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乡野气息,展示民族魅力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ra_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畲族文化源远流长、意蕴丰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景宁这个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运用各种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2008年浙江省委《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2年把景宁建设成为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就学校教育而言,挖掘畲族文化资源,建立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摆在景宁学校面前的亟待实践的新课题。如何找到一个切入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来催化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课堂的教学成效呢?我校以畲族文化资源为载体,以小专题的研究为抓手,进行了历史校本教研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历史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选择
  畲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畲族文化以其独特性、民族性、开放性和兼容性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个性。畲族传统的文化生活牵系着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遗迹、遗址和口碑资源是用之不竭的乡土教学资源,尤其是畲族的民间故事、歌谣、语言、服饰、艺术以及宗教、信仰、习俗、宗谱祠堂、祭祀礼仪、艺术、畲族医药学、文物名胜等,融汇民族性格、乡土人情、价值观念、伦理规范、人文色彩、审美情趣以及风尚习俗形成了畲文化形态,是民族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遗产。这些畲族的历史与文化、畲族的经济生活与传统习俗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
  然而在社会变革的巨大浪潮中,畲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不断被边缘化的冲击与挑战。目前不少畲族文化遗产正面临流失、失传的险境,如畲族习俗日益淡化、畲族语言逐渐失传、畲族服饰逐步消失、畲族音乐已被淡忘。然而面临危机的远远不止畲语、畲服,还包括丰富多彩的畲族民间文化。传统文化的自我失落、异文化的渗入,以及对畲族文化不科学、不合理的开发,已经使得畲族传统习俗出现失真、淡化和衰落,正在逐步迷失本民族特征。畲族文化所面临的“断层、碎片”现状,不能不让人担忧。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延续过去辉煌历史记忆的同时,还担负着引领本民族开创美好未来的重任。如何从“断层、碎片”中抢救畲族文化遗产,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这也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内容。
  二、历史校本教研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织编写小专题活动案例
  一个好的案例能反映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并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选取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特别是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研究,不仅能使学生感觉得到、摸得着,而且也增强了案例的实用性。例如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校历史组教师积极参与,探究“改革开放三十年畲族文化的发展历程”这一小专题,从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畲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入手,来探讨分析畲族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各个阶段发展的特征。
  第一阶段:劫后复苏(1978—1983年)——畲族文化挣脱了禁锢;
  第二阶段:逐步活跃(1984—1993年)——畲族文化提高了地位;
  第三阶段:彰显个性(1994—2002年)——畲族文化发挥了作用;
  第四阶段:走向繁荣(2003—2010年)——畲族文化迎来了新机遇。
  在历史活动课中设计一些辩论题或讨论题,鼓励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如:
  畲族传说《三公主的凤冠》第一库是金库,黄橙橙的金子垛连垛;第二库是银库,白花花的银子垛连垛;第三库是铜库,亮晶晶的紫铜垛连垛;第四库是铁库,黑黝黝的青铁垛连垛;第五库是锡库,明晃晃的白锡垛连垛;第六库是珠宝库,奇光闪耀刺得人们难睁目。三公主和龙麒不爱金不爱银,不爱珍珠和宝贝,拣上了第四库。针对这种表述,一位畲族研究专家提出质疑:中国先有商周的青铜时代,再有冶铁技术。高辛王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转变到父系氏族公社的后期,不可能生产铁,更不可能生产金银,因此《三公主的凤冠》这个神话是完全杜撰的。面对畲族研究专家的质疑,请你根据创世神话的特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再如,在探究“畲族文化的现代运用”时我们做出了两个案例。
  【案例一】畲族新娘茶
  文脉背景 畲族人大多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山区,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的一位畲族妇女炒制的“惠明茶”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酒、天津“泥人张”同获地方特色产品金奖。种茶、喝茶、卖茶是畲族人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畲族人平时以茶待客,在举行隆重的活动时,还有许多与茶相关的民俗活动。
  主体程式 (1)迎宾茶。要点:敬茶歌与民乐礼仪表演。(2)宝塔茶。要点:参与型趣味茶礼活动。(3)二道茶。要点:惠明茶艺表演。(4)新娘茶。要点:特色制茶工艺结合歌舞表演。
  【案例二】山哈大餐
  文脉背景 旧时畲族猎户多人一起进山,常常数日不回家,却只带一口吊锅和一些盐巴,吃饭时以三根树枝将锅吊起固定,将小猎物洗剥后整只投入锅中,煮至八分熟,将山野中采的野菜、蘑菇,溪涧中抓的小鱼、小蟹统统加入,称为“山河一锅煮”。块茎类食物则在火中煨熟作为配食。
  性质适应 为半自助参与型民俗饮食文化项目。
  场地设施 畲族农家小院。
  菜色准备 主菜:特色家养禽畜或鱼类;辅菜:各類食用菌、时令青菜;主食:土豆、番薯、玉米等,或竹筒饭、手擀面等;辅食:豆腐娘等风味小吃;饮料:竹筒酒畲乡红及米汤。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开发、充实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力求对研究和推进畲族文化的发展有所启迪。
  (二)开展系列小专题研究性学习
  学生自主选择畲族历史文化资源中的若干感兴趣的小专题,围绕这一小专题展开一系列的观察、调查、操作等活动和寻求解决方法。这种以小专题研究为中心的方式,是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活动;研究的小专题确定之后,就让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案。教师给学生设计了“研究性学习”系列用表,在制订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填写。
  
  学生要对小专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决策和见解,完成研究总结。对探究过程的总结,侧重于反思探究过程中的得失,如“我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探究活动过程的得失”“我如何进一步研究”等。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成果加以指导和评价。
  三、历史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效与收获
  一年的历史校本教研实践活动,我们有过开发的艰辛、实施的忙碌和成功的喜悦。它为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和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为新课程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范例
  通过收集资料整合编写的《畲族文化读本》已经作为校本教材投入使用,在师生中反映良好;在2009年度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工作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共有五个小专题的研究(《畲族服饰内涵的研究》《畲族婚俗的演绎》《畲乡小水电的发展》和《畲族的传统节日研究》《寻访畲族红豆杉》)获得了市级研究性学习的一、二等奖。
  (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各种活动的开展广泛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参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刻板的课堂,而是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学生逐渐学会了动手,学会了观察、思考、探究、创造,他们懂得了在自己的舞台上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还真切地触摸到我们家乡厚重的历史,感受到正是那些勤劳勇敢的畲族先民用他们的智慧、汗水和血泪,铸就了畲族文化的辉煌,由此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研组的建设
  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需要不断为自己“充电”,需要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寻找提升的空间,才能对综合实践课、新课程资源开发的操作程序运用自如;教师要能做到运筹帷幄,能宏观把握本地乡土课程资源总体状况;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最优化的统筹安排。这使得所有教师无不处于一种压力之下,而这种压力也一直推动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提升。
  历史学习的价值就在于鉴古知今,把乡土历史搬入课堂,实行本土化教学,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生活的感悟,也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当历史融入生活,历史就变得可望而可即;当历史融入生活,学习就变得生动而亲切。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校本教研的开展,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活动,它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渴望,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成功。
其他文献
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发展的活动。教学如何让学生由认知活动层面提升到生命活动层面?笔者以为,生成性课堂的构建非常重要。下面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历史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相关问题。  一、 更新观念,解放生成制约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位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理念走进课堂,就会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理念支配自己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过分追求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精心设
期刊
让学生在课堂上举起手来,不仅是教师的教学追求,而且是教师教学成功的标志,更是学生信心与求知欲望的体现。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课堂场景是,学生原本举起的手,在教师的折腾与忽视下悄悄放下。语文课应是学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是学生唇枪舌剑的舞台,但现在有些语文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悦耳声音。  刚进小学时,绝大多数孩子不是沉默寡言的,可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什么会出现不愿回答问题的情况?是
期刊
“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以学生“想学、能学、会学”为核心诉求,以“教学设计,匹配一致;精讲多练,互动生成;善用媒体,讲究效率;持续激励,乐学乐教”为教学指导思想,从教学的准备、组织、过程、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和基本的要求。在实施和贯彻“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的过程中,教师既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也是课程的倡导者和实施者。科学教学是一个双边乃至多边互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科学教师应
期刊
鲁迅先生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教师更要有自己的精神,也就是职业精神。然而,并不是一个人领取了教师资格证或工作证,马上就会产生职业精神,教师的职业精神也不与教龄长短成正比。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走上教师岗位,只是一种角色的转变,尚属于“身份”意义上的教师。对许多教师来说,教书仅仅是维持生存的一种工作方式,这只能称为“工作”意义上的教师。只有拥有坚定的教育信仰、高尚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素养、清晰的教育
期刊
一直以来,笔者对中国现代写作教学的整体看法是:失魂落魄。上焉者,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基本内容语焉不详,让人找不着北。下焉者,语文教师(多数不写作,不会写作也不懂写作)不知写作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只是被高考中考作文试题和满分作文拎着转;学生从不知写作为何物,也不知道自己写这些作文到底干什么、怎么写。但最近,笔者意识到自己有些孤陋。触动笔者的是一个写作教学
期刊
让学生爱上课堂实在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试想,一群性格、兴趣各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心理状态各不相同的学生,要让他们喜欢课堂并专心致志学有所获,着实是不容易啊,这中间包含着太多的学问。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得到学生的欢迎,博得行家的青睐,可以称之为好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与教育行家的交流及自己的听课、评课经验,认为把握住以下几个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应该是有的放矢
期刊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交流中需仔细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走进他们的思维世界,灵活地调整教学、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并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虽然也走近学生,与学生交流,但在倾听中有选择地指向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声音,对那些可能对自我不利的声音则加以排斥和压制”[1];有的教师“貌似倾听,实则没听,或者与其说在倾听他人,不如说是在倾听自我”[1]。作为教师,我
期刊
新世纪之初,英国中小学一度出现了“教师荒”。由于薪酬等原因,一方面英国中小学教师平均流失率高达10%,中小学校对优秀大学毕业生缺乏吸引力。[1]另一方面,居于学校领导岗位的管理者大多是战后“婴儿潮”(Baby Boomer)时期(1946-1964年)出生的人,他们现在正面临着退休。当时,迫切需要政府出台政策,为优秀青年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条件和空间,吸引并使他们留下来,为英国的中小学学校教育作出贡
期刊
2011年11月,我市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举行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内容为《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在比赛中,参赛教师有的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有的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式,有的采用以实验为载体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比赛场景精彩纷呈。在评委点评和教师讨论互动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提出了质疑:还原产物黑色固体到底是不是铁?活动后,我们继续组织部分教师对此质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
期刊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野是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同时也指观察和认识的领域。“阅读视野”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最早是由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姚斯(Hans Robert Jauss)在他的专著《关于接受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而最早关注到“视野”问题并加以专门讨论的则是德国哲学家、阐释学家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人在诠释环境中最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