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训练的策略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jp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因此个性写作是作文教学的难点,但个性写作并不是无章可循。教师在实施个性写作训练时,不妨试试以下策略。
  一、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
  语言表达丰富多彩是个性写作的根本,而语言重在积累,因此教师要狠抓学生的语言积累。具体做法可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看到的优美的语句、段落、词汇摘抄到本子上,并写下简要的点评,对精彩的语句还要加以仿写。强调“积累——感悟——仿写”的思路,每星期或每月教师要检查学生摘抄的情况,并在班内交流,评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觉地积累新颖、多彩、丰富的语言,这对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大有好处。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初中生开始写作时,常头脑空白,觉得无材料可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悟,勤动笔,巧动笔。另外,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笔者在作文课上曾经历这样一件事:去年春天,在一节语文课上,窗外突然响起了“唰、唰、唰”的声音,一阵春雨自天而降,筆者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向窗外望去,“太美了!雨!”大家不由赞叹。笔者马上指挥学生:“快到窗边看看!这场春雨什么样?”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围着窗边:“像帘子、像发丝……”就这样,他们看着、想着、说着……富有个性的语言不时冒出来,笔者也从观察景物的顺序、特点、想象等方面及时进行指导。雨停了,学生还在惋惜。笔者说:“太可惜了,是不是?可不能就这样让它从我们眼前溜走,同学们赶快把它记录下来,把你的感受、想象写下来!”不一会儿,学生们就写出了他们的作品,连平时最不爱写的学生也写了一段。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思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灵性的思维,才能产生灵性的语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生正处在创造性想象的最佳时期,他们经常借助想象和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事务。教师可多让学生进行续写、改写,想想未来和未知的空间,学生思维驰骋的空间便会越来越大。另外,思维训练要多者并举:形象思维训练以增强生动性,抽象思维训练以增强哲理性;常规思维训练以增强技巧性,创新思维训练以增强新颖性;直觉思维训练以增强语感,逻辑思维训练以增强严密性。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做一些多样化的思维训练。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一点,又何愁作文没有个性呢?
  四、加强口头训练,培养学生作文人格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部分就曾明确指出:“口头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表达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作文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口头作文教学十分重要。但学生口头作文时常难以开口,无话可说或不善于表达。这就要求教师从思维和语言两方面着手。在训练学生思维时,统一话题,要求学生紧扣中心来表达,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在语言训练上,教师可为学生制造口头作文的环境,真实或设置假设的作文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刘勰所说:“文文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情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艺术境界。因为作文象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作者的思想人格。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即做人”,懂得“欲作文先做人”的道理。
  五、作文批改应多种形式结合,为学生张扬个性搭建平台
  作文批改应形式多样,如教师单独批改必须树立“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观念。叶圣陶先生说:“只顾学生的作文,却忘了不顾作文的学生”。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单独批改作文要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以表扬、鼓励为批改原则。部分教师以一人的好坏是非标准来匡正百余人的作文,以自己的感情去统一百余人的感情,以一人的爱好来衡量百余人的爱好,这种“一刀切”的评批细改,实际上抹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摧残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心灵,叶圣陶先生说:“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际有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动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我们追求的目标应该象叶老所说:“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在作文评改中,教师可设计“学生自己当小老师”的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具体方法:1.互批互改。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对互为“小老师”,互相修改文章。2.交流互评。互相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3.佳作欣赏。互相修改后,选出优秀“小老师”,优秀作文,互相学习欣赏,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
  当然,个性写作训练策略远不止于这些,语文教学的许多同行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而且还有广大同仁们正在进行艰苦细致地探索。
其他文献
散文的美在情,在哲理,在语言,在构思。优秀的散文不仅能给学生以美的语言范本、诗的意境享受,还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启迪他们的思想,撞击他们的心扉。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且具有强烈感情的散文。  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灵活的文体,如何教学?以什么为重点?值得我们探究。现略谈几点我对散文教学的看法。  一、散文教学要由“情”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散文中
期刊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研究组一致认为,引导学生从模仿性学习,走向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经之道。  一、动手实践,激发深层次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分为表面型、成就性和深层型学习动机,表面型学习动机是指为获取高分和得到外在奖励而学习的动机,深层型学习动机
期刊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的课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人生需要理想,《在山的那边》告诉我们历经艰难险阻,终究会实现理想。人生也会面临困难,《走一步 再走一步》告诉我们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来说,该怎样理解人生与生命的呢?  《蝉》与《贝壳》这两篇文章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我很担心,在课堂上把生命解读得太厚重或者太肤
期刊
《致女儿的信》是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作者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向女儿阐释了爱情的真谛。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这个话题比较好奇、兴趣较大,因此,除了研读文本,教师还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的教育。  由于文章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阐释道理,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所以我采用师生讨论和对话的形式进行探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
期刊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语言,学会表达。品析语言是初中生运用语言的重要基础,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通常所讲的“语文味”即包含着这一点。语文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从品析中学会运用。  一、找到抓手  初中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于语言的品析感受并不深刻,语感较差。语文老师不妨有意识地给出指点,告诉他们品析语言的切入点:  1. 词语选择。即表达时如何使用词语,选用最适合的词
期刊
到了初中阶段,以往“填鸭式”的英语教学方法效率低、灵活性差,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要求。本文通过阐述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探索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新思路。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提出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一新奇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课堂上,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学习气
期刊
“语文是产生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的确,当我们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便会联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当我们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会联想起壮阔雄奇的边陲大漠。含蓄、留白可以借助想象联想,达到“于无字处看书,于无声处听音,于无画处观景”的效果。没有留白的语文课堂,就好比有一条令人神往的山间小道,当你在想象小道的尽头一定别有洞天时,却还未走到尽头即颓然发现尽处是一个死胡同,一
期刊
语文者,“资宦科实用,但取理明辞达而止”,这是清朝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的系统文件《奏定学堂章程》里对国文的说明,意思是语文作为一种实用性工具,其存在旨在改变国民的头脑及思想,因而其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受师资水平与历史因素影响,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窠臼,“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未完全确立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自主性、主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强的学科,曾经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初中数学在整个中小学数学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新教材、新理念的推广应用,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正在朝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前进。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且存在明显的厌学情绪,课堂教学效率低。如何走出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打造符合
期刊
英语教学的成果不仅仅在于培养语言知识应用人才,能力和更应该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强化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信息量大,设置灵活,创新特点十分鲜明,顺应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在平常教学中善于利用教材这一特点,发掘教材潜力,将教学方法创新引入至课堂,达到课程教学要求,从而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译林版牛津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