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执行监督若干问题探讨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刑罚执行监督是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刑罚执行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发展和刑事政策研究的深入,刑罚执行监督一跃成为学界以及实践部门的焦点。本文将从梳理既有刑罚执行监督体制入手,剖析其弊端,并就一些刑罚执行监督中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机制略书管见,以求教于同仁。
  关键词刑罚执行监督 刑罚变更执行 社区矫正
  中图分类号:D929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检察工作体制不断发展,对刑罚执行监督比较薄弱的状况得到较大改观,监所检察工作在机制创新、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展。但在监督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不仅有工作机制的问题,还有队伍建设上的欠缺,这些都导致了刑罚执行监督不能顺利开展。
  
  一、我国的刑罚执行监督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对监狱、看守所的监管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为了有效地履行法律职责,更好地保障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中国检察机关设置了监所检察部门,专门负责对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监管改造犯罪的活动以及看守所羁押监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法律监督,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监所检察制度。作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中的一项重要职能,监所检察负担着监督监狱、看守所严格依法执行刑罚和依法监管,保障被羁押人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与实现对被羁押人的人权保障具有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二、当前我国刑罚执行监督中的突出问题
  
  我国刑罚执行监督体制,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但其规定较为笼统、概括,不利于检察监督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深入开展。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自行,或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采取下发通知的方式,对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进行具体规定。但通知不具有法律的性质,不能作为法律依据衡量和规定刑罚监督的措施与效果,这也就导致了监督机能的低下,刑罚目的无法得以全面的实现。
  1、职能配置不合理
  在我国,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是检察机关监所部门工作的重要一环,其中包括很多的具体工作,而这些工作是环环相扣不可分割,形成了一条有效的链条,保证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但在这一链条中,却存在无法有效连接的情况,如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规定,监所检察部门对公安机关侦查的留所服刑罪犯又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出庭支持公诉。同一部门同时拥有对一个具体案件的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诉的权力,这不仅与检察职能划分的规定相冲突,也使得案件办理程序缺乏有效监督制约。
  同时,目前全国监所检察队伍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业务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不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需要,使得一些问题和困难研究和解决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监所检察业务与其他检察业务的发展不协调。
  2、刑罚变更执行监督存在的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222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20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1个月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判决。”可见,检察机关对于刑罚的变更执行统一采取的是事后审查监督机制。所谓事后审查监督机制,是指在相关决定和裁定做出后,检察机关对其合法性进行监督,纠正实体或程序上的错误,保证刑罚变更执行的合法性。检察院的纠正意见书具有引起法院对减刑、假释裁定重新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效力。法院在收到检察院纠正意见书后一个月内必须重组合议庭进行审理,做出裁定。同样,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检察机关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
  对于减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这三种刑罚的变更执行,检察机关都采取了事后监督的方式,采取这样的方式,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纠错作用,避免了刑罚的变更执行中的违法情况,但这却在公平与效率这两大司法运行原则中,事后审查较之于事先审查片面的维护了公平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使得刑事司法程序效率低下。同时,检察机关往往只是进行书面审查,这就造成了监督失质,使刑罚的变更执行流于形式。
  3、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无序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刑罚制度改革呈现出这样一种明显的趋势:以罪犯矫正和社会防卫为目标的刑罚观得到了普遍认同,行刑开放化、社会化等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体现了刑事司法的文明和进步。我国已经开始初步形成罪犯矫正的刑事司法理念,同时不断探索社区矫正的刑罚监督机制,在中央有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下,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对社区矫正的刑罚监督机制有了实践上的探索,但目前尚缺乏法律依据和指导,由此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我国现有的相关立法理念已无法适应当今矫正监督的需要。在现行的制度规范中,对于社区矫正的规定过于笼统,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与此同时,我国目前对于社区矫正的监督规则过于原则,一些具体问题没能做出规定,使得在实践中,各地方还按各自的规定、惯例各自为战,工作成效不明显。
  
  三、我国刑罚执行监督的改革的建议
  
  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在呼吁建立科学的行刑规范和监督机制。按照法律确立的刑罚执行机关的活动原则,检察机关对各刑罚执行机关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法律监督。在监督内容上,刑罚执行法要建立将监督与刑罚内容相统一,将身体刑、生命刑、监禁刑、非监禁刑以及刑罚变更分别设立相应的责任性条款,实现灵活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加大对刑罚执行监督进行具体规定,细化法律责任,加强监督机关的监督力度,改变刑罚监督的不利局面,促进我国刑罚目的的实现。
  1、合理配置监督部门职权。
  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承担对监管活动和刑罚执行的监督工作,其中涉及到多项检察职能,包括自侦、批捕、公诉和控申等多个方面。这是由于规则制定者仅仅把监所部门工作定位为与监管场所和刑罚执行部门有关的工作,不能根据检察职能划分,合理分配相关工作,才导致监所部门对同一案件同时拥有批捕和公诉的权力。笔者建议应当将现在监所部门承办的控申、批捕、公诉和自侦的案件移交检察机关专门的部门办理,保证监所部门集中力量有效开展监管执法和刑罚执行监督工作。
  2、刑罚变更执行监督的完善。
  对于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必须要体现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实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建立健全同步监督的制度。重视个案审查制度。在个案审查中,通过查阅罪犯计分考核原始记载,核实罪犯改造表现,调查是否有不应减刑、假释的事实。通过事前监督,及时发现监管部门是否存在徇私舞弊等问题,以进行必要的查处,真正实现刑罚执行变更监督的效力,解决目前司法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
  3、对社区矫正监督机制的完善。
  对于检察机关而言,要从制度层面细化对社区矫正的监督机制,结合以往关于社区矫正监督的实践经验,对社区矫正的监督内容、监督程序等作出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使社区矫正监督具有可操作性,并不断明确监所部门的监督方式,使社区矫正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效。
  综上所述,改革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的人文环境和法律建构,是当前加强检察机关执法监督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检察机关正确把握和践行法律监督工作宗旨的迫切需要。检察机关在中央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之下,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必要的调研和意见征询工作,始终坚持执法监督工作宗旨,始终坚持执法为民,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那么我国的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将指日可待。
  
其他文献
摘要:临时起意图财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但是对此应如何定性却存在较大分歧。对此,应当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先行行为所产生的被害人意志被压制的状态与后续的图财行为之间存在因果牵连关系,宜认定为抢劫罪,反之,则宜认定为盗窃罪。  关键词:临时起意抢劫罪 盗窃罪  中图分类号:DF613    一、刑法理论上对临时起意图财行为定性上的争议    所谓临时起意图财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其它犯罪目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F820.4    现在重新对许霆案进行评析,无疑有炒冷饭之嫌。虽然在司法上许霆案早已有了定论,但它激起的波浪仍未消退,对我们法治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围绕着许霆案的定罪和量刑,学界、媒体、民众都曾经开展了激烈的争论。争论过后,留给了我们更好的思索素材。对机械的形式主义的罪刑法定进行修正,对于法治的构建,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一、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构成盗窃罪    1
期刊
摘要 许霆案的热烈讨论引发对罪刑法定原则的重新思考。罪刑法定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碰到的现实障碍,势必对司法人员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罪刑法定司法化进程中如何克服现实障碍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实践。  关键词罪刑法定刑法原则司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DF61    许霆案案发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以往的实践中,很少有类似的案件能够引起全民参与和热烈的讨论。许霆案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势必对罪
期刊
摘要:我国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增设了第三类自诉案件,被理论界普遍称为“公诉转自诉”案件,增设此类案件不仅违背了刑事追诉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与刑事诉讼基本理论相悖,而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应当予以废除,代之以检察机关干预自诉、强制起诉等其他制度,以完善我国的自诉制度。  关键词:刑事追诉自诉干预自诉  中图分类号: D F73    我国刑事诉讼实行国家追诉原则 ,但是也规定了自诉制度,刑事诉讼法第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    笔者多年在监管场所一线工作,时常发现在押人员有转让检举揭发线索的情形。即在押人员甲知道某人有犯罪行为或系网上在逃犯藏匿于某地等立功机会,自己不检举,而将该线索转让给同监室在押人员某乙。某乙因检举该线索被查证属实,法院认定其有立功情形,而在判决中予以政策上的体现。面对这种现象,管还是不管,遏制还是放任,“似乎”均有道理,面对这种新事物新现象,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进行探讨,谈谈
期刊
摘要:我国《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从该刑法条文可以看出我国把伪证罪主体限定为特殊主体,即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被害人作伪证不宜以伪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键词:被害人证人当事人伪证罪 诬告
期刊
摘要:期待可能性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我国刑法学界的关注,但关于该理论的本质却少有论述,本文通过论证认为其本质是一种可谅解的动机,“可谅解”是从非刑法规范意义上评价的,这也是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非规范性体现。同时本文认为,期待可能性理论是从出罪和入罪两方面来发挥其功能的。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本质 功能  中图分类号:D914    期待可能性理论是规范责任论的核心,依据规范责任论的观点:行为人在随附情
期刊
摘要:毒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毒品犯罪以及由毒品诱发的犯罪更是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吸毒人群又大范围的向未成年人扩展,严重危及到我国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毒品犯罪不容忽视,本文就旨在探讨毒品犯罪引发的原因以及防治对策,希望对此领域能有一些启示。  关键词:毒品犯罪犯罪预防禁毒  中图分类号:DF626    一、毒品犯罪含义及现状    毒品犯罪是与非法种植、生产、贩卖、运输、提供、持有麻醉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分析人的伦理行为及其类型入手,重点研究了伦理行为、伦理行为类型与人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笔者特别强调了伦理行为及其类型与人性之间并非因果或源流关系,而是体现与被体现,以及相互说明和印证的关系。此外,在指出伦理行为论某些不足的同时,本文还就“人性”的本质规定性及神性-人性-魔性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 人性 伦理行为 行为伦理 利害己他 神性和魔性   中图分类号:D6
期刊
中图分类号 D924.355    曾经被媒体和公众吵得沸沸扬扬的许霆案已经尘埃落定,许多法律专业人士,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学者也都积极热烈地参与了对本案的讨论。在围绕本案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罪轻与罪重以及本案从本案背后折射出的司法制度与体制等诸多理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一、许霆取款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    许霆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