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提高国防教育质量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36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的人才质量工程建设中,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教育实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引起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普遍重视,使国防教育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然而,受教学时间、条件、场地、师资力量、思想认识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国防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许多高校的国防教育有一时的轰轰烈烈,没有长远的社会效益,教育成果得不到巩固,距离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试图从国防教育的本质、“国防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高校“国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的途径和渠道三个方面,来探讨国防教育中加强“国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的重要性,以期达到提高国防教育效果、巩固教育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国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是国防教育的本质和精髓
  “国防文化”是在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的实践中所产生的国防物质产品、国防精神和国防思想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文化要素,是国防的“软实力”。“国防文化”的本质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献身使命的牺牲精神,其核心是愛国主义、民族精神、全民国防观念和国家利益、国家主权安全第一的价值观。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任何国家的“国防文化”,不论其表现形态如何,不管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理论文化、艺术文化还是制度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民族意识的聚焦和民族精神的彰显,都是为本国、本民族的安全需要而产生、存在、发展并为之服务的重要的文化内容。在人类历史上,共同的文化信仰,历来是强大国防的重要基石,“国防文化”是最柔韧而坚固的国防力,是“精神长城”。
  在普通高等学校进行国防教育,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国防教育的实质就是 “国防文化”的教育,是将国防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学生中进行传承。如果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单纯的理论灌输或者说教,或者强制进行命令,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教育效果。只有加强“国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才是国防教育最佳选择手段,才是国防教育的本质和精粹。一般情况下,青年学生对“国防文化”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宣传“国防文化”,加强“国防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与渗透,营造浓厚的“国防文化”氛围,强化“国防文化”的熏陶,使“国防文化”与学生个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结合起来,用科学的国防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国防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国防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国防文艺作品鼓舞人,用严肃的纪律、严格的训练铸造人,用“国防文化”的力量激励起学生的昂扬斗志,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激发起爱国主义情绪和尚武精神,从而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只有将“国防文化”植入到学生身上,国防教育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和效果,对学生的影响才会深刻,才能产生长远的社会效益。
  二、“国防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普通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在《教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的表述,以法律形式进行规定,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为高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教育效果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
  国防教育中进行“国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是普通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特色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一个国家来说,它的文化在本质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信仰,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撑。“国防文化”的孕育和鼓舞,可以使人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国防的物质力量,能够使一个国家、民族迸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形成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甚至于在战争时代创造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因此,在高校进行“国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信仰。作为未来国家中流砥柱的大学生,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接受“国防文化”的润育和鼓舞,使“国防文化”的强大力量,直接作用于每个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文化人,以武铸品”,将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的精神世界,将使一个国家、民族、军队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继而成为每个公民自觉为祖国、为民族事业献身的实际行为,在强大文化信仰的凝聚力中,国家和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汇聚成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古今中外民族发展的历史,深刻地揭示了一条规律:国家存亡,民族兴衰,人民的祸福安危,始终与“国防文化”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科学认识“国防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在国防教育中大力加强“国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努力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是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代青年学生,处在长期和平环境中,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出现多元化,思想更加务实,对自己的现实利益更加关注,个人价值至上,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贪图享乐,对国家前途命运比较淡漠,社会责任感不强,很难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然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年青人,特别是作为国家优秀人才群体的大学生,淡化忧患意识,消解国防精神,爱国主义情感走向低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一旦倒下去,就会导致国民精神的崩溃,国家一盘散沙,内忧外患就会接踵而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所以,越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和平时期,越是中国在世界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强盛时期,越要避免国民的和平愿望陷入盲目性,忧患意识被不断弱化。要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发展先进的“国防文化”,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弘扬国防精神,把发展经济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忧患意识紧密结合起来,有机地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项具体实践中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容懈怠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高等学校是文化的高地,具有极大的宣传、引领和传播功能。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充满对未来的渴望,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文化制胜”的时代,高校通过“国防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对学生施加一种文化的影响力,使国防精神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培养大批具有强烈国防意识、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优秀大学生,是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和国防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三、高校“国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途径和渠道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先进,对国防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国防文化”的传播和渗透途径、渠道也越来越多,方式方法变得更加灵活。
  1.在军事训练中进行传播与渗透
  军事训练是进行“国防文化”传播与渗透的最直接方式,在军事训练中,军训教官的军人气质、军人作风、军人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感情及训练所采取的措施,是大学生受教育的直接材料。通过艰苦的军事训练,学生真正体验到军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军队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使学生初步了解军队,理解军人荣誉重于生命的情怀,褒扬军人为祖国和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生命的英雄壮举。军事训练把“国防文化”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国防文化”之中,这种亲身“文化”体验,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深远的,它有利于“国防文化”在学生中传播,在社会上传承,由此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广泛的渗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传播“国防文化”的又一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宣传国防精神,讲解军事思想、军事谋略,宣传英雄模范人物,解析国家的安全环境和面临的威胁及挑战,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激情,鼓舞士气,同时能使受教育者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因此,课堂教学是“国防文化”传播渗透的重要途径。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国防文化”的传播和渗透
  高校的国防教育,切忌从书本到书本,更要防止让学生死记硬背,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穿插进行。请进来,就是邀请部队人员进行教育和训练,现身说法,这样教育效果往往都非常明显;走出去,就是让学生深入部队,进行当兵锻炼,或者参观军事设施、军事古迹,观看军事展览、军事表演等,这些都能增强教育的直观性,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国防文化”的魅力。
  4.营造“国防文化”氛围
  在校园内张贴国防教育标语,进行国防图片展览,进行军事题材电影展播、军事文艺作品欣赏与评论、军营歌曲演唱会等活动。在学生军训期间,军训教员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日常管理都军事化,更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国防文化”氛围。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但能够对“国防文化”感同身受,而且还能亲自参与到“国防文化”的传播、渗透与建设中来,“国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就会更加恒久,国防教育的效果也就更加突出。例如,在国庆60周年,高校组织学生观看盛大的阅兵议式,这就是一次“国防文化”的盛宴,震撼了学生的心灵,给高校学子带来了极大地激励。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激动和兴奋,所以在2009年冬季的征兵工作中,广大青年学子积极踊跃报名,希望到军队去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实现人生理想,这就是军事文化直接影响的结果。
  因此,高校在国防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向学生注入“国防文化”元素,注重文化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高校的国防教育目的。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并进一步对基于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意义;策略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时代,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高校人事档案集中了高校人才的重要信息,作为高校重要的资源,在高校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工作,
针对我国1Cr18Ni9Ti不锈钢波纹管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波纹管成品率的途径,使成品率稳定提高到8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材料成分、夹杂、酸洗及组织不均匀是影响成品率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任务  原国家教委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课程设置的意见中指出:“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新时期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教育、国情和近现代史教育、法纪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据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课程设置要求
1999年2月14日我市市郊某镇发生一起中毒事故,其中多人发生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口吐白沫、抽搐、晕倒等症状,被送往区二医院诊治抢救。我站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现场进行调查
清廷腐朽,又列强虎视,鲸吞狼窃。割损金瓯形胜地,怆对海天情切。分袂百年,危楼还望,北界南疆绝。素车涛涌,拭磨青霜明灭。岂冀清角雄风,投鞭流断,赢得
期刊
本文对“测定杨氏模量”实验进行了改进。用读数显微镜替代光杠杆来测金属丝微小长度的变化。用具体实验数据对这两种方法的相对误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这种改进的优越性。
给大鼠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镉金属硫蛋白(CdMT)后12h,染镉组大鼠尿镉、尿钙和尿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且与给予的镉剂量间呈正相关;肾皮质钙泵和钠泵的活性随染镉剂量增大则逐渐降低,两者呈负
1940年Eggleton首先提出人类需要锌〔1〕。Prasad和Sandstead等研究明确了锌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锌有重要生理作用〔2~5〕。锌缺乏引起生长发育停滞、免疫功能低下、厌食、异食、味觉紊乱等〔6,7〕。锌缺乏遍
零件表面粗糙度是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本文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基础知识,着重分析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改善表面粗糙度的措施和方法。  一、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它主要是由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陷、表面几何形状)形成的,
医学论文提要中的时态应用问题,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就笔者平时工作中接触的有关情况来看,发现问题不少。许多作者在英文提要的撰写过程中,对时态的正确使用还不够清楚,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