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5)班是我从一年级开始接的,今年将近两年了,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爱好等情况,可以说我都了如指掌。但在这学期一开学,有一位新来学生真是让我心急如焚。
王一心是我班的一名插班生,她整天畏缩地坐在座位上,看上去给人一种让人可怜和同情的感觉。第一堂语文课上,为了了解她,我请她读课文,她低着头怯生生地站起来,读书的声音小的只有她的同桌才能听见。我走到她身边,费力地听她读——加字、漏字、改字、方言、重复读,很多地方我都听不懂。二年级的学生读书的水平怎么会是这样,与我班的同龄孩子相比,差的太远了。我很生气,认为是她没按要求预习课文。下课后,我把她叫到身边问问情况后,并没有太多的指责她,而是给她许多安慰和鼓励,并嘱咐她回去好好读读,下节课还要让她读。第二天上课,我如约请她朗读课文,只见她小心谨慎的用手指着书,一个字一个词的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读着,生怕读不好,可没读两句话,又开始添字、掉字、重复读了,把“我想说”读成了“我想我想说说”,把“想问她”读成了“想她”,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她的语速越来越慢,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在学生们小声议论中停了下来,我又气又恼,正要狠狠地批评她一顿,就在那一刻我猛然看见了她含着泪的双眼。瞬间的对视,可我分明看到了她深深的自责与无助和渴求得到帮助的眼神。我一下子把要说的话全咽了回去。是啊,她其实是很想读好才会指着书读,由于太想读好而变得更加紧张,正是因为紧张错误才更多。如果我和同学们一样笑话、责备她,那她以后还敢再读书吗?王一心现在读书水平差,可能有很多原因,孩子还小,经过训练和培养,朗读水平肯定会提高的。教育需要耐心,更需要关键时刻有人拉一把,应该给她敢于读书的勇气和提高朗读水平的机会。想到这些,我扫视了一下全班,示意大家静下来,然后问:“同学们,把王一心今天和昨天读书的情况比较一下,哪一次读得好?”回答是第二天比第一天有进步。我走到王一心身边,抚摸着她的头,对大家说:“王一心刚从村小转来,能用普通话读书,已经是不簡单了。”我又看王一心说:“今天读书比昨天读得好,说明只要下功夫,你就能读好。今天有些紧张,所以出了点错误,下次大胆的读,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支持你的。”这时班上几个同学低下了头,认识到了不该取笑王一心,还有几个同学主动说愿意帮助她。
放学后,我和几位同学到王一心家里了解她的情况,王一心小时说话晚,又有一点口吃,平时很少说话,更不要说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又加上家住在偏远的乡村,幼儿园在本村上的,教他的老师是本村的一个转正的民师,平时上课都是用乡村土话讲课,课堂上又很少让王一心站起来读书,本来基础就差,平时又没有锻炼的机会,能有现在这个朗读水平真的很不错了。现在王一心的父母到城里做生意,也把家搬过来了,王一心就从村小转到我校,庆幸的又插到我班。
了解情况后,我先从提高王一心说话的积极性做起,鼓励她勇于参与班级各项活动,敢于大声说话,处处给她创造发表看法的机会,让她不再害怕说话,回到家后,我让她的父母也像这样做,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王一心走路时也不扭捏了,昂着头,面带笑容,一脸自信。
说话的勇气有了,怎样才能提高朗读水平,我先让她读三字歌,大声朗读,三字一停,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至少20分钟,一段时间后,再让她读短诗,不要求有感情,只要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能大声的用普通话朗读就可以了。我又给她很多五言、七言诗,每天起床后,在家让她父母看着读,到校后,我听她读,后来几个同学也很乐意听她读诗,边听边分析怎样感情朗读。王一心懂事听话,也很刻苦,从三言到五言,从短句到长句,王一心进步真的很大,半学期时间,不仅短句能读好,长句也能正确、流利、大声地读了,除了朗读水平提高之处,王一心无意中背会了三字歌和十多首诗。可把她乐坏了,整天说话都能引用三字歌或诗歌了。
感情朗读需要老师耐心指导,更需要朗读者用心体会。王一心是个感情细腻又充沛的孩子,感悟能力很强,朗读课文时,我只要在朗读技巧上给予适当地点拨,她就读得让全班同学感动,让全班同学为她鼓掌。
我校举行国学经典诵读,王一心朗诵的题目是声律启蒙配乐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诵和着优美和谐的旋律,国学经典朗诵推向了一个小高潮。看着王一心成功的朗诵,我真的很高兴,这就是我耐心教育的喜悦。
王一心只是我永不放松,耐心教育的其中一例,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深深地体会到,平凡工作中无穷的乐趣。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是长期不停的结果,老师应该有愚公的愚劲,用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思想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应该有母亲般博大的胸怀,用发展的眼光期待孩子的进步,用宽容的爱心等待孩子的成才。
反思:
教育需要一种耐心,需要老师长期不懈的付出,它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责任。教育工作是一项良心业务,付出的时间和辛苦,奉献的精力和爱心,只有自己清楚,王一心就是一例如果我没有耐心的教育,就没有今天的王一心。虽然我比平常人累,但精神生活的富有,是任何人比不上的。
王一心是我班的一名插班生,她整天畏缩地坐在座位上,看上去给人一种让人可怜和同情的感觉。第一堂语文课上,为了了解她,我请她读课文,她低着头怯生生地站起来,读书的声音小的只有她的同桌才能听见。我走到她身边,费力地听她读——加字、漏字、改字、方言、重复读,很多地方我都听不懂。二年级的学生读书的水平怎么会是这样,与我班的同龄孩子相比,差的太远了。我很生气,认为是她没按要求预习课文。下课后,我把她叫到身边问问情况后,并没有太多的指责她,而是给她许多安慰和鼓励,并嘱咐她回去好好读读,下节课还要让她读。第二天上课,我如约请她朗读课文,只见她小心谨慎的用手指着书,一个字一个词的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读着,生怕读不好,可没读两句话,又开始添字、掉字、重复读了,把“我想说”读成了“我想我想说说”,把“想问她”读成了“想她”,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她的语速越来越慢,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在学生们小声议论中停了下来,我又气又恼,正要狠狠地批评她一顿,就在那一刻我猛然看见了她含着泪的双眼。瞬间的对视,可我分明看到了她深深的自责与无助和渴求得到帮助的眼神。我一下子把要说的话全咽了回去。是啊,她其实是很想读好才会指着书读,由于太想读好而变得更加紧张,正是因为紧张错误才更多。如果我和同学们一样笑话、责备她,那她以后还敢再读书吗?王一心现在读书水平差,可能有很多原因,孩子还小,经过训练和培养,朗读水平肯定会提高的。教育需要耐心,更需要关键时刻有人拉一把,应该给她敢于读书的勇气和提高朗读水平的机会。想到这些,我扫视了一下全班,示意大家静下来,然后问:“同学们,把王一心今天和昨天读书的情况比较一下,哪一次读得好?”回答是第二天比第一天有进步。我走到王一心身边,抚摸着她的头,对大家说:“王一心刚从村小转来,能用普通话读书,已经是不簡单了。”我又看王一心说:“今天读书比昨天读得好,说明只要下功夫,你就能读好。今天有些紧张,所以出了点错误,下次大胆的读,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支持你的。”这时班上几个同学低下了头,认识到了不该取笑王一心,还有几个同学主动说愿意帮助她。
放学后,我和几位同学到王一心家里了解她的情况,王一心小时说话晚,又有一点口吃,平时很少说话,更不要说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了,又加上家住在偏远的乡村,幼儿园在本村上的,教他的老师是本村的一个转正的民师,平时上课都是用乡村土话讲课,课堂上又很少让王一心站起来读书,本来基础就差,平时又没有锻炼的机会,能有现在这个朗读水平真的很不错了。现在王一心的父母到城里做生意,也把家搬过来了,王一心就从村小转到我校,庆幸的又插到我班。
了解情况后,我先从提高王一心说话的积极性做起,鼓励她勇于参与班级各项活动,敢于大声说话,处处给她创造发表看法的机会,让她不再害怕说话,回到家后,我让她的父母也像这样做,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王一心走路时也不扭捏了,昂着头,面带笑容,一脸自信。
说话的勇气有了,怎样才能提高朗读水平,我先让她读三字歌,大声朗读,三字一停,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至少20分钟,一段时间后,再让她读短诗,不要求有感情,只要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能大声的用普通话朗读就可以了。我又给她很多五言、七言诗,每天起床后,在家让她父母看着读,到校后,我听她读,后来几个同学也很乐意听她读诗,边听边分析怎样感情朗读。王一心懂事听话,也很刻苦,从三言到五言,从短句到长句,王一心进步真的很大,半学期时间,不仅短句能读好,长句也能正确、流利、大声地读了,除了朗读水平提高之处,王一心无意中背会了三字歌和十多首诗。可把她乐坏了,整天说话都能引用三字歌或诗歌了。
感情朗读需要老师耐心指导,更需要朗读者用心体会。王一心是个感情细腻又充沛的孩子,感悟能力很强,朗读课文时,我只要在朗读技巧上给予适当地点拨,她就读得让全班同学感动,让全班同学为她鼓掌。
我校举行国学经典诵读,王一心朗诵的题目是声律启蒙配乐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诵和着优美和谐的旋律,国学经典朗诵推向了一个小高潮。看着王一心成功的朗诵,我真的很高兴,这就是我耐心教育的喜悦。
王一心只是我永不放松,耐心教育的其中一例,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深深地体会到,平凡工作中无穷的乐趣。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是长期不停的结果,老师应该有愚公的愚劲,用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思想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应该有母亲般博大的胸怀,用发展的眼光期待孩子的进步,用宽容的爱心等待孩子的成才。
反思:
教育需要一种耐心,需要老师长期不懈的付出,它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责任。教育工作是一项良心业务,付出的时间和辛苦,奉献的精力和爱心,只有自己清楚,王一心就是一例如果我没有耐心的教育,就没有今天的王一心。虽然我比平常人累,但精神生活的富有,是任何人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