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8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修正模型研究了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东西部地区,增加财政农业支出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整体和中部地区则相反。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安排财政农业支出,统筹城乡发展,同時也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切实履行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职能,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居民收入的公平性。
   关键词:财政农业支出;城乡收入差距;固定效应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亿元,跃居世界前列。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问题愈加凸显。根据历年基尼系数,我国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199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到了1994年基尼系数接连下降,但仍接近0.4,而1997年到2008年,基尼系数一直上升至0.491,2008年以后虽然有所下降并基本呈现平稳,但仍大于0.4,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根据2018年及以后趋势,目前我国财富分配非常不均,并有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即基尼系数超过0.5的危险。
   由此看来,居民收入分配不均是极其严重的,其中承担最重要角色、对居民收入分配影响最大的因素的是城乡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一个收入均等化程度极高的国家。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提高,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反哺农村的效果并不明显。
   收入差距的大小关系着一国社会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直至失衡,不利于社会和谐与未来经济发展。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日趋多元化,目前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也日渐复杂。其中, 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而各级政府也将增加财政农业支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直观地看,国家财政农业支出由1978年的150.66亿元增至2018年的20493.29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也由1978年的133.6元增至2018年的14617元,两者呈现同向变动关系,许多实证文献也支持了这种关系。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虽有所增加,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并未有所缓解,甚至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发扩大。1998年至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在上升,并在2005年首次突破万元,达到了10493元,直至2018年人均已有39251元。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上升速度较快,为10.4%。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增长速率虽然为10.1%,与城镇增长速率相差无几,并且近年来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直至2018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4617元,相当于城镇居民在2007年的水平,与同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少了24633.8元,落后了城镇11年的收入水平。对于城乡收入差距而言,1998年至2018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率为10.7%,高于城镇与农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率,但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并没有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陆铭和陈钊(2004)也表明,财政农业支出的增长从理论上有利于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据此可以推断农业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高, 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小。但财政农业支出总额不断增加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不但未能缩小,反而呈现进一步扩大之势,“财政农业支出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逻辑并未得到现实的的支持。因此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仍不能下定论。
   二、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文献不是很多,而且结果也分为两种。
   一类学者认为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能减轻城乡收入差距。彭锻炼(2007)从实证角度上通过研究1985~2004年相关数据发现,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显著影响。张科举、杨欢(2009)利用我国1978~2006年数据,采用误差修正模型,从国家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和支出结构两方面对收入差距的实际作用做出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和支出结构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有着重要作用。陈安平、杜金沛(2010)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广义矩发现,只有倾向于农业和科教文卫的支出才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汤文华和王峥等(2016)对我国1980~2013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做了实证检验。结论显示,无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财政农业支出都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当前应进一步通过提高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但也有学者做出了相反的结论。陶然、刘明兴(2007)认为,财政农业扶持的上升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明显。张继良、徐荣华等(2009)通过研究江苏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发现财政农业投入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反而具有扩大作用。陈丽华(2010)基于1978~2006年统计数据实证分析表明,财政农业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负面效应。王艺明、蔡翔(2010)对我国东、中、西三部分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何伟军和杨秋霞等(2015)采用1978~2006年的国家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得出财政农业支出在短期内可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长期来看效果不明显。
   由此可见,财政农业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仍然值得商榷。基于以上研究的启发,本文使用1998~2018年我国3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农业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三、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拟采用如下计量模型:
   gurrit=β0+β1agrrit+β2lngdprit+β3lngdprit2+β4fesit+μit+εit    其中,被解释变量 gurr代表城乡收入不均衡程度,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值,比值越大,说明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越大;反之则越小。而在解释变量中,agrr为财政农业支出与财政支出总和的比值, 是衡量政府对农业支持程度的重要标准,反映了财政对农业的重视与支持力度。该比值越大表明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程度越大,反之则力度越小。lngdp为人均 GDP 的对数,代表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lngdp2为lngdp的平方项,是根据库兹涅兹的收入倒“U”型假说建立的。库兹涅兹认为经济的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具有相关性。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早期随经济增长而增大,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充分发展之后,收入分配的差距将趋于合理。fes为财政自给率,是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比值,代表着该地区政府对财政的收支能力。其比值大于1,表明财政出现赤字,反之则盈余。这一比率体现了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ε为随个体和时间而改变的扰动项,μ表示个体异质性的截距项。下标i、t表示第i个省份和第t年。
   (二)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1998~2018年的数据,来源于1999~2019年的我国各省份的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同时由于财政支农数据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其中1998~2002年的财政农业支出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三者之和,2003~2006年的为农业支出、林业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三者之和,2007~2018年的财政农业支出为农林水事务支出。使用软件为 StataSE 15。
   所选取主要经济变量统计指标见表 1。
   (三)实证检验
   在进行检验前,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以检测面板序列是否存在伪回归现象。因此,采用IPS单位根检验方法。结果显示,所有解释变量一阶差分值的伴随概率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具有平稳性,各变量为 I(1)序列。同时进行协整检验。根据Pedroni检验,伴随概率皆小于0.05,方程存在协整关系。其次需要对模型在混合效应与固定效应、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之间进行选择。根据F检验,伴随概率为0.0000,因此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同时根据Hausman检验,伴随概率为0.0000,小于0.1,选择固定效应。然后对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若伴随概率接近于0,则变量具有相关性。根据检验结果,变量具有相關性、组间同期截面相关性与异方差。因此,对方程进行了修正,修正结果见表2,其中括号中为伴随概率。
   表2为整体水平与东、中、西部修正后的回归结果,对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对于整体,财政农业支出比的系数为正,表明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会使城乡收入差距增大,并且在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成立。财政农业支出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0.0449%。而lngdp的系数为负,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lngdp2的系数为负,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表明我国经济仍在发展阶段。财政自给率的系数为正,表明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比值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因此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收支不宜相差较大。
   2. 对于东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的系数为负,表明了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lngdp的系数为正,lngdp2的系数为负,这与库兹涅兹的收入倒“U”型假说相符,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初期增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会逐渐缩小。而财政自给率的系数为负,表明财政收支的比值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即财政自给率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07%。
   3. 对于中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比的系数为正,表明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会增大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在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成立。财政农业支出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扩大0.36%。而lngdp的系数为正,lngdp2的系数为负,符合库兹涅兹的假说。财政自给率的系数为正,与整体一样,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注重财政收支比率。
   4. 对于西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在显著性水平上十分显著,财政农业支出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158%,符合“财政农业支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逻辑。lngdp的系数为正,lngdp2的系数为负,符合库兹涅兹假说。而财政自给率的系数为正,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国整体与中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不利于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而东部、西部地区则相反,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反而会缩小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有利于促进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2.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城乡收入差距而言具有促进作用,并且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初期阶段。而东、中、西部则相反。
   3. 就财政自给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我国整体、西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自给率和城乡收入差距是正相关性关系,即财政盈余更有利于居民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东部地区相反,财政赤字率越大则越有利于分配的公平性。
   (二)建议
   1. 按照本区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财政农业支出数量。分析表明,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会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分配公平,但对于中部地区则相反,说明东西部地区的财政农业投入目前仍有缺乏。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增加东西部地区的财政农业投入,中央政府也应适当增加对东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以提高东西部地区的收入分配公平。
   2. 扭转城市偏向,统筹城乡发展。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增加不乏有财政农业支出不足因素,但也存在着过于偏向城镇的原因。各级政府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应该更加审慎,切实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在更加注意农业投入的同时扭转城镇偏向政策,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3. 政府应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但要合理掌握财政农业的支持力度,还应通过加强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方法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4. 注重财政收支力度,切实履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政策手段,具有其他政策不能达到的效果与效率。据本文分析,东部地区的财政自给率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整体与中西部地区则相反。因此,各地区应当按照本地区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制定财政收支的数量,不仅要保证“效率”,更要促进“公平”,进一步加深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实现社会公平发展。
   参考文献:
   [1]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06):50-58.
   [2]彭锻炼.政府农村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影响[J].财经论丛,2007(03):22-29.
   [3]张科举,杨欢.国家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实效性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8(07):20-23.
   [4]陳安平,杜金沛.中国的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J].统计研究,2010,27(11):34-39.
   [5]汤文华,唐沿源,段艳丰,王峥.新常态下财政农业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1):29-35.
   [6]陶然,刘明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地方政府开支及财政自主[J].世界经济文汇,2007(02):1-21.
   [7]张继良,徐荣华,关冰,张齐.城乡收入差距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江苏样本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2):32-43.
   [8]陈丽华.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公平与效率效应及政策优化——基于 1978-2006 年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1):17-22.
   [9]王艺明,蔡翔.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财经科学,2010(08):49-57.
   [10]高庆洁.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8(02):38-39.
   [11]王昱杰.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探析——以安徽省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01):55-62.
   (作者单位: 兰州财经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2014年以来,我国民营银行陆续成立,快速发展,使我国金融市场结构进一步改善。虽然我国民营银行日渐壮大,但其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浙江网商银行是我国首批成立的定位为互联网类型的民营银行,已取得较突出的市场地位和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浙江网商银行近几年来的发展成效、面临的风险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对其他民营银行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民营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银行  
期刊
摘要:知识付费热潮中,其分享经济模式、互联网技术运用、场景化需求供给、可塑性社群学习等对我国传统出版业的出版成本、用户需求、服务模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冲击。通过媒介經济学的定量分析发现,知识付费在竞争程度、进出壁垒、产品定价等方面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市场结构,并以“偶像”背书的新型盈利模式、“投资—利润—再投资”良性闭合循环的资本运营,对当前出版业的商业模式产生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出版单位应在数字出版
期刊
摘要:以县城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现处于初级阶段,较为粗放。文章针对处于上升阶段的艺术培训机构,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满意度调查,分别从六个模块进行满意度情况调查。研究表明,家长对培训机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教学环境、外部环境、课程安排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教学环境及外部环境,加强课程研发投入等建议,以提高培训机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少儿培训;满意度;家长
期刊
摘要: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速,对盘活存量集体土地资产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产生重要意义。在集体土地入市过程中,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以租赁方式入市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权利类型和价值属性理解存在分歧,影响企业抵押融资贷款,不利于土地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文章从武进租赁方式入市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评估实践角度阐述集体租赁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内涵和用益物权属性,试图为企业正常融资和土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下,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变得愈加频繁,企业为融入国际市场,适应发展新环境,实现跨越国界的价值创造,正在积极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生产规模和发展战略,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市场地位,增加国际化利益。在实施战略转变过程中,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趋势愈演愈烈,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逐步实施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这种经营过程带来的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期刊
摘要:P2P网贷问题逐渐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没有统一的方法来有效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思维进化算法优化SKohonen神经网络的P2P网贷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进行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较高,在数据集样本量丰富时的评估预测能力较好,应用于评估预测P2P网贷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估会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P2P网贷;SKohonen神经网
期刊
摘要: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实现形式。文港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规划不够科学、品牌意识不强、投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提出要多规合一、提升产业层次、突出市场主体、实施融合发展等措施以推动特色小镇发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城融合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特色小镇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特色小镇也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载体,它可以通
期刊
摘要:随着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美团打车等O2O打车平台的广泛应用,对不同于传统企业的O2O模式的平台的收入确认问题也引发了学界的探讨。文章依据我国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最新国际准则,以打车软件首汽约车为例,就O2O模式下网约车企业收入确认的问题做相关探讨。   关键词:收入;合同;O2O模式;时点;金额   一、引言   近年来,传统车企纷纷投向O2O网约车领域,与滴滴打车、神州租车等
期刊
摘要: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平台是现阶段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助力。江西省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但省内的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文章从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江西省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平台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电商;区域性农产品电商平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期刊
摘要: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养老市场亟待拿出更优解决方案,保证老人舒适、有尊严的老年生活。在国家多层次养老体系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多个社区、机构积极创新发展养老模式,在医养结合、文化养老等模式上做出探索。为研究各种养老模式的特点,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为广大地区化解养老难题提供可供参考的路径,调研组选取长株潭城市群五个典型社区,通过资料查找、实地调研与访谈,深入了解到被调查地区养老模式的运营基础
期刊