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艺术到技术美学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B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179-02
  【正 文】中国自古就有两种关于美的观点,一种是错彩镂金的美,一种是初发芙蓉的美,这类似于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或者是壯美与优美的探讨。前者直接的、感性的引发愉悦的情感,后者则基于某种无限的、震撼的量的变化而引起愉悦的快感。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技术在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发展中似乎正是经历着这样的一种蜕变,最初是利用绚烂的画面和震撼的听觉效果激荡人心,当观众的肾上腺素习惯了惊心动魄的场面而分泌正常的时候,技术艺术就面临着自我提升的困境,这就需要针对技术指导下的艺术所体现的美进行思考。从技术艺术到技术美学,正是技术从绚烂归于平淡的审美提升。
  一、错彩镂金的技术艺术
  鉴于目前仍旧存在技术和艺术的关系问题的讨论,首先就技术和艺术结合的必然性稍作阐释。美学家李泽厚在其《美学四讲》中,就曾鲜明提出美学的四大范畴:一是自然美;二是社会美;三是艺术美;四是科技美。自然是原始存在的,所以必然有了自然的美。人类形成了社会、社会关系,那么就有了社会美。艺术伴随着人类审美需求的发展而产生,就有了艺术的美。那么科技作为当今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审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必然也就有了科技美。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两者发展的必然,在应用功能得到落实之后,期待获得审美功能,也就是在保证实用的物质基础之上期待对审美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各项技术的发展无外乎如是,就如同“电视不仅是一种向广大群众传输电视信息的手段,还是能把从审美上加工过的、有关现实世界的印象传到四面八方的一种新的艺术。”1技术与艺术就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人类已然进入了技术艺术时代。这一时代表现为艺术全部的技术化,摄影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的诞生都是以技术的进步作为基础,其后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视数字化,数字艺术飞速发展。技术与艺术是相互需要的,技术需要依靠艺术提升到精神的更高层面,同时艺术也需要技术为其装潢旧的形式开辟新的道路。离开技术就没有艺术。“认真地说,艺术没有一刻离开过技术;技术,也没有一刻离开过艺术。艺术与技术本就是一对孪生的姊妹”2。
  技术的发展产生出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方法。从泰坦尼克到阿凡达,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到上海世博会,从简单的黑白屏电话到乔布斯的苹果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一再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技术的美包含了科学自身的美,它是简约的,有秩序的。技术艺术的美则体现在影像和虚构的特点上,还体现为技术所呈现的多元的美的形式。把想象力变成真实可感的事物以期在人们现有的认知中创造非认知内的事物。这是一种大张旗鼓的错彩镂金的美。与其说技术之下的电影带来了“造梦的时代”不如说是技术指导下的电影帮助人们做梦的同时也为人们实现了梦境。技术正在一步步的把人们的想象变得愈加的趋近于现实,或者说在未来的某一天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就像曾经人们认为飞是不可能的但是终究有了飞机,就像人们认为到达月球是不可能的但是人类终究出现了阿姆斯特朗。它就像是一条反比例抛物线无限趋近于数轴般的趋近现实感受。3D立体观影技术、杜比7.1环绕立体声的应用都意在把受众带入一个几乎真实的世界。正是技术的这种错彩镂金让受众们沉浸在其营造的潘多拉星球上难以自拔。
  21世纪的技术艺术,带来的更多是一种类似于崇高的、错彩镂金的美,这种美往往利用巨幅的画面,震撼的声音,以人所未曾体验过的视听效果为基础,间接的带来一种愉悦的快感。这种愉快是和量相结合的愉悦,是仅能间接产生的,这就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说的“(崇高的情绪)是一种仅能间接产生的愉快;那就是这样的,它经历着一个瞬间的生命力的阻滞,而立刻继之以生命力的因而更加强烈的喷射,崇高的感觉产生了”。就是这种错彩镂金琳琅满目的视听效果刺激着人们的脑垂体和肾上腺,在体验前所未有的观影感受时,从对新鲜事物的“哇”的惊叹中获得肉体肌肉抽搐的愉悦,这往往是间接的,是在“量”的不断堆积上达到物极则反的快感,“数量的崇高包括体积的无限大的对象;而力量的崇高则是那些拥有巨大威力和支配力的对象,诸如疾风暴雨、山崩地裂等。康德发现,美的对象所引起的是快感,而崇高的对象所引起则是一种由痛转化而来的快感。数量或力量巨大的对象先是对人产生一种威胁而构成了‘恐惧的对象’,但它同时又唤起了人的理性和尊严,使人战胜了恐惧而升华了自我”。3
  仅仅流于无限大的对象和无限支配的力量的技术艺术是苍白的,这种技术艺术停滞于用以震撼心灵的崇高但却只能间接引发所谓美的层面,其前路只能依靠无限和庞大的量来博取观众因为肾上腺素急剧分泌而引发的欢呼声。
  要把技术同样引向美学的殿堂,探讨技术指导之下的艺术所呈现的关于“美”的特征,才能激发技术美中所蕴含的优美的美,从而在形而上的层面上达到“静穆的伟大,高贵的单纯”。
  二、初发芙蓉的技术美学
  “研究人工创造的艺术,人工创造的美,称之为‘艺术美学’。研究技术创造的艺术,技术创造的美,称之为‘技术美学’”。4从西方的福楼拜到东方的李泽厚都提出了对技术美学的相应理解。在当今社会中,伴随着物质和精神的高度融合,技术美学是由科学原理、技术手段、艺术规律创造的与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摄影、电影、电视、数字等现代艺术体现出的艺术规范和审美价值。简而言之,就是对技术指导下的艺术所体现出的美的特征的思考和审视。
  技术美学和技术艺术一样也曾遭到过人们的质疑,但是随着世界的发展,技术产生的新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以及引起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对美的观念的变化是不容被忽视的,整个艺术世界都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既然科学的发展促成了公认的科学哲学的产生,研究科学的本质,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必然会促使研究其所产生的美的学科——技术美学的产生,“我们正是要把艺术理想发展变化的这个事实看作美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5   技术美学的艺术构成。艺术要经过物质储备,构思表达的创作过程才能完成最终的内容、形式和主题的呈现,材料工具技法以终极呈现的物质基础,通過创意构思表达的创作过程展示出艺术的精神气韵。
  纵观技术美学的发展路径,从古代塔底的同根生到近代“技”和“术”的分手、现代技术艺术的聚拢,最后落脚当代技术美学在塔尖的汇合。从传统艺术的“真为美”到现代艺术的“虚构美”,技术催促着技术美学前进,技术美学也更好诠释着技术艺术时代的精神气质。
  现代技术美学的发展更映射着全新审美文化的到来,他的重物质、重理性、求应用、重想象、虚构性的特质无一不诠释了新的审美文化的产生,创作变成了制作,常规文本变成了超文本、模拟空间取代了对现实的模仿、艺术复制取代了艺术唯一,受众眼中的形象所见取代了理性所知、展示价值取代了膜拜价值、艺术震惊取代了艺术韵味。在这样的审美文化中,“艺术的本体是虚幻,它所要表达的是通过这些作为载体和工具的物质的‘性’,透射出人对世界的认识。”6这一方面道出了艺术的特性,也说明了艺术背后隐藏的哲学的深意,透射出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人类应该追求艺术背后的内涵,寻找一种优美的美而不是停留在艺术震惊的错彩镂金之上。这种优美是直接的感性的,是和“质”结合在一起的,它的美“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并且因此能够结合着一种活跃的游戏的想象力的魅力刺激”。7
  这种初发芙蓉的美,归于平淡的美是在全新的审美文化之下人们应该追求的。这也是在新的技术艺术环境之下艺术家所要思考的根本,为什么《阿凡达》的票房是国产电影成百近千部才能达到的,为什么《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等等这些耗资过亿的电影却得不到观众的认可。技术美学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人们认清:尽管错彩镂金的技术噱头可以博得人们的惊异,但是技术艺术创作、一切艺术的创作都应该以“情”为基础,艺术的本质并非技术,技术永远也替代不了艺术,技术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美,为了艺术服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艺术最终要忘记技术,这就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
  【小结】宗白华在他的《美学散步》中提到“玉”之美是中国人向来认为的理想之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从技术艺术到技术美学就是要做到“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这就是艺术终要忘记技术从而达到自然天成的境地。“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这大抵也就是玉的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参考文献
  [1] [苏]鲍列夫:《美学》,转引自 高鑫:《电视艺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本.
  [2] 高鑫:《技术美学研究(上)》,《现代传播》2011年2月第二期.
  [3] 周宪:《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高鑫:《技术美学研究(上)》,《现代传播》2011年2月第二期.
  [5] [德]艾恩斯特·梅伊曼:《美学体系》(1914),转引自高鑫:《技术美学研究(上)》,《现代传播》2011年2月第二期.
  [6] 高鑫:《电视艺术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7] 康德:《判断力批判》,转引自周宪:《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考察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这4种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配伍。方法利用GWF-5J型微粒分析仪分别计数上述配伍后≥5μm,≥10μm,≥12μm,≥20μm,≥25μm,≥50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并进行比较。结果4种抗生素与双黄连注射剂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标准,双黄连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
期刊
[摘 要]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面针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氯化两面针碱为对照,在329nm波长处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线性范围为3~8μg/mL,回归方程:Y=97.746X-0.025 5,r=0.999 1(n=6)。氯化两面针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5%,RSD=2.32%(n=5)。结论 方法简便、提取完全、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关键词]两面针 生物碱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新的实验操作方案,克服了原实验方法的不足,避免了实验中加入浓H2SO4的炭化现象,缩短了反应时间,减少了副产物的发生,并提高了产率。  [关键词]乙酸乙酯 合成 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21-01  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作为溶剂和香料。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也是有机化
期刊
[摘 要]生物等效性评价不仅仅用于仿制药批准的过程中,同时在新药的开发、新药生产工艺和剂型的变换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国,任何仿制药品上市,都必须经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仿制药生产厂家须出示数据证明受试药品(仿制药品)与参比药品(原研药品)具有药学和生物等效性。生物等效性是指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给予相同剂量的两种药学等效制剂,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无显著差异。  
期刊
[摘 要]压力蒸汽灭菌是目前应用最广、灭菌效果最好的一种灭菌方法。  [关键词]灭菌器 效果 技术  中图分类号:{R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28-01  一、监测方法  1、程序监测 每锅必测 按经过试验所确定的灭菌工艺和有关参数进行检查,以判断灭菌是否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检查的主要项目有:物品的包装(体积不得超高30cm×30cm×50cm)、物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微乳薄层色谱法在止咳枇杷颗粒鉴别中的应用。方法 以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作为展开剂,通过聚酰胺薄层层析,分离和鉴别了止咳枇杷颗粒中的百部、桑白皮、白前3种药材,考察了微乳液类型、改性剂、酸度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 百部的鉴别以含水量90%微乳液甲酸(9∶1)为最佳展开剂,桑白皮、白前的鉴别以含水量70%微乳液甲酸(9∶1)为最佳展开剂。结论 微乳薄层鉴别斑点清晰,为止
期刊
[摘 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抗菌、降压及扩血管、舒张平滑肌、降血糖、抑制鼻咽癌细胞、保护胃黏膜及镇吐、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保护中枢神经细胞等作用。  [关键词]黄连 药用 疗法  中图分类号:Q949.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 0222-01  一、黄连的药理分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苦,寒,无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杀
期刊
[摘 要]目的 改进调经祛斑胶囊的质量标准。 方法 采用显微镜法对处方中红花、手参、白芍进行显微鉴别;用薄层色谱法对女贞子、当归、枸杞子、黄芪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 结果 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建立的测定芍药苷含量的HPLC法符合研究要求。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调经祛斑胶囊质量标准的方法。  [关键词]调经祛斑胶囊 手参 当归 枸杞子
期刊
[摘 要]要想清除肿瘤导致的发热症状,必须在扶正培本的情况下阻断肿瘤的发展,甚至消除肿瘤或者改善肿瘤患者的机体情况,常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治疗方法,  [关键词]发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15-01  癌症发热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近2/3在其病程中发热,发热有时是首发和主要症状。肿瘤大体分为两
期刊
[摘 要]目的 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板蓝根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方法 查阅近几年来关于板蓝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结果 对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逐步深入,总结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结论 板蓝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技术日渐完善,为进一步揭示板蓝根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板蓝根 药理作用 综述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2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