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里指出:“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中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将这种自信心和自豪感转化为立志献身祖国、报效祖国的行动和力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奠定成才的基础呢?
一、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仅靠教师概括性地讲述我国的悠久文化历史是不够的,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受到激励和鼓舞。而初中学生初学化学的时候,他们是带着好奇心理和求索心理来听课的,能否激起学生的共鸣,“打响头一炮”是很关键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关。”对于初中化学第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术、制火药、烧瓷器等发明很早,青铜器、冶铁、炼钢等成就都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具体了解我国古代的辉煌成就并写读后感。当第二节课交流读后感时,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说:商朝的奴隶工匠,把铜、锡和铅放在一起,冶炼青铜,他们把熔成的青铜液倒在陶范里,铸出青铜器;到目前为止,商朝的青铜容器,出土的已有几千件,青铜车马配件和兵器出土的已有上万件。有的同学介绍说: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于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术,改变了用竹简书写的历史;后来,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同学说: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冶铁和炼钢的历史,宋朝时冶铜生产已有一定规模,这种方法就是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这堂课上,同学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表现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提高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为了使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化作为祖国做贡献的动力,我在初中化学第一课中还给同学们讲述了一些科学家立志报效祖国、为祖国荣誉做贡献的事迹。如我国“石油之父”李四光不懈努力,认真研究中国地质情况,最终找到和开辟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结束了中国用“洋”油的历史;中国现代化学家和实业家侯德榜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为了打破美国对纯碱的垄断,毅然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民族制碱工业,国产“红三角”牌纯碱获得“万国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国现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通过这些科学家献身祖国的事迹的讲述,激发了同学们报效祖国的愿望,也为他们以后努力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激发报效祖国的热情
在这一课中,我还对同学们说:我国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在近代尤其是清朝末年,科学技术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都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国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致使中国从此一蹶不振。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目前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在美国的挑拨和煽动下,日本和南海一些国家想侵占我国岛屿,如日本想占领我国钓鱼岛,菲律宾想占领我国黄岩岛等。我趁此布置作业,让同学们收集当时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期间,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自外国。通过收集和整理,同学们讨论的结论一致是:大到工业生产中的机器设备,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火柴,当时无一不是“洋”货。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好一个‘洋’字,你概括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概括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概括了我国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我一定要努力学好各门知识,武装自己,一定要把你扔到历史的垃圾中去!”
四、强化革命传统教育
在初中化学第一课结束时,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这样一个趣味化学实验:用化学方法书写“国庆献礼”。实验用品有:喷雾器、小黑板、白纸、氯化汞溶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反应原理是:(黄色)酚酞在碱性介质中显红色。表演时,把白纸(纸上事先用酚酞画了一面国旗,其中五星由氯化汞溶液画成,晾干后无痕迹)向学生展示,与普通白纸无异。然后把白纸固定在小黑板上,再用氢氧化钠稀溶液以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白纸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跃然纸上。同学们兴趣盎然,对学习化学更有信心了,也更有兴趣了。
利用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这是《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初中化学开篇第一课一定要渗透思想教育,讲好这一课,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奠定成才的基础,有利于以后继续学习化学和其他各科知识。
(江苏省新沂市城岗中学)
一、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仅靠教师概括性地讲述我国的悠久文化历史是不够的,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受到激励和鼓舞。而初中学生初学化学的时候,他们是带着好奇心理和求索心理来听课的,能否激起学生的共鸣,“打响头一炮”是很关键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关。”对于初中化学第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向同学们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术、制火药、烧瓷器等发明很早,青铜器、冶铁、炼钢等成就都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具体了解我国古代的辉煌成就并写读后感。当第二节课交流读后感时,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说:商朝的奴隶工匠,把铜、锡和铅放在一起,冶炼青铜,他们把熔成的青铜液倒在陶范里,铸出青铜器;到目前为止,商朝的青铜容器,出土的已有几千件,青铜车马配件和兵器出土的已有上万件。有的同学介绍说: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于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术,改变了用竹简书写的历史;后来,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同学说: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冶铁和炼钢的历史,宋朝时冶铜生产已有一定规模,这种方法就是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这堂课上,同学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表现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提高了他们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为了使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化作为祖国做贡献的动力,我在初中化学第一课中还给同学们讲述了一些科学家立志报效祖国、为祖国荣誉做贡献的事迹。如我国“石油之父”李四光不懈努力,认真研究中国地质情况,最终找到和开辟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结束了中国用“洋”油的历史;中国现代化学家和实业家侯德榜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为了打破美国对纯碱的垄断,毅然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民族制碱工业,国产“红三角”牌纯碱获得“万国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国现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通过这些科学家献身祖国的事迹的讲述,激发了同学们报效祖国的愿望,也为他们以后努力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激发报效祖国的热情
在这一课中,我还对同学们说:我国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在近代尤其是清朝末年,科学技术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都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国和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致使中国从此一蹶不振。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目前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在美国的挑拨和煽动下,日本和南海一些国家想侵占我国岛屿,如日本想占领我国钓鱼岛,菲律宾想占领我国黄岩岛等。我趁此布置作业,让同学们收集当时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期间,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自外国。通过收集和整理,同学们讨论的结论一致是:大到工业生产中的机器设备,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火柴,当时无一不是“洋”货。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好一个‘洋’字,你概括了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概括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概括了我国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我一定要努力学好各门知识,武装自己,一定要把你扔到历史的垃圾中去!”
四、强化革命传统教育
在初中化学第一课结束时,与同学们一起完成了这样一个趣味化学实验:用化学方法书写“国庆献礼”。实验用品有:喷雾器、小黑板、白纸、氯化汞溶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反应原理是:(黄色)酚酞在碱性介质中显红色。表演时,把白纸(纸上事先用酚酞画了一面国旗,其中五星由氯化汞溶液画成,晾干后无痕迹)向学生展示,与普通白纸无异。然后把白纸固定在小黑板上,再用氢氧化钠稀溶液以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白纸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跃然纸上。同学们兴趣盎然,对学习化学更有信心了,也更有兴趣了。
利用化学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这是《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初中化学开篇第一课一定要渗透思想教育,讲好这一课,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奠定成才的基础,有利于以后继续学习化学和其他各科知识。
(江苏省新沂市城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