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生态本质构建课堂教学新生态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生态是一种特殊的生态.课堂生态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同时也受软硬件环境等客观因素制约,各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相互作用.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要立足于课堂生态的本质,建设生态化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rn第一,突出生本,实现生态主体关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温度和活力.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综合能力等方面激活生命;建立学习共同体,开展任务和问题驱动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尊重差异,使学生释放潜能,学会合作,让课堂回归生态,这是构建课堂新生态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在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中,和声、复调、曲式与配器四门课程被统称为“四大件”,共同构成了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的核心框架,是帮助音乐专业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基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复调学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该课程教学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近年来,在音乐教育者们对复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之下,我国复调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日新月异的现代音乐创作环境不断对作曲理论教学的专业性与前沿性提出新的要求.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作曲理论的过程中能够认识现代音乐的全貌,为了让我国复调学科发展适应当下
期刊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当今世界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各种教育理念与思想激情碰撞,国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希望涌现出更多高水平有特色的名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中国基础教育是一大片改革试验田,一线教师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在耕耘,期待为学生提供更高品质的教学服务.语文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读写表达等实用性基础技能,而且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身优势与实际学情尽情挥洒自己的教育智慧,各种教学方法也都能够找到发挥作用的一席之地.主题教学就是其中一种教育教学智慧的探索,窦桂梅老
期刊
扬琴属于弦乐器,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和传播的乐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不同的发展情况,并且发展出差异性的艺术表演特征.在中国,扬琴属于舶来品,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的广东,经过数百年的本土化发展以及与中国传统器乐的深度融合,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典传统民族乐器类型之一.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其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艺术消费需求,中国传统艺术受到重视.扬琴作为经典器乐之一,自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不少艺术院校以及培训机构都设置了扬琴教育课程.
期刊
大数据时代,高校艺术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教学模式创新中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资源,成为当前艺术教育创新的内生动力.为了实现音乐人才培养与时代成功接轨,学校音乐教育必然要依托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确保能促进学生在更加多元的音乐课堂中实现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经过研究可以发现,虽然大数据技术确实成为当前音乐艺术教学创新的重要依托,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改革的实效性.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应明确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将学生个性发
期刊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群体,创造了不同的语言体系,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翻译必不可少.提高翻译能力并不容易,翻译不仅要掌握词汇与语法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英语听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英语文化思维,否则的话,翻译很容易出现各种“文化错误”.“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时至今日依旧对翻译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与借鉴意义.翻译能力要达到这一标准要求,教师在翻译教学活动中就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思维.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终身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办好高校继续教育”是国家对继续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继续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与变革的交叉路口,推动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有质量、有品质、多样性、开放共享的高校继续教育.《高校继续教育变革与发展》一书立足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深化这一新时代背景,对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背景进行全面的剖析,以达到推动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
期刊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受地理位置和数千年发展历程的影响,全国各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对国家的规范治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华夏文明历经数千年从未中断,得益于从古至今优秀的国家治理智慧.中国古代执政者们为了研究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曾做出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诞生了诸多优秀的国家治理模式及其核心思想.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展开深入研究,以古鉴今,有助于促进中国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笔者通过对《古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一书的全面学习与阅读,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理念的形成与发展,由此进一步分析中国古
期刊
当代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校与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与职责.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对公民培养的要求也在提升,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越高,就越重视民众的社会公德以及个人道德培养,同时也引导个体提升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和建设美好的事物,从而达到提升整个社会生活品质的目的.德育美育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道德素养水平高的人,通常也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个体审美能力提升,也会在行为中展现出更好的道德修养.不管是德育,抑或是美育,对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都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期刊
电力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维持现代社会运转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工是从事电力建设与维护工作的群体,他们通过专业电工知识与技能应用开展电力建设工作,排除电力故障与风险,维护和保障电力的安全、正常供应.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力建设事业的发展,电力行业对于高素质电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电工作为一个实践应用特性突出的职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最佳培养模式之一.在实践应用过程中训练与提高电工专业技能,让电工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对电力产业发展与电工职业发展都是有益的.
期刊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实践成志教育的学校,立足新时代与未来,聚焦高质量育人目标,不断深入思考并探索回归学校育人主体的价值、路径与机制.通过总结反思学校育人实践经验,以高质量育人的学校价值本身为逻辑起点,从学校高质量育人的全天候课程体系和支撑学校高质量育人主体的多元生态系统两大维度进行建构,澄清学校为高质量育人主体的价值,形成高质量育人系统实践的基本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