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T数学考试解题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a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GCT数学考试时间紧张,要求应试者要有敏捷的思维,拿到一个题目能迅速找准切入点,采取有效的解题策略来提高解题速度. 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可采取特殊值、模型化、直观推断、数形结合以及逆向转化等方法.
   【关键词】GCT考试 数学解题 数形结合 逆向转化
  
   GCT数学考试25道选择题,答题时间45分钟,时间紧张.GCT数学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重点考查思维能力,体现在考查思维敏捷性和解题速度上,平均来看针对一道题要求应试者能够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内迅速找准求解的切入点,采取有效的思维策略和解题方法正确作出解答.
   1. 特殊值法
   通过选取合适的特殊值,将正确选项找出来.
   例1 设a,b,m均为正数,且b > a,则与谁大?
   A.前者B. 后者 C. 两者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思路 令a = 1,b = 2,m = 1,知>,选项A正确. 这里不是讨论规范解题,而是讨论因为考试时间有限而应采取的一些解题策略.
   例2 不等式|x + b|•(2x + 1) ≤ 0的解集是{x|x ≤ - },则b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 ,+∞
   C.,+∞ D. - ,+∞
   思路 用数形结合法按b >,b =,b <三种情况分别考查f(x) = |x + b|•(2x + 1)的图像,推演时思维很不顺畅.实际上,求解此题的关键是考查x = -b这个点.因为当x = -b时,不等式|x + b|•(2x + 1) ≤ 0是成立的,而不等式|x + b|•(2x + 1) ≤ 0的解集是{x|x ≤ - },故-b应是集合{x|x ≤ - }的一个元素,从而-b ≤ - ,即b ≥.
   若题目改为“不等式|x + b|•(2x + 1) < 0的解集是{x|x ≤ - },求b的取值范围”,则由于x = -b这个点使不等式|x + b|•(2x + 1) < 0不成立,故-b应在集合{x|x < - }的补集中,于是-b ≥ - ,即b ≤.
   比较这两个问题的结论:(1)若不等式|x + b|•(2x + 1) ≤ 0的解集是{x|x ≤ - },则b的取值范围是{b|b ≤};(2)若不等式|x + b|•(2x + 1) < 0的解集是{x|x ≤ - },则b的取值范围是{b|b ≤}.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
   2. 模型化
   应试者如果有一些题型的模型储备,解答时便能节省时间.
   例3 已知数列{an}中,a1 = 2,an+1 = ( - 1)(an + 2),n = 1,2,3,…,则{an}的通项公式是 ().
   A. an =[( +1)n + 1]
   B. an =[( +1)n - 1]
   C. an =[( -1)n + 1]
   D. an =[( -1)n - 1]
   思路本题把n = 1代入各选项,可知选项A和选项D均不正确,但如何取舍选项B和选项C呢?
   事实上,根据递推式an + 1 = pan + q(p≠1),可以如下推出数列的通项an.
   令an+1 - α = p(an - α),则an+1 = pan + α(1 - p),此式与题目中所给递推式比较,可得α = .
   令bn = an - α,则bn+1 = pbn,从而bn = b1pn-1=a1 -pn-1,故an = α + bn =+a1- pn-1.
   对于本题,a1 = 2,p = - 1,q = 2( -1),代入上式,有α = = =,an = + (2 -)(- 1)n-1 =[(- 1)n + 1].
   故选项C正确.
   例4 一个容积为b升的量杯盛满纯酒精,第一次倒出a(a < b)升酒精后,用水将量杯注满并摇匀,第二次仍倒出a升溶液后再用水将量杯注满并摇匀,第三次还是倒出a升溶液后再用水将量杯注满并摇匀,此时量杯中的酒精溶液浓度为12.5 %,则每次的倒出量 为()升.
   A. 0.4b B. 0.5b C. 0.6b D. 0.7b
   思路 第一次倒出a升酒精,量杯中还剩酒精b - a升,用水将量杯注满,溶液浓度变为 ;
   第二次倒出a升酒精溶液,量杯中还剩酒精(b - a) -•a = (b - a)1-=升,再用水将量杯注满,溶液浓度变为 ;
   第三次倒出a升酒精溶液,量杯中还剩酒精- •a =(b - a) =升,再用水将量杯注满,溶液浓度变为 ;
   依此类推,第n次倒出a升酒精溶液,量杯中还剩酒精 升,再用水将量杯注,满溶液浓度变为 .
   据此可知,每次倒出a升后再用水将量杯注满,溶液的浓度分别为: , 2 , 3,…, n,这是一个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对于上述题目,n = 3,从而 3=12.5 %,解得a = 0.5b.
   3. 直观推断
   GCT数学考试中,有部分题目凭借直观图也能较快地作出正确选择,当然这里的“直观”是有根据的直观.
   例5 设坐标平面内有一个质点从原点出发,沿 轴跳动,每次向正方向或负方向跳1个单位,经过5次跳动质点落在(3,0)(允许重复过此点 )处,则质点不同的运动路线有()种.
   A. 3 B. 4 C. 5 D. 6
   思路 画一个数轴,如右图,试验质点怎样按要求经过5次跳动落在C点.
   (1) O→A→O→A→B→C;
   (2) O→A→B→A→B→C;
   (3) O→A→B→C→B→C;
   (4) O→A→B→C→D→C;
   (5) O→E→O→A→B→C.
   仅此5种.经过E点左边的整数点跳5次落不到C点.
   例6 如右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BE = 2EC, △AOB的面积是9 cm2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A. 36 B. 30 C. 21 D.12
   思路 本题通过口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AOB的面积是整个正方形面积的 ,由于△AOB的面积是9 cm2,可知正方形面积是36 cm2,从而△BCD的面积是18 cm2. △DBE与△DEC二者的高相同,由已知BE = 2EC,△DBE的底是△DEC 的2倍,故△DBE的面积是 ×18 = 12 cm2,从而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AOB + S△DBE = 9 + 12 = 21 cm2.
   从整体上把握图形,借助其中的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不用求正方形的边长就算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节约了时间,而且不易出错.
   例7 已知双曲线C:x2 - = 1.过点(1,1)作直线l,使l与C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满足这个条件的直线l 共有( )条.
   A. 1 B. 2 C. 3 D. 4
   思路 GCT考试中遇到这样的题目最好通过画图从几何直观入手,由于时间紧迫,过长的推导容易出错,且用时较多,作图时要尽量画得准确些.如右图所示, l1,l2是过点A(1,1)分别平行于两条渐近线的两条直线,l3是过A点垂直于x轴的直线,它与双曲线相交于双曲线的右顶点(1,0),l4 是过A点的双曲线的一条切线.因此,满足条件的直线l共有4条.
   4. 逆向转化
   有一类题目如果用正向思维去求解会相当困难,特别是在GCT考试时间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更不能算是好的策略.这类题用逆向思维思考常常事半功倍,而且往往是正向解决越困难,逆向解决就越容易.
   例8 若二次函数f(x) = 4x2 - 2(p - 2)x + 1 - 2p2 - p在闭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点C(c,0),使得f(c) > 0,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A.{p|p ≥ 1或p ≤ - } B. {p|p ≥或p ≤ -3}
   C. {p|1 ≤ p ≤或-3 ≤ p≤ - }
   D. {p|-3 < p < }
   思路 “f(x)在闭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点C(c,0),使得f(c) > 0”这个命题的非命题为:对于闭区间[-1,1]内的任意一个实数x,都有f(x) ≤ 0.如果我们能求出满足后一个命题的实数p的取值范围,那么题目中所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应是它的补集.而求解后一个问题则相当容易.
   在闭区间[-1,1]内f(x) ≤ 0所应满足的条件是(如右图所示):f(-1) ≤ 0,f(1) ≤ 0.从而有2p2 - p - 1 ≥ 02p2 + 3p - 9 ≥ 0?圯p ≥ 1或p ≤ - p ≥或p ≤ -3?圯 p ≥或p ≤ -3.
   于是,题目中要求的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3,. 逆向转化法常常用于求解概率问题.
   5. 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就是将题目与题目中所涉及的函数对应的图形结合起来,根据图中透露的信息,寻找解题的途径.数形结合法是求解数学问题的一种常用而且重要的方法,这在前面所举的几个例子中就能看到,它常常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例9 若关于x的不等式|x - 2| + |x + 1| < b的解集是?准,则b的取值范围是 ().
   A. (3,+∞) B. [3,+∞)
   C. (-∞,3] D. (-∞,3)
   思路 令f(x) = |x - 2| + |x + 1|,只须画出f(x)的图像,上述不等式中b的取值范围便一目了然.
   f(x) = -2x + 1,x∈(-∞,-1],3,x ∈ (-1,2],2x - 1,x∈(2,+∞).其图像如下:
   由图可知f(x)在(-∞,+∞)上的最小值是3,故不等式|x - 2| + |x + 1| < b的解集是?准时b的取值范围是 (-∞,3].
   例10 求不等式log2(-x) < x + 1的解集.
   思路 只需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画出f(x) = log2(-x)与g(x) = x + 1的图像即可.
   f(x)的定义域是(-∞,0),其图像与h(x) = log2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g(x)的图像是一条斜率为1 的直线,如图所示:很明显,不等式log2(-x)< x + 1
  的解集是开区间(-1,0) .
  
   【参考文献】
   [1] 刘庆华主编.GCT数学模拟试题与解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
   [2] 陶兴模.数学复习课的基本策略[J].数学通报,2005(4):33-3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 一年一度的中考刚刚结束,随着中考铃声的响起,心里默念“尘埃落定”,学生欢呼雀跃中考结束了,对于他们不用再进中考的大门,可是我们,喘一口气后转身又要回到中考的备战中. 所以反思中考备战成了我们考后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数学备考 误区分析    回顾中考备战,紧张而有序,但我们传统的复习方式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穿新鞋走老路”成了我的惯性误区. 现在整理如下,以期
期刊
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二期课改的要求,概念教学不仅要突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还要关心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 倡导“以问题为主线,展现本节知识的获得过程. 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本节所包含的新的数学知识,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获得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 的问题驱动模式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概念教学中,问题驱动更能体现知识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从Banach空间单位球的有限覆盖出发,引入一个全新的空间指数R指数,用于定量刻画Banach空间的几何结构和拓扑特征. 本文计算出了若干个经典Banach空间的R指数.   【关键词】 Banach空间 R指数 非紧性    1. 引言及预备知识  在一个度量空间中,一个闭集合是紧的当且仅当它是完全有界的(totally bounded),即对任意小的正常数ε,都有有限个以ε为半径
期刊
【摘要】 新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激情”的氛围,营造一个“对活”的空间,构建一个“开放”的世界. 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使学生畅所欲言,在心灵上能和同学、老师进行平等的沟通,这种沟通,能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课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因此,笔者认为在数
期刊
Heron问题:如图1,有人从点P出发,要到河l中打水,然后回到家里Q,问他应在哪里打水,才能使所走的路程最短.  这个问题的数学提法是:  设P,Q是直线l外同侧两定点,要在l上找一点A,使PA + AQ达到最小.   换句话说,如果点B是l上另一点,必有PB + BQ > PA + AQ.    解决办法:作点P关于l的对称点P′,连接P′Q交l于点A,则点A即为所求(证明略).  也可作点Q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数学试题也表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几何题的难度有了明显下降,不再是繁琐的高难度证明题,而是考查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理解动手操作合情猜想以及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图形的旋转平移中去发现数学规律.     一在旋转中探索规律    例1 (2008年遵义市)在矩形ABCD中AD = 2AB,E是AD的中点,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E重合,将三角板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三角板的
期刊
片断一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你能有序地写出一个数的所有的约数吗?”  我把“所有的”三个字的字音加重,目的是为了强调,不漏写约数.   很快,大家都写好了1~12这12个数的所有的约数,我把其中一名同学写的展示出来了:  1的约数:1;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8的约数:l,2,4,8;  3的约数:1,3;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10
期刊
【背景介绍】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三小节的第四课时“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学习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灵活的思维品质,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2.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其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期刊
研究数列{an}的一种递推关系式an = p(n)an-1 + q(n),对于我们解决有关求数列通项an的问题大有裨益.  一当p(n)为1时  由an - an-1 = q(n),通过累加可得an = a1 + q(2) + q(3) + … + q(n),如a1 = 1,an = an-1 +(n ≥ 2),可得an =.  特别地,当q(n)为常数q时,数列{an}是公差为q的等差数列.  
期刊
“运动型”几何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它是以几何元素运动为背景,探讨变化中的几何量之间的关系,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   解决这类几何图形的“运动型”试题,关键是不管点在运动线在运动还是图形在运动,解题时都要发挥想像能力,不被“动”所迷惑,应在“动”中求“静”,以“静”为向导,做到“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来解,同时,要善于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勾股定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