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儿”怒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9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我们总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完美的教案上,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当老师慷慨陈词时,学生端坐在位子上无动于衷,一脸漠然,所以老师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教案”,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知识程度。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得了,而学生更不可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只一味地吸收消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把学习理解为背诵、模仿和做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泯灭了学生的智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冲破束缚,主动进行探究。老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而又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构建师生对话的和谐的平台,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大胆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创新人格特征。
  教学片断
  这是一堂二年级的识字教学活动课,主题为《走进春天的花园》。
  课前布置:
  1.学生找在春天开的花的资料。(可以是写这种花的儿歌、诗词、谜语、作用、成语,关于这种花的栽种知识,关于某种花的传说,或者歌曲,等等,自己要读熟。)
  2.可就自己找的资料设计问题。(如:就资料中的某个字编个字谜,进行汉字各种形式的“开花”,等等。)
  (说明:这些资料可以从网上有选择地下载,可以从其他报纸杂志等剪下贴在自己的识字剪贴本上,可以自己抄到剪贴本上。设计的问题就写在剪贴本上资料的旁边。有兴趣的也可以画点画来装饰剪贴本。)
  实物投影仪,PPT。
  课堂教学片段简录:
  师:课前布置大家找一种在春天开的花的资料,准备好了吗?一个人只有一分收获;如果同桌交流,你就有两份收获;如果更多的人在一起交流,你的收获就会更多。把你们准备的资料拿出来。
  师:首先,同桌互相交流各自准备的收获。左边的同学先把自己准备的内容读给同桌听,你也可以让同桌看着你的资料读给你听,可以出个问题考考他。然后右边的同学再进行。(约五分钟,师巡视,参与到小组中)。
  师:小朋友们准备得真充分,互相读得也很认真。接下来,全班交流各自准备的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学生踊跃举手)
  生1(带着资料走上讲台):我先来让大家猜个谜语,请大家自己读读谜面,不认识的字就举手问我。(实物投影仪出示谜语:先开花,后长叶,花儿好似金喇叭,喇叭吹,嘀嘀哒,吹得冰雪全融化。)(其他学生举手猜谜)
  生1(指名猜谜):恭喜你,你答对了。看,这就是迎春花。(出示迎春花的彩色图片)
  师:小朋友能用一个词说说这是什么样的迎春花?
  生(争先举手回答):金灿灿的迎春花,生机勃勃的迎春花,千姿百态的迎春花……
  生1:我还知道迎春花的作用,请大家一起读读。(出示文字齐读)
  生1:我介绍完了。(生1走下台,师生鼓掌)
  生2(举手):老师我还找到描写迎春花的小儿歌。
  师:好,请你上来带着大家读读吧。
  生2(走上讲台):请大家跟我读。(出示儿歌,指着文字进行领读)
  师:你真能干,读得很流利,还带大家认了几个陌生的字。谢谢你。(学生掌声感谢)
  生3:我找的是写桃花的诗,请大家跟我读。(上台,实物投影剪贴本上的《大林寺桃花》全诗,带领大家认读。)
  生3:我还给“芳菲”开了一朵花,请看花瓣上的每个词的两个字是同旁字,请大家跟我读。(领读每个同旁词)
  师:你的剪贴本真漂亮,看,旁边还画了花呢!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说给大家听听。(生3说给大家听)
  师:为什么山下人间的各种花都谢了,而山上大林寺的桃花却才开放呢?(大家思考回答)
  生:因为山上的温度比山下的温度低。
  师:你知道的知识真多。
  师:还有同学也找到写桃花的诗吗?
  生4:我找的是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上台实物投影全诗,带读)
  生5:我找的是张志和的《渔歌子》。(上台实物投影全词,带读)
  生6:我会背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生背诵)
  ……
  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就是学生找的资料,老师根据学生提供的资料进行点拨、诱导、发问,巩固升华,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轻松识字,快乐识字。
  这堂识字活动课让学生和课堂都“活”起来、“动”起来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习得”,而不是老师的“给予”。
  1.自主习得,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合作学习成了本堂教学的一种手段。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小组交流即同桌交流,便于两人都能看到文字,通过同桌的朗读、提问等方式相互交给、识字,这样就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说、有机会朗读、有机会认字、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
  大组交流即全班交流也是合作自主学习的途径,因为小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表演天分,让一部分学生上台把自己的资料读给大家听,或带大家读交给一些同学认识生字,或出个问题考考大家。学生总是乐于表达、积极表现。每个学生就是不同的老师,不拘一格地变换着小老师、变换着识字的内容,学生也会有新鲜感,注意力当然更容易集中。
  2.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桌之间互读资料,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一统天下,而是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展读资料,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感官,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猜字谜、汉字开花、朗读比赛、猜花名等激活了学生的大脑与识字的热情。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创造者和艺术家。”小学生们又何尝不是呢?让小学生成为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真正的主人吧。他们喜欢的,他们选择的,都是他们自己的精彩。
  3.就地取材,老师的备课灵动多元化。
  本节课老师并没有设定好每个教学内容,也没有把每个问题备进教案,教学内容全部来自学生之手,课堂上老师就学生找的资料进行灵动的教学引导,就是后面呈现的各种花名也是老师课前通过了解学生的资料进行总结的。学生介绍了各种在春天开放的花,有的找了儿歌,有的找了某种花的成语,有的找了描写某种花的诗词,有的介绍了某种花的传说,有的找了栽培某种花的知识、方法,有的介绍了某种花的作用,等等。总之,学生的资料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想象,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这种“消极教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学习者,他们在活动中、在生活中得到了经验,他们的感官得到了锻炼,识字量增大,口语交际的能力日益增强,赢得了自己幸福的课堂。
  这样的识字课,没有老师的给予,只有学生自己的获得,真正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宽松,老师教得轻松。教学内容活了,学生互动活了,学习形式活了,大脑处于友善状态,还怕学习不高效吗?
  4.尊重欣赏,激发学生成功的自信与识字的兴趣。
  对上台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大家与大家分享的学生,对举手发言的学生,老师一定要给予及时适当的鼓励,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肯定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个发展中的学生。这也是熏陶学生懂得尊重、理解、欣赏他人,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倾听别人的意见,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又能让自己多一次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这堂课不仅让春天里的各种花在课堂上怒放,而且让学生这“一朵朵花”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无拘束地“怒放”。低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变换的图画和文字,以及不同的“小老师”更易于刺激他们的感官,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在剪贴资料准备的过程中,他们的动手及绘画能力得到锻炼,审美情趣得以提升,并且通过不同途径主动认识了大量的字,口语交际能力也在轻松自信的氛围中得到训练。孩子是美丽可爱的花朵,老师应该创设条件,用宽松、平等、自主、赞赏作为催化剂,让每朵“花”都能怒放。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满堂的姹紫嫣红,才会拥有盎然春意、勃勃生机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 公共课面对的是全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学公共课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本文结合《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分析了高校公共课有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策略。  关键词: 高校公开课 《心理学》 有效教学 影响因素 不足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1]。
摘 要: 辛弃疾作词能一典多用,且用得圆润、贴切;语言虽简洁,却极大地丰富了典故意蕴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 辛词 一典多用 “莼羹鲈脍”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的目的就是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援引典故,诗家所尚”,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就是善用典故的大家。稼轩(辛弃疾号)用经用史“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辛稼轩词序》),无论是用典数
优化课堂教学节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节奏的三要素是:(1)教学进程的紧张度(即教学速度)的快慢张弛。(2)教学进程层次的阶梯性。(3)紧张度和阶梯性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节奏分为四个阶段:导入—铺陈—高潮—终结。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越是跌宕起伏,越能引人入胜。文章如此,课堂也如此。讲究课堂节奏,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和智能的活动,也是感情的抒发和
摘 要: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命题、指导、行文的审核和评价的过程。从某种程度说,它直接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成功,关系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作者以注重主体性、多元化、赏识性、阶段性等原则为基础,把作文评改理解为教学过程的两个环节:“评”以教师为主导,“改”以学生为主体,自主与互动相结合,具体探究提升初中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作文评改 有效性 提升策略   
摘 要: 研究性学习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是美国教育家施瓦、杜威等人探究性学习理论的发展。它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为主要目标。经过在教学中的实践,把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分成专题型和随堂型两种,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思品课教学 建构主义    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由探究性学习发展而来的。最早提出
在高中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争议和指责的一门学科。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在对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又无法指明语文教改的切实可行的新方向。  其实,造成语文教学的现状绝非只是老师教法上的问题,过多指责语文老师的素质低下是轻率的,也是有失公允的。江苏语文教改首先从教材上改革,既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虽是这样,但语文改革的路子仍是没有跨大步走出去,如何才能走出语文教学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还要挖掘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教学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使学生既能在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又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本文主要讨论启发式教学的特点、相关问题、应用方法及其对学生教育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特点 相关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问”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分析了“问”的现状与“不问”的原因,给出了培养学生的见解、质疑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过程教学 见疑和质疑能力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属于数学能力的并蒂花。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建设应该从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问题与找问题能力开始。”因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实施,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的能动性得以发挥,善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