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藏科技翻译的美学取向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美学与汉藏翻译的关系以及汉藏科技翻译标准为出发点,重点从精确性、简洁性、有序性、整齐性、整体性五个方面论述科技翻译值得关注的美學取向问题。从而强调其实科技翻译很美,也有其独特的审美艺术性。
  【关键词】:汉藏科技翻译;美学取向;翻译标准
  一、引言
  汉藏科技翻译一般平铺直叙、较少使用修辞手段,因而读起来给人一种表面的印象是庄重乃至压抑,这是科技文章本身的文体特点所决定的。但倘若在科技文章的撰写与翻译过程中,能对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润饰,讲究词法、句法及篇章的粘连,则定会增加其可续性。这里涉及到美学取向的问题。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18 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问世,而使美学成为博大精深体系的则是康德、黑格尔创立的德国古典美学。美学得到了较大发展并很快被引入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等学科,最近又成为研究语言和翻译的学者所关注的焦点,为语言学和翻译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一般认为文学翻译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方式,语言要求丰富生动、形象具体,因而在遣词造句方面倍加斟酌,以期下笔如神,达到“煽情”的目的,而科技文章则要求客观准确地反映事物,因而要求使用的语言明白而简练,要尽量避免使用修辞语或辞格。这也是基本得到认可的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分野。然而,这种对科技文章语言运用问题的理解不能不说是片面的。Alastair Fonler在他的《文学的种类》一书中指出,如果科学论文仅以传递信息为目的,那么当科学内容被认为过时的时候,该论文也就走向了坟墓。因此他提倡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不仅要考虑其科学价值,同时也要考虑非科学的因素,即科技论文不但要有科学价值,而且要有文学欣赏价值。事实上,科技文章也并非就是语言刻板、表述正经,无文采可言。科技文章读多了,我们就会发现。逻辑掩饰不了形象,缜密也不会扼杀生动。
  二、汉藏科技翻译的美学体现
  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美化的过程,译者犹如美的使者,把一种美诠释为另一种美。美感就是译者的直觉,是译者艺术气息的挥洒。美感之与他们,犹如灵魂之与肉体,依附于它,却又漂浮不定,汉藏科技翻译工作者的翻译若能达此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人们一般认为语言表达精确为美,以整齐为美,以和谐为美,一得体为美,原文或译文概莫能外,这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达成的审美共识,容不得半点怀疑。相对汉藏科技翻译而言,其美感主要体现在:
  (一)精确性
  科技文章在用词方面要求准确,尽量避免混淆不清和一词多义。词汇多以一般包括概念多义和关联多以两个部分。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它直接明确地表示指称对象。科技术语是记载科技概念的特殊词语,除概念意义外,一般无其他附加意义。术语的恰当使用既可增加内容的精确性,又可提高形式上的简洁度,以简洁为语言形式表达精确内容,由此烘托出书卷的权威奇峰。许多科技词汇的翻译本身就具有精确且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激光、雷达翻译为“skul vod”、“reg  brd”很明显,这些术语的翻译体现了汉藏科技翻译中的精确性。
  (二)整齐性
  科技文章的客观性、准确性和严密性要求采用合理的句子结构。一般来说,当一句话里包含两个以上的不同概念,而他们又不是同等重要时,须采用主从结构。反之,当一个句子有两个意义对等、起相同语法功能的并列成分时,采用并列结构。如:直线运动‘“drng thik vkul skyod”、大气压译“rlung khhs chen mo”。
  (三)简约性
  科技文章中有一个重要的句法现象,那就是名词化结构的广泛运用。名词化使句子变为名词短语,这种转换在原文中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可以较少使用人称主语,从而体现科技概念的客观性,二是可以避免结构臃肿。
  (四)有序性
  一般来说,科技文章修辞的规律性较之于文学作品要强。但不同的科技文体,其修辞技巧和手段又存在着一些显性或隐性的差异。原文中的修辞功能主要包括陈述功能、描述功能、指令功能、定义功能和分类功能。不管科技文体如何繁多,其修辞功能大多可以纳入以上五大范畴。相对于任何一特定的语篇来说,其信息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呈现出一种有序美。
  (五)整体性
  科技文章论理准确、逻辑严密,语段的语法粘着手段得到全面应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语段大致可定义为“句子组合”。语法粘着手段一般分为三大类:即逻辑纽带、照应关系以及词汇纽带。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手段,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原文形式正确的理解,另方面也可以使译文逻辑清楚、条理分明、浑然一体。科技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语义层次,那就是概念段,这比在其他文体中的体现得更为明显。概念段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几个自然段;概念段必须有一个主题,主题可以由有个句子表示,也可以由一个短语或一个从句表示,有时还要从几个句子的某些部分中提炼出来。因此,首先应确立它的主题,然后考虑主题应分布在什么位置。确定要写的主题和内容之后,就要运用链接标志,使行文称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美对于汉藏两种语言的要求各不一样。
  三、结论
  汉藏科技翻译中的美不是奔涌的文思、华丽的词藻、跌岩起伏的情节、幽默诙谐的语言、多变的修辞手段,而是准确地使用科技术语,熟练地应用科技句法,缜密合理地链接篇章,使科技文体在汉藏翻译中得以充分体现。科学仅仅有理性精神还不够,有了想象力的衬托它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具创新力。“雅”在科技翻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要把握汉藏科技翻译的艺术欣赏价值,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除了坚实的科技专业知识以外,翻译人员一定要注重自身汉语和文学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发挥文学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这一潜移默化的特殊功能,将汉藏科技翻译的研究视野和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范武邱,科技翻译能力拓展研究[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0
  [2]公保拉旦,科技藏文翻译理论[M]甘肃出版社;2012.5
  [3]彭卓吾著, 翻译理论与实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巴”缀与“拉”缀是德州方言中重要的后缀,本文将对其附加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的词根后现象进行描写,并分析其使用特点和主要用法。  【关键词】:德州方言;派生词;后缀  绪论:词缀(affixes),也称为语缀,或词的附加成分,包括前缀(prefixes)、中缀(infixes)、后缀(suffixes)三部分。我们通常认为,汉语词缀有两个主要特点:一、现代汉语中的词缀与词根是相对而
期刊
【摘要】:倉央嘉措诗歌汉译本名目繁多,各译本又别具特色,但诗歌意义和内容甚至词语不完全背离,究其实质尚有关联之处;众多译本又是否有一权威定本,这些问题都值得深究。或许,这些疑问可以从克里斯蒂娃的翻译理论——互文性中获解。  一 理论阐释  “互文性”是克里斯蒂娃生造的一个单词,法语原文是“intertextualite”,英文“intertextuality”它旨在强调文本与文本间的相互指涉、感应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人民群众是参与主体,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是一项非常烦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难度更大,策划要兼顾形式多样、广泛参与、寓教于乐的多种需要。介绍了群众文化大型活动的目的、指导思想、主旨和策划细节。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科学文化观;活动组委会  前言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作为参与主体的群体活动,因此,有着
期刊
即兴口语表达中的创新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在一般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它的独特性在于瞬间完成由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变,所表现出来的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表评论的能力。即兴口语表达中的创新性思维需要综合多种思维形式,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其思维目标是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一、即兴口语的创新性思维在于以新的方式,对知识结构进行优化选择,产生
期刊
【摘要】:晋商作为明清到民国在山西乃至全国的一支重要商业力量,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就,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变迁。在其整个兴衰过程中,晋商的乡土情结一直是它的基底,其商业经营、婚姻状况以及物化的家族宅院中处处体现着他们对乡土的深厚感情。晋商文化中形成乡土情结主要原因涉及山西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以及晋商宗族关系薄弱下地缘关系的加强与长期漂泊心理的影响。怀有深沉乡土情结的晋商,注重守成,但也极具创新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与信息发展迅猛,产品日益趋向同质化,人们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功能与实用价值等物质层面的消费,对文化、符号消费等精神心理追求也越来越高,产品向着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大量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给设计师带来许多灵感与创意空间,追寻形态、色彩、材质的有机结合,使产品富有更多的表情与意义,来满足信息社会人们的多层次需求,体现出一种人、机、环境的和谐共存。  今天,
期刊
【摘要】: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始终是处于依附从属的地位,不可能获得同男子同等的权利,而公主作为皇室贵族成员,在皇权的庇护下,却享有一般妇女没有的种种特权。两汉时期,公主同样作为皇室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选取的公主为帝女或帝姐妹,对汉代和亲公主不详加赘述),在享受统治阶层特权的同时也付出了同等的代价,由于汉代公主的婚姻常被作为皇帝联结主要社会势力的手段,故而大多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语法隐喻理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大多数研究都只是局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图形—背景理论以突显观为基础,能够反映交际者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本文将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分析语法隐喻,以期发现语法隐喻的运作机制及其认知规律。  【关键词】:语法隐喻;认知方式;图形—背景理论  1.引言  语法隐喻理论由Halliday于1985年在《功能语法导论》中首次提出
期刊
【摘要】:广告是当代经济与科技的产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文化形式,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蕴含着多种文化信息例如价值、信念等。本文旨在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广告实例,通过广告这种语言形式,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以避免翻译误区。  【关键词】:中西方;广告;翻译  一、广告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广告,即为“广而告之”,广告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意思是吸引人注意。中古英语时代,广告的意思演
期刊
【摘要】:在现代国际化设计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設计师对本土化设计看的越来越重视,对本土化设计创作的探索与研究也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优秀的本土化设计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设计界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各领域对设计的重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土化设计,是达到本土化设计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