,当命令被坚持下来,行动界限被规定得分明时,他们学到的东西最多。
  朋友的话听起来不无道理,于是我亲身试验了一番。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5岁,正是精力无限的年龄,玩起来便忘乎所以,经常追打着冲出院子——而我家的院门外,就是车来车往的大街。这使我大伤脑筋。
  于是,那一天,我再次神色如常地告诉他们在街上玩耍的危险性(同样的话语我大概已经说过一百遍了,他们熟悉得像在听钟表滴答声),然后又增加了新的规定:“如果你们再跑上街,就罚你们关在屋里一整天。”
  第二天,4岁的小儿子追逐一只球,跑上街了。我既没大声喊叫,也没责备,只是提醒他那条规定:“既然你选择了无视我的话,那么就要开始被关在屋里了。”小儿子大哭起来,恳求我原谅他一次。我很平静,毫不动摇。这样,抽抽嗒嗒的一晚过去后,兄弟俩确实消停了两天。
  第三天,小儿子在哥哥的怂恿下,故作意外地把球扔了出去,再次“试着”跑到街上捡球——结果当然又是被送回屋里,一整天。这次,他们终于死心了,明白妈妈不是随口说说,也不会忘记这个规定,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遵守,否则连院子都踏足不了。不到一星期,两个孩子就能安心并习惯在院子里玩耍了,扔球时也会注意力度和角度,尽量避免往大街上扔。瞧,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同样的方法,我也用在了饭桌上。两个孩子经常拒吃正餐饭菜,总想以零食填饱肚子,为了安宁,我几乎每次都让步,他们便屡屡得逞。那天晚上,我郑重告知他们:“从现在起,晚餐后不再提供其他的食物了,如果你们选择不吃,后果就是空着肚子到第二天早晨。”
  接下来的几个晚上,两人不是眼泪哗哗就是脾气大发,我和丈夫刚开始还一再忍耐,到最后渐渐习惯,甚至开始觉得好笑,横竖就是对他们的无理取闹置之不理。
  结果两星期不到,他们屈服了,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我做的任何饭菜,长达两年的坏习惯就此解决。
  这几年来,我在许多方面都运用了因果教育法。不仅减轻了我的负担,而且也让孩子们学会了怎么独立生活,照顾自己。现在,我和丈夫只会偶尔提醒他们,出出主意,或在适当的时候安慰他们,以往那种肩上扛着俩孩子的感觉一去不复返。在我们家,如今父母的呵斥听不到了,孩子们的哭闹也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生活得有条有理,孩子们也自信满满。
  运用因果理论的四点注意
  1.孩子必须能充分理解不照规定做所产生的后果,这就要求我们把惩罚和错误行为结合起来。不能说他不吃饭,你罚他跑步,这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件事,不利于孩子思考和反省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2.惩罚的后果应是孩子们能接受的。你不能指望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去执行与10岁孩子相同的行为标准,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对规定作相应的调整。
  3.当孩子们不执行规定时,每次所承担的后果要一致,若气氛时松时紧,孩子会无所适从。
  4.父母应以轻松和蔼的态度去处理孩子的犯错行为,让他们明白,受到惩罚是源于自身,而不是因为惹怒父母。只要父母不是大发雷霆或参与争吵,那么孩子将很快明白这后果与父母无关,只与自己相关,从而学会承担责任。
其他文献
儿子被认为“基础差”  “妈妈,老师要我们买个作业本,抄黑板上的儿歌。”儿子中午回来说。开学第一天就要抄歌?拼音都还没学,字也没学,这怎么可能?  中午,我特意将儿子送到教室。黑板上果然有几排字:“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三瓣嘴,一张开……”一些孩子正一笔一划地抄写。我觉得不可思议,找到班主任,谁知倒受了一通抢白:“大多数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训练,所以基本上达到了能读会写的水平。谁让你当初选
邻居家新添了个小宝宝,菲菲连忙跑去串门,隔壁阿姨告诉她:“这是个男宝宝,叫聪聪。”菲菲看着阿姨忙里忙外,给小宝宝洗澡、换尿布,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回家后,菲菲和爸爸玩,玩着玩着,她突然好奇地伸手去抓爸爸的裤裆。爸爸一急,赶紧挡开,菲菲又绕了过去,一脸不解地问爸爸说:“爸爸,你也是男孩子,你是不是也有小鸡鸡?”  爸爸恼羞成怒:“这孩子,不要闹了!哪里学来的坏习惯,爸爸要生气了!”  菲菲哇地一声哭了
可乐饼,是一种大人孩子都喜爱的、富含蔬菜的营养食品,原本是用油炸制成的,这里介绍一种不需油炸,一样喷香美味的可乐饼做法。  可乐饼  材料:土豆两个,洋葱四分之一个,牛奶100毫升,玉米粒15克(可以用碎鱼肉、碎鸡蛋、三色豆代替),美乃兹(卵黄酱)15克,面包糠20克。  做法:  1.土豆去皮切块,煮熟后沥干水分,用餐叉压碎。  2.洋葱切碎块,放少许油炒至金黄,晾凉后和牛奶、玉米粒、美乃兹一起
进入秋季,孩子最常见的症状莫过于咳嗽了。如何应对这一症状呢?建议父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更有利于孩子康复。  排痰重于止咳  由于宝宝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像成人一样将痰吐出,致使致病菌滞留在呼吸道内,导致炎症加重,或者向下蔓延到肺脏而发展为肺炎。如果此时积极设法帮助孩子排痰,就能减轻咳嗽症状,阻止病情向肺炎发展。  帮助孩子排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若辅以以下措施,更有利于痰液的排出: 
志德迷上了魔方,走到哪玩到哪。妈妈越看越担心,怕孩子玩物丧志!“玩魔方能玩出个数学100分?”妈妈天天念叨这句话,但志德就好像从来没有听见过一样。这天,坐地铁的时候,志德又在那里低着头玩魔方,妈妈生气地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玩魔方,跟你说过多少遍了,玩物丧志,你长点记性好不好?”志德脸上流露出尴尬的神色,却没有看妈妈,仍然自顾自地玩他的魔方。  道理都说尽了,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  有时候,给孩子讲
妈妈还想睡会儿,可以吗?  我时常会对儿子撒撒娇。比如,因为前一天晚上加班,第二天早上我就会赖一会儿床,当豆豆来找我时,我会迷迷糊糊地说:“妈妈还很困,要再睡一会,爸爸带你起床吧。”后来豆豆每次醒来,都会问:“妈妈,你还要睡一会吗?”我如果说“是的”,他就会转过身去把爸爸叫醒,说:“爸爸,我们起床吧,让妈妈再睡一会。”有时从外面回来,我躺在沙发上,对豆豆说:“妈妈累了,你能帮我捶捶背吗?”他马上爬
说到教孩子不怕黑,很多家长的方案都是:亮着灯哄睡;不让孩子单独进黑屋子;不讲可怕的鬼故事;不看恐怖片……  对不起,如果孩子对黑暗“过敏”,哪怕用足了这些方案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让孩子不怕黑,必须寻求契合孩子心理的“脱敏方案”——教孩子深入黑暗,与黑暗和平共处。  滑稽搞笑的鬼故事  “从前有一个胆小的鬼,特别怕光,一见到光就往妈妈背后躲,火柴划出来的光就让它打颤,蜡烛那么大点的光就让它走路绊门槛,
充满温情的隔离角  在英国做代课老师时,我走访了不计其数的学校,多数学校对孩子的惩罚手段基本是一样的,那就是“暂时隔离法”。曾经我也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只有剥夺孩子玩耍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权利,让他们感觉受挫,他们才会听话。可后来慢慢发现,实际效果和我的期望背道而驰,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但没有改观,相反还变本加厉了。为此,我很困惑。  一次,我去一个私立学校上中文课。学校小巧玲珑,却五脏俱全,每个班级布置得
恶化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都喜欢在社交网站发布孩子的搞怪图片或者记录孩子的糗事,在百度输入“搞怪宝宝照片”,结果就有约1550000个。宝宝们被父母装扮出各种雷人造型,有的过于成人化,有的滑稽得近乎丑化,令人捧腹大笑。但细想一想,当孩子长大后大量接触网络时,特别是在青春期——也就是所谓的叛逆期,万一发现自己曾被如此丑化过,他会怎么评价父母,如果同学朋友看到了,又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埋下信息
高中同学子俊从哈佛学成归来,我做东请客。闲聊中,我谈到自己的女儿:“小小年纪就爱穿衣打扮,对待学习却漫不经心,并且屡教不改,我为此伤透脑筋。”子俊听后只是笑笑,不出声。我好奇地问:“你父亲当年用了什么先进的教育方法,把你培养成哈佛博士的?”子俊说:“我父亲是地道的农民,哪懂得什么教育方法。”“那你就是天生爱学习喽!”子俊摇摇头,说:“也不是。记得小时候有一年暑假,父亲到城里打工,把我带去玩了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