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提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67716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也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所授的内容,设置增强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针对提问启发提问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巧妙地设置问题是课堂提问技巧的关键, 对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在数学课堂提问方式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趣味性的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节课所授的内容,设置增强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统计》第一节课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想知道一个袋子里有多少个西红柿,我们数一下就解决了,可是想知道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条鱼,又该怎么办呢?有的同学说:“把鱼全部捞出来。”有的同学说:“把池塘的水抽干。”更多的声音传来了:“肯定不行,鱼会死的。”下面的讨论此起比伏,又一个同学发言说:“我们可以先捞一些鱼上来,把这些鱼都做上标记放回
   池 塘,等过一下,我们再捞一次,数一下捞上来一共有几条,有标记的有几条,我们就可以估计出池塘里鱼的条数了。”我注意到学生对这种提法充满了疑惑。我问发言的同学:你是怎么想到的?你能解释这种方法为什么可行吗?他的答案是课本告诉他可以这样做,但他并不明白。学生们对以上的几种方案是否可行充满了质疑,他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到“我要学”的状态。他们迫切想知道老师的解答。这样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们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二、过渡性的提问: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的过程是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都贯串着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演变,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能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提问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把学生的思维从旧知识引导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实现思维的迁移。例如在讲梯形中位线定理时,我首先提问学生:“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当提出梯形中位线定理之后,继续问:“能否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该定理?”这样提问,就为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紧紧围绕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积极思考,探索本定理的证明思路,于是证明的主要难点——添加辅助线很容易被突破。
  三、推进性提问:
  在日常教学中,常会遇到有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有些课的难点,学生很难突破。因此,教师可针对这一难点,分设多个问题,由浅入深,这样,就能使学生思考问题时,始终朝着一个目标,向问题的深度进军,从而攻破难点。例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教学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于是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2、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怎样根据问题(1)解决这个问题?3、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怎样根据问题(1)(2)解决这个问题?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思考的?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n边形的内角和?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看谁的方法正确,谁的方法多!设计这几个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设制好梯度,使学生顺着“梯子”爬,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启发性的提问:
  现行新课程标准提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是开拓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授课时所设置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用一块打破成三块的三角形教学板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可提问:“若带一个角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 若带与这个角相连的已断的两边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与这个角相对一边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这就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为学生学习“角边角定理”奠定了基础。
  五、问题性的提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教师若能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疑问,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中几何讲到两三角形相似时,学生并不难理解,让学生提问显然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提出激疑性的问题。不妨问学生:“两三角形相似为什么只要求两三角形中的两对应角相等而不是三对应角相等来判定”通过教师的激发,学生产生了疑点,必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总之,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联系的桥梁。教师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上是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方面的一些体会,至于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是学无止境的,还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以Wistar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血清NO、淀粉酶含量以及胃胀发生率等作为指标,观察康胃合剂各药物组对由夹尾刺激法和60Coγ照射法造成的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的影
目的:观察中药煎剂通管汤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治疗的机理。 方法:选择门诊病人82例,随机分为通管汤组(治疗组)46例和宫腔镜下通液术组(对照组)36例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对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一些看法。旨在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应用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改发展的需要。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教学已被广泛采用,它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景并茂的优势,为学生思考、探索、发
提出了用联合变换相关器(JTC)来实现证据理论概率分配函数正交和的光学计算,在理论上对于如何用联合变像相关器实现证据理论分配函数正交和作了详细的讨论,并作了相应的仿真
数学是中小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龙头学科,数学学科"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探索中的新课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了切实的落脚点,研究性学习虽然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着手点却是转变教师教的观点和行为方式。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
期刊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两种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GRα和GRβ表达水平、血清细胞因子、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安徽卫视 剧行天下正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期刊
【摘要】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实际,利用他们好强心的特点,立足多角度、多渠道创设情境,那么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愉快,从而保障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做简单论述:  【关键词】兴趣形象化激发求知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的情绪
目的:通过对中医虚寒证者和正常人脉象的检测、记录、比较分析,探讨中医虚寒证脉象的特点和脉图特征参数规律,为提高虚寒证的临床辨证水平、促进中医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提供有效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