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彩缤纷的动感网络,庞大的信息交流纵横体,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包围着现在的孩子们,如何把今天学生们的语文学习与我们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衔接?这是网络这把“双刃剑”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挑战。结合网络与我的语文教学整合颇有些感受,用“心”整理后,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些许体会与思考。
一、阅读教学“心”体会 —— 网络课实践,研究性学习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取最多的可用信息?如何体现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人群?这些问题都提醒着我们,现在教师既要继续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也要主动、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链接。在传统阅读训练过程中的圈点勾画批等等之后,而应是网络阅读中一套结合其特点的阅读能力,比如:如何根据主题选择需要信息的能力?如何从众多信息中辨析有用信息的能力?找到了有用的信息又如何快读的能力?如何把确定的信息进行个性编辑进行交流的能力?等等。这种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的有机交汇的学习,正是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站在未来教育的高度所提出的,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三方面提出了会精读、略读和快读的能力。
如在教学《月亮之谜》时,第一、二课时进行精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第三课时抓住“谜”字,通过网络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浏览教师准备的网址或学生自己搜到的有用网址,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去探究月球的其他奥秘,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人类登月球等天文地理类;有关月球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文学类;有关与月球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类等等。在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网络世界,广泛搜集资料,解开月球之“谜”,感受月球文化,不仅拓展了学生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情趣,这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且通过本课网络教学我还发现网络阅读为研究性课堂提供了极好的硬件条件。
二、识字教学“心”体会 —— 改变备课方式,重组展示汉字
古老的文字象形程度很高,有些有着明显的图画印迹,所以具有易认的特点,但现用的简化字大部分已经演变成了抽象的符号系统。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体、形象的直观事物领悟绝对优于对抽象的符号化的事物的认识,即使他们有着童年超强的记忆力,能在短时间记下字的音形义,但这种识字过程缺少真正感悟中国汉字的文字魅力。那么如何揭示汉字特点,又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神韵呢?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备课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如电视、报刊、书籍等,特别是互联网中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的教材图片、动画内容,进行资源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如在“容”字的学习中有些学生会误认为“穴宝盖”是其偏旁,其实不然,《说文》曰:“容,盛也,从宀、谷”。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学就懂呢?教师可筛选网络资源后,用Flash制作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容”字的造字过程一目了然。第一步先播放一个房屋,用线条强调房屋是中空,显示出可以住人也可容物的图像,然后演变成一个“宝盖儿”。第二步出现山谷图像,用线条强调山谷之间空荡荡的景象,体会山谷也有中空的意思,然后出现“谷”字,最后把两个部件合两为一“容”字。通过呈现“容”字的“溯源—对照”的过程,既了解字形又理解意思。在教师这种利用网络资源重组和多种媒体兼顾的新备课教学方式下,更有利于学生辨析字形,解析字理,真正感受识字的语文味,体会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当然,现在还有许多识字软件,既减轻了教师的网络备课重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三、写作指导之心”体会 —— 网络已生活化,写作可网络化
对于写作我常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句老古话来教育学生,告诉学生写作没那么难,无非是学作家写作技巧,积累书中经典句,思考感悟生活,写下自我真情,我相信这一系列的写作原则是不会变的。但网络的生活化使写作方式发生了革命。写作不再是多么神圣的事,在指尖与键盘的相触中,人工修改的符号痕迹可以不复存在,原来的纸稿变成了网络上的电子邮件、页面或文档,原来只有几人可知的作文内容,现在只要你会上传就人人皆可读,这种网络或电脑写作形式明显已经优于传统写作。
如何把这些优势运用到语文习作当中去呢?我认为,学生的写作可网络化。原先的作文批改是老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进行修改写下批语,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效率比较低。现在,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发在同一个网络空间里,使任何一位同学的作文可以点击给所以同学看,让大家共同参与批改作文,赏析评议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还可以把改好的习作,发到校园网站或班级空间上,比如大家常用的QQ空间等,这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的好地方。老师和学生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日记放在网络空间中,让全体师生、每位家长来分享你的心情痕迹。
这种充分利用网络多类型、多媒体的特点开放式的写作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写下真心情,自信的交流、互相点评,唤起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把习作不看的那么可怕,而是一件融入生活的事情一切就简单化了,习作就快乐化了。
四、口语交际“心”体会 —— 网下立见解,网上知交流
近年来,许多“网上生存”实验成功证明,个人与社会的交往可以不以物理空间转换为必要条件,人人都可达到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交往境界。作为语文学科这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该正视这一交流方式的出现及影响。
现在语音聊天和网上论坛已经进入寻常人家,学生们的交流范围已扩大化,面对“虚拟”而又“真实”的网络世界,这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这种网络交流也是一种课外锻炼和提高的途径。当然,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上,主要是让学生在面对多种媒体和繁多信息中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网络环境上,选择真诚益于个人成长的聊友,简洁而又准确发表自己的思想。如何遵守“网上道德”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关系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言的权力,可以随时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建构一个和谐的网络交流平台。
一、阅读教学“心”体会 —— 网络课实践,研究性学习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取最多的可用信息?如何体现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人群?这些问题都提醒着我们,现在教师既要继续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也要主动、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链接。在传统阅读训练过程中的圈点勾画批等等之后,而应是网络阅读中一套结合其特点的阅读能力,比如:如何根据主题选择需要信息的能力?如何从众多信息中辨析有用信息的能力?找到了有用的信息又如何快读的能力?如何把确定的信息进行个性编辑进行交流的能力?等等。这种传统阅读与网络阅读的有机交汇的学习,正是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站在未来教育的高度所提出的,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三方面提出了会精读、略读和快读的能力。
如在教学《月亮之谜》时,第一、二课时进行精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第三课时抓住“谜”字,通过网络拓展阅读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浏览教师准备的网址或学生自己搜到的有用网址,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去探究月球的其他奥秘,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人类登月球等天文地理类;有关月球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文学类;有关与月球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类等等。在学生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网络世界,广泛搜集资料,解开月球之“谜”,感受月球文化,不仅拓展了学生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情趣,这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且通过本课网络教学我还发现网络阅读为研究性课堂提供了极好的硬件条件。
二、识字教学“心”体会 —— 改变备课方式,重组展示汉字
古老的文字象形程度很高,有些有着明显的图画印迹,所以具有易认的特点,但现用的简化字大部分已经演变成了抽象的符号系统。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体、形象的直观事物领悟绝对优于对抽象的符号化的事物的认识,即使他们有着童年超强的记忆力,能在短时间记下字的音形义,但这种识字过程缺少真正感悟中国汉字的文字魅力。那么如何揭示汉字特点,又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神韵呢?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备课方式。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各种信息媒体,如电视、报刊、书籍等,特别是互联网中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的教材图片、动画内容,进行资源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如在“容”字的学习中有些学生会误认为“穴宝盖”是其偏旁,其实不然,《说文》曰:“容,盛也,从宀、谷”。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学就懂呢?教师可筛选网络资源后,用Flash制作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容”字的造字过程一目了然。第一步先播放一个房屋,用线条强调房屋是中空,显示出可以住人也可容物的图像,然后演变成一个“宝盖儿”。第二步出现山谷图像,用线条强调山谷之间空荡荡的景象,体会山谷也有中空的意思,然后出现“谷”字,最后把两个部件合两为一“容”字。通过呈现“容”字的“溯源—对照”的过程,既了解字形又理解意思。在教师这种利用网络资源重组和多种媒体兼顾的新备课教学方式下,更有利于学生辨析字形,解析字理,真正感受识字的语文味,体会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当然,现在还有许多识字软件,既减轻了教师的网络备课重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三、写作指导之心”体会 —— 网络已生活化,写作可网络化
对于写作我常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句老古话来教育学生,告诉学生写作没那么难,无非是学作家写作技巧,积累书中经典句,思考感悟生活,写下自我真情,我相信这一系列的写作原则是不会变的。但网络的生活化使写作方式发生了革命。写作不再是多么神圣的事,在指尖与键盘的相触中,人工修改的符号痕迹可以不复存在,原来的纸稿变成了网络上的电子邮件、页面或文档,原来只有几人可知的作文内容,现在只要你会上传就人人皆可读,这种网络或电脑写作形式明显已经优于传统写作。
如何把这些优势运用到语文习作当中去呢?我认为,学生的写作可网络化。原先的作文批改是老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进行修改写下批语,但效果不是很明显,效率比较低。现在,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发在同一个网络空间里,使任何一位同学的作文可以点击给所以同学看,让大家共同参与批改作文,赏析评议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还可以把改好的习作,发到校园网站或班级空间上,比如大家常用的QQ空间等,这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的好地方。老师和学生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日记放在网络空间中,让全体师生、每位家长来分享你的心情痕迹。
这种充分利用网络多类型、多媒体的特点开放式的写作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写下真心情,自信的交流、互相点评,唤起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把习作不看的那么可怕,而是一件融入生活的事情一切就简单化了,习作就快乐化了。
四、口语交际“心”体会 —— 网下立见解,网上知交流
近年来,许多“网上生存”实验成功证明,个人与社会的交往可以不以物理空间转换为必要条件,人人都可达到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交往境界。作为语文学科这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该正视这一交流方式的出现及影响。
现在语音聊天和网上论坛已经进入寻常人家,学生们的交流范围已扩大化,面对“虚拟”而又“真实”的网络世界,这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这种网络交流也是一种课外锻炼和提高的途径。当然,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上,主要是让学生在面对多种媒体和繁多信息中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网络环境上,选择真诚益于个人成长的聊友,简洁而又准确发表自己的思想。如何遵守“网上道德”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关系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言的权力,可以随时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建构一个和谐的网络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