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高职教育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及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及实训室建设、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 理科专业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实训室建设 双师型教师 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涌现出百所示范校。为我国各行业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高职院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地研究、探索、修订教学计划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的技术应用人才。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过程中遵循“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强化能力、突出素质”的原则,注重研究分析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掌握专业现代技术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并处理好科技发展、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计划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近两年多次组织各专业进行社会调研,经过对示范校和对应公司的调研,我们结合本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探讨构建理科专业2+0.5+0.5的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模式制定教学计划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
所谓2+0.5+0.5的教学模式是指高职理科专业学生利用两年时间学习基础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利用半年时间根据学生两年的学习及特长、就业的愿望侧重强化专业具体方向(岗位群),强化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再利用半年时间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参加实际项目进行岗前实习。
一、采用2+0.5+0.5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必修课(包含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选修课,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紧紧围绕2+0.5+0.5的教学模式展开,它必须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利于人才市场的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根据培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研究,明确各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要求,理顺课程开设的逻辑层次,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根据模块设置合理、实用专业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的发展,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中包含2-3个岗位群的专业课程,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选择专业课程,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动力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才能促进技能提高和意识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关系的紧密结合。
1.利用两年进行专业基本理论及实训的学习
高职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理论教学紧紧围绕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工作。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做到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实践性,以较强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养成继续深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两年的教学中做到:⑴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形成良好的“养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人文修养、身心素质的培养。⑵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理论知识是形成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能力是理论知识的展示,理论与实践形成一体化。专业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建立良好的开端,而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基础。所以在两年的学习中强化学生熟练掌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理论与实践训练同步推进中,推动实践能力提高。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⑷对于理科学生多组织专业中有较强知识含量的竞赛活动和科技活动。既调动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专业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交流、思考、竞争的意识。
2.利用半年时间对专业方向强化培养
创建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差异、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建立了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利用半年学习时间,加强发展学生专业岗位知识面的操作技能。为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做到:⑴增加限选课和选修课数量,形成2-3个岗位群方向。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志向、专业发展和研究自主选择课程。而且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增强课程结构的弹性和可选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和特长。⑵实训课尽量做到学生小班上课,保证教师指导最佳效果。⑶在这半年期间尽量指导学生获取专业相关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⑷结合发展方向设置具有与企业项目相近的综合课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⑸有继续攻读本科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强化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学习,保证升学愿望。(6)鼓励学生每学年自学一本专业书活动,并由学生公开答辩,建立科学的一本书考核机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⑺大量组织实用技术讲座、科技报告、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在本专业发展方向上知识渴求的欲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的展示。⑻教学计划第五学期的课程设置应该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以适应3年后科学发展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此这学期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科学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专业的岗位群需要什么知识就应该增加相应的知识与实践课程,保证知识先进性、实用性。
3.利用半年时间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三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战的训练。相当于专业发展方向的顶岗实习。实习是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解读社会的过程,并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到工作中,更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学生自我定位。因此鼓励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倡导学生到社会实际工作中完成课题,尽早培养自己的从业能力、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因此毕业设计应做到:⑴毕业设计选题必须与他的发展方向(岗位群)联系起来。⑵与企业实际项目联系起来。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一组学生独立完成,从设计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项目方案的设计与操作测定到任务完成后的数据整理,从论文的拟稿到初稿都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客体作用。起到指导与答疑作用;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⑶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逐步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逐步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诚实可信性、抗压抗挫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以适应市场用人的需要。⑷加强学生采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对技术应用能力和鼓励创新意识。⑸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是2+0.5+0.5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
高职理科专业的教学强调实践教学,2+0.5+0.5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实训基地是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应用技术能力、专业特色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验课、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地联系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公司、到企业中锻炼,或者请公司带着项目进入学校实训基地,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进行实习,这些方法都是非常好的,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实践教学中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课教学、课程设计必须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就是实习、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也很难达到人人都能到公司参与项目设计中。即使投入很大精力进行社会调研、联系,建立的实习基地容纳的学生人数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学校必须要有与专业特色相匹配的系列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这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保证实验课、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具有较强的动手机会和强化专业技术的训练。例如: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没有网络安全、网络设备配置及网络工程的实训基地,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没有实践能力。怎能达到该专业的教学目的。培养有技术、有能力、实践性强的专业人才也就是一句空话。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结合课程充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使之熟练的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同时需要实训基地应该有计划的开放管理,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就可以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岗位群)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逐步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实训获得成功,他们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增强学习信心和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激发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地鼓励、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所以说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可以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胜任某职业岗位的能力。所以通过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增加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按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实际技能。可以缩短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变的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2+0.5+0.5教学模式的保障
2+0.5+0.5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能力、应用技术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不再是以教师、教材、课堂和验证性实验为中心。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理论与实训、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为中心。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的条件之一,具有一支实践经验较强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经验,才能保证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的有效指导,教师做到既能传授书本知识,又能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因此,学院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获得“双证书”,就需要有“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保障。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学校设置一定的鼓励政策,支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的研究方向、实践课程,主动到工矿企业了解市场对人才、知识的需求及应用程度,掌握所研究的知识新变化、新动向、市场需求等前沿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
2.有计划安排教师顶岗培训
加强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学校创造条件定期派专职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岗位培训,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可以发挥教师理论知识的优势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的迸发创新灵感。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混合型方向发展。
3.加强教师科技竞赛能力
支持教师带队参加专业方向的科技竞赛,参加竞赛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和实战能力,才能指导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4.充分发挥学校高学历教师的资源
学院已经引入一些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他们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应该有计划将他们组织起来,每年定期给本专业教师、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带领本专业的教师结合本校情况建立科研课题,学校给予一定经济支持。这不仅增加高学历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他们不断研究本学科新知识和发现科学发展的新动向。同时将推动全校的教学与科研的水平的提高。
5.聘请有实践经验校外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课
学校应该有计划的聘请具有实践经验校外企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践性强的课程,并安排专职任课教师听课,使教师系统地掌握企业教师的授课方法和经验。以提高专职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授课水平。
6.将指导学生就业融入教学中
“双师型”教师经过社会调研和深入企业顶岗培训,对地方经济发展及人才的需求有所掌握,可以将指导学生就业融入日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正确对待和迎接现实及未来的职业生涯。
总之,高职院校对理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既吸收百所院校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本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状况调整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创建学校自己的特色,保证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强,学生就业效果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上、下册)(1999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职教育 理科专业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实训室建设 双师型教师 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已具有较大规模,涌现出百所示范校。为我国各行业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高职院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地研究、探索、修订教学计划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的技术应用人才。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过程中遵循“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强化能力、突出素质”的原则,注重研究分析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掌握专业现代技术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并处理好科技发展、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计划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北京工业大学通州分校近两年多次组织各专业进行社会调研,经过对示范校和对应公司的调研,我们结合本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探讨构建理科专业2+0.5+0.5的教学模式,根据这一模式制定教学计划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
所谓2+0.5+0.5的教学模式是指高职理科专业学生利用两年时间学习基础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利用半年时间根据学生两年的学习及特长、就业的愿望侧重强化专业具体方向(岗位群),强化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再利用半年时间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参加实际项目进行岗前实习。
一、采用2+0.5+0.5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见。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必修课(包含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专业选修课,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紧紧围绕2+0.5+0.5的教学模式展开,它必须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有利于人才市场的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根据培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研究,明确各门课程的地位、作用和要求,理顺课程开设的逻辑层次,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根据模块设置合理、实用专业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的发展,在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中包含2-3个岗位群的专业课程,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选择专业课程,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动力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才能促进技能提高和意识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关系的紧密结合。
1.利用两年进行专业基本理论及实训的学习
高职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理论教学紧紧围绕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工作。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做到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实践性,以较强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养成继续深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两年的教学中做到:⑴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形成良好的“养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人文修养、身心素质的培养。⑵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理论知识是形成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能力是理论知识的展示,理论与实践形成一体化。专业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建立良好的开端,而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可持续发展建立良好基础。所以在两年的学习中强化学生熟练掌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理论与实践训练同步推进中,推动实践能力提高。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⑷对于理科学生多组织专业中有较强知识含量的竞赛活动和科技活动。既调动学生在娱乐中学习专业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交流、思考、竞争的意识。
2.利用半年时间对专业方向强化培养
创建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差异、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建立了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明确专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利用半年学习时间,加强发展学生专业岗位知识面的操作技能。为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做到:⑴增加限选课和选修课数量,形成2-3个岗位群方向。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志向、专业发展和研究自主选择课程。而且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增强课程结构的弹性和可选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和特长。⑵实训课尽量做到学生小班上课,保证教师指导最佳效果。⑶在这半年期间尽量指导学生获取专业相关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⑷结合发展方向设置具有与企业项目相近的综合课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⑸有继续攻读本科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强化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学习,保证升学愿望。(6)鼓励学生每学年自学一本专业书活动,并由学生公开答辩,建立科学的一本书考核机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⑺大量组织实用技术讲座、科技报告、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在本专业发展方向上知识渴求的欲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的展示。⑻教学计划第五学期的课程设置应该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以适应3年后科学发展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因此这学期的课程设置应该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科学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专业的岗位群需要什么知识就应该增加相应的知识与实践课程,保证知识先进性、实用性。
3.利用半年时间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三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战的训练。相当于专业发展方向的顶岗实习。实习是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解读社会的过程,并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到工作中,更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学生自我定位。因此鼓励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倡导学生到社会实际工作中完成课题,尽早培养自己的从业能力、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因此毕业设计应做到:⑴毕业设计选题必须与他的发展方向(岗位群)联系起来。⑵与企业实际项目联系起来。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一组学生独立完成,从设计课题的选择到资料的收集,从项目方案的设计与操作测定到任务完成后的数据整理,从论文的拟稿到初稿都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客体作用。起到指导与答疑作用;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⑶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逐步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逐步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诚实可信性、抗压抗挫折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意识,以适应市场用人的需要。⑷加强学生采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对技术应用能力和鼓励创新意识。⑸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是2+0.5+0.5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
高职理科专业的教学强调实践教学,2+0.5+0.5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实训基地是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应用技术能力、专业特色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验课、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努力地联系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公司、到企业中锻炼,或者请公司带着项目进入学校实训基地,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进行实习,这些方法都是非常好的,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实践教学中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课教学、课程设计必须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就是实习、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也很难达到人人都能到公司参与项目设计中。即使投入很大精力进行社会调研、联系,建立的实习基地容纳的学生人数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学校必须要有与专业特色相匹配的系列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这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保证实验课、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具有较强的动手机会和强化专业技术的训练。例如: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没有网络安全、网络设备配置及网络工程的实训基地,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没有实践能力。怎能达到该专业的教学目的。培养有技术、有能力、实践性强的专业人才也就是一句空话。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结合课程充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使之熟练的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同时需要实训基地应该有计划的开放管理,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就可以根据专业发展方向(岗位群)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逐步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实训获得成功,他们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增强学习信心和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激发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地鼓励、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所以说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实践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高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可以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胜任某职业岗位的能力。所以通过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增加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按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实际技能。可以缩短学生向企业员工转变的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2+0.5+0.5教学模式的保障
2+0.5+0.5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能力、应用技术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不再是以教师、教材、课堂和验证性实验为中心。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理论与实训、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为中心。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的条件之一,具有一支实践经验较强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经验,才能保证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的有效指导,教师做到既能传授书本知识,又能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因此,学院应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获得“双证书”,就需要有“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保障。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学校设置一定的鼓励政策,支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的研究方向、实践课程,主动到工矿企业了解市场对人才、知识的需求及应用程度,掌握所研究的知识新变化、新动向、市场需求等前沿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
2.有计划安排教师顶岗培训
加强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学校创造条件定期派专职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岗位培训,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同时可以发挥教师理论知识的优势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的迸发创新灵感。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混合型方向发展。
3.加强教师科技竞赛能力
支持教师带队参加专业方向的科技竞赛,参加竞赛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和实战能力,才能指导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
4.充分发挥学校高学历教师的资源
学院已经引入一些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他们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学校应该有计划将他们组织起来,每年定期给本专业教师、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带领本专业的教师结合本校情况建立科研课题,学校给予一定经济支持。这不仅增加高学历教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他们不断研究本学科新知识和发现科学发展的新动向。同时将推动全校的教学与科研的水平的提高。
5.聘请有实践经验校外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课
学校应该有计划的聘请具有实践经验校外企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践性强的课程,并安排专职任课教师听课,使教师系统地掌握企业教师的授课方法和经验。以提高专职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授课水平。
6.将指导学生就业融入教学中
“双师型”教师经过社会调研和深入企业顶岗培训,对地方经济发展及人才的需求有所掌握,可以将指导学生就业融入日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正确对待和迎接现实及未来的职业生涯。
总之,高职院校对理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既吸收百所院校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本地方经济发展、学校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状况调整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创建学校自己的特色,保证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强,学生就业效果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上、下册)(1999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