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丧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家隔壁的周大爷过世了,我周六回家正好碰着开悼。我在周家吃过饭,早早地以带孩子午睡为由回到自家楼上。没过多久,楼下响起劲爆的舞曲和人群的喧嚣,时不时地夹杂着麦克风里一个尖厉的女声问:“她们跳得好不好?”
  “跳得好,再来一个。”又是一阵骚动。
  我爬在窗台上往下看,不知主家从哪请来一支秧歌队伍,浓妆艳抹,穿着暴露。伶牙俐齿的领队在向主家说吉利,说完便在灵房前开始表演:唱歌、跳舞、耍海马、演杂技,好不热闹,俨然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典礼。我的喉咙里瞬间像卡了绿苍蝇,什么时候,本该肃穆的治丧,搞得像综艺节目一样了?在挤挤攘攘的人群外,有几位长者怒目而视,其中一个不停地嘀咕:“这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呀。”
  表演告一段落后,我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忽闻楼下传来一个女人凄厉的哭诉:“爹爹呀,我苦命的亲爹呀,水有源头树有根,天下只有我爹亲,我的老子啊,你吃得煤炭水,起得黑良心呀,你咋个舍得丢下我们孤儿寡母独自去天庭,你咋就忍心你可怜的小儿从此没了爹爹疼呀。”
  我一骨碌从被窝里翻起来,趴在窗台上认真听。心想,这闺女可真孝顺啊,哭得这么凄惨。
  一场哭罢没过几分钟,又来一场。这次应该是死者的侄女,她哭的是:“我的姑爹啊,你有什么想不开的跟我们说呀,咋个说走就走了,留下我可怜的姑妈,白天眼泪泡饭吃,晚上眼泪当枕头呀。”
  这侄女才哭歇气,又来个妹接着哭。“寡妇再好总归不是人,世人说我命硬克夫罪孽深,你让我一生一世不翻身呀!我的亲哥哥。”我一下子反应过来,这分明是死者的妻子。因为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当年我爹去世的时候,我妈就是这样伏在棺材上捶胸顿足地哥呀哥的喊他,喊完又开始咒,瞎眼的阎王呀,你拿错了人啊,拿错了我年轻的小哥,你快放他回到我娘俩的身边呀。
  自从父亲走后,我再没有这样认真地听过别人哭丧,也不允许自己在这种场合多作逗留。今日无意间听到这般令人动容的哭丧,便不知不觉地,放任了眼泪和思绪,在他人的哭诉里湿透了衣襟。我小时候在这种场合遇到过和死者不太亲的人,坐在棺材旁边哭边数自己的伤心事,最后哭得肝肠寸断,仿佛棺材里装着的是她亲娘。这时候,旁边的老年人会悄悄说,她是借人家的死,哭自己的苦。我当时非常同情这种人,觉得她们何其可悲,平日里承受了多少悲苦,也得默默忍受着,只有当沾亲带故的人去世,才得以找到恰当的场合和理由痛痛快快地哭出所有的心酸和委屈。而此时的我,又何尝不是我当年同情的那些可悲之人,置身在别人的丧事里,思念着已故的亲人,淌着与死者无关的眼泪。
  楼下哭到大约第五个还是第六个人的样子,我突然怀疑,从头到尾都是同一个人在哭。因为这次哭丧有个共同点:除了对亡人的称谓不一,台词有变,悲伤深浅有别之外,其他地方都一样,声音颤颤悠悠,情感抑扬顿挫,思路清晰,用词准确,对仗工整且押韵。但是按常理来说,当一个人悲痛欲绝的时候,是不大可能有这般清醒的头脑来注重遣词造句这种繁文缛节的,我决定去现场一探究竟。
  我来到现场的时候,哭丧的人已经不是死者他“妹”了,变成了他表妹,但声音还是之前的那个声音。我在人群里搜索这声音的来处,只见一个打扮花哨的妇人坐在棺材前用手帕蒙头盖脸地哭诉,哭了差不多五分钟左右,也没人拉她,她自己站起来了(按照地方风俗,正在哭丧的人没有人拉是不能自己起来的)。这时一直站在她旁边大声打电话的女子递给她一个提前准备好的红包,她拿着红包谢过那女子便往宽敞的地方走,她后面紧跟上来个女人,不停地说,你哭得太好了,请你帮我哭一次,我给你包个月月红(应该是120元)。这妇人说,让我歇会儿再哭吧,我实在哭不出来了。那女人便在妇人身边坐下来等她歇气。歇了没多大一会儿,又站起来以死者外甥女的身份接着哭。
  竟然有人收费代哭,这着实有点儿让我大跌眼镜。我顿时感到无以名状的难受,人性何以凉薄至此,面对亲人的离世,连悲伤流泪这等事也要找人代替?如若不是真伤悲,请人哭得多好听于你又有什么意义,话是别人说的,泪是别人流的,你不过是一个可怜的看客。
  正在我鄙视如今悄然兴起的某些歪风邪气,诸如公然在亡人的棺材面前低俗取悦、搔首弄姿、嬉而不耻、哗众取宠。那个在我灵魂襞褶深处埋藏了二十余年,让我无数次感到羞耻的秘密,像个张牙舞爪的怪兽,从斑驳的皮囊里挣脱出来,狞笑着对我冷嘲热讽。
  我十岁那年,父亲离世。治丧期间请水(一种超度仪式)回来的那个下午,法师说孝子要哭的赶紧哭,过了今天就不能哭了,明天要送他上山。我生怕自己后悔没在父亲离世的时候大哭一场,还有,我怕村里人讲我不孝顺,连自己的亲爹死了都不会哭。实际情况是,十岁的我,对死亡的概念非常模糊,我只是大概知道父亲永远不会活着回来了。但我还是学着大人的模样,跟着去棺材边哭了起来。刚开始我还是真流了泪的,哭着哭着就光想着找词,忘记流泪了。我不停地在脑海里搜索我所知道的用来形容悲惨的字句。诸如你做了我一料的爹,还没等到我给你做一双鞋,缝一件衣就狠心拋弃了我们。你丢下我可怜的妈妈,让她一个人咋个养活我们姊妹几个等等。后来,别人都哭好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哭,来我们家帮忙办丧的人听说我这么小的人竟然会边哭边数,便放下手里的活来听我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我把所有在场的大人都逗哭了,唯独没把自己哭出眼泪来。我焦急得不行,巴不得有人赶紧拉我起来。但是大人们光顾着同情我们家的惨景,竟然忘了拉我起来。我就不得不一直坐在那里哭。越是哭到最后,眼里越是无泪,我估摸着眼泪是挤不出来了,便急中生智地吐了些口水擦在眼睛周围,再把脸揉花,伪造我痛哭过的迹象。这事成了我耻于告人的秘密,二十多年来,一直藏在我心里最最隐蔽的角落,从未见过光。直到今天,在我鄙视别人治丧不严的时候,这尘封多年的秘密之瓶才砰然爆裂,炸得我五脏六腑鲜血淋漓。
  兴许是因为这耻于见光的秘密,也因为内心深处那倔强的不肯结痂的伤疤,平素遇到这种场合我都是逃也似的避开灵房和孝子,因为不敢直视棺材和孝子的眼睛,我生怕从孝子的眼里看见自己的影子,也害怕别人洞察了我那难以启齿的秘密。我时常在想,人这一辈子,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无独有偶,在周家的晚饭时哭丧女被安排和我同桌共餐。我拐弯抹角地表示佩服她能在同一位亡者面前自由切换各种身份。她苦笑着说,生活所迫。原来她也是命运多舛,自幼丧父,青年守寡,中年痛失爱子,她无依无靠又无一技之长,好在上天给了她一副好嗓子,她便靠着这如簧巧舌和一双快哭瞎的眼睛,将代人哭丧当作一种职业来挣钱养活家中老小。
  她平静地跟我聊着,像在说别人家的故事。她说,人是哭不死的,要是能哭死,我自家的事就能让我死多少回了。我这眼泪在哪流也是流,与其浪费,不如换点儿钱养家糊口。她看着我碗里还没动过的饭菜,突然像个调皮的孩子跟我挤眉弄眼地说了一句:“众生皆苦,唯有自度。”
  我终于在那一刻溃不成军,跑到人迹罕至的竹林深处,颤抖着直视内心的恐惧与羞耻,一层一层地剥开灵魂上厚厚的茧疤,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人世蹉跎,这场迟到了二十多年的哭丧,我一个字都没数出来,却流了碗把多的眼泪。哭过之后,我决定跟自己和解,跟我远年的仇恨和解。我决定原谅自己,原谅那些请人哭丧的人,也原谅那些收费代哭的人。
  责任编辑:蒋建伟
  美术插图:曲光辉
其他文献
一株落尽叶子的钻天杨张开干瘦的手掌  努力地托举着夕阳  羊群的脚下霜后的白草嗦嗦作响  落伍的那只总在不停地回头张望  一只苍鹰悬浮着  投下一片阴影  那头毛色微黄的瘦狼望了望  就消失在芦荡深处  风对着大堤轻轻吹了一小口  那个完整的牛头骨就隐隐泛出了白光  蓦地,豁口处  冒出一个年老的僧人  僧衣轻轻一抖  故道就落滿了浓稠的夜色
期刊
愤怒出诗人,平静出散文。  散文,顾名思义,应是很随意的文字。  如果将文坛拟为“动物乐园”,不同体裁的作家们,因其特质相异而各自拥有不同的体貌,成为绝不相似的动物。  比如诗人,就如高蹈的仙鹤。杂文家,满腔义憤,似竖刺以待的豪猪。小说家,目光炯炯、捕捉生活与细节的神态,极像迅捷矫健的猎豹。评论家善挑剔,为啄木鸟。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作家,凭耐力和体力狩猎社会生活中重大事件,照我看像西伯利亚狼。散文
期刊
城里的月光  比起乡下的月光,你瘦了很多  被锋利的高楼切成条状  有时候,你就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四处流浪  凝固的音乐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每一幢大厦,都是一曲精彩的乐章  当有人问起,它们的作者是谁  偌大的都市,一脸茫然……  田 埂  仿佛是一根根古老的琴弦  每一次触碰,都能发出温婉的律动  当春风,轻轻地拂过这片古老的土地  它便用古乐,回馈远古的先
期刊
一等奖  1、鲁敏《就花生米下酒》  2、施晓宇《空海:中国取经》  3、庄振加《被拐卖后的那些年》  4、张锐锋《塔城随记》  5、张林华《龙窑》  6、何正良《梦回先遣连》  7、周有德《周有德散文小辑》  8、查兴娥《货车被劫记》  9、林丽华《柳桂青》  10、蒋殊散文集《沁源1942》  精锐獎  阿瑟穆·小七《解忧牧场札记》  十佳散文奖  李芝桂、吴斌、吴有君、吕华青、郑相豪、钟秋生
期刊
土墙,灰瓦,西下的阳光  从没有玻璃的窗口  照亮堂屋正中  先辈的神位  香桌上  他们用过的土碗  还装有人间的甜,辣,酸,苦  他们用过的水缸  還映现着从年青到老年变幻的容颜  他们用过的竹蔑晒席  还能看到他们劳累一生  凉晒过喜悦的果实  他们用过的柴刀和蓑衣  还能为我们燃起烟火  和遮挡风雨  种庄稼的娘  玉米、红苕、麦子、白菜、萝卜、青菜  从早忙到晚  总是把腰弯得不能再弯 
期刊
一本书中这样说,行走的植物是通过风力,抑或其它自然力量移动,它们没有腿,又好像身上到处都是腿。  我想,艾草的运动最富于魔幻。  每到冬季,我浑身的寒气就在骨节与骨缝间窜动,那种凉是夏天井水的凉,是冰山上雪莲的凉,甚至是寒光闪闪的尖刀的凉。于是就尝试用点燃的艾柱把这种寒凉一点点拔出来,抽出来。艾灸永远是一件迷人的事儿,艾灸也是会上瘾的。艾灸的日子我的头发都松软如草,光亮如上了层蜡,这样的日子通常会
期刊
近日,《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主办的“2020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在北京召开,评选出4个年度奖项。其中,鲁敏《就花生米下酒》、施晓宇《空海:中国取经》、庄振加《被拐卖后的那些年》、张锐锋《塔城随记》、张林华《龙窑》、何正良《梦回先遣连》、周有德《周有德散文小辑》、查兴娥《货车被劫记》、林丽华《柳桂青》、蒋殊散文集《沁源1942》10篇(部)作品荣获一等奖。另外,石舒清《余墨》、
期刊
大哥已年近古稀,身体硬朗,只是每逢天晴下雨,常感腰酸背疼。中秋佳节,我偕妻带子到农村老家看望大哥。  午饭后,大哥叫我和他去老房子那边转转。堂屋里空荡荡的,记忆中常立于大门背后的犁耙、锄头、薅刀等农具已不知去向,唯有一根扁担还静静地吊在神龛板下,看上去有点儿孤苦伶仃。我随口说:“还留着这扁担做甚?”大哥漫不经心地回答:“它在它的,它既不要吃,又不要穿,也不占地方!”大哥的声音有点儿低沉,表情有些凝
期刊
小时候,每年深秋,等到生产队空旷的晒场上所有农活儿收尾之后,忙碌了快一年的人们终于得闲休养生息。于是,一场场大戏也在渐凉起来的秋风中等待着上演。  这些大戏的主角一方是村民眼中颇带有传奇色彩的专业捕鼬者,一方是在苏北农村坊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中表现亦正亦邪的鼬科动物——黄鼠狼。  那时我读小学,对黄鼠狼却并不陌生,因为这是农村常见的一种野生动物。当然,也说不定哪天早晨你还在被窝里酣睡,冷不防就被村
期刊
立 春  残冬瑞雪中  接力大寒续跑  风放下刀子  吟出低调的温柔  醒来的柳树  眨着绿色的小眼睛  二十四节气  出头的椽子  颇有大哥的担待  雨 水  立春过后  遇见雨水  爱的温暖  天空激动得泪流  大地心花怒放  惊 蛰  携着春雷  在数九的尾巴上  炸响  倒春寒里  萌动的万物  惊吓得抽筋  春 分  把昼夜平分  把春天平分  发现这个定律  若在今天  或许获得诺贝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