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四季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_yu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是南通如皋。我总怀疑,我是否有说“我爱如皋”的资格,因为一年里我只回去几次,而就这一年里几次所见,我也写不出百分之一。如皋在我眼里是那么大,那么可愛,我知道得却又这么少,我甚至不敢妄言“爱而说不出”呀。
  回家过年是在冬天,而我竟没见过如皋的雪———如皋怎么会不下雪呢?这成了一个缠在我心头的结。
  若让我回想如皋的冬天,我总会想到除夕的晚上。外婆从红砖砌的小厨房里端出最后一盘冒着热气的年夜菜,我们求母亲点上纸盒子里最后一支烟花棒,直到那电火花似的白亮的光彻底熄灭了,才回到屋里坐下。屋里的八仙桌被昏黄的灯光照着,大人谈天说地,小孩间或剥些花生糖果吃。天亮了,蒙蒙的晨雾中,通向定慧寺的路上遍地撒着红纸;远处的鞭炮声,开始不断地传来。
  如皋的春天也同南京一样,短得如同朝露。在我记忆中,似乎冬装脱下没几日,寒冷凝滞的空气就被春风吹得和暖起来了。青黑的小河的水,转眼间就泛起绿色。如皋的春天,是从那时开始的吗?
  紧接着入了夏。绿漆的三轮车驶过石子儿小路,发出悠长的“吱———”声。屋前的小河,越发活泛起来,正是一个人站到河边,捡石子儿打水漂儿的好时节,青绿的柳条低垂着悬在翡翠似的河面上。街上卖豆腐脑儿的,卖烧饼的,卖菜的,还有聚在小屋子里打长牌的,这时候最为热闹了。
  又有麒麟阁的糕点。白色、淡绿、白色三层的薄荷糕,撒了芝麻的脆饼,沾着晶莹的糖粒的蝴蝶酥,浑圆的闪着油光的麻球;又有泛着黄色的、分了层卷起来的董糖。董糖的盒子上都印着董小宛的画像,据说这糖是当年董小宛亲制而成,我由此记得这个名字。依稀记得小时候不解其意,只想,我和这董糖还是一家人呢!现在想来,不由得会心一笑。
  如皋的秋天也见得少。说起如皋的秋天,眼前便浮现一片小麦田,还有灶里烧得通红的树枝和枯芦苇;灶边旧得看不出颜色的手摇风箱,“呼———呼———”地吹着。院外,麻雀停在一人高的稻草堆上,草堆下面靠着锹头沾着泥土、锹柄磨得光滑润泽的锹子。这便是我记忆中如皋的秋天。随后天越发凉下来,北风刮起就又是冬天了。
  如皋虽然只是一座小城,在我眼中却太大、太美了。虽然我一年不过回去几次,现在回去得更少,然而这家乡的四季,是我不敢也不会忘的。
  佳作点评
  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充满了烟火气的家乡的细节,而这些都是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看过、听过、经历过的。作者的家乡如皋最有地域特点的是董糖,夹杂在甜腻的糖里,化不开的是家乡与往事的甜蜜。故乡往往如此,经历的时候漫不经心,只道是寻常,离开后却会如此怀念,以至辗转反侧,这份留恋缓缓流淌在作者笔端。(顾萍)
其他文献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北极下起了“塑料雪”  2019年8月,据外媒报道,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数据显示,科学家在被誉为“人类最后一片净土”的北极积雪中发现了大量微塑料。平均而言,来自北极浮冰的样品每升含有1760个微塑料颗粒。这意味着,即使在北极,人们也可能从空气中吸入微塑料。  微塑料不是一种特殊的塑料,而是任何长度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它们通过各种来源进入自然生态系统,
春天的麦芽,用它一生的守候,酿成了秋天的酒,让日月沉沦。  ———题记  祖母爱女书,也爱秋天。她喜欢秋蝉沙哑的聒噪,喜欢被纷飞的银杏染黄的秋雨,喜欢老屋檐角垂挂的珠子,那莹润中透着的光亮,泛旧了砖瓦土墙。  秋忙时,母亲总会带我回老家。不论阴晴冷暖,祖母总会端坐在院中织绣织锦。  从栅栏中望去:一人,一椅,一屐,和着五彩素丝,融在秋的温柔中。祖母轻抿的嘴角藏着时光的影子,目光柔和,洒满一地。丝线
用跌跌撞撞形容我生命的前十年一点儿也不夸张,反而很贴切。我儿时的记忆里不是芭蕾舞、钢琴,或者各种粉嫩的小裙子,而是一个活蹦乱跳、古灵精怪的淘气鬼。那时,我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和旺盛的好奇心,对什么都充满兴趣。  刚学自行车时,我一个人偷偷推着自行车,暗下决心要学会它。怎么坐上去的,不记得了;怎么控制车把的,不记得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我骑虎难下的心情。因为不知道该怎么下车,我只好不停地踩踏板。为了保持平
汤姆站在那里,盯着白板上的留言。他手里拿着湿抹布,在字迹上方停住了。突然,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攫住了他,无法摆脱。一个普通的留言何以变得如此重要?似乎他绝不应该把它擦掉。  汤姆:  别忘了回家时顺道买些鸡蛋和牛奶。  苏珊  这是她写给他的最后一条留言。  今天,汤姆埋葬了苏珊。按照他设想的那样,举行了私密的葬礼。他是一个不喜欢张扬的人。  留言板是苏珊想出的主意,那是1989年他们刚结婚不久,汤姆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费孝通  从传统农业中生长出来的中国社会,无论城乡,都免不了乡土生活的气息。城市里的菜市场是城市与乡村融通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进行着城乡物资的交换,还在经常的买卖往来中建构着熟人社会的信任与亲密,延续着礼俗社会的秩序与传统,叙写着记忆里的乡愁。  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  我家附近的菜市场曾长期处在被拆除的危险中,因为菜市场的尽头是本市一所重点中学,菜市场不仅
西安,千年古都,我要怎样才能读懂你?  入夜,我撑着伞登上了古城墙。城墙上人并不多,偶有几个游人骑着自行车疾驰而过,留下车轮旋转的呼呼声。因为有雷雨,城墙上的灯大部分都熄灭了,隔着很远才有一两盏灯亮着,半明半暗,灯影昏黄。雨水在古朴的灰石砖上汇集成无数条溪流,顺着城墙的斜面蜿蜒地流下去,在生满青苔的墙壁上浸出狭长的水印。  我踏在城墙上的水洼里,发出“啪啪”的声响。规整厚实的城砖,已被无数游人的鞋
“抹灰哥”身处尘埃,心有山川  前段时间,一位“90后”“抹灰哥”成了网红。“抹灰哥”原名石建国,来自河南濮阳,是一名“90后”抹灰工,他此前在温州已干了五年。2018年4月,他在工地练字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小伙子。  视频里“抹灰哥”头戴工程帽,正挥毫泼墨,潇洒地写下“落云”两字。画面一转,他站在室内的钢架上,用泥模粉刷墙面。抹灰、练字、晒女儿……他原本枯燥普通的工地生活,
一百年前的中国,曾有一场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在当时的国不成国的背景下,主义的选择最终战胜了问题的解决。  然而,在共和国的第二个甲子开始的第一年里,经济建设成果不可否认,但大量问题随之而来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发现:民生的实质就是解决一个个生活的实际问题:譬如上涨的菜价是否影响收入不低的白领生活质量?有些人为什么会出卖自己的器官?有钱有势的富豪为什么屡屡动手杀人?平常安静的少年缘何突然成了杀
个性是莫扎特歌剧中的多声对抗,共性是贝多芬《欢乐颂》中的大合唱;个性是山坡上五彩缤纷的野花,共性是城市广场上的井然有序。美是什么?美就是个性在左,共性在右。(开篇巧用比喻,但论点“在左”“在右”没有鲜明地表明“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整齐划一的共性,缔造了《理想国》中的美好城邦。“最大的正义就是各司其职,美美与共。”柏拉图的智慧在书中流淌。在那里,每个人都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在那里,不再有私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生活中,“忽见”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  请以“忽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叙事合理;有故事,有细节;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写作指导  一精准审题  这是一篇以瞬时性动词“忽见”为题的记叙文。阅读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