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uoli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形象能为学生学习提供感性认识,重视化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
  2、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
  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会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能够体验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最生动、最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地敏锐观察和深刻地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进行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的学习时,组织学生完成“将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的实验,由于铁丝和铜丝放置的位置问题,可能有些学生观察到铁丝上产生气泡,铜丝上没有气泡产生;有些同学观察到铁丝和铜丝上都有气泡产生。而从观察到铁丝和铜丝上都有气泡产生,到产生“为什么铜丝上也有气泡产生”的问题,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2、以化学学习验证假说或猜想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假设或猜想“相违背”的实验方案和采用反证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学生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时,可能会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大、不变和减少三种不同的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增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少”等“反常”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新的问题,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要使实验能够用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与题设条件相吻合,通过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选择,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活动,可以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实、分析和统计结果等科学方法融于—体。在实验中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这些是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总之,化学实验以它特有的魅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学习和理解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自主性地学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善疑、多思的好习惯,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为提高学生
期刊
审美教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审美教育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美的心灵,美的结构,美的意境,美的语言……这些都为审美教育提供了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使教学过程从教师的指导内化为学生智慧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拟谈谈如何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渠道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智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学科,因此,如何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就成为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重大课题。要使每一位同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的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是我们初中语文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迎接时代的挑战,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期刊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平时我非常注重学生的书写,要上好写字课,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认识写字之乐,创设激励识字写字的条件。  1、使师生认识写字之乐。乐从何来?马卡连柯说:“人类生活真正的刺激是未来的快乐。”为刺激师生练好字的积极性,首先应提高教师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而少年儿童阶段又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后推荐给孩子,引导他们去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精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一个从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定会是一个人文化底蕴宽厚、基础牢固、素养全面的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下面谈一下我在
期刊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的传统教育,普遍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因此,我们的学生普遍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但是,就现在的教学方式而言,还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就学习方式而言,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独立思考辨析的机会太少。课堂上没有不同观点的激烈交锋,没有精彩的争论和辨析。真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为了简单应付考试,不用心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不认真研究儿童认读识字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实行“强输硬灌”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不但未能达到教学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习语文的内在潜力得不到发挥。面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教师的识字
期刊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能够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