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新闻真实性是传媒的责任担当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man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不少传媒似乎愈发浮躁起来,虚假失实报道高发,以致频频遭到权威部门指责。比如,先是有报道称,“电价改革拟规定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用电量每户每月87千瓦时,超额将提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指出报道失实。紧接着,国土资源部表示,“将推广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调控房价”、“‘农地入市’解困高房价”之类的报道子虚乌有。
  又比如,去年底一家报纸报道、诸多传媒纷纷跟进,称“中国证监会会同中国证券业协会于12月初在北京召开了一次有关证券公司交易佣金的会议,其间证监会和协会有关官员表示,券商通道佣金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行确定,协会不再要求经营机构制定价格保护”,并由此做出“券商佣金大战即将公开打响”的结论。中国证券业协会严正声明:经核实后发现,上述文章严重失实。
  还比如,登封市官方发表声明:有关“少林寺上市、贱卖国有资产”等消息纯属失实报道,登封市政府与港中旅集团合作开发嵩山文化旅游资源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
  就在这些被指失实的报道接踵而至之前,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对《上海证券报》、《时代周报》、《人民政协报》、《青年时报》四家报纸提出严厉批评,下达警示通知书,并责成报社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其原因是,《上海证券报》2006年刊登一则关于中国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富人及高干子弟的虚假报道,而一些报纸2009年还在引用或转载以致于严重误导读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新闻界不断爆出虚假新闻报道,不时令新闻人蒙羞,我们一次又一次为某些同行汗颜。固然个中原因多多,但其根子还是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一些传媒只想着如何“夺人眼球”,却罔顾新闻真实性原则,没有履行严格审核认真把关的职责,甚至不择手段地炮制耸人听闻、哗众取宠的“新闻”,全然不计后果,一味追逐经济效益而抛弃社会效益。以《上海证券报》4年前的那条虚假报道为例,所谓“中国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富人及高干子弟”的消息,其中采用的部分数据系境外反华网站刻意编造。按理说,对这样的数据应该首先进行核实,然后才能决定是否报道。倘稍有一点责任心,这个环节是绝对不可或缺的。然而,基于这些数据的“新闻”竟毫无障碍地出笼了。荒唐的是,数年后《时代周报》、《人民政协报》、《青年时报》等报纸和网站不加核实地继续引用其中的数据,以讹传讹,不断扩散。这同样是没有严格履行“把关人”的责任,造成恶劣影响。而且,有些时候只要稍稍动一点脑子,就不会放任虚假信息摇身一变为“新闻”。诚如登封市委宣传部部长崔世英所指出的,开发嵩山文化旅游资源、成立合资公司只是在文化旅游项目上的合作,并不表示是“少林寺上市”。“少林寺是一座寺庙,又不是企业,怎么上市?”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怎么会言之凿凿地造假?
  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指出,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当今社会,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正因为如此,对各类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温家宝总理也曾经指出,责任就是新闻工作者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而责任要体现在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社会效益。
  这些道理本来是很浅显的,但在实践中却常常被有些传媒置之脑后。不仅如此,有的人还对虚假新闻报道进行种种“解读”,各种“有理”论、“有效”论不时被冠冕堂皇地抬出来,似乎虚假新闻都是“事出有因”,有的失实报道看似“社会效果”不错,所以可以理解、可以原谅,不必较真、不必惩罚。这种糊涂荒谬的“理论”确实有一定的市场,导致一些传媒对假新闻不以为意,对把关掉以轻心,于是虚假新闻绵绵不绝,久禁不止,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于诸如此类的错误观念,应该和虚假新闻本身一起受到谴责,决不该听之任之,决不该迁就姑息。恰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日前态度鲜明地重申,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刊发或转载虚假新闻,不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同时也有损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各报刊出版单位应引以为戒,严格遵守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坚决杜绝虚假失实报道。
  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理应是新闻人担当社会责任的一个起码准则,一条最基本的底线。否则,任何话语都是空谈!
  
  作者吕怡然系《新闻记者》主编
其他文献
南非世界杯的喧哗在瞬间轰然而起,又在瞬间戛然而止,这就是大事件的传播和事件营销的特点。围绕这个事件的话题实在如过江之鲫,本文就跨媒体传播和营销来谈一些体会。  本届世界杯之所以值得关注,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南非作为非洲第一个主办世界杯的国家,因其历史、政治、文化、经济、风光等诸多原因,受到包括非球迷在内的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人们不仅仅要观看世界杯,也想直接了解在摆脱了种族主义和与世隔绝之后的那个神
期刊
大众媒介在现实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传媒人,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益处也许更大。经验表明,文艺的发展繁荣,离不开高质量的文艺批评;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也离不开不断的证明和证伪。同样的道理,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严肃认真的新闻批评、传播批评。所谓批评,既不是一棍子打死,也不是无原则的捧场,而是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析得失及成因,从而使新闻事业、传媒产业能够更健康
期刊
借着周末假日,上邮箱处理一些来往信件。看到博雅书屋的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传媒方面的书,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塞缪尔弗里德曼写的《给年轻记者的信》。他积自己三十年新闻写作与新闻教育之经验,谈到成为一位名记者的素质修炼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观点和建议。笔者仅仅浏览了一下该书的梗概介绍,便生发出不少感悟,愿意在此与同行分享。  塞缪尔弗里德曼先生在书中一开始,就提出:要成
期刊
2009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报业的广告直线看涨。有人便据此认为报业进入复苏期。这种希望不要唱衰报业前途、多给行业信心的想法可以理解,也值得支持。但理性分析,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从目前报业广告增长部分的结构来看,还是从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导致受众信息接收与消费的习惯改变来看,纸媒复苏的观点都值得商榷。  表面上看2009年以来报纸广告上涨迅速,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稍稍分析一下这轮广告增长部分的行业,
期刊
编者按:期刊“走出去”是我国由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从产品、版权到资本和机构的“走出去”,期刊业已取得不俗业绩,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期刊业如何增强“走出去”的动力?如何把握自己,少走弯路?如何“走进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可持续传播力?为此本栏目组织以下稿件,与您一起探讨期刊业“走出去”之路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把云南
期刊
当李米勒先生(Lee Miller, Editor-at-large for Bloomberg News)在清华大学彭博财经新闻实验室向研究生展示如何使用彭博财经服务终端系统之时,SOHO中国联席总裁张欣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正在北京和华盛顿同时使用该系统。在全球,约有30万名像张欣、盖特纳这样的商业与财经专业用户付费在彭博的终端上使用彭博提供的财经信息服务。  由现任纽约市长布隆伯格(Micha
期刊
最近,我还一直在揣摩和重读已故的Jan Ekecrantz教授的著作。他的著作对我们今天关于全球媒介问题的讨论有重大贡献。我在这里以及今后将参加的会议中都将感念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今天我将尝试解决Jan在他最新的文章中提给自己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如何进行媒介研究?”(Ekecrantz,2007: 169)。因此,我的评论不仅仅是针对Straubhaar教授的演讲或著作,而更多地针对从国际
期刊
本刊讯 2010年7月19日~25日,中国传媒领袖远东大讲堂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此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远东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传媒杂志社、人民网传媒频道、搜狐传媒、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协办。  据本次活动的总策划、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远东书院院长谢耘耕教授介绍,当前国内传媒新闻学院900多所,新闻专业学生达15万,毕业找不到工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看似饱
期刊
2010年3月5日,各报均报道了广州地质调查院工作人员罗锦华卖假报告牟利一案开庭审理的消息。这个消息涉及记者的行为是否合法,甚至因此牵扯到这个案件的当事人是否算犯罪的问题。  去年7月10日,两名广东电视台记者根据群众举报,对广州市地质调查院预警室主任刘永全出售虚假“广州市地质灾害应急点调查报告单”的事进行调查。不巧没找到刘永全,经人介绍,找到了“能办此事”的该院质量审核部副部长罗锦华。记者自称是
期刊
当中国报刊业刚刚迈进21世纪时,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注意——报纸版面的模样越长越相似。有行家说了:这就是格式化的流行趋势。有读者说了:都长一样,拿报都拿错了。有位对此感到心理不平衡的总编辑说了:如此下去,集体无性格。有位摄影记者说了:每期都给我预留位置,照成啥样也不能空了这块地。有位美术编辑说了:好事,好事,我们再也不用每天动脑筋,一年或几年下来,我们就是个填空的机器……有舒服的,有不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