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似飞鸿踏雪泥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ps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对“传奇”即未知的探索,一直为我国民族文学界所孜孜以求。关注妙方、异术、爱恨,希图尽探奇微;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布,到如今不许成精的调侃,从脍炙人口的“南柯一梦”到人见人爱的祥瑞“月老”……它们无不彰显人们对“奇诡”情境或是意境的诗意洞悉。
  除却深沉的猎奇取向,渲染“以武犯禁”的侠道成为中华民族传奇文化的鲜明亮色:纵然韩非子将“侠”定义在“仗个人之勇武违背律令”的含义中,但是真切的文学历程中,“侠道”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以武犯禁”所囿,渐次生发出愈发纷繁的正面意蕴。如此,唐传奇可谓是适合的代表了。
  要说知名度,着眼于描绘人间故事的唐传奇,可能远不如唐诗,毕竟盛唐诗歌光芒万丈,在诸多艺术形式中独领风骚,不自然间遮盖了同时代其他艺术形式的闪光点也就不足为奇了,散文如此,传奇自不必说。据实来讲,唐传奇书目相当多,代表如《玄怪录》《甘泽谣》《酉阳杂俎》,在明清笔记、小说兴盛之前,唐传奇发展确已可圈可点,诚如鲁迅所言之“出于志怪”“施之藻绘,扩其波澜”,其文采意蕴实为上乘。
  古诗十九首之三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刺客列传》之后,较为精彩的侠义故事莫过于唐传奇中的奇人异事。《昆仑奴》中舍身为主的磨勒,安史之乱时为薛嵩解围的红线,成仙客无双之美的古押衙,以及他们身后繁星般的人物,倒真是符合墨子“士损己而益所为也”的侠义精神。而《虬髯客传》与《聂隐娘》则为人们塑造了截然不同的两位侠客——深浅各宜的两抹红。
  《虬髯客传》讲述了隋末布衣书生李靖拜谒重臣杨素,不想为其侍婢红拂女所爱慕,两人私奔后一路奇遇不断的故事。李靖与红拂宿于太原时,偶遇来中原一展身手的虬髯客,相奉为友。虬髯客本意趁群雄逐鹿一展身手,却在见过李世民后,萌生退意,将家宅珍宝赠与李靖夫妇后远走。故事的结局,虬髯客似乎在海外重立了一番事业,李靖夫妇也是身居高堂,位极人臣。
  无疑,李靖串联起整个故事,但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是紅拂女与虬髯客。唐传奇中,颇多胆识姿色兼具的女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对“红”这一元素的运用:《昆仑奴》中“虽死不悔、坚毅果决”的红绡妓,《红线》中女侠红线的芳名,乃至红拂女这一以物件命名的形象。
  万千尘俗中,一抹红色,艳惊四座。红色,似乎在彰显主人公的风范。从一句“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将自己许与李靖,到嘲讽主人杨素“尸居余气,不足畏也”,再有面对江湖气十足虬髯客的“熟视其面”互认兄妹——红拂女世故圆滑,却又心怀壮志的形象跃然纸上。李靖面对虬髯客,即便是“怒甚”,也“未决”,透出一分懦弱书生气;而虬髯客,勇力有余,气度不足,在细微处反不如红拂女镇定自若。在如此二男衬托之下,红拂这一形象可能最为到位地阐释着“侠义”:智勇双全。时处隋末乱世,她以“丝萝”之身,渴求有所作为、立功业的“丈夫之志”,大胆离开杨素而入世闯荡,不可谓不惊人。
  在故事元素上,《虬髯客传》具备了许多后世武侠文化的经典元素:部分真实的历史,豪侠儒将与美人,朝堂宫阙,乡野客栈,草莽寻仇,传授兵法……弹指间,天下风云变幻,历历在目。乱世出英雄,激起主角们入世的热情,也是侠义较为主流的表现:小,可以替天行道,惩恶扬善,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大,可通墨家“非攻”之义,扶助弱小,抵抗强国,平天下兵戎。
  此种侠道,如战歌阵阵,激荡一代又一代人的热血。又如那一抹红色,渴留丹心照汗青,行侠仗义是对他们生命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时代混乱的回答。无数红拂女突破自己的命运,去求“他年我若为青帝”的飞黄腾达,提升自我,也致力快意江湖。
  《聂隐娘》则以一种相对冷僻、晦涩的形态向人们展现了侠道。主人公聂隐娘是节度使麾下将军聂锋的女儿。在十岁的某一天,一个路过的尼姑说了一声“问押衙乞取此女教”,便成功将她带走训练。五年归来,隐娘已是冷峻果敢的少女刺客。她夜间出行,在门口拉了磨镜少年为夫,这一切父母竟然都不再敢过问:他们的女儿,似乎已完全是另一个世界的人。后来,她服务于陈许节度使刘昌裔,交手精、空两位刺客,最终“无复有人见”。
  聂隐娘的形象,更多展现了侠客的具体行为,如训练与刺杀。剑术、攀援、击杀鹰隼、白日杀人,见字便如嗅到侠客剑上的血腥。她的经历,似乎也更合侠义内涵。《刺客列传》中的豫让、荆轲、聂政,固然引人敬佩,但报恩还义的成分反而掩盖了侠义之“道”,类似仙风道骨的根本。聂隐娘由魏博节度使转投刘昌裔,是以明辨是非的大义,代替个人恩怨的小义,更为动人——这一行为也与红拂女有类似之处,只是红拂女的行侠更多还是求个人益处。但是,这一层深意在《聂隐娘》深邃、清冷的行文下往往不为人所重。
  玄妙色彩同时故事魅力之处。与尼姑修行,见山川之间百兽,在世人沉浮乱象之间,聂隐娘独似天地一沙鸥。纵然有儿女情长,也只是随意取一“磨镜少年”,黑驴白驴行于人间。实际上,她已断世间情欲,也不求俗物金帛,世情饮冰而她饮川洪。在故事完结后,聂隐娘大隐于人间躁动,云深不知处,仿佛跳脱三界,不在五行,尽显侠道风流。
  前文已述“红”这一元素在出世女侠身上的象征意味。于聂隐娘而言,名中之“隐”甚和文意。它涵合了抽象的性情以及对侠义的独到理解: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她的形象因此高度抽象化成一种符号。她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侠客在世上的行为,从此为人所铭记。
  红拂女与聂隐娘,在侠客形象上,一动一静,一明一暗。深而探之,实已超越“侠客”范畴,契合中国传统“君子”的思想追求:入世与出世,居于庙堂之高,处于江湖之远。两者各有千秋,也都因传而奇,就好像《论语》中关于乐水与乐山的关系,无对错之分,只有相对的平衡。倏而未变的,是同样一分铁肩担道义的觉悟。万里红幡阵前的白幡,千般皮相之间的自我,侠客之道,便有异于常人的传奇之处,或是高华如山巅云,或是潇洒如饮川洪,拂云涉水观之,便如飞鸿踏雪泥。
  其间精彩,其间道义,涵于形象,历历在目。
  (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
  作者简介:祝玉(1999-),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学。
其他文献
影响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将从时间、地域以及创作观念三方面,系统分析了创作风格的演变对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一)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外交封锁和包围,只和苏联、朝鲜等少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大批文艺工作者到苏联学习交流,其中不乏水彩画家。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的水彩画作品大
期刊
李萌羽,文学博士,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先后出版《多维视野中的沈从文和福克纳》(专著)、《跨文化交际教程》(与美国跨文化交际学创始人之一普罗斯教授合著)及《跨文化交流》(英文专著)等6部著作,参与编写《现代中国文学通鉴》等教材,在国内外权威刊物《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发表论文近50篇。本文研究对象《跨文化沟通与中西文学对话》系李萌羽教授多年来从事学术研究的自选
期刊
尤凤伟的小说有一种少见的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他关注农村人的生存状况,指出广大农民普遍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处于浑浑噩噩的精神状态。他的小说《为国瑞兄弟善后》细致地刻画了国祥还钱路上的言行和心理,展现了人物不安的内心世界。国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被动接受的错误方式来缓解情绪。他是一个消极的生存者,不能正确、清晰地认识自我。  一、不幸的遭遇与处境使国祥感到不安  面对不幸的遭遇,国祥内心感到极度不
期刊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论题,但关于言意关系的论争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明确的论断,以《周易》和庄子为重要代表。从先秦到魏晋,言意关系从最初的言不尽意论发展到立象尽意论再到得意忘言论,古代哲学家对言意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从哲学到美学的转换。通过对言意关系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言与意的关系,深刻理解得意忘言论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言不尽意”为出发点,论述了言意关系在中国
期刊
本文试从儿童画与装饰画的基本形成过程与它们形成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从创作意图与艺术表现上的区别与联系出发来讨论儿童画与装饰画,进而结合当今装饰画界的时代特色,谈论儿童画对装饰画的启发。  一、装饰画与儿童画的区别与联系  (一)创作意图上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工艺美术家陈之佛认为,“装饰可以说是一种思想”。换个方式讲,装饰画也是艺术家自身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在表现。装饰性绘画作品,尽管在材料、载体
期刊
我骨子里还是带了一些浪漫主义的,所以在2003年的那个春天,在寒假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做出了去踏青的决定。我坚信春天只有在田野里才能奔跑起来,那里有春天最奔放的足迹。  我出生在农村,可是从小就跟着当兵的父亲转遍祖国天南海北,最后还是定居在城市里。在农村生活的几年里,我的身份是特殊的。那时候大家都称呼非农户口为“吃商品粮”的,貌似吃商品粮是一件很荣光的事情,虽然不明其中道理,但是每每被大家谈论起
期刊
现在,穿皮鞋、戴手表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每个人的鞋柜里也许都会拥有几双不同款式的皮鞋,戴手表同样不足为奇了,手表也不单是显示时间的工具了。目前凸显的是它装饰的功能,手表的动力也早已升级为电池和自动上弦了。  而要把时间的指针回拨到40多年前,皮鞋和手表那可是稀罕物,也可以说是奢侈品。特别是在农村,能穿皮鞋、戴手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我记得当时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从部队复员回来,穿着一双翻毛皮鞋,走起路
期刊
《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该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她的弟弟身患绝症,宗璞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看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此联想到十几年前的紫藤萝花,看到花儿由衰到盛,被它蓬勃的生机所感染,触景生情,转悲为喜,并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全文短小精致,是新时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扬州大学文学院徐家昌教授评价:“文章的写景不仅丰富多彩,氤氲生辉,
期刊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包含了浓郁的家族亲情。我国古代社会就十分重视孝道,《诗经》中的父母亲情诗运用赋比兴手法,从父母和儿女两个视角赞颂了父母亲情的伟大,对儒家的伦理教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诗经》是我国的文化元典、儒家的“六经”之一,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特别是在伦理教化方面。孔子对其十分推崇,他在《论语·为政第二》里面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期刊
1  周骅一直在寻找女儿周泱。刚才电话里小龙告诉他,七年前女儿失踪案有了进展。  对周骅,小龙总是表示理解和宽容。这些年周骅来长街派出所,小龙总是端茶倒水,递香烟,很真诚,他觉得愧疚,既没帮他找到女儿,还欠他救命之恩。  那一年他吸粉过量,被周骅背着送进二院的急诊室,医生用L形的金属喉镜撬开嘴巴,找到食道,查看有没有呕吐反射症状,护士报告血氧浓度直线下降,呼吸心跳骤停。周骅猛地推开身边的医生护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