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依据
陈振濂在《书法教育学》里提到:“美育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多元复杂的过程。当我们看到一件最著名的古代书法杰作时,我们首先是被感动,被征服,我们也许还会联想到书法家在创作时的背景,他笔下精彩迭出需要多大的毅力,花费多少年的精力与心血,从而悟出一些并非直接从形式上获得的有益启示来。美育的陶冶还在于审美对象所包含的品质、素养、意志、象征、启迪等内蕴部分也足以为接受者所感受并理解。”
古人云:“书,心画也。”字与书写者主体内心的关系息息相同,其所表现的黑白构成、点线律动所创造出来的意象,与人的审美之心理相映照。中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定型,或正处于萌芽状态,此阶段,他们对待汉字书写的认识与成人的理解是不同的,留在他们脑海里的是黑白的色彩、流淌的线条,一切都是那样的相映成趣……他们所认识的美,是万象之美,人最原始的内心之美。因此,写字教学,尤其是基础写字教学无不渗透着美育的价值功能。
现状分析
如今,新课标已颁布与实施多年,而写字教育始终得不到基础教育应有的地位,写字课形同虚设,师资严重缺乏。当然也有部分学校还能找到写字教育的踪影,但更多的只是“兴趣提高小组”而已,受益学生屈指可数,导致很多学生书写,要么龙飞凤舞,要么幼稚不堪;他们写字姿势很不规范,执笔、坐姿怪异,严重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现在学生的写字教育质量甚至远不如80年代以前。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当不利,令人担忧。因此,笔者认为,既然“写字教学”是中小学校的一门学科,将其规范与完善成为具有完整教学过程的专门教育科目,已是刻不容缓。
教学策略
如何有效地开设写字课程,如何在教育的最基层处规范和完善写字课程,本文试作如下思考:
一、新理念、新实践——观念的更新
新时代赋予人们新观念,新观念促就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有新的教学实践。写字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基层的写字教学不像高等艺术学院书法专业那样搞得面面俱到,这是不现实的。然而,基础的写字教育,还停留在“师示范——生作业——师巡导”这样固定的模式中,这当然是一种合乎常规的教学模式,但用在现今的孩子身上,难免会产生种种弊端。应该看到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信息与媒体爆炸、美感与艺术创作日趋多元的社会情境中,他们的认知结构与身心发展已不同于往昔,加之电脑信息知识的推波助澜,使得今天的青少年对笔墨与线条的感受、识别、加工与描述能力都远非昔日青少年可比。这些,都使得旧有的学习方式越来越脱离学习者的生活实际而逐步失去“学习论”的意义。诸如孩子会对写字课程产生“枯燥、乏味,对其产生厌恶的情绪,此时,再让学生反复地做圆周机械运动,结果是可以预料的。这样的例子在教育教学中屡见不鲜。我们说“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在写字课中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毋庸置疑都是对学生书写技能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都是积极的。
这一切,都依赖于施教者。诸如,多媒体教学的介入,网络写字教学及学生写字论坛的开辟,新型书写材料的运用,故事、游戏等趣味知识的引导等等,都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写字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氛围参与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字教学,将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结构调整——制度的立新
新课改的主旨是:“为教育立新法(建立新的制度),以确保新的教育理念的贯穿、流行。从而开创新的价值,达成新的目标。”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其实制度更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制度便会生成什么样的结果。对此,历史给予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为何古人落笔成书?工具媒介在其中的影响虽很大,但最重要的还是当时的社会体制,也就是“谋取仕途”,应试者除了要有极好的文学功底外,写字的优劣成为第二个评价标准。因此,习书风气浓厚,写字也很自然的成为孩童的必修课。写字课程在基层教学中要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学科,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管理体制。
⑴教学计划的制订
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都不得不事先确定计划并受其调控,写字教学也不例外,教学计划的制订无疑对学校写字教学进行结构上的处理与时间上的分配起指导性作用。
⑵教学课程的设置
写字教学课程的设置,必须依赖于写字专业知识的支持。对中小学写字教学课程的设置,需更具结构化,适应化。要与相应学科的课程设置相平衡,课程在时间分配上要更具合理性,课程的设计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制度的立新,对学校而言,是制订完善者,对教师而言,则是实践探索者。制度的立新与否,直接关系到该课程是否能持久良性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师资的完善
名师出高徒,写字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一名书法教师必须具有临摹创作、专业理论、教学技巧三方面的基本功。学校应检查、督促、培养书法教师向这些方面提高水平。所以学校要给教师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高临摹、创作和教学能力及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
由于写字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有了专精的专业素质,丰富的知识体系,才能在课堂上实行流畅的言语表达和熟练的书写示范实践等,才能让学生留连忘返。才能呈现出高水平的写字教学课,从而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四、改进与完善教学评价尺度——评价的标准
考核评价是整个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和社会可以验证艺术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教师可以掌握艺术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依据。
任何学科在教学研究中,评价都会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然而,惟独基础写字教学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标准与尺度。要为基础教学写字确定一个评价的标准相当必要,这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也为教学研究提供材料,同时还能及时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大有益处。
语文教学中有四项基本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写字。前三者往往被学校、老师及家长所关注,对写字这一块或许是不经意间带过,附上句“把字写端正”,已是最大要求,对于怎样把字写端正,不作具体讲解及实践,至于“写漂亮”那就更没有要求了。考核时如果加上一个“卷面分”已是作为对写字的量化。这样一来,语文教学对写字教学而言,也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而已。这样,在基础教学中,建立独立的写字教学评与考试系统体制就大有必要。鉴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⑴关注学习成绩和过程的评价
任何学科的作业评价都有其完整的一套评价体系。写字作业的评价,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一般采用“四段制”评价法,即“优”、“良”、“及格”、“不及格”。这样的等级评价虽具统筹性,但不够细化,显得比较模糊,在一定程度上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评价的模糊性较大,使得几个同等级学生的作业,其水平却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和家长会不服气,甚至对写字的好坏产生怀疑。为便于准确评价,笔者认为将每一个等级再进行补充细化,如将原先的“优”,由低到高再分为“优-”、“优”、“优 ”、“优☆”、“优☆☆”五段甚至六段,将“良”级可分为几段,“及格”与“不及格”则可不再细分。这样一来,对学生作业评价的准确度就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⑵关注学习方式和态度的评价
在关注作业成绩与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我们还不可忽视学生学习方式和态度的评价:表现在学习方式上,如出现执笔姿势,书写姿势,临帖方法上等误区问题,作为教师,不可忽视,要从小处着眼,认真地对待学生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予以指出纠正。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如出现作业拖沓,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时不够专心,有不想写或不愿多写的情况。对于这样的个案,则可以采取正面教育为主,通过鼓励,表扬,个别辅导交流等手段来促使其渐渐地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曾不遗余力地批评董其昌书,说:“老董只是一个秀字”。 不难看出,傅山对董书的批评是在一个至于完善的书学评析理念下,以尖锐的眼光对董书作了一个精辟的评价,可以算得上是细化,在现在看来,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以上改革管理,学生写字的兴趣、书写的习惯,情感的陶冶、人格的修行均得到培养,使学校写字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齐头并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发展。
总之,既然写字教学已成为中小学校一门课程,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课程实施计划,并不断地加以充实完善,付诸实践,中小学校的写字教学才能真正得以生存与发展。
(责编钟岚)
陈振濂在《书法教育学》里提到:“美育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多元复杂的过程。当我们看到一件最著名的古代书法杰作时,我们首先是被感动,被征服,我们也许还会联想到书法家在创作时的背景,他笔下精彩迭出需要多大的毅力,花费多少年的精力与心血,从而悟出一些并非直接从形式上获得的有益启示来。美育的陶冶还在于审美对象所包含的品质、素养、意志、象征、启迪等内蕴部分也足以为接受者所感受并理解。”
古人云:“书,心画也。”字与书写者主体内心的关系息息相同,其所表现的黑白构成、点线律动所创造出来的意象,与人的审美之心理相映照。中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定型,或正处于萌芽状态,此阶段,他们对待汉字书写的认识与成人的理解是不同的,留在他们脑海里的是黑白的色彩、流淌的线条,一切都是那样的相映成趣……他们所认识的美,是万象之美,人最原始的内心之美。因此,写字教学,尤其是基础写字教学无不渗透着美育的价值功能。
现状分析
如今,新课标已颁布与实施多年,而写字教育始终得不到基础教育应有的地位,写字课形同虚设,师资严重缺乏。当然也有部分学校还能找到写字教育的踪影,但更多的只是“兴趣提高小组”而已,受益学生屈指可数,导致很多学生书写,要么龙飞凤舞,要么幼稚不堪;他们写字姿势很不规范,执笔、坐姿怪异,严重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现在学生的写字教育质量甚至远不如80年代以前。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当不利,令人担忧。因此,笔者认为,既然“写字教学”是中小学校的一门学科,将其规范与完善成为具有完整教学过程的专门教育科目,已是刻不容缓。
教学策略
如何有效地开设写字课程,如何在教育的最基层处规范和完善写字课程,本文试作如下思考:
一、新理念、新实践——观念的更新
新时代赋予人们新观念,新观念促就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有新的教学实践。写字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基层的写字教学不像高等艺术学院书法专业那样搞得面面俱到,这是不现实的。然而,基础的写字教育,还停留在“师示范——生作业——师巡导”这样固定的模式中,这当然是一种合乎常规的教学模式,但用在现今的孩子身上,难免会产生种种弊端。应该看到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在信息与媒体爆炸、美感与艺术创作日趋多元的社会情境中,他们的认知结构与身心发展已不同于往昔,加之电脑信息知识的推波助澜,使得今天的青少年对笔墨与线条的感受、识别、加工与描述能力都远非昔日青少年可比。这些,都使得旧有的学习方式越来越脱离学习者的生活实际而逐步失去“学习论”的意义。诸如孩子会对写字课程产生“枯燥、乏味,对其产生厌恶的情绪,此时,再让学生反复地做圆周机械运动,结果是可以预料的。这样的例子在教育教学中屡见不鲜。我们说“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何在写字课中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毋庸置疑都是对学生书写技能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都是积极的。
这一切,都依赖于施教者。诸如,多媒体教学的介入,网络写字教学及学生写字论坛的开辟,新型书写材料的运用,故事、游戏等趣味知识的引导等等,都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写字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氛围参与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字教学,将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结构调整——制度的立新
新课改的主旨是:“为教育立新法(建立新的制度),以确保新的教育理念的贯穿、流行。从而开创新的价值,达成新的目标。”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其实制度更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制度便会生成什么样的结果。对此,历史给予了我们很好的答案。为何古人落笔成书?工具媒介在其中的影响虽很大,但最重要的还是当时的社会体制,也就是“谋取仕途”,应试者除了要有极好的文学功底外,写字的优劣成为第二个评价标准。因此,习书风气浓厚,写字也很自然的成为孩童的必修课。写字课程在基层教学中要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学科,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管理体制。
⑴教学计划的制订
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都不得不事先确定计划并受其调控,写字教学也不例外,教学计划的制订无疑对学校写字教学进行结构上的处理与时间上的分配起指导性作用。
⑵教学课程的设置
写字教学课程的设置,必须依赖于写字专业知识的支持。对中小学写字教学课程的设置,需更具结构化,适应化。要与相应学科的课程设置相平衡,课程在时间分配上要更具合理性,课程的设计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制度的立新,对学校而言,是制订完善者,对教师而言,则是实践探索者。制度的立新与否,直接关系到该课程是否能持久良性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师资的完善
名师出高徒,写字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一名书法教师必须具有临摹创作、专业理论、教学技巧三方面的基本功。学校应检查、督促、培养书法教师向这些方面提高水平。所以学校要给教师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书法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高临摹、创作和教学能力及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
由于写字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有了专精的专业素质,丰富的知识体系,才能在课堂上实行流畅的言语表达和熟练的书写示范实践等,才能让学生留连忘返。才能呈现出高水平的写字教学课,从而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四、改进与完善教学评价尺度——评价的标准
考核评价是整个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校和社会可以验证艺术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教师可以掌握艺术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依据。
任何学科在教学研究中,评价都会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然而,惟独基础写字教学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标准与尺度。要为基础教学写字确定一个评价的标准相当必要,这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也为教学研究提供材料,同时还能及时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大有益处。
语文教学中有四项基本的考核与评价方式: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写字。前三者往往被学校、老师及家长所关注,对写字这一块或许是不经意间带过,附上句“把字写端正”,已是最大要求,对于怎样把字写端正,不作具体讲解及实践,至于“写漂亮”那就更没有要求了。考核时如果加上一个“卷面分”已是作为对写字的量化。这样一来,语文教学对写字教学而言,也只起到一个辅助作用而已。这样,在基础教学中,建立独立的写字教学评与考试系统体制就大有必要。鉴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⑴关注学习成绩和过程的评价
任何学科的作业评价都有其完整的一套评价体系。写字作业的评价,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一般采用“四段制”评价法,即“优”、“良”、“及格”、“不及格”。这样的等级评价虽具统筹性,但不够细化,显得比较模糊,在一定程度上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评价的模糊性较大,使得几个同等级学生的作业,其水平却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和家长会不服气,甚至对写字的好坏产生怀疑。为便于准确评价,笔者认为将每一个等级再进行补充细化,如将原先的“优”,由低到高再分为“优-”、“优”、“优 ”、“优☆”、“优☆☆”五段甚至六段,将“良”级可分为几段,“及格”与“不及格”则可不再细分。这样一来,对学生作业评价的准确度就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⑵关注学习方式和态度的评价
在关注作业成绩与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我们还不可忽视学生学习方式和态度的评价:表现在学习方式上,如出现执笔姿势,书写姿势,临帖方法上等误区问题,作为教师,不可忽视,要从小处着眼,认真地对待学生书写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予以指出纠正。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如出现作业拖沓,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时不够专心,有不想写或不愿多写的情况。对于这样的个案,则可以采取正面教育为主,通过鼓励,表扬,个别辅导交流等手段来促使其渐渐地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曾不遗余力地批评董其昌书,说:“老董只是一个秀字”。 不难看出,傅山对董书的批评是在一个至于完善的书学评析理念下,以尖锐的眼光对董书作了一个精辟的评价,可以算得上是细化,在现在看来,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以上改革管理,学生写字的兴趣、书写的习惯,情感的陶冶、人格的修行均得到培养,使学校写字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齐头并进,从而增进学生身心发展。
总之,既然写字教学已成为中小学校一门课程,就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课程实施计划,并不断地加以充实完善,付诸实践,中小学校的写字教学才能真正得以生存与发展。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