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

来源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g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表明:利用“互联网+”收集大数据,能够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建立“互联网+”与在线思政教育融合教学模式;以“互联网+”创建思政教育新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动性。应以“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新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1-055-04
  当前,“互联网+”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技术正日益快速发展,改变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活模式、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职业院校的教学方式也随着信息化渗透而不断发生变革。兵团职业院校逐步尝试“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将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逐步转变为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更好地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接受和理解。因此,目前对于兵团职业院校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专注度,是新形势下思政教育者面临的问题。为此,本文将通过兵团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分院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问题,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逐步探讨出“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有效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兵团其他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一、“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为了能准确掌握“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状,本研究主要采用校园网内“超星学习通”发放调查问卷,全校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和网页形式填写,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别是:一是学生基本信息,二是思政教学工作情况,三是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情况及态度。目的是为了能让全校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切实掌握各个年级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现状。网络调查问卷采用自愿填写模式,通过在“超星学习通”一个月分享传播,共收到完整调查问卷876份,其中,有效问卷858份,有效率97.9%。男生占35.7%,女生占64.3%;大一的学生389人,所占比列44.41%;大二的学生254人,所占比例29.00%;大三的学生233人,所占比例26.59%;学生所学专业中文科30.6%,理科为39.5%,其他29.9%;共青团员占79.1%,群众占20.9%。
  1.职业院校学生使用互联网基本情况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分析可知,学生主要以手机上网为主,其中94.2%的学生采用移动智能手机上网, 5.8%的学生采用电脑上网。有三年以上网龄的学生占83.4%,主要集中在晚上和中午时间段,目的以聊天(42.3%)、娱乐(24.3%)和收集浏览信息(19.6%)为主,平均每日上网时间在2-3小时。数据分析表明,职业院校学生日常上网主要以聊天为主,其次是娱乐和收集浏览信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网络行为特点,采用“互联网+”的形式融入思政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通过正确引导可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职业院校学生网络平台参与情况
  随着“互联网+”不断渗入职业院校日常生活交流活动中,BBS和即时交流工具(微信、QQ和微博)成为他们最为热衷的表达思想和言论场所, 参与调查的学生全部安装了微信、QQ和微博等即时交流软件。此外,职业院校学生关注专业知识(13.2%)、时政新闻(12.2%)、娱乐八卦(15.7%)、体育科技(10.6%)、好友动态(16.3%)、校园资讯(13.4%)、影视歌曲(10.2%)、感悟哲理(6.2%)等,关注专业知识占13.2%排第四位。
  职业院校学生使用互联网时对不良信息的辨别力比较弱。目前互联网上信息众多,许多打着公益旗号的募捐和公益活动,其真实性难以分辨,调查中有22.4%学生表示“只要看见就会去参加”,有48.5%的学生会选择“核实信息后再参加”。由此可见,鉴于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如何在互联网上正确辨别信息的可靠性,,及时进行监管和引导学生增强信息辨别能力是难点和重点。
  3.职业院校学生对“互联网+”思政教育的认知情况
  “互联网+”思政教育也是思政教育者逐步尝试的教学方式,有些高校在网络上开设相关课程,但是认知程度还非常低,在调查问卷中有62.4%学生根本不知道有“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的存在,有53.6%的学生表示 “对‘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了解”。当被问及“关于网络思政教育的看法和态度”时,只有不足10%的学生表示会经常浏览,有28.6%的学生会关注相关信息,有48.6%的学生没有兴趣或根本就不关注。这显示出“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推广和应用的道路任重道远。此外,针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弱,思想意识模糊。因此,改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借助互联网技术融入思政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已势在必行。
  二、“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的特点
  1.“互联网+”思政教育方式让学生易于接受
  互聯网的开放性让学生不受年龄、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让人与人之间交流变得“零距离”[1]。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可观看视频、追踪报道、发表观点。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可让教师将近期热点、网络视频、演示动画等形式融入教学过程,将思政课的教学点逐一联系起来,这样既贴近生活又加深印象,便于学生理解。
  2.“互联网+”思政教育的运用充分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原有思政课教育模式主要以“填鸭式”和“考评制”方式为主,学生既没有兴趣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也仅仅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学生是否能吸收和消化便不得而知[2]。然而通过“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模式的运用,教师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会主动收集网络热点并联系思政课知识点,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确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因此,教师也会不断挖掘新的热点、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舆论信息。   3.“互联网+”思政教育的运用增强了职业院校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将新思想和新观念及时传递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并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拥有了与教师同等的话语权,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在网络上搜寻信息、观点,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思政课教育实效性大大增强[3]。
  三、新疆建设兵团职业院校“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途径
  1.利用“互联网+”收集大数据,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兵团职业院校可通过校园网进行网络调查问卷以及网络数据分析,掌握兵团各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热点、学习动态等,通过这些数据的检测和分析,全面了解学校各年级学生思想動态。此外,还可以利用兵团职业院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对兵团辖区4所公办高等职业院校、1所公办普通专科学校等的在校生22000余人进行思想、生活和学习追踪,确保及时了解学生最新思想动态,及时反馈学生心理变化。
  2.建立“互联网+”与在线思政教育融合教学模式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智慧校园建设已走进校园,努力建立将网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构建学习、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思政网络教学平台,更好地顺应校园变化、赋予思政教育新理念[4]。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在兵团职业院校各科教学环节中运用,然而思政教育由于讲得多、互动少而造成思政课堂氛围沉闷、教学实效性差,就算利用新媒体播放视频和课件,同样也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广东省精心打造华师新闻网“晚安华师”“紫荆青年”等高品质“校媒群”,引导培育优秀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形成覆盖学生校园生活的“新媒网”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5]。此类新媒体技术值得兵团高职院校借鉴和尝试,采用新的媒体平台将校内和校外、线上和线下、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搭建无缝连接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
  3.通过“互联网+”创建思政教育新方法
  由于目前高职生的日常课后有许多零碎的时间,然而这些时间都是通过手机进行操作,如通过互联网及时将思政教育的视频和知识点进行推送,采用无缝衔接的方式潜移默化将思政教育传递给学生。目前兵团高职院校正积极开发和建设一批思政课精品课程,其中涉及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教案课件和课外扩展等内容,丰富了“互联网+”思政教育的理念,为兵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加强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目的性。 4.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动性,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新机制
  兵团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体作用,通过在全校建立由辅导员、思政教师和学生干部组成的思政教育团队,建立校内思政教育园地或教学平台,实时监控学生网络行为和思想动态,利用视频、漫画、动画、歌曲等形式建立一套高职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体系。此外,还需深挖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在校园内通过社团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让高职生在参与的同时自觉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占领“互联网+”思政教育制高点,培育学生在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团结互助、尊重友爱的新型育人机制,努力为新疆建设兵团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技术技能水平高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J].山西农经,2017(22):155.
  [2]王淼.“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52.
  [3]康月磊.“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32-33.
  [4]陈翠英.“互联网+”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7(21):162+164.
  [5]王婷婷.“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6):15-1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及转型发展的推进,为深入探究应用型高校拔尖人才培育,文章在对大成智慧思想进行深度剖析并对其时代特征进行审视的基础上,基于大成智慧思想精髓,结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的量智与性智、课程设置的科学与艺术、创新思维的逻辑与形象、评价标准的微观与宏观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大成智慧的应用型高校拔尖人才培育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成智
期刊
近日,天津市教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2019年落实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九项举措》,包括建立高职百万扩招工作联动机制、开展幼儿园从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等。天津此次推出的九项措施包括:建立高职百万扩招工作联动机制,对扩招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事中督查;开展幼儿园从业人员学历提升行动,由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组织实施,招生专业以学前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为主,提升全市幼儿园教师
期刊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四期发表了作者胡文龙、李忠红的题为“论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扩张型’模式”一文。文章提出:高校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新动能。结合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在综合“内涵式”与“外延式”两种高校发展模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內涵扩张型”发展模式,并分析了此模式提出的必要性,介绍了东莞理工学院的典型实践,深入探讨了“内涵型扩张”模式
期刊
教育部10月12日就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考试管理、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严把学位授予关。意见指出,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
期刊
摘 要: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对商业健康险的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影响商业健康险需求的因素,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对2018-2027年影响因素的指标值进行预测,根据预测出的指标值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18-2027年商业健康险需求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7年商业健康险保费平均增长幅度为43.4%,未来商业健康险需求不断增加并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可以预测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潜力较大,并且处
期刊
2020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2019年度天津市共有1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2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15项,包括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在所有获奖项目中,由我市牵头的项目共有3项。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天津市单位获奖情况呈现出如下几点突出特征:一是获奖项目数量大幅提升,2019年度由我市单位牵头或参与的项目获奖数量较上一年度
期刊
摘 要:在价值多元和新媒体发酵的时代,大学生群体“去中心化”和怀疑焦虑的心态,造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疏离,但同时又凸显出个体情感构建的强烈意愿,对高校思政课做好共情力建设提出现实要求。十九大报告蕴含丰富的情感资源,能够引起强烈的“共情力”,有效增强大学生对新思想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关键词:共情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是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能有效增强大学生对新思想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与行为认同。推动高职“基础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合,需要把握思想理念、思维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几个着力点,还需进一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把握好新思想的精神实质,研究高职学生学情,做好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平台,全面落实保障措施。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协调合作与同步运动的轨迹表明,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的逻辑变迁顺应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战略趋势人类政府治理由工业化及以前的“简单协作”上升为高频互动的“整体协同”借鉴协同学理论精髓,基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的考察,我们认为,适合当前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理想模型,是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推动为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多中
期刊
摘 要: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以促进产业及其生产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旨在集成校企双方优势,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针对性、实用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从专业实践出发,分析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人才培养提出若干发展对策。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