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 责任 公开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记者彭波)2008年以来,随着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中国传媒业大环境日益公开、透明。同期我国经历了南方雪灾、大小矿难以及汶川地震等一系列灾难。多难兴邦,中国媒体也在各种突发性灾难中历练着自身的应急能力,汶川地震报道就是《条例》公布后的一次成功实践。但由于灾难报道的特殊性以及媒体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中国媒体的灾难报道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全面总结中国媒体在汶川地震等灾难报道中的得失,梳理灾难报道的理念和实战策略,2009年11月3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出版社联合举办“灾难报道的媒体实践”研讨会,邀请多名资深媒体人士与著名学者共同探讨灾难新闻报道的操作与理念。
  属于突发性报道的灾难新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报道过程极易发生新闻失实。例如,由于灾难发生的快速造成信息不对称,使得报道者难以很快接近真相,但为了顾及时效性而造成报道片面或部分失实,或者是媒体出于各种原因的故意失实,2007年山西洪洞新窑煤矿“12·5”特大矿难发生时,该省两家报纸均出现不应有的失实报道,教训深刻。
  此外,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个别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比拼技巧、哗众取宠的现象,这也背离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轲认为:“在巨灾面前,没有最优秀的作品,只有大家记得住的细节和事实。面对如此巨大的一场灾难,去比较哪个记者写得好、哪个技巧用得好,就是不尊重灾难、不尊重事实的表现。”
  同时曹轲也提出在这场大灾大难中,《南方都市报》也因为缺少经验,在制度建设层面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次汶川地震报道对其采编系统、统筹协调、办报思路和理念均提出考验,但同时也使其采编人员得到历练、新闻理念得到升华。
  记者的灾难报道是数亿受众伸向灾区的“触角”,同时记者自身也要经历许多考验。在大灾面前记者如何扮演好社会赋予的角色,对此《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庄慎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记者首先是提问者。真实记录是媒体从业人员的天职,但记录的同时必须提问,记者的提问不仅能够为报道提供个性的角度和内容,一定意义上也是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重要过程,这是媒体从业者的“天职”。其次,记者应该是建设者。完成媒体本职、进行信息传递对媒体从业人员来说是比救援更重大的任务。基础的救援工作是记者面对灾难必然的行为,但采集灾区信息进行传播,引起各方关注,为救援各方牵线,较之媒体本身捐款或是记者个人的某个救援行动更有效。庄慎之认为,记者必须警惕名利诱惑。巨灾中,面对那些遇难的同胞,媒体应当放弃对名利的追求。具体而言,媒体从业人员应当警惕“灾难美学”,必须要杜绝抢发布权、利用版面设计压倒同行的念头。
  “灾难报道表面上看是操作的方式方法问题,但透过操作所看到的是媒体人对自己的定位,是对传统的灾难报道的思维定势的改变,是与时俱进的观念的更新,是传媒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社长范以锦从理念角度提出对灾难报道中从业人员角色扮演的认识。
  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洪浚浩教授则对中国政府和媒体在汶川地震中的快速反应与信息透明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中国政府在汶川地震中的快速反应与中国媒体对本次地震报道的透明程度是史无前例的,这使得中国的海外形象大建。同时,由于中国媒体公开、全面的报道,使得中国灾民获得了最大的同情”。
  中国政府与新闻媒体日益重视灾难报道的公开与透明,不仅使得中国媒体对外获得了话语权,对内也达到了政府、媒体与受众的平衡。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认为,“政府、媒体、受众三者在信息发布与获得方面需要保持平衡,这既包括三者之间的平衡也包括彼此间的平衡。政府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信息,媒体是上传下达的信息载体,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透明、公开的信息环境使得三者都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对于彼此间的平衡来说,政府通过媒体传达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引导公众舆论;媒体作为中间环节为政府信息与公众信息的发布提供平台;公众通过媒体发表意见并获得信息。要达到三者间的平衡也必须坚持信息公开,做到透明权威”。
  此外,《巨灾时代的媒体操作》一书作者南香红也在研讨会中对《南方都市报》应对突发新闻的反应系统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其他媒体的做法对应急操作守则、实战操作守则、编辑守则、灾难报道保障守则等进行了介绍。
其他文献
当中国报刊业刚刚迈进21世纪时,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注意——报纸版面的模样越长越相似。有行家说了:这就是格式化的流行趋势。有读者说了:都长一样,拿报都拿错了。有位对此感到心理不平衡的总编辑说了:如此下去,集体无性格。有位摄影记者说了:每期都给我预留位置,照成啥样也不能空了这块地。有位美术编辑说了:好事,好事,我们再也不用每天动脑筋,一年或几年下来,我们就是个填空的机器……有舒服的,有不解的
期刊
近来,不少传媒似乎愈发浮躁起来,虚假失实报道高发,以致频频遭到权威部门指责。比如,先是有报道称,“电价改革拟规定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用电量每户每月87千瓦时,超额将提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指出报道失实。紧接着,国土资源部表示,“将推广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调控房价”、“‘农地入市’解困高房价”之类的报道子虚乌有。  又比如,去年底一家报纸报道、诸多传媒纷纷跟进,称“中国证监会会同中国证券业协会
期刊
为找到期刊数字版权难题的破解之道,本刊设计了“中国媒体人版权素养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的问卷。以媒体人为调查对象,一方面在于媒体人是版权作品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版权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他们版权素养的高低常成为版权纠纷是否出现、出现频率有多高的直接诱因;另一方面,媒体人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应属于社会中版权素养最高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见解应相对更科学、更贴近实际。为使问卷更有针对性,我们既设计了反映期刊
期刊
三十岁左右会电脑的人,手头多多少少会留下几张软磁盘(口语称软盘)。假如您在五六年前U盘替代软盘换代之际没能及时存储软盘信息,那么遗憾来了,欲寻今日出产各式电脑软盘插口——没门儿。  事情远比这严重得多。上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家庭添置的当时引领风潮的电子产品,如今基本已弃之不用。比如大1/2吋家用摄像机;8毫米模拟式掌中宝摄像机;更有几乎家家都有的磁带录放机、收录机。还记得“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
期刊
美国广电业主要由私营的商业广电系统和非营利的公共广电系统构成,此外还有官方广播电视台、宗教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广播电视台等等。私营的商业广电系统一直占主导,而非营利的公共广电系统是商业性广播电视的一个重要补充。  公共广电系统一般由独立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公共广播电视协会(CPB)依法进行自主管制。而私营的商业广电系统则主要由联邦通讯委员会依法进行监管。  数十年以来美国的商业性广电系统已经形成
期刊
《芝加哥论坛报》大楼坐落于芝加哥著名的密歇根大道、芝加哥河河边。这座大厦不仅仅是一个地标性建筑,更承载着一段具有160多年历史并且还在延续的关于新闻、关于媒介变迁的传奇。  创新是《芝加哥论坛报》最重要的传统,对媒介融合的实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电台和报纸对同一内容的传播是媒介融合的雏形,早在上世纪20年代,《芝加哥论坛报》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1847年,《芝加哥论坛报》创立,《芝加哥论坛报》下
期刊
在舆论引导格局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下,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正逐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基于此,作为党报主流媒体,要抓住这一机遇,乘势而上,创新思维,善谋善断,敢为善为,多管齐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开创媒体工作新局面。  善自为谋,把党的宣传任务化为新闻报道的选题。伴随着
期刊
置身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随着广播改革的持续深入开展,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和固有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打破困局,实现突围,成为全国广播业界、学界共同关心和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2011年12月15日,第三届中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25周年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
期刊
2011年4月20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提出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任务。可见,随着2012年的到来,中国媒体将迎来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期,但同时也将承担起新的更重大的历史使命。那么,媒体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有哪些使命?发展机遇何在?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如何管理和对待新媒体?应该如何加强媒体人员队伍建设?
期刊
关于昆明报业,本刊关注已久。2009年第9期,本刊以《昆明报战十年志》为题,对昆明报业市场十年间的竞争态势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当期杂志出版后墨迹未干,2009年9月27日,昆明报业传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两年多来,在风云变换的市场环境中,在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实现了怎样的发展?在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中,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对未来有何规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