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漫记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10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我们安徽省党史系统独立组团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参观访问。这次出行原本安排在金色的10月,由于签证问题,拖到了12月,这样也好,冬季去北方看雪吧!于是,我们一行6人,踏上了去俄罗斯的冰雪旅程。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冬季的莫斯科天黑得早亮得晚。我们从莫斯科机场出来时,虽说才是下午17点钟,但天已黑了,莫斯科已经万家灯火。
  从机场到市区,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司机是本地人,避开了最堵的一段高速公路,选了一条普通公路。公路两边是茂盛的白桦树林,枝条苍劲有力;地上是厚厚的白雪,与黑色的树林交织在一起,隐约透出些古典味道;掩映在白雪树林之中的,是一幢幢样式别致的小别墅,从别墅窗口透出暖色的灯光,将房顶上的雪映照成浅浅淡淡的粉色,显得很柔美。一路据导游介绍,苏联时期,莫斯科市民除了市区有住房外,政府还给予了郊外的土地,让他们建造了小别墅,现在他们把市区的房子以高额租金出租,自己则住到别墅来了。整个北欧进入冬季后,昼短夜长,上午大多10点才上班,下午16点就下班了,这样即使远一点,自己开车,不慌不忙,到17点来钟也到家了。此时此刻,不能不让人想起了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中的幽美意境也和我眼前俄罗斯的美景相融合,在我的心中激起浪漫诗意。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最有国际影响力的前苏联歌曲之一,这首歌曲作于1956年,是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的插曲,当年就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从此风靡全球,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唱。可以说,用汉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远比用俄语唱的人多,用汉语演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融入了我们的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曲了。
  
  在新圣女公墓的沉思
  
  新圣女公墓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是俄罗斯历史上26000多个有影响人物的最后归宿。这些远逝的人们,用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
  大雪中的新圣女公墓,洁白而安静,来的人不多。在这里,数个树上的红果、几束墓碑前的鲜花、艺术品般的墓碑设计,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生动和温暖。导游知道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熟悉哪些俄罗斯作家和名流们,所以就把我们引向心仪已久的那些人的墓碑前。
  在果戈理的墓前,他的胸像高高耸立着,双肩披雪,目光安详地注视着远方,仿佛还沉浸在自己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对面是契诃夫的墓地,周围围着圆形花纹的铁栅栏,小屋状的墓碑顶上盖满了白雪,显得十分简朴,很符合这位净化庸俗的大师的身份。他们高贵的生命就是在这样的简朴中铸就了永恒!大家纷纷在这两位世界文学大师的墓碑前留影,聊表对先贤们的尊敬!
  接下来是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墓,墓碑上是作家斜卧床榻的浮雕像,积雪将浮雕勾勒得尤为生动。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以及主人翁保尔•柯察金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中国几代人。
  赫鲁晓夫的墓碑最为引人注目,在黑白不规则交错的两种大理石中间,是赫鲁晓夫头像雕塑,表情似笑非笑,强烈地突显了他喜形于色的个性和大起大落是非交织的命运。
  这个公墓还安葬着两个中国人,又恰恰是咱们安徽人,即当年莫斯科中山大学“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里面的两个——王明、孟庆树夫妇。
  从1921年4月起,苏联在民族事务人民委员部下设的东方训练班基础上筹建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 10月21日东方大学正式开学,招生对象是苏联远东各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革命青年,按民族语言分成若干班。斯大林曾任东方大学名誉校长。1925年秋,莫斯科中山大学创办,东方大学的部分教员和中国学生转到中山大学。1930年中山大学停办之后,东方大学重新开设中国班。1937年,东方大学分成两个独立的单位,一个是只收苏联学生的东方大学;另一个是只收外国学生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所。1938年,东方大学停办。
  王明(1904-1974) ,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大革命失败后又去苏联。1929年回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1931年,王明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政法委副主任,1956年借治病为由去苏联定居,从此再未回国,1974年3月病逝于莫斯科。王明的妻子孟庆树(1911-1983),安徽寿县人,地主家庭,中共六大、七大代表,妇女运动领导人。1927年11月,她与刘英(后为张闻天夫人)、唐仪贞(后为陆定一夫人)等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为中山大学第三期学生。1930年她由莫斯科回国,被分配到上海沪东区委,在妇委会做女工工作,当年7月被捕,11月22日经营救出狱,次日即与王明成婚。1932年,王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孟庆树随往。
  作为中共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错误的代表人物,王明的“左”倾和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灾难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斯人已去,纷争已远。我想,到这个墓地来参观的中国人都会来看看这对客死异乡的中国人吧。
  
  浓缩俄罗斯历史的红场
  
  莫斯科的红场,辟于15世纪末,17世纪后半期取今名,它的大规模扩建是在1812 年以后。那时,拿破仑的军队纵火焚烧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园时,拓宽了红场。到上世纪20 年代,红场又与邻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二为一,形成现在的规模。这里是所有去莫斯科的人必去之地,于是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我们就迎着风雪去瞻仰。
  我们是从北边抵达红场的。首先照面的是历史博物馆,这是一座三层红砖白顶楼,其式样仿照古代俄罗斯建筑,南北各有尖塔8 座,建于19 世纪。这里收藏有450 万件历史文物,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前面广场上竖立着1995年5月8日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而立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与这个广场平行的,是亚历山大花园。沿着花园与广场中间的大道,我们缓步进入了红场。红场没有想像中那么大,面积9.1万平方米,大约只有天安门广场的1/5。广场中间高两头呈斜坡状,像个微微隆起的龟背。广场地面很独特,听说全部由乌拉尔山的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
  红场最主要的建筑是西边的克里姆林宫,它是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丰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不朽丰碑。它初建于12世纪中期,15世纪伊凡三世时粗具规模,以后逐渐扩大。16世纪中叶起,成为沙皇的宫殿。这次正好赶上克里姆林宫维修,不对外开放,我们只好远远地看上一眼。远远望去,整个宫殿显得气宇轩昂,雄伟庄严,一系列拜占庭式建筑的塔顶最具特色。这里曾是苏共中央、苏联的部长会议、苏维埃最高主席团办公地,现在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一直以来是俄罗斯人的主心骨,既是坚固的堡垒又是政治中心,还珍藏有大量的文物。它与红场一起构成了莫斯科最迷人的风景线。
  列宁墓在红场西侧,背靠克里姆林宫宫墙,1924 年1 月27日建成,最初为木结构,1930 年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修砌,色调肃穆、凝重,陵墓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陵墓体积为5800 立方米。墓前刻有“列宁”俄文字样的碑石净重60 吨。墓顶是平台,供全民节日时国家领导人检阅游行队伍和军队之用。在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之间还有几块墓碑,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政治巨头就安葬在此。
  在广场南面,向莫斯科河微倾的斜坡上,矗立着东正教瓦西里升天大教堂。这座教堂是1555年至1561年为了纪念俄国沙皇伊凡雷帝1552年占领喀山公国而修建的,被誉为古代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卓越代表。教堂是由大小9座教堂巧妙结合起来的,周围8 座略小的教堂团团围住中间稍大的教堂,构成了一组精美的建筑群,绝妙无比。9 座教堂均为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圆顶塔楼,和克里姆林宫塔楼和谐一体。教堂用红砖砌成,白色石构件装饰,穹隆顶金碧辉煌,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
  红场东面是世界知名的百货商店——古姆商场,它建成于1893年,今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里面的商品精致华贵,价格也令人咋舌。
  步入红场等于进入了俄罗斯的精神家园,那是俄罗斯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这里的一切凝聚了俄罗斯悠久的历史,同样也昭示了俄罗斯光辉的未来。
  
  寻访圣彼得堡的亮点
  
  我们从莫斯科坐了一夜的火车,第二天清晨到达圣彼得堡。
  18世纪初,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也为了同瑞典作战的需要,沙皇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岛上亲自奠基,开始修建彼得保罗要塞。1713年,他英明地放弃了世代莫斯科大公、俄罗斯沙皇驻跸的莫斯科,迁都已经粗具规模的圣彼得堡。18世纪中叶,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聘请法、意和本国的建筑师进行了续建(特别是建成了冬宫),使圣彼得堡成为欧洲最美丽、最富有文化气息的城市之一。不过,吸引我们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圣彼得堡是十月革命的发生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她坚如磐石,坚决阻挡住了纳粹前进的步伐!
  有意思的是,圣彼得堡有几个火车站,从莫斯科来,火车进的是莫斯科火车站。我们从莫斯科火车站一出来,就是一个小广场,导游介绍说,当年攻占冬宫的工人就是先在这里集结,然后向冬宫进发的。
  1917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俄国的革命形势却急剧高涨,革命时机已经完全成熟。3月3日,彼得格勒普梯洛夫工厂工人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下开始罢工,10日,发展成为反对饥饿、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总罢工,罢工人数达到25万人。莫斯科、哈尔科夫、巴库等城市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也相继举行群众性罢工和示威游行。在这个时候,资产阶级感到恐慌,他们向沙皇呼吁,希望沙皇让他们参加政权。但是,沙皇根本不予理睬,并以解散国家杜马进行威胁。另一方面,沙皇政府下令开枪镇压参加罢工的群众。11日,布尔什维克维堡区委员会决定将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12日(俄历2月27日),起义席卷全城,革命在全国迅猛展开。3月15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统治俄国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彻底覆灭。国家杜马以准西方的民主代议形式,通过合法程序,选举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窃取了革命果实,这就是俄国资产阶级二月革命。革命成功后,临时政府恪守条约,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政府总理久负盛名的激进演说家克伦斯基访问前线,以提高士气和激励士兵作战,但布尔什维克(社会民主党多数派)主张无条件退出战争。分析局势,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决定再次发动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通过托洛茨基下令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奉命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开炮。这是十月革命的号炮。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伟大领袖的这句话,其气势排山倒海,其历史的穿透力无与伦比,深深印刻在中国人的心里,以至于几乎来到圣彼得堡的中国游人都会去看看这艘具有历史意义的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Aphrora Cruiser),1900年5月在彼得堡建成下水,排水量6731吨,航速20节,舰上人员578名。现在,世界上对十月革命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大批史料的披露,使我们对阿芙乐尔号在当时是否向冬宫开过炮心存疑惑。有关史料说,革命时,该舰正在船坞中做例行保养,接到开炮命令,由于处在保养之中,根本没有武器弹药。水兵叶夫多吉姆•奥格涅夫急中生智,找来自己收藏的一发空炮弹,朝着夜空打了出去。“阿芙乐尔”随之用舰上电台广播列宁的《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世界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成功。”此时,临时政府官员熟睡如死猪,武装水兵和徒手工人纷纷从后窗跳进冬宫,未遇任何抵抗就把等待大选的部长们抓了起来,赶了出去。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逃往美国大使馆。整个起义只有5人受伤,十月革命胜利了!
  关于那艘巡洋舰,有一点可以肯定,它发出了起义的信号,只此一点,就可以让它名垂青史了。如今,它静静地停在涅瓦河上,沉默地面对着众说纷纭。
  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罗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与美国的大都会、法国的卢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冬宫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分为原始文化史、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东方民族文化与艺术、俄罗斯文化、西欧艺术史、钱币、工艺等7大部分,并按地域、年代顺序陈列在350多间展厅里,展览线路加起来有30公里长,因而有世界最长艺术长廊之称。
  行走在俄罗斯大大小小的广场上,俄罗斯历史上那些开疆拓土的英雄们的青铜塑像,夺人目光,他们骑马挥剑,勇冠三军!最有代表性的是位于伊萨基辅大教堂与涅瓦河之间“十二月党人”广场上的彼得大帝雕像,它高5米,重20吨,彼得大帝骑在腾越的骏马上,神情坚定。马后蹄踩着一条毒蛇,喻示打败了敌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将这座纪念碑称为“青铜骑士”。它是圣彼得堡标志性建筑之一。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塑像,除了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外,还可以感受到人们对昂扬向上、永往直前、永不言败的英雄精神的崇尚。
  俄罗斯的冬天特别漫长,夏宫在漫天飞雪里也显得很有情调,我们踩着“嘎吱、嘎吱”作响的积雪,看着被厚厚的白雪勾勒出鲜明轮廓的宏大宫殿,不远处是被冰雪覆盖着的影影绰绰的波罗的海海岸,皑皑白雪衬托下的雪松和落得只剩下枝干挺秀的白桦,凛冽而又清新的空气……这一切都这样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那么美不胜收!
  冬季的俄罗斯还真叫人流连忘返。
其他文献
1921年夏天中共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公博被推举为广东的党代表,兴冲冲赴会,又气急败坏逃回,他对共产党产生了不满。据他的回忆,不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大会主席张国焘气焰嚣张,处处仰苏联鼻息。  中共一大由于被法租界的特务发觉并搜捕而被迫中断。大家被迫转移,由于慌忙出走,又销毁了大部分文件,同时又因为对一大的纲领和文件有了激烈的争议,当时决定不能发表其文件,一切决定须经由当时党的总书记陈
期刊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纪录    1997.9.12——9.18 北京 代表人数2108人 全国党员5800余万名    199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不寻常、跌宕起伏的年头,是全体中国人悲喜交加的一年。  这一年的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北京三O一医院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着的中国人民。  数月后,也就是这一年的7月1日,香港回家了,全体中国人满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这
期刊
1969年春天,在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所谓“全国山河一片红”半年后,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512人,代表了当时的2200万党员。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召开的一次带有特殊性质的大会,是“文化大革命”灾难和内乱的产物,可以说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错误的大会。    九大召开的前奏    八大党章规定:“
期刊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迅速作出回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共中央致力于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这为我国调整对外战略,包括缓和对苏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创造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在处理中国对外关系上,邓小平着力于推进4个方面的改善关系:一是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二是实现中美关
期刊
今年7月8日是我们的父亲杨效椿百年诞辰。抚今追昔,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父亲革命、战斗的一生,他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勇挑重担、联系群众的高尚情操和道德风范,又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艰苦朴素 克己奉公    战争年代,父亲一贯艰苦朴素,严于自律,在部属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新中国成立初期,少数党的高级干部蜕化变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为加强正面宣传教育,经安徽省委批准,在对当时
期刊
1973年8月24日——8月28日 北京 代表人数1249人 全国党员2800万    从反“左”到反右 提前召开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九一三事件后,随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材料陆续发出,并传达到基层,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批林整风运动。林彪事件对全国上下的震撼是巨大的,它动摇了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基本理论的看法。大家开始了更深一层的思
期刊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纪录    1928.6.18——7.11莫斯科 代表人数142人 全国党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  ○刘明光(安徽)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一个当时最多时拥有9万多名党员的政党,在一个拥有广袤国土的国度里,为什么不在本国召开代表大会,而要不辞辛劳、移师万里,前往遥远的欧洲,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郊外召开会议?这次代表大
期刊
中苏两党两国历史上关系最热络的时期是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54—1958)中苏两国的“蜜月期”,无疑是从赫鲁晓夫1954年9月29日至10月16日首访中国,毛泽东、周恩来与他首次在北京会面开始的。    前奏:赫鲁晓夫上台前后周恩来与他的三次接触    在赫鲁晓夫首次访华之前,在中共领导人中数周恩来和赫鲁晓夫的接触与会面最多。  周恩来与赫鲁晓夫的真正第一次接触,是在毛泽东首
期刊
按常理,生长在山区的人一般不擅游泳,然而,在湘中韶山冲长大的毛泽东却终身与游泳结下了不解之缘。毛泽东终身爱好游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每逢外巡,只要有条件,他非游泳不可,中国的大江河海,到处都留下他中流击水、拨浪弄潮的身影。  1963年,大文豪郭沫若在参观毛泽东旧居时,旧居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毛泽东少年时代游泳的故事,他深有感触地说:“毛主席是少年游小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长江。”这句话概括了毛泽
期刊
1927.4.27——5.9 武汉 代表人数82人 全国党员57967名    生死关头    中共五大,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革命与反革命势力激烈搏斗的紧急时刻召开的。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北洋军阀势力分崩离析,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继续维持其自身在华利益,纷纷拉拢掌握国民党军政大权的蒋介石。许多地方军阀和官僚政客也改换门庭,投靠了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势力不断扩大,走上了军事独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