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朴光:中国的民艺之旅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e83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上的朴光:中国民艺之旅》
  作者:令狐磊 佟佳熹 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大地纸护封,线装裸脊工艺,展现民艺的质朴与纯真;内文使用日本工艺富士樱花纸,高清细腻还原中国民艺之美。
   中国民艺,朴而素,素而远,仿佛若有光。
  ——著名编剧、策划人 史航
   既然机器制造可以满足当下生活的一切需求,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手艺?有人试图从美、天性、独特、历史、文化、传承等不同角度去解释,但至今没有权威的结论。《手上的朴光》里或许就藏着答案,但只有用心的读者才能发现。
  ——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赵普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九派”既指长江的支流众多,又应合文化长河的多种融汇之义。
  福柯说,“物质文明”独有其缓慢性。流淌千万年的长江水依然如是,它和长江流域独有的文明相伴相生。“每一个层次都蕴含着自己特有的分割。人们越是接近最深的层次,断裂也就随之越来越大。”在福柯看来,如航道史、麦子或金矿史、旱灾和灌溉史、轮作史、人类的饥荒与繁育的平衡史莫不如是。
  日本民艺宗师柳宗悦在定“民艺”的性质和界限时,提出其5个显著的特点:
  1.是为一般民众的生活而制作的器物。
  2.迄今为止是以实用为第一目的而制作的。
  3.是为了满足众多的需要而大量准备着的。
  4.生产的宗旨是价廉物美。
  5.作者是工匠。
  柳氏的用意是将“贵族工艺”和“个人工艺”“民艺工艺”作一个明确的分离和对比,前者是指使用高贵材料精雕细刻的上层宫廷工艺;中者则是现代专业(职业)工艺家所从事的艺术活动及其作品;后者,则完全是那些可以大量制作的价廉物美的器物。
  从历史上来看,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发展,实际上是因北方游牧民族的多次入侵,中原战乱,人们不得不南下寻觅安逸之所,而礼俗承袭中原再融合当地水土,便是自然。也因为水稻良种的引入——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区域的种植,繁荣状况一时无两。如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的中国赢得了一场“生物革命”,也让苏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
  然而太湖地带水路稠密的客观地理状况在人口大量繁衍后,很早就呈现了土地稀缺之势,也随着苏州、扬州这样的大城市的兴起,大量的生活器物需求促使了一些失去土地或者本身便有一技之长的人成为民艺的创作者、工匠,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他们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让自己的手艺成为家族的烙印。
  直至如今,如果不是靠桥梁、隧道,太湖和辽阔的长江入海口依然是这片区域地理沟通的天然屏障。水体庞大,相对的隔离,也如同瑞士般,有着大雪封山时期相对安静的时间段。我们可以想象在当年,很多的民艺作坊,在适合生产的日子潜心劳作,在赶集时节,通过船舶,穿越二十四桥、罗甸巷和漆货巷,来到商贩云集的集市,或是通过大运河直达汴京,甚至是通过扬州港,直通海上丝绸之路。在更多寻常的村落,中国人安静而勤奋地劳作,可比繁星,这也是我们国家性格的一部分。
  《手上的朴光:中国民艺之旅》,沿着长江,探寻九派民艺,这是一次关于长江中下游“物质文明”的知识考古之旅。
  21位执笔人、17位资深摄影师,寻访中国九大省市,通过50篇专访实录、252幅四色美图,倾情记录下近百位民艺匠人口口相传的35种珍贵传统技艺,深度诠释何谓中国民艺师“手上的朴光”,传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变迁中的起伏与温度。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江南及西部地区的精微手工技艺,并深度挖掘它们背后数千年先民的精神世界,将物质的“工艺”放置在文化遗产的视角下观照,呈现出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的传承。本书的主题是通过致力于发掘、回望、致敬和传扬中国的優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带领读者体认中国内在之美和文化的恒久价值。
  近100年以来,中国宫廷贵族的“贵族工艺”需求已基本消失,而“民艺工艺”则与民俗文化过多地联系在一起。从本书考察的宜兴陶器、南通蓝印花布等几个民艺代表来看,它们基本要走的路线是“个人工艺”与“民艺工艺”的结合之路,通过若干个工艺大师的技艺魅力,带动更大规模和数量的民艺制作。
  本书记录走访的民艺精粹,从地图上看过去,从苏州、南通、扬州、南京一路沿长江到万安、景德镇,再绕到太湖岸边的无锡,宛若一条珍珠项链,是民艺中国的璀璨之路。
  书中所介绍的中国民艺有:
  【江苏】宜兴紫砂壶、苏州缂丝、扬州漆器、南京灯彩、南京云锦、江宁金箔、南通缂丝、南通印染
  【安徽】宣城宣纸、徽州徽墨、万安罗盘
  【江西】景德镇青花瓷
  【浙江】富阳元书纸、湖州湖笔、杭州天竺筷、黄岩翻簧、乐清蓝夹缬、王星记扇子、龙泉青瓷、西湖绸伞、龙泉宝剑、木活字印刷
  【云南】晋宁乌铜走银、剑川木雕、剑川甲马、晋宁鸟笼、尼西黑陶、腾冲皮影
  【贵州】三都马尾绣、丹寨芦笙、苗族蜡染、拜控银饰
  【陕西】绥德石雕
  【广东】潮汕灯笼
  【上海】崇明土布
  联系起这串中华文明的“珍珠瑰宝”的人,国家称他们为“工艺大师”或“传承人”,我们甚至还可以称呼他们为“人间国宝”——在日本便是这样封称的。自1950年后,他们为了保护“无形文化财”,便立法《文化财保护法》,把那些有特殊技能的人封为“人间国宝”。
  这让我们想起当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随行是一支庞大的团队,在其第二次试图东渡的清单上,带去的除了和尚17人,还有玉工、画师、雕塑工、雕刻工、铸工、抄写者、绣花工、文人、铸碑匠及各种工艺匠,共185人。假设当时能成功东渡的话,现在的日本也许会更多地存留中国唐代的工艺。而如今,日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的品种有1000多种,说它是民艺大国,并不为过。
  中下游地带如今是继珠三角之后的又一片世界级制造工厂,也是富庶之地。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正在消灭传统的村落,而越来越快的动车组也将上海到武汉的旅程压缩到5小时左右。技术、城市化与速度都在改写着这片土地的风貌,技艺、生态与情感因素都在发生剧变。而这一块又正好是千年来民艺历史文化的巅峰记忆与遗存之地,所有这些因素的碰撞,也让我们对此地的民艺考察更具必要性与迫切性。
  我们试图阐述长江民艺的意义网络:以长江为干,周边的江河支流、湖泊为脉络,连接相关的历史、当代关系,经由对单个民艺技艺的传承及文化意义的诠释,扩大至探究地域文化和历史生成的意义网络,并试图重新建立民艺历史与当今生活的关系。
  这个意义网络只是一次示范。我们最终期待的是:民艺的整体复兴——因为这些都是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广西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豆汁儿在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出现,《齐民要术》中就记录了豆汁儿。不过早期豆汁儿是被作为药物来使用,如《千金翼方》中就记录了几十种与豆汁儿相关的药方。  到了清代,豆汁儿成为北京民间流行的一种食物。豆汁儿以绿豆为原料。北京豆汁儿的制作,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说是北京某粉房(制作粉皮干粉的店),用绿豆为汁,有一天天气炎热,粉房中的数桶豆汁儿因为发酵变味。粉房老板小本经营,舍不得丢弃,就试着喝了下,结果发现酸
期刊
有些中国人到欧美国家旅游,见宾馆里没有准备热水瓶,不免大惊小怪,甚至有点没着没落。他们如果不打算喝咖啡或者喝酒,就只能在水龙头下接生水解渴,不是个滋味。好在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一是商店里有矿泉水出售,二是欧美有些宾馆为了适应东亚游客的习惯,开始在客房里配置电热水壶。  中国人习惯于喝开水,没开水似乎就没法活,即使是在穷乡僻壤,哪怕再穷的中国人,哪怕穷得家里没有茶叶,也决不会用生水待客。烧开一壶水必定
期刊
你别马上批驳,说是理由制造快乐,而不是有了快乐才去制造理由,说我这题目荒谬的,一如先立罪名再找罪证,先离婚再找配偶不忠的证据。快乐作为一种状态,是可以建立在理由前头的,皇帝不是坐定龙椅再去找“天纵圣明”的征兆吗?这里的问题是,你“命令”自己快乐,果然快乐起来,但心里不踏实,觉得这唾手而得的快乐,不怎么光明正大。所以,你要证明给自己看:快乐是天经地义的,既非从将来的幸福透支,也不是为过去的痛苦作赔偿
期刊
无论你是否愿意,每次假期都就这么过去了。休假本是件快乐的事,可微博上却充斥着各种不快乐的吐槽:怨高速免费政策的、怨人多的、怨航班被延误的、怨假期不够长的……从微博舆情来看,好像这个假期过得很不快乐,许多人有着各种莫名的怨气。  真的是这样吗?这可能只是网络给人的幻觉和错觉,现实中并非如此。在生活中,你能感受到身边的人在假期中的各种快乐:旅行的人很快乐,带着孩子到公园散步的人很快乐,窝在家里看肥皂劇
期刊
“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为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提升残疾人文化素质,引导广大残疾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11月29日上午,揚州市新闻出版局、市全民阅读办、市残联等部门在景区平山乡雷塘社区共同举办“暖冬关爱、共沐阳光——书香扬州·无障碍有声阅读”启动仪式。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市全民阅读办向市残疾人康复管理中心赠送1万元图书,社会各界也进行了爱心捐赠。  (摘自“江苏省新闻出版局”)
期刊
《我们的老院》  作者:肖复兴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童年记忆,对每一位作家来说,都是他个人的富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肖复兴说,《我们的老院》是他一直想写的一本书,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书。本书虽篇篇皆为凡人小事,却告诉了我们最朴素的真理、最真实的善恶。这是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代人的心靈史。这是一部情感沉郁的书,是一部哲思深蕴的书,也是一部可见作家心魂的书。如
期刊
2019年5月16日,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5月16日,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的一生,正如他对建筑与生命的感悟一样: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贝先生的从业生涯长达六十多年,在美国各地以及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卡塔尔和北京、苏州、香港、台湾等地区设计过100多项重要的建筑
期刊
作为金融企业助力全民阅读的一次全新尝试,张家港农商银行再度率先走在全国同业前列。11月28日,张家港农商银行联合市图书馆共同打造的张家港市首家“书香银行”正式启用。“书香银行”是张家港农商银行为向市民提供差异化服务而打造的特色网点,旨在以阅读为桥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助力张家港市“书香城市”创建活动。  “书香银行”计划针对部分客户推出积分兑换书籍服务,客户可通过该行网银、手机银行
期刊
人之所以觉得贫困,有一种不是因为他没有吃的,而是因为他不如别人。查尔斯·汉迪曾经说过,现代人的贫困来自邻居的眼光—这就叫相对贫困感。在不丹,这个以佛教立国的小国会给你另一种体验。  有一次,我和一些企业界的朋友一起去了不丹,在那里有个很有趣的体验。我的好朋友,台湾的“奇女子”陈念萱,帮我约了一个人,他就是不丹的国师格玛乌拉,相当于国王的顾问。  不丹是一个信奉佛教、以佛教立国的国家,是世界上为数不
期刊
11月28日,叶兆言《南京传》南京首发,发布会在秦淮河畔、古城墙下的南京晓书馆举行,主持人吴晓平,对谈嘉宾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南京传》一书二十余万字,纵跨千余年,从公元211年到1949年,是為城市立传,更是给历史加注。会议期间,叶兆言就文学创作、文史写作的当代传承等话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谈中,叶兆言讲了写作《南京传》的初衷,他说:“我把南京作为窗口,看到的是一个别样的中国历史。这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