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的价值追求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环境处于危机之中,环境法在承载着保护环境的责任下诞生与发展起来。环境法借于法律的手段来保障生态文明的发展追求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是环境法的价值体现,同时,环境法的最基本理念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平衡共存。环境法的价值体现与以往的法律截然不同,环境法的价值追求是多面性的。环境法以保护环境为首要目的,并且,不断地寻找能够保证在生态环境、精神、经济和谐共存下的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法;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一、环境法的价值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一)环境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我国,相对于政治、精神、物质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的国情是资源分配不均且匮乏,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情况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三个方面抓起,其中杜绝浪费资源是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发展遗留问题,其中环境污染严重是最重大的几个问题之一。
  (二)环境法的价值追求
  在法律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法的价值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法学家们不断的对法的价值进行论证和批判,以确保法有适用于这个时期的价值。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环境法给予保障,而生态文明同时也深刻影响到环境法的价值方向。研究生态文明如何更好地发展起来,首先要研究的就是环境法所要追求的价值和目标方向,环境法的价值体系由多方面价值组成。
  1.环境法的正义价值
  环境法主要把正义作为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同时与秩序、利益等相互融汇作为环境法体系的基本内容,而具有终极性价值的是正义价值。促进全国人民都拥有善德和正义是法律的最根本意义,法是伸张正义的途径也是正义的方向,法的存在意义也从正义价值中得以体现。
  2.环境法的秩序价值
  秩序是构成环境法价值体系的基础价值,每条法律都是将实现某种秩序价值作为目的,法的正义价值若要彰显出来,需要秩序价值来实现。法律规范提供了良好的秩序状态,理想的秩序需要利益调制来完成。秩序要适应生产方式,需要体现出社会正义和公正。人类社会作为法的诞生、进化的场景,法的属性确立了法的秩序价值是其他价值的基础。如果不存在法律秩序,法的生存及运作将会失去保障并受到威胁,法治将无法实现。
  3.环境法的利益价值
  利益同样也是法律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从古至今,人们之所以尽可能的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到的事物,一切都源自于利益。从根本上来说,环境法所确立的目标就是正义、秩序、建设生态文明高度统一。
  二、环境法正义价值的多面性
  环境正义是环境法的正义表现,正义是法律最核心的追求。不同主體在参与有关环境方面的事务时,被公平对待,即为“环境正义”。公平对待表现为忽略年龄、性别、国籍等差异,拥有公平参与环境方面事项的权利。环境正义主要就是调整和管理主体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满足主体所需的生存条件基础。结合建设生态文明和现实环境问题特点,追求环境正义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
  (一)代内正义方面
  代内正义表现为,忽略性别、年龄、身份、国籍、社会地位等差异的同世代内的人拥有平等的公众参与、享有权利义务、获取资源信息等权利。代内正义主要包括的正义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以及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正义问题。
  (二)代际正义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质和广泛意义上的环境正义。代际正义是指为后代人保存资源,维持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状况,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一些国家将代际正义思想融于国家法律之中,生态文明与传统的文明形态不同,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发展,更具远见卓识。
  三、环境法生态秩序追求
  (一)生态秩序的定义
  秩序是一种平衡状态,在内部建立。自然秩序是自生自发建立起来的秩序,而社会秩序由人创造出来。秩序性质有如下几点:一是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限制力度;二是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是可以相互补充和影响的;三是表明人们某些生活方面具有一致性;四是体现出人们行为可以进入某种平衡稳定的状态。法律秩序是多种秩序形成中的一种,它作为社会秩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某些方面作为指示文明进程的仪器。
  (二)达致生态秩序的措施
  法律秩序的含义是人们之间的关系要遵循行为规则,这些规则又相应的产生了文明秩序,生态秩序也要依靠法律规则来实现。在传统法律之中很难能满足生态文明的要求,所以要建立相应的环境法规则。确立环境法的目的就是要发展生态文明,制定生态秩序规则,适应于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生态秩序意识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十分有必要,要加强对人们意识层上的培养,有益于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
  四、环境法多重利益寻求
  (一)人与环境利益关系
  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就是利益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多种多样,对于人类来说,环境资源的利益关系可以表现为:经济利益、精神利益、环境利益。而从传统的利益法学派角度来分析,又分为以下几类:社会利益、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人与环境资源具有多种属性关系,当这些关系之间产生碰撞时,如何取舍和解决是环境法需要研究的,也是从法律上来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二)环境法调节利益的方法
  法律制度需要选择性的利用一些法律工具来维护生态秩序,首先,要承认个人或社会的特定利益,需要确定一个法律承认的范围,要尽可能的获得范围内的利益。对于多种利益如何进行取舍,环境法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将利益分类,按照高低层次和迫切需要程度来将利益进行排序和划分。然后,设置环境法制度,按照一定的顺序保护利益,实现利益。最后,本该被保护的利益无法实现或被侵犯时,可以利用法律的手段来保障利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贤静.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的正义追求[J].时代法学,2013
  [2]吴贤静.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制度创新[J].江汉大学学报,2014
  [3]吴贤静.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的价值追求[J].吉首大学学报,2014
  [4]王树义,周迪.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法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
  作者简介
  王习习(1989—),女,汉族,山东滕州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与社会正义、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公益诉讼制度对中国发展也具有的时代意义。然而,要理解公益诉讼的前提是弄清公益诉讼的客体,如果不能回答这一问题,就很难回答在某一纠纷是否属于公益诉讼。本文正是以此为契机,根据我国具体国情,采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等不同分析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益诉讼;公共利益;私益诉讼  一、公益诉讼的基本
期刊
摘 要:随着微信逐渐成为社会大众普遍使用的交流工具以及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基于微信为平台的新型电商模式-微商,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微信三级分销作为当下众多微商所追捧的经营模式,凭借其爆发性、病毒性营销的效果,为从事微商的经营者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微信三级分销的经营模式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往往被公司或者经营者忽略。  关键词:微信;三级分销;传销  一、微信三级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范围内政府改革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打造一个有限政府,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己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鉴于有限政府的理念在实践中的表现主要集中在政府权力的运用上,且权力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最直接手段,因此,本文以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采用各种方法,在借鉴西方有限政府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政府的行政改革实际出发,把理论研究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探
期刊
一、猜读的心理学基础和思维价值  所谓猜读,即猜猜读读,在猜中读,在读中猜,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前或阅读中或阅读后去猜测、估计文章的结构脉络、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变化等,尝试对文章作出自己的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发现、联想、阐发、探究。简而言之,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然后将自己猜测的结果与原文作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自己所猜的内容、写法哪些比原文好,或原文的哪些内
期刊
摘 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到城市打工,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 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留守儿童受教育权是指农村留守儿童依法享有由国家提供和保障的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学习,能获得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机会,从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权利,然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不容乐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留守儿
期刊
摘 要:“小产权”房买卖过程中,涉及城镇居民、村民、集体组织、国家等利益主体,故对“小产权”房买卖合同不宜一概认定无效,二是应当将“小产权”房进行分类,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情况和国家关于“小产权”房的最新政策来讨论买卖合同的效力,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买卖问题,需要建立完备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关键词:“小产权”房;合同效力;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随着近年来城镇住房房价高涨,城市高
期刊
摘 要:期待可能性理论在大陆法系的刑法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确认,其对人性的关怀的基本精神值得我们刑法理论借鉴,但其固有的缺陷又与成文刑法的基本价值取间存在冲突。  关键词:期待可能性;超法规阻却事由;伦理价值  一、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和价值  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情况,能够对行为人提出不实施违法行为而实施适法行为的意志期待。通说认为该理论来源于德国对“癖马案”的判决。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医患纠纷己成为国人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有关这方面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法院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的数量在不断攀升,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也在不断升级,甚至一些纠纷演变成了刑事案件,不仅浪费了无数的社会资源,而且激化了医患之间的矛盾。现实中患者获取证据存在较多的困难,医疗纠纷处理中有关证据保全的问题仍然存在。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作,现就医疗纠纷证据保全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医疗
期刊
摘 要: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点的刑事诉讼制度,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诉讼法律文化遗产。可以说,我国现阶段的死刑复核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渊源于我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与我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产生、发展及完善的过程。古代的死刑復核制度大概的发展轨迹是两汉萌芽,北魏定制;隋唐时期全面发展;明清时期成熟完善。并对对这一制度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现实启示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内和国际刑事司法的理论实践迅速发展,罪刑法定原则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罪刑法定原则在国内刑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该原则是否能成为国际刑法范畴内的基本原则,现在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关键词:罪刑法定;保障人权;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概述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