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百姓爱看戏看懂戏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台语言与肢体语言、表情,是戏剧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展示才华的三个主要手段。本文从群众文化职业角度,谈谈一谈如何重视舞台语言表现能力,让老百姓爱看戏看懂戏。
  关键词:舞台语言;表现能力;看懂戏曾创造过辉煌历史的戏曲艺术,正经历着人才缺乏、市场萎缩的现实困境。戏台下坐着的依然大多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面对观众的流失,戏曲艺术应当如何应对?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尚长荣一语中的:“戏曲的发展,关键是要顺应观众的需求。所谓繁荣、发展,最终落在实处,就是让观众喜欢。”尚长荣以京剧为例,认为“只要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不断去粗存精,精排、精演、出精品,就不怕观众不来;只要观众看了京剧,就有办法让他们爱上京剧。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确保京剧的‘精’,要保证演出质量,这就要求戏曲演员在‘四功五法’上下工夫,对于传统技法来不得半点马虎,唱念做打一样不能少。”本文试从群众文化职业角度,谈谈一谈如何重视舞台语言表现能力,让老百姓爱看戏看懂戏。
  舞台语言与肢体语言、表情,是戏剧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展示才华的三个主要手段。舞台语言不单指剧中人在舞台上说话。对话剧演员来说舞台语言是指演员的台词表现力;对歌剧演员来说则是指演员的演唱水平(包括音域、音准、音色、音量、乐感等嗓音的表现力);对戏曲演员来说是指字正腔圆的唱腔和道白能力。
  语言是戏剧演员用以塑造人物的最有表现力、最常用的,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工具。戏曲各剧种之间的区别以及某个剧种各流派的分野,最主要则表现于唱腔。当然某些地方剧种或剧种的某个流派之间的区别,还有其独特的表演程式和手法。舞台上最能打动观众或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也是语言(包括唱腔)。戏曲艺术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也只能是语言(包括唱腔)。因为戏迷经常以模仿某个剧目中的好听唱段自娱,却较难模仿名角的精彩表演。如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回》、越剧《天上掉下林妹妹》、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民族歌剧《洪湖水浪打浪》、《北风吹》、《红梅赞》,西洋歌剧《祝酒歌》等烩炙人口的唱段都成为人人耳熟能详的流行曲目。可要学这些戏的表演却不太容易。最近举行的全国京剧票友大赛中,那些了出类拔萃的名票,上至70岁老者下至4岁的稚童,他们之所以受到热烈欢迎,皆因为他们是语言(这里主要指唱腔)的“模仿秀”。可见舞台语言之魅力。
  话剧演员台词功力的深浅,主要是看演员是否自然、清晰、生动、准确又极具个性地传达了剧本所规定的人物台词。优秀话剧演员的台词让观众听了感动。它的美学准则是“真实”,观念是因为演员“真实”地表现了人物而受到感动的。观看话剧时观众的掌声是对剧中人物所表现出某种精神的褒奖。所以说,话剧的观众是因为受到感动而得到艺术欣赏的快感与满足。这就叫做“感动中的欣赏”。即使是追求“离间效果”的布莱希特,也同样强调舞台语言对揭示思想的重要性。
  戏曲演员的语言功力(包括唱腔),主要是满足观众欣赏的要求。它的美学准则不是“真”而是“美”。观众是因为演员唱腔和道白的美而受感动的。欣赏传统剧目时尤其是如此。比如观众在听程派(程砚秋)的《锁麟囊》和梅派(梅兰芳)的《贵妃醉酒》时,完全是在欣赏其各自独特的唱腔韵味,至于剧中人物的命运因观众早就了然于心,便毫无悬念可言。观众欣赏传统戏曲时,不是期待对情节发展的了解。而是盼着欣赏某个名角的某个名唱段。如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延辉能不能得到铁镜公主的理解,盗得令箭回宋营探母,照理说这是主人公生死攸关的大事,因观众早已烂熟情节的发展而对此毫不担心。观众期待的是名角耿其昌和李维康那一段百听不套的“坐宫”对唱,一句紧咬一句,听来酣畅淋漓,十分过瘾。一曲唱罢掌声、喝彩声四起。这不是对剧中人物杨四郎和铁镜公主的赞美,而是对演员的赞美。曹操在戏曲中是反面人物,可扮曹操的净角照样能“唱惊四座”,彩声鹊起。而话剧演出中无论希特勒演的多么生动,观众都不会在演出中报以掌声的。可见,戏曲观众的审美方式是“在欣赏中受到感动”,观众的掌声是对表演美的肯定。无论是“感动中欣赏”,还是“欣赏中受到感动”,所依赖的最重要手段,都是演员的语言(包括唱腔)能力。
  此外,观众在欣赏新编的戏曲和歌剧时,既能得到“感动中的欣赏”,又能“在欣赏中受到感动”。即既追求“真实”的震憾,又需要得到美的享受。所以成功的新编剧目,因为有这样双重的优势而大受欢迎。但是,不少新编的剧目却是既不真也不美,无法令观众感动更不能给人以美感。这样的新编剧目尽管投资浩大,也只能演上几场草草收摊。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现在观众不看戏,准确地说是观众爱看的好戏不多。可以说,如果观众离开戏剧,其原因不在于观众而在于戏剧自身。自身问题之一就是新编剧目中缺少令人玩味再三的唱段或震撼人心的对白,要不就是现在的许多演员缺少能唱出、说出让观众百听不厌的舞台语言的本领。说到底,提高戏剧艺术水平必须重视提高舞台语言的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伟捷.感动中的欣赏与欣赏中受到的感动 舞台语言浅说[J].中国戏剧,2002(10).
其他文献
摘要:客家舞蹈的创作在本质上是对客家民间文化元素进行艺术提炼、加工、升华的过程,是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给予传统文化崭新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视角。客家舞蹈创作就是在寻找客家文化符号的过程,并且在实践过程寻找客家舞蹈更独特的形式美。“打莲池”源于粤东地区梅州市蕉岭县,是客家地区香花佛事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约有300多年历史,获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群舞作品《莲池》以客家民间文化“打莲池”为创作元素,
期刊
摘要:米可拉·李森科是乌克兰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同时还是乌克兰音乐民族运动的创始人。他丰富多彩的创作生活进一步发展了乌克兰民族音乐文化,为20世纪乌克兰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森科先生以前辈传统的创作方法为基础,将民间文学艺术融入到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乌克兰民族音乐风格,他在创作过程中极大的发展和丰富了民族特色音乐,使得民间传说在专业音乐中扮演重要角色。他的这些举动影响了一大批乌克兰作
期刊
摘要:“画中屏”作为“画中画”的一个重要类型,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已出现。“画屏”之上或绘高山飞瀑,或绘汀渚水鸟,或绘仁人智者,均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追求。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物质生活的满足使得底层市民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的需要,文人的高雅艺术便成了底层市民模仿的对象。传统士人精英阶层面对市民对自身社会地位的冲击,避免文化同化,转向“发明趣味”——“画中之素屏”由此得到发展。本文将以“画
期刊
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是地方人才培养、成长的沃土,它承担着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为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全方位支持。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选拔与教育是应用型学科所擅长的,因此,建设合理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民族管弦乐团弓弦声部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若弓弦声部没有细致的训练方法,演奏就不能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 民族管弦乐团 民族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琵琶流派即崇明派和浦东派的传播、发展、影响等进行系列总结性研究,表明对传统琵琶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探讨传统琵琶流派艺术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琵琶 浦东派 崇明派  中图分类号:J605   从建国初期音乐艺术文化的相对封闭,到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音乐艺术文化发展的大力支持,在这中间,琵琶各流派的
期刊
摘要:多元文化指的是什么?曾经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相容,人类大同”,学术界很多人认为这是对多元文化最简短贴切的表述。我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这样多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都要考虑本身的传承性。多元文化是文化传承中不得不考虑的背景元素,只有踏踏实实地从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下出发,考虑文化的传承,才是真正的在为文化考虑,民歌的传承也必须从多元文化背景下出发。  关键
期刊
摘要:马蒂斯是一位充满“野性”的画家,他用鲜艳的色块颠覆了西方绘画传统,创造了一种“简化绘画”的风格,为20世纪画坛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即内容,色彩即自我,他用这种独特的语言,述说着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礼赞,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明朗欢乐的气息,给人以宁静和谐之美。  关键词:马蒂斯 简化绘画 色彩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5   亨利·马蒂斯(1869-1954)是法国著
期刊
摘要:山西是民歌的海洋,左权民歌是山西民歌的重要代表,本文通過分析反映人们劳动生活以及表达爱情的经典左权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并结合自己在学习中对《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这首歌曲的认识与体会,分别从艺术特点、演唱等方面对其进行剖析,从而更好地把握左权民歌的风格与特色。  关键词:左权民歌 作品分析 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一、山西左权民歌概述   山西民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英国电影导演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文化研究、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析其电影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理论视野里再解读格林纳威《枕边书》这部电影,分析其图形学及文化意蕴。  关键词:电影 彼得·格林纳威 书写 符号  中图分类号:J905   彼得·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是产出丰富的英国电影导演,在国外关于他导演的电影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目前国
期刊
摘要:何家英与张见是有着师承关系的工笔画家,作品却有诸多的区别,不仅在形式语言上各有特色,更在审美理想上独具追求。在用线、色彩、章法布局上两位画家有不同的特点,何家英的绘画典雅沉静具有意境幽远的古典韵致,张见的绘画细腻流丽具有象征意义的当代特色。  关键词:何家英;张见;工笔人物画;辨异何家英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工笔画家,张见是年轻新锐画家的代表,张见2008年 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研究方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