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二人“斗智”,纯属虚构
温州市龙湾区,原永嘉县的永嘉场,是个弹丸之地。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短短数十年,王瓒、张璁、王健、项乔、王叔果、王叔杲……科甲蝉联,进士辈出。大家都说,这是因为龙湾风水好。
龙湾的人物,以张璁最为有名,他迎合明世宗皇帝,以“大礼议”起家,官至内阁首辅,权倾天下。张璁是史上最有權势的温州人,当地民间称之为“张阁老”,名声也好。
然而至清代,龙湾文风不振,论人物之盛,远不及明代。据说,那是因为明代的温州知府何文渊,眼看着张璁等一帮龙湾人,高居庙堂之上,呼风唤雨,心中嫉妒,存心破坏龙湾的好风水,到处取土烧窑,窑火熊熊燃烧,龙湾地头的龙脉,酷热难当,便逃去了邻县瑞安。从此,龙湾人物归于沉寂,瑞安县倒成了藏龙卧虎的地方,涌现出若干“百年望族”,比如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就是清代瑞安的杰出人物。
在温州民间故事里,江西人专门跟温州人过不去,到处破坏温州的风水。何文渊就是江西广昌人,喜欢跟张璁作对。
有一次,金銮殿上的龙凤鼓坏了,何文渊趁机对嘉靖皇帝说,温州人的皮肤瓷实,适宜蒙鼓,皇帝就下令带上一个温州籍的死刑犯,要剥他的皮。眼看温州人要吃亏,张阁老就让死刑犯拼命喝热粥,热得满头大汗。然后,张阁老趁机对嘉靖皇帝说,温州人爱出汗,皮肤是漏气的,不适合蒙鼓。嘉靖皇帝以为言之有理,识破了何文渊的谗言,罚了他一个月的俸禄。
张璁与何文渊斗智的故事很多,结局无一例外,均以温州人对江西人的胜利告终。
其实,何文渊与张璁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何文渊登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第,宣德五年(1430)起出任温州知府,前后凡六年。这是发生在张璁出生四十多年以前的事。所谓二人“斗智”,纯属虚构。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何文渊本来是温州史上罕见的好官,为政六年,兴利除弊,清正廉洁,深受民众爱戴。有一回,何文渊奉诏进京,永嘉士民,恋恋不舍,相送到缙云县境内的括苍古道,赠以黄金,被何文渊婉言谢绝。何文渊“却金”的故事,是著名的廉政佳话。今天的括苍古道上,仍有名叫“却金馆”的地方。
然而,在温州民间故事里,何文渊被有意塑造成心胸狭窄的官吏、居心不良的风水先生。乐清蒲岐的海塘,本是何文渊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造福一方。但在后世的故事中,却成为他斩断蒲岐龙脉的罪证。总之,这个坏蛋,专挖温州的墙角,破坏温州的风水。
一个外地来的清官,竟被“妖魔化”为本地人的公敌。我的历史学家朋友认为,这个故事说明了传统社会里民众对外来力量的恐惧。至于为何选中何文渊,是因为他在历任官员中知名度高,适合树典型;至于他为何热衷破坏风水,是因为这种故事比较耸动,适合传播。
我认为,温州人选择把何文渊树为“公敌”,也因为他是江西人。唐宋以来,江西人以擅长堪舆术著称,阳宅、阴宅的“形势派”,也称“江西派”风水。明清时期,江西人简直成了“风水先生”的代名词,为十三陵选择墓穴陵位的,都是江西人。
江西人出于不可告人之目的,破坏浙南风水,类似故事,不止局限于温州一地。丽水城郊的厦河塔和巾山塔,是明末丽水士绅为了完善家乡的地理形势而建造的“风水塔”。但在当地民间故事中,却成了江西人设下的“锁龙钉”。丽水城被锁住了龙脉,清代就不再出刘伯温一流的人物。
有明一代,也以江西、浙江两省最出人才,在朝廷上拉帮结派,彼此倾轧。这种背景下,江西人也很容易被塑造成浙江人共同的敌人——所以,在浙江的民间故事中,存心捣乱试图击垮浙江人的江西风水先生,也就特别多。
在浙南地区,对江西人的刻板形象一直流传到近代。上世纪30年代,陈万里先生在龙泉、庆元等地调查龙泉瓷器,走村串巷,捡瓷片、挖文物,就常常被老乡当做“江西人”。在当地的老百姓看来,大凡行为古怪的陌生人,十之七八,都是江西人。
温州市龙湾区,原永嘉县的永嘉场,是个弹丸之地。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短短数十年,王瓒、张璁、王健、项乔、王叔果、王叔杲……科甲蝉联,进士辈出。大家都说,这是因为龙湾风水好。
龙湾的人物,以张璁最为有名,他迎合明世宗皇帝,以“大礼议”起家,官至内阁首辅,权倾天下。张璁是史上最有權势的温州人,当地民间称之为“张阁老”,名声也好。
然而至清代,龙湾文风不振,论人物之盛,远不及明代。据说,那是因为明代的温州知府何文渊,眼看着张璁等一帮龙湾人,高居庙堂之上,呼风唤雨,心中嫉妒,存心破坏龙湾的好风水,到处取土烧窑,窑火熊熊燃烧,龙湾地头的龙脉,酷热难当,便逃去了邻县瑞安。从此,龙湾人物归于沉寂,瑞安县倒成了藏龙卧虎的地方,涌现出若干“百年望族”,比如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就是清代瑞安的杰出人物。
在温州民间故事里,江西人专门跟温州人过不去,到处破坏温州的风水。何文渊就是江西广昌人,喜欢跟张璁作对。
有一次,金銮殿上的龙凤鼓坏了,何文渊趁机对嘉靖皇帝说,温州人的皮肤瓷实,适宜蒙鼓,皇帝就下令带上一个温州籍的死刑犯,要剥他的皮。眼看温州人要吃亏,张阁老就让死刑犯拼命喝热粥,热得满头大汗。然后,张阁老趁机对嘉靖皇帝说,温州人爱出汗,皮肤是漏气的,不适合蒙鼓。嘉靖皇帝以为言之有理,识破了何文渊的谗言,罚了他一个月的俸禄。
张璁与何文渊斗智的故事很多,结局无一例外,均以温州人对江西人的胜利告终。
其实,何文渊与张璁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何文渊登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第,宣德五年(1430)起出任温州知府,前后凡六年。这是发生在张璁出生四十多年以前的事。所谓二人“斗智”,纯属虚构。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何文渊本来是温州史上罕见的好官,为政六年,兴利除弊,清正廉洁,深受民众爱戴。有一回,何文渊奉诏进京,永嘉士民,恋恋不舍,相送到缙云县境内的括苍古道,赠以黄金,被何文渊婉言谢绝。何文渊“却金”的故事,是著名的廉政佳话。今天的括苍古道上,仍有名叫“却金馆”的地方。
然而,在温州民间故事里,何文渊被有意塑造成心胸狭窄的官吏、居心不良的风水先生。乐清蒲岐的海塘,本是何文渊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造福一方。但在后世的故事中,却成为他斩断蒲岐龙脉的罪证。总之,这个坏蛋,专挖温州的墙角,破坏温州的风水。
一个外地来的清官,竟被“妖魔化”为本地人的公敌。我的历史学家朋友认为,这个故事说明了传统社会里民众对外来力量的恐惧。至于为何选中何文渊,是因为他在历任官员中知名度高,适合树典型;至于他为何热衷破坏风水,是因为这种故事比较耸动,适合传播。
我认为,温州人选择把何文渊树为“公敌”,也因为他是江西人。唐宋以来,江西人以擅长堪舆术著称,阳宅、阴宅的“形势派”,也称“江西派”风水。明清时期,江西人简直成了“风水先生”的代名词,为十三陵选择墓穴陵位的,都是江西人。
江西人出于不可告人之目的,破坏浙南风水,类似故事,不止局限于温州一地。丽水城郊的厦河塔和巾山塔,是明末丽水士绅为了完善家乡的地理形势而建造的“风水塔”。但在当地民间故事中,却成了江西人设下的“锁龙钉”。丽水城被锁住了龙脉,清代就不再出刘伯温一流的人物。
有明一代,也以江西、浙江两省最出人才,在朝廷上拉帮结派,彼此倾轧。这种背景下,江西人也很容易被塑造成浙江人共同的敌人——所以,在浙江的民间故事中,存心捣乱试图击垮浙江人的江西风水先生,也就特别多。
在浙南地区,对江西人的刻板形象一直流传到近代。上世纪30年代,陈万里先生在龙泉、庆元等地调查龙泉瓷器,走村串巷,捡瓷片、挖文物,就常常被老乡当做“江西人”。在当地的老百姓看来,大凡行为古怪的陌生人,十之七八,都是江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