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各种学习工具开始涌进各学科的教学课堂。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因其所具有的优势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并将其引入了课堂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力提升。本文就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一番详细的说明和描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学习动机 创造能力 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指的是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其各级主题关系直观、简化的转变为可视化和具体的思维模式。采用思维导图,符合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对于帮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构建知识网络、发展自身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下面,本文就从以下三方面,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个人观点的描述。
一、运用思维导图,调动学生学习动机
与以往学习工具相比,思维导图将文字、线条、图片、数字、颜色等多种事物集中到一起,其结构较为新颖灵活,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具有强烈的可视感,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对于他们有着十分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根據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有效运用其中,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
例如,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为例,我们就可以通过运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将课文中静态的文字加以转化,使其以形象化和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对于海水的五光十色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寻相关图片,并结合鲜艳的文字,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这样,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就不再是一味地对静止的文字进行讲解,学生也不再仅限于对文字的层面意思进行理解和记忆,而是通过脉络清晰的思维导图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如此,有利于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并非是简单的知识累积,而是十分繁琐,它借助于某一中心点,通过联想媒介,将各种零散的知识点罗列出来,且与中心关键词联系十分紧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思维,对于零散知识的联想点也不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一改传统以个人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个体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特性和学习创造力。
例如,以《江畔独步寻花》这首古诗为例,由于古诗的意境深远,且形象感较为强烈,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词语当做关键词,然后围绕这一关键词画出各个分支,要求学生在关键词与各个分支之间的连线处进行标注,使学生尽情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绘制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思维导图。在学生都绘制完毕后,可开展作品展示环节,要求学生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在班级内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的形式可谓各种各样,如树状、鱼骨状等等,思维导图中运用的符号、线条、颜色等也具有很大的不同。这样,通过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既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深层含义进行深刻领悟,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可谓一举夺得。
三、运用思维导图,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纪尚小,理解能力和信息整理整理较差,因此,在枯燥的文字材料中,他们凭借自身的能力难以将有用的知识点准确地提炼出来。这时,我们就可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文中的信息实现较为清晰的认识,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点的目的。
例如,以《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我们可按照以下思路绘制思维导图,中心词为桂林山水,围绕中心词延伸出三个分支,分别为开头、景色特点、感悟,开头继续分为2个小分支,内容分别为:听: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观赏桂林山水。景色特点继续分为2个小分支,内容分别为: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感悟分为3个小分支,内容分别为:山(绿树红花)、水(竹筏小舟)、空(云雾迷蒙)。如此,图文并茂、颜色各异的思维导图,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帮助学生完善了知识结构,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工具,它能够将课本中静止的文字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清晰知识脉络、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利于对课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通过各种切之可行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借此大力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春香.谈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好家长,2018(64):165.
[2]季彦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242.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学习动机 创造能力 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指的是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其各级主题关系直观、简化的转变为可视化和具体的思维模式。采用思维导图,符合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对于帮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构建知识网络、发展自身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下面,本文就从以下三方面,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个人观点的描述。
一、运用思维导图,调动学生学习动机
与以往学习工具相比,思维导图将文字、线条、图片、数字、颜色等多种事物集中到一起,其结构较为新颖灵活,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具有强烈的可视感,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对于他们有着十分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根據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有效运用其中,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
例如,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为例,我们就可以通过运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将课文中静态的文字加以转化,使其以形象化和动态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对于海水的五光十色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寻相关图片,并结合鲜艳的文字,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这样,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就不再是一味地对静止的文字进行讲解,学生也不再仅限于对文字的层面意思进行理解和记忆,而是通过脉络清晰的思维导图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如此,有利于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并非是简单的知识累积,而是十分繁琐,它借助于某一中心点,通过联想媒介,将各种零散的知识点罗列出来,且与中心关键词联系十分紧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思维,对于零散知识的联想点也不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一改传统以个人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做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个体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特性和学习创造力。
例如,以《江畔独步寻花》这首古诗为例,由于古诗的意境深远,且形象感较为强烈,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词语当做关键词,然后围绕这一关键词画出各个分支,要求学生在关键词与各个分支之间的连线处进行标注,使学生尽情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绘制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思维导图。在学生都绘制完毕后,可开展作品展示环节,要求学生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在班级内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的形式可谓各种各样,如树状、鱼骨状等等,思维导图中运用的符号、线条、颜色等也具有很大的不同。这样,通过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既有利于学生对古诗的深层含义进行深刻领悟,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可谓一举夺得。
三、运用思维导图,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纪尚小,理解能力和信息整理整理较差,因此,在枯燥的文字材料中,他们凭借自身的能力难以将有用的知识点准确地提炼出来。这时,我们就可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文中的信息实现较为清晰的认识,达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点的目的。
例如,以《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我们可按照以下思路绘制思维导图,中心词为桂林山水,围绕中心词延伸出三个分支,分别为开头、景色特点、感悟,开头继续分为2个小分支,内容分别为:听: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观赏桂林山水。景色特点继续分为2个小分支,内容分别为: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感悟分为3个小分支,内容分别为:山(绿树红花)、水(竹筏小舟)、空(云雾迷蒙)。如此,图文并茂、颜色各异的思维导图,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帮助学生完善了知识结构,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学习工具,它能够将课本中静止的文字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清晰知识脉络、完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也有利于对课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通过各种切之可行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借此大力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春香.谈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好家长,2018(64):165.
[2]季彦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