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法治疗儿童鼻出血的效果比较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分析凡士林纱条填塞、可吸收止血膜、微波治疗儿童鼻出血的应用效果,探索安全、有效且耐受性好的儿童鼻出血临床治疗手段。

方法

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76例儿童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B、C三组。A组90例,采用前鼻孔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B组94例,采用可吸收止血膜治疗;C组92例,采用微波治疗。比较分析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耐受性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A组治疗有效56例(62%),耐受68例(76%);治疗期间74例有强烈异物感,34例出现鼻部胀痛、头痛等不良反应。B组治疗有效86例(91%),耐受82例(87%);治疗期间10例有强烈异物感。C组治疗有效84例(91%),耐受54例(59%);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

结论

前鼻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儿童鼻出血治疗费用低、操作简单,但治疗效果一般,不良反应明显;微波治疗有效率较高,但低龄患儿治疗过程耐受性较差,建议6岁以上患儿使用;可吸收止血膜治疗儿童鼻出血耐受性较好,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GJB2基因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最常见的致病基因。该基因p.V37I突变在我国听力损失人群中的检出率较正常人群高。该突变主要与轻至中度、迟发性和渐进性听力损失有关,且外显率较低,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约为17%。本文主要围绕GJB2基因p.V37I突变的临床听力学特点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临床耳聋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耳鸣(tinnitus)是耳鼻咽喉科一种常见症状,但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所以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耳鸣的药物疗效并不确切。年龄已经被确定为耳鸣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但是不同年龄的耳鸣患者发病机制不尽相同,所以针对耳鸣患者年龄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耳鸣治疗以后的重要研究方向,故本文就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突发性聋是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治愈率较低,有遗留听力残疾的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回顾分析了突发性聋的分型、循证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相关文献,归纳了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突发性聋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助力突发性聋的临床诊治工作。
中枢听觉处理障碍(central 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s,CAPD)是中枢听觉神经系统的一种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缺陷,影响基本的听觉感知能力,包括定位、偏向,语音或非语音的辨别,听觉模式识别,听觉时间信息处理(时间统整、时间顺序和时间遮掩),竞争声或退化声下的听觉能力等。CAPD可能与其他疾病共存,影响患者的听力、学习和交流。病因包括创伤、神经毒性物质、神经系统疾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耳显微外科医师的培养周期较长。将3D解剖图片和视频与教学过程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不同层次的耳科医师从中获益,帮助耳科医师更快、更好地掌握耳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老龄化(aging)会导致外周听觉系统和中枢听觉系统生理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听觉功能异常,如听敏度的改变,时域信息处理能力下降,言语感知能力下降等。此外,由于增龄、环境等因素导致的老年性听力损失又会导致认知能力的退化、心理和情感健康出现异常。
噪声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其中对听觉系统的永久性损害最为严重。全球约5%~12%人口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噪声性聋。噪声损害初期多表现为轻度耳鸣、隐性听力损失或暂时性高频听力损失;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延长,耳鸣和听力损失加重,最终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同时引起言语识别阈提高和言语识别率减低;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失眠、焦虑、眩晕、头痛等症状。因此,重视噪声性听力损害,对噪声接触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老年患者高血压及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山西大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85例老年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62例给予降压治疗,他汀组62例给予降压药联合他汀治疗,血脂康组61例应用降压药联合血脂康治疗。比较三组血压、血脂、颈动脉斑块、肝酶及肌酸激酶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他汀组和血脂康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征象,以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活检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12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结合ACR-TIRADS指南,对病变的形态、结构、边缘、内回声水平、局灶性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后方回声水平、颈部淋巴结回声特征等超声征象进行分析。结果二维超声结果显示,PTL大多表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对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VSD患儿6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入院时及治疗后第6、24、48小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①研究组手术用时、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